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帆時代開始一直到進入蒸汽動力時代,英國人的造艦水平是世界執牛耳者,法國人儘管水平也是世界領先,但總是在追趕英國的路上;到了19世紀末,新的火炮使用理念出現了,催生了新的海戰理論,連帶形成新的造艦概念,但保守的約翰牛還是堅持了一下,建造了前無畏時代的傑作「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不過,他們的海軍元帥、第一海軍大臣費舍爾敏銳的察覺出時代的變化,在開建「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的同時,堅持用新的理念建造「無畏」號戰列艦,這艘軍艦的名字是:HMS Dreadnought,HMS是「Her Majesty's Ship」的首字母,即「女王陛下的軍艦」。從此,風靡世界海軍半個世紀的「大艦巨炮」時代開始了。
一、費舍爾其人
英國是個島國,長久以來非常重視海軍和海上的拓展,能在海軍出名,或擔任海軍要職,都是在政壇有影響的人物,比如二戰時的首相邱吉爾就擔任過海軍大臣。我上一篇文章介紹了納爾遜,這是英國海軍的厲害人物,其實,今天說的這個力主製造無畏號的費舍爾也是英國海軍的牛人,被稱為「英國近代海軍之父」,是英國近代海軍史上的標誌性人物,建造無畏號時,他是海軍第一大臣,海軍元帥。
費舍爾於1841年1月25日出生地在錫蘭(今天的斯裡蘭卡),他父親是一個英國陸軍軍官。1857年——1863年他作為海軍軍官在中國服役,參加了中英第二次鴉片戰爭。1881年,費舍爾被任命為新建戰艦「不撓」號的艦長,並於第二年指揮「不撓」號為訪問法國維多利亞女王提供保護,向法國展示英國的海軍實力,正是由於這次機會,費舍爾與女王及其他王室成員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為他今後在海軍的發展奠定基礎。
1887年,費舍爾成為女王的副官,並於1890年晉升為海軍少將,1896年晉升為海軍中將,成為英國皇家海軍的北美及西印度艦隊的指揮官。1901年11月5日,費舍爾晉升為海軍上將,他認為未來英國的真正敵人是德國而非法國,在擔任主管主管人事安排和部隊的招募及訓練工作的第二海軍大臣期間,費舍爾對海軍軍官的訓練和海軍教育系統投入大量精力,保證了英國海軍源源不斷地獲得高素質的各類人才。
他出任第一海軍大臣時期,世界各國正在熱烈討論建造新型戰列艦,費舍爾敏銳的感覺這種變化和它所帶來的影響,力主英國建造「無畏」號戰列艦,並以此為基礎,建造新的火力強大速度快的戰列巡洋艦。費舍爾入伍時英國海軍還在使用木質風帆戰列艦,他退休時英國海軍已經擁有了強大的無畏艦、航空母艦和潛艇,而這一切與他密切相關,甚至可以說是因他的堅持帶來的,保持了英國海軍不至於在一戰後如同日不落殖民地一樣快速凋零。
二、無畏號研製背景
前無畏時期的戰列艦都是裝配一級艦炮、二級艦炮和許多中小口徑炮,由於這些炮的射速、射程不同,造成威力大的射速慢精度低、射速快的威力小的,各種彈藥保管運輸麻煩,這是一個明顯的缺點,在實戰中也是困擾指揮員的問題;而科技進步已經使火炮的射程增大不少,當時英國皇家海軍裝備的305毫米火炮的有效射擊距離已經達到了25000米,同時基於火控系統的射擊指揮技術也已經成熟,多門火炮集火射擊時彈著分布太大的問題也得以解決,所以主力艦近距離對轟的打法過時了,小口徑火炮在軍艦上的存在價值沒有了,遠距離精確、密集射擊的戰術應運而生。軍艦製造設計師們開始考慮統一戰列艦上火炮口徑,這就是「全裝重型火炮」(All-Big-Gun)的概念。
一方面,各國艦船設計師已經提出了統一主炮的戰列艦,主張取消較小口徑的主炮,增加大口徑主炮數量,大口徑火炮可以在較小口徑火炮射程以外開火,通過集中控制火炮齊射對目標區域的火力「覆蓋」達到提高命中率的目的。1903年,義大利造船工程師維託裡奧·庫尼貝蒂最先提出對未來的英國戰列艦提出了設想:排水量達到17000噸,8座安裝12英寸主炮的炮塔,裝甲厚達12英寸,最高航速24節。
