他是首任臺灣巡撫,為維護「兩岸關係」創造性的鋪設了海底電纜

2020-12-17 石家莊範兒

劉銘傳是淮軍著名將領,他早年靠私鹽為生,後來投奔李鴻章徵戰南北,平定叛亂有功,深得李鴻章賞識與信任,後來,由於李鴻章保舉陝西巡撫未果,加上部下士兵譁變,導致革職賦閒在家。

劉銘傳閒居十幾年,同一些辦洋務和具有改良思想的人士交往,其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

中法戰爭爆發後,李鴻章為了確保他的海防計劃不受影響,也為了保衛臺灣的戰略地位,便奏請朝廷派劉銘傳赴臺抵禦法軍。戰爭結束後,清政府認識到了臺灣的重要戰略地位,在李鴻章等人的建議下,設立臺灣省,由劉銘傳為臺灣首任巡撫。

劉銘傳就任後,在臺灣進行大刀闊斧般的改革,他整頓吏治和財政,設立招商局發展工商業,興修鐵路隧道促進交通,開辦學院發展教育……

劉銘傳所做的這些直接推動了臺灣的近代化,有感於他的偉業,後世臺灣人將他與鄭成功、丘逢甲、連橫並立起來供後世臺灣人紀念。

劉銘傳在臺灣所做的每一項改革和努力都非常艱辛,最有重大意義的是他鋪設了兩條貫通海峽兩岸的海底電纜,為維護晚清時期的兩岸關係做出了傑出貢獻。

這是一件看似無法完成的大事:

為了方便快捷地加強兩岸關係的溝通交流,劉銘傳決定實行先進的電訊技術,而實現這一技術的前提基礎只能是在海底鋪設電纜。但要鋪設電纜是項花費巨大異常艱難的工程,況且當時在中國也沒有這項工程的技術和所需設備。要是成功了,這將這是中國最早的海底電纜。

在英勇無畏的劉銘傳面前,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他聘請英國一家公司負責這項工程的設計與實施,並於同年底順利完成任務。一共鋪設二條:第一條由臺灣滬尾至福州,全長117海裡,直接溝通了臺灣與大陸之間的聯絡;第二條由臺灣安平至澎湖媽宮港,全長53海裡。

劉銘傳為臺灣海峽兩岸鋪設的這兩條海底電纜,極大地便利了晚清海峽兩岸關係的溝通交流,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祖父、著名臺灣史學家連橫先生曾如此評價劉銘傳:

臺灣三百年間,吏才不少,而能長治立策者,厥維兩人:曰陳參軍永華,曰劉巡撫銘傳,是皆有大勳勞於國家者也。永華以王佐之才,當艱危之局,其行事若諸葛武侯。而銘傳則管、商之流亞也,顧不獲成其志,中道以去,此則臺人之不幸。然溯其功業,足與臺灣不朽矣。

