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何知(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關注並轉發分享)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對於很多農村人來說,是很自然的事情;並且各地習俗不同,當一場婚宴結束之後,到了晚上親朋好友就會在新人的婚房之中,做一些鬧洞房的小遊戲。
一旦到了夜深之後,長輩們就會委婉地說這樣一句俗語「春宵一刻值千金」,提醒大家該散場了,剩下的時間留給新婚夫婦!
這句俗語在很多人的耳中,是說「讓新婚夫婦抓緊時機開枝散葉」的意思。其實這句俗語原本的意思並非如此,你還在望文生義嗎?它的下一句才是精華所在,你知道是什麼嗎?
這句俗語「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實出自蘇軾的《春宵》,原文如下所示:「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從蘇軾的原文當中,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春天的晚上,每一刻的時間都是寶貴的;你看那盛開的花兒散發著縷縷清香,月光在花朵身下投射出朦朧的陰影。」這本就是描述春光無限好的絕美詩句,尤其是「花有清香月有陰」所描繪的場景,更是令人過目難忘,乃是這首詩的精華所在!
由此可見,蘇軾所表達的「春宵一刻值千金」與現代人理解的意思,完全就是南轅北轍!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誤解呢?
其實應該先從「一樹梨花壓海棠」說起,網絡上曾經盛傳這樣一首打油詩:「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並且指名道姓的說:這首詩是蘇軾調侃張先納妾的打油詩,既然蘇軾可以創作出「一樹梨花壓海棠」這樣的洞房詩,那麼「春宵一刻值千金」自然也就是蘇軾描繪的洞房之事了,誤會也就產生了!
這種張冠李戴的推論,忽略了一個基本的事實;「一樹梨花壓海棠」這首打油詩究竟是不是蘇軾的作品!答案其實是否定的,因為完全就沒有這回事!
所謂的「一樹梨花壓海棠」,乃是民間故事當中的一句打油詩;目前最早發現於明代書記《堯山堂外紀》。眾所周知,蘇軾乃是宋代人,這兩者之間還隔著一個元代。由此可見,張冠李戴不可取,望文生義害死人!
綜上所述,我們既要了解古詩詞曾經所要表達的本意,也有了解它當下所代指的具體涵義;唯有如此,我們才不會望文生義!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我們也衷心祝願新時代的年輕人不僅能夠傳承好優秀的傳統文化,更能夠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從而達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今日話題:對於這句俗語「春宵一刻值千金」,你又是如何解讀的呢?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精彩評論!
(註:圖片源自網絡,與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