另一方面,德國海軍大臣提爾皮茨積極擴建德國艦隊:1898年他提出了第一艦隊方案,建造了7艘主力艦、2艘重巡洋艦和7艘巡洋艦,使得德國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各組成了一支分艦隊;1900年,他又提出第二艦隊方案,準備把德國小型岸防艦隊發展成足以同英國對抗的公海艦隊。在他看來:「海戰的主要目的並非獲得領土,而是要消滅敵艦並同時保存自己,因此戰艦的防護性和生存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確保己方戰艦的浮力是防禦的主要手段。」
在先進理念的影響下和德國咄咄逼人的擴張下,英國感到巨大的壓力,1904年10月21日,作為炮術專家的海軍上將費舍爾爵士成為英國第一海軍大臣,他立刻成立了一個設計委員會,對新型戰列艦的設計和建造進行了詳細的評估,正在這時,對馬海戰發生了,日本聯合艦隊高密度的主炮火力和高速度的海上機動是日本海軍獲得勝利的關鍵,費舍爾領導的設計委員會達成共識:未來的戰列艦應該裝備最小305mm口徑的主炮、起碼要達到21節的高航速。
最後費舍爾拍板決定的新戰列艦無畏號排水量17900噸,艦長160米,航速21節,達到當時技術條件下的「火力最強、速度最快」,費舍爾爵士給它取了個綽號:煮老的雞蛋。不可能被打碎的意思。
三、無畏號的特點、性能與戰技數據
無畏號戰列艦是第一艘採用統一口徑主炮和高功率蒸汽輪機的巨型戰艦,有以下特點:
在武器系統上「無畏」號採用了革命性的「全裝重型火炮」設計:全艦共有5座雙聯裝共10門305毫米45倍口徑的火炮,3座炮塔在艦體的中軸線上,還有2座位於兩側,這樣做到了每一舷射擊可以發揮8門火炮的威力,全艦360°無火力死角;「無畏」號沒有安裝副炮,只有27門76mm速射炮,安裝在主炮塔和上層建築上,這些速射炮射速達到單門每分鐘15發,炮口俯仰角在-10和20度之間;另外還有5具450mm魚雷發射管。
「無畏」號擁有先進的火控系統:當時火控系統還是一種新技術,是一種機械式控制裝置,它通過FQ-2測距儀觀測到的目標距離、方位,結合溫度、火炮初速、相對速度、搖擺周期、風向風速等,通過德梅裡克機械計算機計算射擊諸元,指揮和控制炮塔轉動;還可以通過一門火炮的試射效果給出所有火炮的修正值。這些在現在都是射擊指揮儀非常簡單的一個功能,當在那個時候,妥妥地高科技。
「無畏」號具有全面防護能力:「無畏」號採用了克虜伯硬化裝甲鋼,這是比哈維鋼板強度更高、防護效果更好的新型材料,其側舷主裝甲帶從最前面炮塔一直延伸至最後一座炮塔,主裝甲帶厚279毫米,水線之下裝甲厚178毫米,裝甲總重量達到5000噸;主甲板採用穹型防護(蛋殼原理),中間隆起兩邊稍低下與舷側裝甲對接;「無畏」號的炮塔裝甲厚重,炮座四周裝甲厚305毫米,頂部、炮座暴露位置、炮塔的炮座位置、兩舷的兩座炮塔位於艦體內的炮座均裝有厚度不等的裝甲;作為指揮中樞的指揮塔的防護更是重中之重,幾乎被後裝甲包了起來。
為了防止魚雷和水雷對水線處和水線以下的爆炸破壞,「無畏」號水線下只有少量縱向水密門,橫向沒有艙門;艙室儘量小型化水密化,隔艙間的支撐壁採用強化鋼結構以提高隔艙的強度和韌性。這種設計明顯提高了軍艦的生存能力。
「無畏」號是皇家海軍第一艘安裝了蒸汽輪機取代舊式的往復式蒸汽機的大型戰艦:1884年,英國發明家帕森斯設計出了蒸汽輪機,它提高了發動機的效率,減少了燃料的消耗,無畏號就安裝了18臺燃煤蒸汽鍋爐,4臺帕森斯蒸汽輪機組,功率達到22500馬力,最大24700馬力,航速21節,最大達到22.4節。相比較「納爾遜勳爵」級的往復式蒸汽動力機組功率只有16750馬力(15臺鍋爐),最高航速只有18節,無畏號提高了一個層級,蒸汽輪機還保證無畏號可以以20節以上航速持續可靠行駛13個小時。
性能與戰技數據:
艦長:160.6米,艦寬:25米,標準排水量:18110-18410噸,滿載排水量:21060-21840噸;
航速:21節,續航力:6620海裡/10節、4910海裡/18.4節;
艦員編制:695-773人;
動力系統:四軸推進、18臺燃煤蒸汽鍋爐、4臺蒸汽輪機組,功率:22500馬力。
