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在人們的印象中,草莓一般最早在春節前後才能陸續上市。然而,1月14日,在位於河南省孟津縣國家級「七彩長廊」田園綜合體內的縣果蔬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區,草莓大棚裡卻是一番繁忙的收穫景象。一壟壟土埂上整齊地栽植著一株株草莓,簇簇綠葉間點綴著一顆顆鮮紅欲滴的果實,甜蜜產業正孕育著鄉村振興的新希望。這些早熟的草莓引來大批「吃貨」前來採摘嘗鮮。
走進該產業園,一排排整齊的鋼結構現代化大棚映入眼帘,聞著飄來的草莓甜香,記者走進一座嶄新的鋼結構大棚裡,讓人瞬間忘卻了棚外冬日的刺骨寒意。放眼望去,偌大的大棚內鮮紅的草莓掛滿田壟,宛如一顆顆漂亮的紅寶石鑲嵌在綠葉之間,空氣中瀰漫著醉人的濃烈香甜,隨手摘下一顆紅透了的草莓,放入口中,輕輕一咬,霎時間香甜的果肉在口腔裡炸開,一股香香甜甜的味道遊走在舌齒間,果香四溢,令人回味無窮。
據了解,該園區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早」的前瞻性經營理念,採取本地育苗、蜜蜂授粉、三層薄膜覆蓋等一系列科技措施,實現了草莓冬季提前上市。他們種植的草莓為「紅顏」和「章姬」兩個高端優質品種,「紅顏」個頭比較大,外觀呈雞心狀,皮薄肉厚,口感絕佳;「章姬」果實整齊呈長圓錐形,色澤鮮豔光亮,細嫩多汁,香氣怡人。目前,兩種草莓都已進入成熟期,吸引來大批城市休閒採摘客,利用雙休日和家人一起前來體驗採摘樂趣,暢享「莓」好時光!
據該園區負責人牛俊飛介紹,孟津縣果蔬現代化農業產業園,位於該縣國家級「七彩長廊」田園綜合體常袋鎮核心區,去年6月份開始創建,規劃建設面積1760畝,園內一期30個現代化鋼結構日光溫室大棚已全部建成並投入運營,包括12個草莓種植大棚,16個精品蔬菜種植大棚以及2個智能化高檔花卉培育溫棚等,屬該縣設施最完善、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農業園區。目前種植的有大棚草莓、芹菜、生菜、小青菜等,已陸續進入收穫季,呈現產銷兩旺的良好態勢。
近年來,孟津縣圍繞近郊休閒觀光遊,以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推動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轉變,以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旅遊消費需求。他們依託自然生態和鄉村休閒資源,全力打造春天滿園花、夏天滿山綠、秋天滿坡果、冬天滿棚菜的靚麗田園美景,並把大棚草莓作為冬季休閒採摘遊的主打品牌,讓孟津的近郊休閒觀光遊四季不斷線。如今,在縣城至會盟的10公路「七彩長廊」觀光大道兩側,聚集著10多個草莓種植基地群,一座挨一座的聯片大棚,為遊客擺好了豐富的「草莓盛宴」。
在「七彩長廊」核心區,送莊鎮黨委書記衛世軍介紹說:「近年來,經過土地流轉、農業技術輸送,送莊鎮佔據了全縣萬畝冬季大棚草莓種植的『半壁江山』,湧現出京孟、碩豐、綠嘉、慧林等一批草莓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沿路的十裡、梁凹、朱寨、西山頭等村及朝陽、白鶴、城關、小浪底、橫水等鎮種植大棚草莓1.5萬多畝。培育出的奶油、藍莓、巧克力、冰淇淋、甜查理等有機草莓享譽省內外,多個草莓品種在河南省舉辦的大賽中獲得金獎,大棚草莓也已成該縣春節期間休閒採摘的「明星」產業。
採訪中,記者來到被譽為「草莓西施」呂妙霞創辦的十裡香草莓種植基地,只見一排排白色的塑料大棚鋪天蓋地,場面煞是壯觀。走進棚內濃烈的草莓鬱香撲鼻而來,一群市民正忙著採摘自己喜歡的草莓。呂妙霞介紹說,她是把草莓種植引入孟津的第一人,自2009年以來,她已經流轉土地1200多畝,搭建起草莓種植大棚400多個,智能化聯棟日光溫室一座,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形式,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草莓種植萬餘畝,打造出集規模種植、觀光旅遊、採摘銷售於一體的「農旅融合」產業基地,吸納當地500多名農村婦女,常年在草莓產業鏈上增收致富。
據悉,近兩年來,呂妙霞還把先進的無土立體栽培、水肥一體化、蜜蜂授粉等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引入草莓培育中,種植的10幾萬棵草莓 「吃」的是基質糧、「喝」的是營養液、「住」的是高層房,有的生長在牆壁上、有的生長在管道裡、還有的生長在立柱裡。這些草莓在智能化溫室內享受著「品質生活」,成為真正的「貴族草莓」。其智能化管理模式,吸引來大批觀光客前來農業園區看稀奇,成為新興的休閒旅遊打卡地。同時,溫棚裡還安裝了溫度、溼度自動檢測系統和全程質量追溯系統,不僅可有效提升了草莓的質量品質,而且可全程監控草莓的生產環節。
孟津縣委主要負責人說:「我們將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以設施農業和高效農業為主體,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著力加快多彩長廊田園綜合體建設,鼓勵綜合效益好的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農業科技型企業成立研發中心,提高農業核心技術競爭力,探索創新驅動現代農業發展的特色路徑,推動農業產業鏈向中高端延伸,形成了以十裡香草莓、卓安生態農場等30多個,集特色農業研發、農業科普教育、鄉村休閒度假等為一體的農業產業集群,不僅成為鄉村休閒遊的新亮點,而且給沿線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高收益」。(郭振華 鄭佔波 雷柳 賈鵬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