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雲和碧水綠島相映,宛若人間仙境。」8月的一個周末,來自江西南昌的遊客在新餘仙女湖景區連連讚嘆。
地處江西省中部的新餘,是全省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設區市。然而,這裡的人均GDP連年排名全省前列,不僅如此,新餘還擁有屬於自己的後花園。
位於新餘市區西南郊16公裡處的仙女湖,宛如鑲嵌在這座小城內的璀璨明珠。它不但是江西開發最早的湖泊型景區,也是「七仙女下凡」傳說的溯源地。
仙女湖一角。本文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澎湃新聞記者 酈曉君早在東晉時期,文學家幹寶就在《搜神記》中留下了「毛衣女傳說」,這是迄今為止史書中關於「七仙女下凡」的最早記載,故事發生地便是今天的新餘仙女湖。近年來,新餘著力研究、開發和利用仙女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向全世界講好「七仙女的故事」。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打造的七夕晚會已連續四年在新餘舉辦,這讓新餘進一步提升了仙女湖的文化底蘊,走出一條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振興之路。
「看到自己的家鄉能夠上央視,特別驕傲」,正在讀大三的胡亦卓對澎湃新聞說,每年的七夕晚會都會有很多人從全國各地趕來觀看表演,新餘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了。
2020年七夕晚會錄製現場。澎湃新聞記者 熊豐 圖新餘市委宣傳部文化科科長嚴小平告訴澎湃新聞,除了七夕晚會,新餘每年會和中國民協、江西省文聯、江西省文旅廳等單位聯合舉辦七夕民俗文化研討會,從專業角度深度論述和探討仙女文化。2015年8月,仙女湖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授予「中國七仙女傳說之鄉」。
時下,仙女湖正以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為抓手,加快提升景區軟硬體設施,深化文旅產業融合,構建全區大度假旅遊區格局,助推新餘全域旅遊大變樣。
「仙女湖的知名度從全國範圍來說還不是很響亮,我們一直在努力,多創建體驗式的遊玩項目,讓遊客來了一次還想來第二次,把文化名片越擦越亮。」新餘市委辦公室副調研員胡軍華如是說。
嚴小平表示,新餘將仙女文化做了延伸和再現,通過舉辦活動,項目落地等方式,讓傳統文化有可見性、可觸摸性。
2020年的夏天,仙女湖七夕文化旅遊度假區裡機械轟鳴,一片繁忙有序的施工場景。旅遊碼頭改造、騎行綠道建設、江口景區、夜間漂流等項目正在按計劃逐步推進。
新餘與七仙女傳說
自古以來,新餘便是一處山溫水軟的靈秀之地,在三國吳寶鼎二年(公元267年)便已正式設立新喻縣。
新餘有其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人文底蘊,江西第一位狀元盧肇、北宋江南第一個宰相王若欽、明朝權臣嚴嵩、當代著名國畫大師傅抱石和醫學巨子何大一均來自新餘,中國第一部科技巨著《天工開物》也在新餘完成。
新餘還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都在這裡戰鬥生活過,著名的羅坊會議和毛澤東著作《興國調查》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和影響。
除此之外,新餘還是神話傳說中七仙女下凡的地方。
「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既往就請鳥。諸鳥各飛去,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后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後復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
1600多年前,東晉文學家幹寶在其所著的志怪小說集《搜神記》中留下了「毛衣女下凡」的美麗傳說,記述了豫章新喻縣(今江西新餘)「男子」和「田中毛衣女」仙凡相戀、喜結良緣的傳奇故事。這是迄今為止史書中最早記載七仙女下凡的傳說,亦成為新餘「仙女下凡地」最有力的佐證。這段膾炙人口仙凡奇緣,蘊藉了仙女湖的美麗與神秘。
仙女湖望情橋。如今的仙女湖景區,位於新餘市南郊16公裡處,景區規劃面積160平方公裡,其中水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愛情聖地、群島峽谷曲水、千年水下古城」三絕聞名。從新餘市區出發,開車30分鐘左右便可達到景區。一路上,仙女湖大道筆直開闊,道路兩邊綠意蔥蘢。仙女湖中,99座島嶼星羅棋布,猶如嬌羞的少女或躺或立,儀態萬千,靈韻動人。
打造仙女文化名城
仙女湖既傳頌著動人的神話故事,又點綴著彪炳史冊的歷史遺存,經過千年的發展和演繹,仙女文化深深紮根於大地,是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盛宴」,也是新餘最重要的文化名片。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和血脈。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要豐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形成新的節日習俗。在此背景下,新餘立足本土特色,大力挖掘和弘揚仙女文化。
單憑一個傳說,如何使新餘「滿城盡帶仙文化」?