四、建造與經歷
1905年10月2日,「無畏」號在樸茨茅斯造船廠動工建造,1906年2月10日下水,1906年12月2日開始在本土艦隊服役;
1911年6月,「無畏」號作為皇家海軍的一員參加了英王喬治五世的加冕典禮;
1913年9至12月,「無畏」號進入地中海艦隊服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無畏」號在第4戰列艦分艦隊服役,部署在北海地區,其停泊地是英國皇家海軍最重要的海軍基地斯卡帕灣;
1915年3月18日,「無畏」號與「尼普頓」號戰列艦、「魯莽」號一起遭遇德國海軍U-29號潛艇襲擊,U-29號潛艇向「尼普頓」號戰列艦發射魚雷後想要逃跑,被高速追來的「無畏」號撞成兩截,當場沉入海底,「無畏」號也成為皇家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唯一一艘擊沉潛艇的戰列艦;
1916年4月18日至6月22日「無畏」號進行維修,錯過了著名的史詩級的日德蘭大海戰;
······
1920年3月31日,「無畏」號出現在海軍舊軍艦出售名單中;
1921年5月9日,沃德公司以44000英鎊的價格將「無畏」號買下;
1923年1月2日,「無畏」號被拆解。
五、無畏號戰列艦的意義
無論在海軍發展史上,還是在英國海軍發展史上,無畏號都是一個重要的存在,具有非凡的意義:
1、「無畏」號戰列艦的誕生標誌著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始
「無畏」號的誕生使得戰列艦開始成為集火力、機動和防禦為一體的海上堡壘,其採用的「全裝重型火炮」和蒸汽輪機都是第一次在戰列艦上使用,開時代之先河,也使英國已經在主力艦的設計和建造方面積累了更先進的技術和經驗;相比較老式戰列艦,「無畏」號戰列艦無論是在哪一個方面都有質的飛躍,它一出現世界上所有的戰列艦就瞬間過時了。正因為如此,「無畏」號成為所有海軍大國主力艦設計的樣板,它的誕生結束了前無畏艦時代、開啟了全新的無畏艦時代、標誌著大艦巨炮時代的到來。
2、對於英國來說,「無畏」號是日不落帝國海權的象徵
「無畏」號戰列艦是20世紀初英國國力和工業技術水平的體現,也是他們在艦船設計建造等方面的巨大優勢的體現,能夠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完成了從設計到建造如此強大軍艦的工作,而別的強國只能緊隨其後,靠的就是這種強大的國力、能力和技術水平;英國皇家海軍一直秉承「先敵發現、先敵開火、並以壓倒性的火力摧毀對手」、「高速就是最大的防禦」的作戰理念,「無畏」號戰列艦的橫空出世表明了英國海軍對這種理念的執著與堅持,這也是日不落帝國在乎重視海權的象徵。
3、無畏艦的問世,掀起了帝國主義列強建造新式戰列艦的狂潮
以德國、法國、美國、日本、義大利為主的幾個世界海軍強國看到「無畏」號出現,世界上立刻掀起了造艦狂潮,為了維持海上霸權,保持海軍優勢,英國又要建造更多、更強、更快、更先進的新式戰艦,這種相互比較、相互攀升的海軍軍備競賽,推升著大艦巨炮主義走上歷史的巔峰,威脅到各國勢力範圍和政治經濟利益,這也成為後面馬上到來的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之一。
4、無畏號戰列艦確立了世界海軍戰列艦火炮與動力的基本模式
「無畏」號戰列艦的火炮採用統一口徑的大炮、統一指揮的火控系統,相比之前的戰列艦,命中率提升了五倍以上;蒸汽輪機的使用把速度提高一截;大排水量設計滿足了重裝甲的配載讓軍艦在當時的炮戰中幾乎不會受損;這些特點讓「無畏」號戰列艦成了戰列艦建造技術的分水嶺,確立了戰列艦火炮、動力、防護等方面的基本模式。在無畏號之前的戰列艦則被稱作「前無畏艦」,在無畏號之後的戰列艦一般概括為「無畏艦」,即以「無畏號」為榜樣設計建造的「全重型火炮戰列艦」,再細分下去,無畏艦還可以分為(早期)無畏艦、超無畏艦、後日德蘭型無畏艦、條約型無畏艦、高速無畏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