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十二五」中國仍不能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2020-12-04 搜狐網

  隨著「十二五」即將開始,中國經濟如何規劃布局成為看點。

  根據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2010年11月2日的說法,「十二五」期間仍會有經濟增長等指標,但是「要突出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這樣一些目標,體現改善民生,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

  「十一五」規劃曾提出,2010年比2000年人均GDP翻一番。實際結果是,2010年人均GDP有望達到4000美元,是2000年人均856美元的4倍以上,比2005年的1703美元增加了一倍。

  「十二五」初步預定經濟增速在7%左右,比「十一五」預定的年均增長7.5%要低。但是考慮到不少地方提出5年GDP翻番的要求,是否全國也會再出現5年經濟翻番,甚至人均GDP達到1萬多美元,進入發達國家水平的行列呢?中國社科院數量所副所長李雪松給出否定答案。

  如何看待「十二五」的內外需形勢,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本報記者近期專訪了從事測算研究的李雪松。

  「十二五」仍不能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21世紀》:「十二五」期間,是否人均GDP會再翻一番,進入高收入國家水平?

  李雪松:2009年中國人均GDP(地區生產總值)約3700美元,今年的最終數據還沒出來,可能會在4000美元左右。我們預計到2015年,人均GDP會是7455美元。按此看,未來五年還達不到人均GDP再翻一番的水平。實際上,2015年要達到人均GDP7455元的水平,年均經濟增速在9%以上,已經是一個很快的增度。

  一般認為,人均收入1000美元到3800美元,屬於中等偏下收入組,3800美元到11000美元屬於中等偏上收入組的水平。根據我們的預測,到「十二五」末期2015年,7455美元的人均GDP,還是屬於中等收入組。

  實際上2010年中國的人均GDP已經進入了中等偏上收入組水平,到了2015年還是在中等偏上收入組。高收入組是人均GDP在11000美元以上,到「十二五」末期中國還達不到能進入高收入國家和地區的行列。事實上,那個時候國際機構對高等收入組的標準也可能提高,所以整個「十二五」期間,中國人均GDP仍在中等偏上收入組,這是肯定的。

  《21世紀》:在「十一五」期間,國家規劃提出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但是實際2010年人均GDP比2005年將近翻兩番。您認為這是什麼原因?十二五能否延續這樣的增速?

  李雪松:過去的十年經濟快速發展,與加入世貿組織後,整個外貿形勢好,對經濟的貢獻率高有關。未來十年,是否能達到這個水平,保持過去十年的增長速度是一個問題。我們預測認為,要達到過去5年的速度,是比較困難的。

  過去十年GDP年均增速在10%左右,而未來十年,在「十二五」期間,我們預測還可以達到百分之九以上的增長速度。但是到「十三五」,即2016至2020年,我們預測的增長速度,就要比「十二五」期間會有適當的下降。

  這樣的話,未來5年人均GDP再翻一番,難度比較大。有些省提出5年人均GDP或者GDP再翻一番,從區域角度看是可以的,但是從全國來看還不行。

  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21世紀》:過去多個國家人均GDP過了4000美元,已經進入中等偏上國家行列,但很長時間也未能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中國從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向高收入國家行列過渡,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李雪松:這是中國在「十二五」期間面臨的一大挑戰。要解決此問題,需要中國儘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從現在的標準來看,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就能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人均GDP在11000美元以上,即達到高收入國家和地區的水平,在全世界來看畢竟是少數。即只有少數國家能從中等收入國家變成為高收入國家。一些國家比如拉美,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較早,但是好幾十年,還是沒能跨越中等收入階段。

  有些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很值得借鑑。比如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都跨越了這個階段,應該研究他們的經驗。

  收入增長既是經濟問題又是社會問題。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就要按中央「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加大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力度。這就要實現「居民的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這就需要國家在投資方面更多地向民生和社會保障方面來傾斜,來提升國內消費的潛力。

