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日本首相更換頻繁根源在體制

2020-12-04 騰訊網

於2日辭職的鳩山由紀夫,從其上臺至辭職不足9個月,是近10年來執政時間最短的日本首相。不過,鳩山並不是日本政壇唯一一位「短命」的首相,近4年的日本首相任期都不足一年,日本首相更換頻率之高令人咋舌。

為何日本首相更換如此之快?相比一些國家因更換領導人出現的混亂局面,日本社會為何又能基本保持平穩?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教授昨日接受晨報記者採訪,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首相更換頻率為何這麼高

王少普認為,日本首相相對較高的更換頻率,與其政治體制密不可分。「日本實行的是內閣議會制,首相不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而是由間接選舉產生,也就是選民先選舉議員,然後經國會決議,在議員中提名首相,擁有多數議員的政黨的黨首,自然也就會成為日本首相。」

王少普進一步分析稱,這樣的政治制度更容易導致首相中途更換。「比如當首相所在黨的黨內意見認為需要更換黨首時,那麼作為黨首的首相自然也就下臺了。鳩山的辭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這樣一種情況。雖然他是在面臨普天間機場搬遷等諸多困境下辭職的,但他的辭職與所在民主黨內越來越高的反對呼聲有密切關係;另一種情況是,如果在野黨對首相提出不信任案,又獲得議會通過,那麼首相也要下臺。比如麻生太郎擔任日本首相時,就曾遭遇當時為在野黨的民主黨等向國會眾議院提出的對麻生內閣的不信任決議案,以及向參議院提出的對麻生的問責決議案。」

王少普說,在美國這類總統制國家內,議會就不可能以通過不信任案的方式迫使總統辭職,「因為美國的總統不由議會產生,他和議會議員分別由選民選舉產生,總統不對議會負責,議會除行使彈劾權之外,不能以通過不信任案的方式迫使總統辭職,所以,一般來說美國總統都能任滿。相比較之下,日本的內閣議會制就更容易導致首相中途更換」。

日本社會為何能保持平穩

雖然日本首相變換頻繁,政局動蕩,但相比一些國家因頻繁更換領導人出現的混亂局面,日本社會卻能基本保持平穩運作。對此,王少普認為,這與日本的社會結構、經濟組織成熟以及法制較為完善等特點有關。

王少普解釋說:「從社會結構上來說,日本城鄉差距、貧富差距等較小,國民以中產階級居多,兩頭小、中間大,呈橄欖型,較為穩定;其次,日本的市場經濟比較成熟,公司等經濟組織縱橫交錯,而且其僱傭制度有自己的特點,相當多的公司實行『終身僱傭制』,日本國民的大多數被吸收於大大小小的公司中,而且對於公司有很強的依附感,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網絡,對社會的穩定與正常運轉發揮了基礎性的支撐作用,受政局動蕩的影響相對較少;此外,日本的民主制度有較嚴格的法制保障,國民的法制與民主意識也比較強,其民主制度能在較嚴格的法制框架內運轉,發生騷亂的可能性也小。在多方面原因之下,雖然日本首相更迭頻繁,但日本社會一般不會因此發生大動亂。」

不過,王少普同時認為,日本政局不穩對於日本社會及經濟發展依然有所影響。「首相頻繁更迭,政局不穩,容易導致政策缺乏連續性。由於首相任職時間不穩定而且短暫,許多時候政策的制定本身就缺乏認真準備,而一旦執行起來,也往往不能貫徹到底,朝令夕改。這一弊端,在日本已顯現無疑,現在,不少日本民眾也對日本政局十分失望,渴望能出現比較穩定的局面。」

日本外相稱應繼承日美協議

日本外相岡田克也3日說,日本下屆政權應當繼承日美兩國就駐日美軍普天間基地遷移問題達成的協議。岡田克也當天上午在外務省舉行的記者會上說,日美兩國協議是內閣決定的事情,下屆政權當然應繼承這一協議。

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2日在執政的民主黨眾參兩院議員全體會議上宣布辭去首相職務,並願為普天間基地遷移、社民黨退出執政聯盟、政治資金等問題承擔責任。

5月28日,日美兩國政府就普天間基地遷移問題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把普天間基地遷至衝繩縣名護市邊野古周邊。鳩山未能兌現去年8月在眾議院選舉中作出的至少遷到衝繩縣外的承諾。(解放網-新聞晨報)