近年來,新餘政府對毛衣女下凡傳說為代表的仙女文化做了許多搶救、挖掘和創新工作。
據人民網報導,新餘成立了仙女文化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和研究會,對仙女文化的歷史沿革、出土文物進行普查,對散落的毛衣女下凡傳說史料進行整理歸納。
此外,連年舉辦七夕民俗文化研討會;開展毛衣女傳說「申遺」項目並制定保護政策和措施;連續四年錄製七夕晚會;環湖騎行賽、馬拉松賽等等,均有力促進了新餘文化旅遊融合的和諧發展。
「人們的慣性思維裡,會覺得傳統文化就是舊的老的,只能用政府資金來維持保留,沒辦法拓展。但新餘將仙凡愛情故事轉換到現實中來,通過舉辦活動,打造旅遊項目真正落地,以此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這是十分難得的。」嚴小平對澎湃新聞說。
「斷臂」保護青山綠水
仙女湖這片古老而又傳奇的青山綠水哺育了世世代代的新餘人,她不但是新餘人民的「母親湖」,也是重要的飲用水水源。
如果你問一個新餘人,什麼魚最好吃?答案十之八九是「仙女湖有機魚」。
仙女湖的平均水深在20米左右,水溫適宜,更適合魚類生存生長,且肉質特別鮮美。「不少村民百姓都靠養魚致富,度假區裡的魚館飯店也特別多」,嚴小平對澎湃新聞表示。
然而,由於多年來網箱養魚的數量遞增,加上投餌、施肥養殖規模不斷擴大,仙女湖的水體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導致水質日益富營養化,嚴重影響飲水水質,有機魚品質也日趨下降。
對此,新餘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科學採取「逐年減少、徹底取締」的方式,決定在2012年徹底取締網箱養魚,保護仙女湖的一湖清水。
2012年5月22日下午5時40分,隨著最後一個網箱的拆除,仙女湖湖區約25000個網箱被完全清理。
事實上,新餘市政府對仙女湖的保護投入巨大。「實際的投入和產出是不成正比的,把原本收益迅速的產業下狠心阻截掉,其實是為了子孫後代,為了更長久的『綠水青山』」,嚴小平坦言。
脫胎換骨的洋田村
在仙女湖景區龍王閣上的最高點龍王廟向遠處俯瞰,一棟棟高矮不一的樓房錯落有致地掩映在青山之中。陽光下,新餘市仙女湖畔的洋田村顯得格外寧靜安然。
洋田村是上世紀50年代末因江口水庫修建形成的一個遷移村,該村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使洋田村擁有「新餘香格裡拉」的美譽,還獲得「江西最美村莊」、「江西森林村莊」的稱號。
儘管青山環抱,綠水相擁,但山水的阻隔,給該村村民出行帶來不便,更一度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由於地處仙女湖景區中相對較偏的島嶼上,距離新餘市區50公裡,陡坡彎多,洋田村曾經是新餘市唯一不通公交的移民村。
長期以來,村民唯一的出行工具便是船,平日下田勞作、打魚砍柴均「以船代步」。
「以前都靠坐鐵皮船出行,每天兩班,到市區要2小時左右,夏天悶熱,到了冬天湖面上的風大,腳都是凍的。」洋田村村民孫三妹對澎湃新聞說。
洋田村婦聯主席夏蘭蘭也感受頗深,「我是分宜人,結婚的時候洋田村沒有路,我是坐著船嫁過來的,嫁妝也都是從船上運過來的,很不方便。」
轉變在2011年到來。一條長達30多公裡的環湖路穿村而過,終結了洋田村自開村以來依靠渡船穿梭50餘年的歷史。如今,從新餘市區到洋田村的車程只需40分鐘左右。
仙女湖環湖綠道。要致富先修路,環湖路給洋田村帶來不僅是交通上的便利,還有經濟上的改觀。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村民們靠水吃水,和仙女湖周邊大多數村莊一樣,網箱養魚成了洋田村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日子倒也過得安穩。
隨著新餘政府決定取締所有的網箱養魚,安逸的生活被打破了。
不養魚了,收入來源沒了,該幹什麼去?