  「十二五」期間還要利用現有的潛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其實就是注重發展平衡,發展還是第一要務,要在發展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發展過程中,要更好地解決好社會問題,更加的關注民生問題,這才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這不僅在「十二五」期間,在「十三五」也要重視,因為到「十二五」末期,按照我們的預測,人均GDP是7000多美元,到「十三五」末期2020年,人均GDP才是12000多美元。而這時,由於高收入組國家的門檻可能會有所提高,12000美元的水平,也不是肯定就能跨入到高收入國家的行列。

  所以,至少整個「十二五」、「十三五」期間,中國都屬於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需要妥善處理好經濟、社會和國內、國際各方面的平衡關係。

  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很多有利條件,比如具有豐富的發展經濟的經驗,中國可以集中各方面力量,內耗較小,決策綜合了社會各界的知識、力量和智慧,這樣可以使得經濟發展在穩定而平衡的軌道上,同時政治比較穩定。只要政策恰當,我們完全有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1世紀》:「十二五」提出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你有何建議?

  李雪松:這個要看如何定義「同步」,至少我們要重視收入增長。去掉物價的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沒有名義增長那麼高的。現在每年居民收入增速比GDP要低些,GDP大概10%,居民收入增速要稍微低點。過去幾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速要高一些。

  未來應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速同步,同時勞動報酬,要跟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勞動生產率如果提高後,如果工資不上升的話,就是企業獲得的份額偏高。而此時工人工資的上漲幅度,可能就不能夠達到企業利潤的增速。解決此問題,就要增加工人的工資談判能力。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在保持社會穩定的前提下,建立工人工資協商機制和提高工人工資談判協商能力。

  「十二五」投資率下降仍很難

  《21世紀》:日本等國家,經濟發展慢,但是海外投資收益很大,中國「十二五」要加大海外投資,是否財富積累方式要變化?

  李雪松:這裡面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GNP(國民生產總值)和GDP(國內生產總值)的關係。中國在過去的三十年中,有一些年份,是GNP大於GDP的,有些年份是GDP大於GNP。

  GDP是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地域的概念,在這個國土上,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創造的生產總值,都進入GDP。GNP是國民生產總值,它不是地域概念是國民概念,即有中國國籍的人,在中國創造的和在國外創造的,但要扣除外國人在中國創造的增加值,所以GNP和GDP誰大,比較複雜。

  過去我們強調吸引FDI(對外直接投資),這有利於GDP提高,但不是GNP。「十二五」規劃提出要提高吸引外資質量,同時要加大對外投資這方面,這意味著我們海外有GNP。這方面轉變就是將來要加大海外投資,但從現階段來看,我們的海外併購和海外投資,大部分都集中在資源能源領域,價格波動比較大,在製造業中,佔的比重相對不是太高。

  未來「十二五」期間要加大海外投資,就要提升對海外投資的絕對額,同時在比例上,資源能源領域以外的比重也要提高。

  《21世紀》:現在很多地方在下5年的投資計劃很大,那麼,「十二五」如何提高消費率,降低投資率?

  李雪松:首先要明確,我們要逐漸提高消費,而不是直接壓低投資。根據我們的預測,從需求方面來看,「十二五」期間,固定資本形成率還會保持穩定的態勢。要使得資本形成率下降比較難,最關鍵的是使最終消費率(消費對GDP的比率)上升。要提高最終消費率,就要增加消費,這就要提高居民收入。

  未來十年,至少「十二五」期間,投資還會保持一個較高的穩定發展,在投資穩定發展中需要著力優化投資結構。

(責任編輯:孟德華)