相關焦點

  • 日本政治制度缺陷致首相頻繁更換 政黨只顧選舉
    政治制度缺陷致首相頻繁更換  梁雲祥  日本首相更換頻繁背後深層次原因何在?日本問題專家、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梁雲祥分析稱,這是由日本民主政治制度缺陷和日本政治文化所導致。  梁雲祥稱,日本目前正處於一個彷徨期,或者叫過渡期。是由於日本經濟低迷,再加上日本的政治問題導致。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日本雖然是民主制度,但這一制度設計有一些問題,比如首相的權力相對來說不是很大,日本首相實際上是內閣的首席,是一個召集人,賦予他的權力非常小。
  • 日本首相為什麼頻繁更換,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一方面擔心安倍晉三辭職是否會引起日本政局動蕩,另一方面大家也很好奇,安倍晉三僅僅擔任日本首相8年多的時間,就成為了日本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日本的首相之位為何如此難坐穩呢?日本首相一職始於明治18年,也就是1885年。
  • 日本首相頻繁更迭背後:政治體制有欠成熟
    然而,縱觀近20年日本政壇走馬燈似的換相,有負眾望的麻生顯然不是特例。正如日本媒體所言:駭人的不是日本政治家的失誤,而是他們的失誤有多頻繁!日本在經濟、文化和科技領域均走在世界前列,政局卻顛簸不斷,缺乏大國風範。究其原因,在於日本政治體制有欠成熟:政黨之爭的焦點更多在於權勢名利,而非國計民生。
  • 安倍之前,十年九首相,日本首相為何頻繁辭職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28日報導,因擔心身體狀態惡化影響處理國家政務,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辭去首相職務。日本自由民主黨總裁安倍晉三是日本的第98任首相、也是是日本戰後第2位兩度出任首相一職的政治人物,另外一位是二戰之後美軍統治之下的吉田茂。在職時間2616天。安倍晉三自2012年12月26日起就職,在職已經達到3200天,連續在任2890天,成為日本歷史上在職時間最長的首相。
  • 日本22年換16位首相 媒體析新首相能幹多久(圖)
    許多民眾說日本的內閣就是一個「冰淇淋內閣」,馬上就化;還有人說日本的內閣就是一個「接力」內閣,總是一個內閣把接力棒傳給下一個內閣,變化太快了。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人也對政府的頻繁更換感到不滿和厭倦了。媒體更是自嘲地說,一到日本首相參加國際會議,外國首腦總要先從記住日本首相的名字開始互相的接觸。TBS電視臺7日中午特意把外國政要說不出日本新首相名字的鏡頭挑出來播放。
  • 安倍晉三辭職,日本又將開啟頻繁變更首相的時代?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28日報導,因擔心身體狀態惡化影響處理國家政務,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辭去首相職務。日本首相是日本內閣的最高首長,日本政府的首腦,全稱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日本總理。日本自由民主黨總裁安倍晉三是日本的第98任首相、也是是日本戰後第2位兩度出任首相一職的政治人物,另外一位是二戰之後美軍統治之下的吉田茂。在職時間2616天。安倍晉三自2012年12月26日起就職,在職3200天,成為歷史上在職時間最長的首相。
  • 日本首相沒有任期限制,為何會更迭得這麼頻繁?
    最近,日本又有新首相了。日本首相的更迭頻繁是出了名的。自1885年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首相以來,日本已經有了99任首相,平均每任1.36年。二戰之後,日本首相的更迭越發頻繁,70多年的時間裡,出了56任首相,其中不乏大量任期短得讓人吃驚的首相,比如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十年間,日本換了9位首相,被日本媒體稱為「十年九相」,其中宇野宗佑與羽田孜的首相任期分別僅有69天與64天。
  • 日本4年換4名首相 專家稱四點原因造成
    自2006年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下臺以來,日本首相沒有一位任職時間超過一年。安倍晉三2006年9月26日出任首相,2007年9月12日辭職;福田康夫2007年9月25日出任首相,2008年9月1日辭職;麻生太郎2008年9月24日出任首相,2009年9月16日辭職;鳩山由紀夫2009年9月16日出任首相,2010年6月2日辭職。日本首相更換頻繁背後深層次原因何在?
  • 警服不宜頻繁更換
    新式警服共有16種,均由公安部裝備財務局組織專家專門設計。16種新式警服分為冬夏春秋四個套系,不同地域、不同警種之間警服的細節處理還將有差別。現行「99式」警察服裝是2000年更換的。再查關於警察換裝的資料,更讓我吃驚,因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警服已經過七次大的改革。如果加上這一次,中國警察將第八次換裝。56年8次,平均7年就換一次,而且有愈換愈頻繁的趨勢。我覺得,這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頻繁換裝勞民傷財。每次換裝之前,舊式警服都難免有些庫存,而每名警察此前多年的警服不論新舊也都全部作廢。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敲定改組內閣名單 17人被更換