相關焦點

  • 福州清朝「海底電纜」通臺灣!開啟中國最早「海上電信絲路」
    這條海底電纜也是中國人,自行鋪設的第一條遠距離水下通信線路,被譽為「海上電信絲路」。 ▲百餘年前閩臺間就鋪設海底電纜1885年10月12日清政府改臺灣府為行省,命劉銘傳為「臺灣巡撫」。▲福建臺灣巡撫劉銘傳晚清時期,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考慮臺灣與內陸之間的通訊不方便,在1886年鋪設通聯臺灣全島以及大陸的水路電線
  • 你知道中國第一條海底電纜是什麼時間鋪設的嗎?
    其實,清朝晚期,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沈葆楨、劉銘傳、張之洞等人為代表的洋務派,篳路藍縷,做了不少開創性工作,取得了後人難以想像的成績。鋪設中國第一條海底電纜的人叫劉銘傳。劉銘傳,字省三,生於1836年,安徽合肥人,是李鴻章的老鄉,也是淮軍一名主將。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後,戰火很快就燃燒到東南沿海。已經閒居10多年的劉銘傳被朝廷起用,授任福建巡撫,加兵部尚書銜,督辦臺灣軍務。
  • 兩岸各界共聚安徽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
    新華網合肥9月24日電(記者朱青)24日,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儀式在劉銘傳的故鄉安徽合肥舉行,兩岸各界人士在劉銘傳故居共同緬懷了這位為捍衛民族尊嚴、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建設臺灣作出傑出貢獻的先賢志士。
  • 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 兩岸各界共聚安徽
    新華網合肥9月24日電(記者朱青)24日,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儀式在劉銘傳的故鄉安徽合肥舉行,兩岸各界人士在劉銘傳故居共同緬懷了這位為捍衛民族尊嚴、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建設臺灣作出傑出貢獻的先賢志士。
  • 對網際網路至關重要的「海底電纜」是怎樣維護的?
    保護遍布全球的海底電纜 日本為了與其他國家進行各種通信鋪設了很多海底電纜,「KDDI OCEAN LINK」號是鋪設和維修這些海底電纜的專用船隻。人們之所以能通過網際網路輕鬆獲取世界各地的信息,就是因為遍布全球的海底電纜將國與國聯繫了起來,因為有許許多多努力維護海底電纜的人。
  • 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大會
    華夏經緯網9月24日訊:24日上午,「銘記前賢偉業、傳承兩岸親情」——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大會在肥西縣銘傳鄉拉開帷幕。中央臺辦、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學軍,臺灣海基會原董事長、三三企業交流會會長江丙坤,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吳存榮共同為劉銘傳故居對外開放揭牌。
  • 張志軍在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在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張志軍(2015年9月24日)尊敬的王學軍書記  今年是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70周年。今天,我們相聚在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齒」美譽的古城合肥,隆重舉辦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大會,圍繞「銘記前賢偉業、傳承兩岸親情」這一主題,緬懷先賢,暢敘親情,展望未來,很有意義。
  • 海峽兩岸同胞祭拜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
    海峽兩岸同胞祭拜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 2018年04月19日 13:4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海峽兩岸同胞祭拜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圖片來源:中國臺灣網肥西縣臺辦通訊員 陳旭東)  中國臺灣網4月19日肥西訊 4月12日上午,由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和臺灣中華文化協會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同胞祭拜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儀式,在大潛山劉銘傳墓園舉行。
  • 如何鋪設海底電纜?
    海底電纜是由經過特殊改裝的船舶(有時甚至是專用船舶)鋪設的,這些船舶攜帶海底電纜,並根據電纜運營商提供的海圖/計劃一步步鋪設在海床上。這些船隻可以攜帶長達2000公裡的電纜。
  • 清朝修建了中國第一條海底電纜 正常通信近半個世紀
    鋪設中國第一條海底電纜之人名為劉銘傳,此人字省三,生於1836年,安徽合肥人,是李鴻章的老鄉,也是淮軍中的一名主將。 中法戰爭結束之後,清廷於 1885 年決定在臺灣建省,劉銘傳便成為了臺灣省首任巡撫。然而,此時的臺灣省與大陸的溝通並不緊密,特別是通信問題比較困難。
  • 開爾文勳爵:鋪設大西洋海底電纜的英雄
    1855年,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青年教授、31歲的威廉·湯姆遜,提出了海底電纜信號衰減的理論,為海底電纜工程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隨後大西洋海底電纜公司成立,公司股東選聘湯姆遜當董事。從此之後,湯姆遜投身於鋪設大西洋海底電纜這項巨大的工程中,成就了一生的偉業。威廉·湯姆遜(網絡圖)1857年,第一條大西洋海底電纜開始鋪設。
  • 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大會舉行
    中安在線訊(記者:彭旖旎) 2015年9月24日上午,「銘記前賢偉業、傳承兩岸親情」——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大會在肥西縣銘傳鄉舉行。中央臺辦、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學軍,臺灣海基會原董事長、三三企業交流會會長江丙坤,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吳存榮共同為劉銘傳故居對外開放揭牌。
  • 「海峽兩岸(合肥)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系列活動圓滿成功
    日,以「銘記先賢偉業,傳承兩岸親情」為主題的「海峽兩岸(合肥)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系列活動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辦。  各位領導和臺灣嘉賓在講話中高度讚譽劉銘傳為保衛和建設臺灣作出的豐功偉績,並一致表示要將劉銘傳精神代代相傳,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了解這段歷史,牢記兩岸同胞為維護國家統一和實現民族富強作出的不懈努力,自覺傳承「兩岸一家親」的血脈親情,擔負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重任,同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會上,王學軍、張志軍、江丙坤、吳存榮共同為劉銘傳故居開放揭牌。
  • 記者帶你揭秘海底電纜是如何鋪設的
    圖為2008年,施工人員在鋪設大門島到洞頭本島的3.5萬伏海底電纜。  從1987年溫州鋪設第一條海底電纜開始,漁家百姓逐漸用上了陸地電。那麼電是如何「跨過海」、「越過江」,創造穿梭海底的奇蹟,送進海島千家萬戶,使漁家百姓的「油燈」變為明亮的電燈呢?本期揭秘記者為你一一道來。
  • 感動與敗筆相交織 評《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
    在我的印象中,近年來許多歷史題材電視劇尤其是清宮戲都存在一些不負責任的戲說與改編,因而觀看中央電視臺播出的33集電視劇《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這樣一部帶有一定悲劇色彩的紀實風格很強的凝重的歷史正劇,大有耳目一新之感。
  • 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皖舉行
    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皖舉行 2015-09-24 19:28:05這是臺灣學者陳延厚對劉銘傳的評價。24日,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安徽合肥舉行,來自大陸和臺灣數百名高層人士、專家學者和劉氏宗親參會,緬懷劉銘傳對臺灣做出卓越貢獻。  臺灣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藍博洲致辭說,今年是臺灣光復70周年,也是臺灣建省130周年。劉銘傳作為臺灣首任巡撫,對臺灣的抗法保臺和近代化建設貢獻巨大,臺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在此期間全面提升。
  • 頒布《廣東省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辦法》的通知
    廣東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日廣東省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規範我省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的管理和保護,根據國務院《鋪 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國家海洋局
  • 戴鞍鋼:首任巡撫劉銘傳與臺灣
    臺灣被日本強行割佔,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才重新回歸祖國。1885年,劉銘傳出任首任臺灣巡撫,曾為保衛、開發、建設臺灣殫思極慮、建樹卓著。 19世紀70年代後,中國的西北、西南內陸邊疆和東南沿海地區,都受到列強的武力侵犯,史稱「邊疆危機」。
  • 海峽兩岸同胞祭拜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視頻)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4月12日上午,由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臺灣中華文化協會、合肥市劉銘傳文化交流促進會等主辦的「海峽兩岸祭拜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墓園」儀式在肥西縣大潛山劉銘傳墓園舉行,來自海峽兩岸各界人士及海外華人200餘人參加。
  • [F]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故居將建成兩岸交流基地
    新華社合肥4月11日電(記者徐海濤 楊丁淼)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故居日前在安徽肥西被授牌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