相關焦點

  • 中國已經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啦嗎?
    2017年中國城鄉居民的恩格爾係數(居民消費支出中用於食品菸酒的支出佔整個消費支出的比重)是29.3%,降到了30%以內。從國際經驗來看,發達國家或者是富足國家的恩格爾係數一般在20%-30%之間。人們生活消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的消費已經超過以往任何時候。
  • 世界經濟風雲變幻,中國何時才能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進入21世紀以來,在成功加入「WTO」以後,中國經濟飛速發展,GDP總量先後超越義大利、法國、英國、德國及日本,從2010年開始至今,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9年發達國家人均GDP排名2019年發達國家人均GDP為48925美元,最高的盧森堡達到114705美元,最低的斯洛伐克也達到了19329美元,如果將年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作為進入發達國家的門檻
  • 中國並沒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
    讀後隨感·第一篇  上海 王志平  近年來,國內媒體頻頻出現類似「按照世界銀行劃分標準,中國已由低收入國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振奮的消息:中國已步入中等收入國家」等報導。2009年1月,國家統計局GDP數據公布後,許多人由此推斷中國經濟實力超過德國、居世界第三。
  • 10年後中國將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亞洲哪些國家可能比我國更快
    經濟趕上來以後,我國什麼時候成為發達國家,就成了大家思考的問題,下面希財君根據數據來為大家計算,我國成為發達國家的時間,也許不遠了!10年後我國將成為發達國家目前,世界上對於發達國家,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指標,但發達國家一般都有如下幾個特徵,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化水準與生活品質等等。
  • 「中國難道不算發達國家」?西方專家直言:中國還要低調多久?
    我們都知道近幾十年來,中國的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一舉拿下了不扉的成績,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雖然說「中國速度」遙遙領先,但是很多國人心裡都清楚我們離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一段距離。西方專家卻不這麼認為了!這就,就有國外專家,帶著自己研究的報告數據忍不住直言:中國實在太低調了!它的發展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難道我們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躋身入發達國家行列了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中國的發展確實超出了全世界人民的想像。中國的建設,煥然一新的城市面貌都讓不少幾十年前來過中國的外國遊客驚奇不已。
  • 11年後,美國經濟霸主地位不保,中國會不會邁入發達國家行列?
    但是從下面兩個數據來看,即使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也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說中國在各方面都比美國強,或者已經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如果你想真正成為一個發達國家,絕對不可能只看經濟總量。 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18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到1萬美元,為9462 美元,美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62914 美元,約為中國的6.6倍。就人口而言,2018年中國人口約為14億,美國人口約為3.3億。 上表為希財君根據數據編制的中和美近五年人口增長率數據。
  • 丁安華|如何看待「十四五」期間,中國將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十四五」期間:中國將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高收入國家以什麼為標準?這涉及到國民收入的分類。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評估和分類,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門藝術,而非科學。但是,分類體系在經濟分析、文本交流和語言溝通中仍然是必須的,目的在於為分析數據提供一種合理、有意義的方法。
  • 北極小國冰島,位置偏僻冬季漫長,為什麼能躋身高度發達國家行列
    那判定發達國家的標準是什麼呢?為何中國作為一個世界上領土面積排名前三、人口排名第一、經濟發展速度名列前茅的大國卻不能成為發達國家?冰島是憑藉哪些本事躋身發達國家行列呢?
  • 2050年日本或將退出發達國家行列
    根據丹吳前財務事務次官在會上匯報的一份模擬結果顯示:從2050年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來看,日本或將退出發達國家行列。該研討會是經團聯的智囊團——21世紀政策研究所主辦的。會上,森田富治郎所長首先在致辭中說:「希望大家能夠從正面提出問題並一起討論如何拯救陷入沒落危機中的日本。」
  • 中國何時能夠成為發達國家?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我國在2020年初,人均GDP就已經成功跨越1萬美元大關,也就是人們所常說的「中等收入陷阱」。目前中國經濟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要成為發達國家仍面臨許多困難和新的挑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2020年人均GDP1萬美元 中國離發達國家有多遠