    中新網9月11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1日敲定了改組內閣的人事安排,官房長官菅義偉(70歲)公布了閣僚名單。19名閣僚中,17人被更換。首次入閣的共有13人,是安倍內閣最多的一次。
  • 戰後史上的「55年體制」,如何塑造了日本?
    文/參商所謂日本「55年體制」,顧名思義,自然就是日本在1955年確立的體制。這個體制在1993年結束,長達38年之久,對於日本來說,它是戰後史的重要組成部分。01.「55年體制」的確立眾所周知,日本戰敗以後,有一段被美國軍事佔領的時期,正是這段刻骨銘心的軍事佔領,讓日本對美國產生了深入骨髓的忌憚。50年代初,軍事佔領結束,然而,美國對日本的影響卻沒有隨之結束,55年體制就是在美國對日本擁有巨大影響力,同時美蘇正在冷戰的時代背景下確立的。
  • 日本首相公布新內閣成員名單 共更換5名大臣
    海都閩南網訊 核心提示: 1月13日,日本野田內閣改組。名單顯示,17名內閣成員中有5名被更換,包括防衛大臣和國家公安委員長,以及華裔出身的行政改革大臣蓮舫。岡田克也將在新內閣中擔任副首相,另外松原仁將出任北朝鮮問題大臣。  據日本新聞網1月13日消息,野田首相今天對日本內閣進行改組。
  • 日本頻繁更換首相,安倍為何能執政8年,創下最長在位記錄
    曾經,日本首相是一個極其不穩定的位置,從2005年到2012年,日本在7年裡換了7個首相,平均每年就要換一次最高領導人。從2012年底,安倍第二次當選日本首相至今,一直非常穩定,算上2006年的任期,在位已經有8年多時間,成為日本有史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
  • 日本頻頻換首相,政局不穩怨媒體?
    本報東京8月26日電(記者張國)日本首相菅直人今天下午宣布辭去民主黨代表職務,而新的選舉將於29日舉行,這意味著他即將告別僅擔任了14個月的內閣總理大臣一職。日本首相近年來像「走馬燈」一樣頻繁更換引人關注,此間不少人士指出,這對國家而言絕非好事。自2006年小泉純一郎卸任首相以來,5年間日本首相更換了5人。
  • 日本政壇頻繁換相 民眾稱新首相難逃任期短命運
    在國會召開前一個小時,民主黨召開了黨代議士會,菅直人在會上表明自己將在結束東日本大地震的災後重建應對後辭職。圖為  8月26日中午,日本首相菅直人正式宣布辭職,這也意味著他成為2006年9月小泉純一郎下臺以來,第六位下臺的首相。雖然他成為後小泉時代五位首相中最長命的,但總共的執政時間也不過區區的14個月。
  • 日本為何頻繁換相_網易新聞
    5年的小泉,被指無視派系政治的「玩法」,不按黨內既定遊戲規則出牌,卻是最像美國總統的日本首相。他所說的,正是傳統日本政治在運作上「官僚支配」的顯著特徵,即政治決策往往由強大的官僚層主導,政治家甚至首相都可能被排除在決策過程之外。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人能夠冷眼對待首相的頻繁交替,卻不太擔心政治運作不下去了。
  • 歷史上的那些日本首相,為何這麼容易辭職?
    日本首相的更迭頻繁是出了名的。自1885年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首相以來,日本已經有了99任首相,平均每任1.36年。二戰之後,日本首相的更迭越發頻繁,70多年的時間裡,出了56任首相,其中不乏大量任期短得讓人吃驚的首相,比如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十年間,日本換了9位首相,被日本媒體稱為「十年九相」,其中宇野宗佑與羽田孜的首相任期分別僅有69天與64天。
  • 日本新首相菅義偉的「陽謀」
    菅義偉在黨內競選和出任日本首相後多次表示,他將繼承安倍的內政外交政策,但日本輿論和自民黨內對此不乏質疑,認為菅義偉出任首相後必定有自己的主見。安倍執政期間外交特別活躍,不僅與世界主要大國頻繁往來意圖改善關係,同時與周邊國家也積極發展關係。安倍在表面上看似在搞平衡外交,實質戰略重點和其關係親疏明顯,不過是以其「微笑外交」掩蓋實質目的。
  • 在位時間最長,執政時間最長,創造日本奇蹟的首相——安倍晉三
    21世紀以來,日本首相更換頻繁,而安倍晉三可以說是日本政壇的傳奇。提起安倍晉三,相信大家對這個名字都不陌生,作為日本現任首相,在他的身上有著無數個「第一「標籤:日本首位二戰後出生的首相、二戰後最年輕上任的首相、唯一一位回任的首相、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同時他也是一個飽受爭議的政治人物,被不少媒體形容成跳梁小丑,在很多人眼裡他都是野蠻狡猾的形象。
  • 日本下一任首相候選人曝光!當了9年首相的安倍支持率為何暴跌?
    日本現任首相安倍晉三任期將到2021年結束,儘管日本自民黨還是屬意安倍晉三參選,但安倍多次在公開場合明確表示不再參加2021年的首相大選。歐巴馬時期,日本圍著美國轉,充當美國打手先鋒,在國際會議上說中國軍費的增長是地區動蕩的根源,積極加入美國主導的TPP組織,企圖將中國排除在區域經濟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