年輕人選擇到大城市務工,賺錢養家,村裡留守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
「孩子都出去打工了,一年才回來一次,很想念他們。」洋田村村民李小英說到。
為了將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並配合仙女湖全域旅遊發展,各級政府部門聘請專家對洋田村進行規劃設計,村裡通過合作社的形式開起了農家樂,每到周末飯點都忙不過來,村民心裡都樂開了花。
新餘當地媒體報導稱,洋田村的振興之路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鮮活印證,「好風景「賣出好價錢。
村民的錢包逐漸鼓了起來,也讓一座座小樓拔地而起。2018年,村裡還通過招商引資,重點建立和仙女湖景區相配套的旅遊休閒項目。
洋田村村黨總支部書記胡二根對澎湃新聞說, 「經過各方面的考察,今年五月份項目已正式落戶,村裡的部分房子會精心改造,打造特色民宿,讓遊客體驗休閒時光,也讓村民們真正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仙女湖畔洋田村的部分村民住宅將改造成民宿。不足與展望2020年是仙女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成立二十周年,一路走來,有收穫也有遺憾。
中共仙女湖區委書記周俊華今年6月在《矢志不渝守初心 奮發有為擔使命——寫在仙女湖風景名勝區成立二十周年之際》一文中提到,「我們也曾走過彎路、也曾錯失機遇」,仙女湖旅遊產品單一、遊客體驗度不強、旅遊經濟效益不夠明顯的問題還未得到根本轉變。在重慶讀大學的新餘人小周有相同感受,「仙女湖的招牌就是仙女下凡,但實際的景區裡相關景點和項目還沒做到位,特色沒有發揮出來,希望以後能夠越做越好。」
對此,新餘市委辦公室副調研員胡軍華坦言,「這兩年為了挖掘打造仙女文化,新餘想了很多辦法,但仙女湖景區跟市民以及外地遊客所期待的還有差距,遊玩項目也比較零碎,所以我們一直在努力,多增加趣味性的設施,不讓遊客帶著憧憬而來失落而歸,要讓他們來了一次還想來第二次,也把文化旅遊名片越擦越亮。」
現年91歲的河北人張棠科年輕時因單位的「一紙調令」來到新餘,在當地工作生活多年的他,一直用實際行動支持仙女湖景區的開發和宣傳。
「只要有朋友過來,我就會帶他們去仙女湖,把新餘最美的一面展現給他們」,張棠科說,但仙女湖想要更好地發展旅遊業,還要加強宣傳和規劃,「說好故事才能吸引人」。
土生土長的新餘人羅春豔則告訴澎湃新聞,新餘這些年很注重旅遊景點的開發,仙女湖的名氣也越來越響,生態環境和風景都比原先提高了不少,「走進去像人間天堂」。羅春豔建議,可以給周邊兄弟城市的居民優惠福利,通過辦年卡的方式吸引遊客。
事實上,要做好旅遊景區,打響知名度,一般需靠「三條腿同時走路」,即品牌宣傳、市場營銷、渠道推廣,缺一不可。
嚴小平稱,仙女湖的品牌宣傳做的比較到位,但在渠道推廣和市場營銷方面確實還不夠。
令嚴小平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她前往福建做調研,當時正值電視劇《仙女湖》在全國熱播,這也是首部以景區命名的神話劇。嚴小平跟計程車司機聊天時發現,許多人愛看這個電視劇,但並不知道仙女湖在哪兒,也不知道該怎麼去。
「沒有聯通渠道,過了這個時間可能就涼了,沒有熱情了」,嚴小平說,目前因為景區有新項目在打造,等全部到位以後,新餘會加大聯通渠道以及市場營銷,用「三條腿」讓仙女湖走向全國、全世界。
夕陽西下,仙女湖仿佛穿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連日來,江西新餘市出現持續35度以上高溫,絢爛的霞光倒映在湖面上,就如一幅天然油畫,有遊客現場感嘆「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難有幾回見」。
仙女湖景區內部分項目正在施工。景區的一角,建築工人們還在忙碌,上攬月蹦極、落銀河漂流等網紅打卡項目正在緊張施工,將於月底與世人見面;我是仙女·威亞秀已迎來一波又一波的遊客進行體驗;還有樹蛙部落、江口電廠藝術區、全長8.5公裡的騎行綠道、螢光跑道等項目設施,也將全面完工,屆時將讓仙女湖從一日遊、白天遊拓展到夜間遊、多日遊。據悉,8月24日,2020年仙女湖七夕文化旅遊節暨首屆新餘夜間文化旅遊消費季在仙女湖正式拉開序幕。十大特色活動、七大文化旅遊消費主題夜將精彩上演,助力仙女湖激活夜間經濟,打造「最美七夕好去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