    但根據中國的經濟發展情況,很多經濟學家預測,六年後人均GDP增加2425美元並不是一件難事。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認為,目前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想要經濟增速還像以往那麼高是不可能的,但也不會出現增速過低的情況,在未來幾年裡中國經濟會維持中高速增長,由於經濟規模較大,中國國民生產總值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將成為可能。
  • 中國為什麼不是發達國家?發達國家標準是什麼?
    儘管,中國近年來在經濟方面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績,去年的GDP規模已經達到13多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但是,我們國家離開發達國家的距離還很遙遠。很多專家一致認為,在未來十年之內,亞洲沒有什麼國家會邁入發達國家的行列。可能很多人會問,現在咱們中國經濟這麼發達,社會這麼進步了,咋還不能算是發達國家呢?
  • 川普說中國是發達國家,國內是誰說已經超越美國的
    按照人均國內產值來看,新加坡52961美元、日本38895美元、以色列37293美元,三個國家屬於高等發達國家;而韓國以27539美元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川普肯定這樣說,說你們是發達國家還不承認,看看你們自己的專家都說超越美國了。龍永圖認為,這種胡鞍鋼這類觀點是誤導。「在國內起誤導作用,在國外起更大的誤導作用」。龍永圖稱,中國從來就沒有把經濟實力超越美國作為處理美國關係的前提。「中國不管在發展實力、個人素質還是綜合國力和美國相比還有很長的距離,我們需要緊迫感和危機感來不斷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而不是沾沾自喜。」
  • 未來20年內,我國能達到發達國家「標準」?專家:可能只需10年
    不少人提出疑問,我國經濟已經快速發展幾十年之久了,人均GDP也成功突破1萬美元了,那麼我國什麼時候,能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呢?成為發達國家的「標準」根據全球一些機構的認定,發達國家也是有差別的。按照標準來看,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算步入到發達國家的行列了,但這個標準僅僅是「最低標準」。而中等發達國家的標準,人均GDP要達到4萬-6萬美元左右;高等發達國家的人均GDP,需要達到8萬美元左右。如今全球,有30個左右的國家,人均GDP超過了2萬美元。想要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人均GDP需要達到2萬美元左右。
  • 學者點評前十一個五年計劃(規劃) 展望十二五
    董志凱認為,這標誌著中國在宏觀經濟運行方面,開始了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的重大轉變,政府工作重點由制定指令性計劃,轉向提供戰略性、前瞻性的指導性規劃,由直接參與經濟發展,轉向提供公共物品、調控宏觀經濟。  董志凱表示,在「十二五」綱要中,提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個『發展』的定義不僅是經濟數字、生產力、生產關係的增長,而是範圍更加寬泛。
  • 工信部:2020年中國步入世界造船強國行列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電(記者 劉育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12日發布《船舶工業深化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力爭步入世界造船強國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先進國家行列。目前,國際主流船舶市場需求持續低迷,高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市場急劇萎縮,世界造船業全面陷入困境。
  • 亞洲下一個發達國家是誰?中國要成為發達國家還需要多久?
    但是,很多人對於韓國卻產生質疑,時至今日,依然有部分人認為韓國不是發達國家。事實上,韓國的確是一個發達國家,2019年韓國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已經跨入全球中等發達國家行列。韓國不僅工業發達,科技實力同樣出眾,無論如何,韓國都符合一個發達國家需要具備的條件。那麼,亞洲下一個發達國家會是誰?我們需要知道發達國家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首先就是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這是當前發達國家的最低入門標準;其次,工業和科技較為發達,要屬於工業強國;最後,經濟全球化程度較高,企業國際化程度較高。
  • 中國有望什麼時候成為發達國家?為什麼美國總說我們是發達國家?
    這也就意味著,中國需要保持穩定的增長,人均GDP再翻一翻才能進入發達國家的討論門檻。 在此之前,中國還不得不面對一個坎——中等收入陷阱。 這是一個經濟社會現象,國際上普遍認為,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之後是一個魔障,在這個數字面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敗下陣來。
  • 中國已進入超級大國行列?看外國人是如何評價的?美國人很到位!
    全網追蹤】   中國已進入超級大國行列?看外國人是如何評價的?   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年來,國內生產總值已成為世界第二,已具備成為超級大國的巨大潛力。不僅如此,這些年來我國軍事力量的發展也很明顯,不過總體來講可能略弱於美國,但有些領域甚至超過美國。
  • 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意味著什麼?
    對此,在新京智庫與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聯合舉辦的研討會上,專家們對此進行了解讀。   與會專家認為,實現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仍要以經濟增長為基礎,同時中等收入群體擴大有利於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