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1月25日訊 聚焦解決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改變經濟在全省墊底狀況,宿遷上下人心思進。宿遷市委書記張愛軍表示,堅持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宿遷確立「項目為王」鮮明導向,全力抓招商、上項目、增投資、促轉型,以「項目增速強發展」書寫高質量發展「頭版頭條」。
高質量發展的「頭版頭條」,「寫」在熱氣蒸騰的發展主戰場上。今年以來,宿遷新籤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41個,新開工項目172個,新竣工項目86個,同比均增長50%左右。
強招商:
精兵出擊打響「百團大戰」
4月25日,上海,籤約項目14個,協議投資113億元;
7月26日,深圳,籤約項目24個,協議投資121.6億元;
8月28日,北京,籤約項目21個,協議投資278億元;
9月28日,宿遷,籤約項目41個,協議投資365億元。
……
今年的宿遷,天南海北拼招商,9個月時間舉辦了81場招商推介活動。
抓項目,必先抓招商。宿遷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昊表示,宿遷要全力突破招商引資,聚焦招商重點、強化招商隊伍、組織招商活動、嚴格招商考核,不斷擴大經濟增量、增強發展後勁。
不同於過去的全民招商,今天的招商必須更加尊重規律,更加注重精準與專業。基於此,宿遷優化頂層設計,全面升級招商戰略。全市建立「1+6+8」招商體系,設立招商引資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成立6個區域專業招商局,設立8個服務中心提供信息諮詢、產業政策服務。同時,在全市遴選首批35名懂經濟、曉市場、善公關、通業務的招商人才,打造專心、專業、專職、專注的招商隊伍。
7月起,宿遷啟動招商引資「百日攻堅」活動。各縣區組建106個專業招商局,打響一場聚合發展要素的「百團大戰」。「比學趕超、緊張快幹」,各縣區把招商引資當作「頭等大事」,全方位、不間斷、點對點忙招商。三個月來,全市各開發區(園區)「一把手」外出招商384天,舉辦35場招商推介活動,同比增長59%。
9月初,宿遷駐北京招商局「開張」,面向京津冀企業深度招商。局長崔巖告訴記者,這兩個月,他帶領的10人招商團隊異常忙碌:對區域央企、世界500強企業逐一摸底、逐一拜訪,邀請9家央企赴宿遷參加「綠洽會」,考察投資環境。接下來,他們還將派專人緊密跟蹤,盡力促成企業從對宿遷「感興趣」向「上項目」轉變。
在最近召開的宿遷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張愛軍要求,強化「歸零意識」和時間節點意識,開展第二輪「百日招商」,掀起招商引資新熱潮,在春節前再搶抓一批新項目。
「沒有招商,就不可能有增量,就不可能形成新的增長點。光靠有限的低層次存量,宿遷難以改變發展不充分的狀況。」宿遷市商務局局長朱長途深有感觸地說。
快落地:
真正把項目變成現實生產力
10月15日,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江蘇雅泰科技產業園有限公司車間一派忙碌景象。北京新機場、武漢天河機場、上海吳淞口國際碼頭……這家專門生產新型材料的公司,給多地大型建築「穿」上保暖防火「靚裝」。
「我們項目投資15億元,去年7月開工,今年7月試生產。」雅泰科技公司辦公室主任楊寶娣坦言,宿遷經開區組建團隊實行「全程幫辦、貼身幫辦」,幫企業解決不少問題,保證項目以最快速度建成投產。
今年初籤約,5月開工,9月一期項目投產,明年初全面投產……江蘇華科創智技術有限公司從開工到投產僅用4個多月,為宿遷項目建設「加速度」投下更神奇的一束「光」。華科創智計劃投資5.16億元,生產取代傳統LED顯示屏的觸控屏,公司2020年銷售收入有望突破10億元。
招商引資,不能止於轟轟烈烈籤約。宿遷堅持效果導向,創新招商考核機制,倒逼各地重視招商實效,提高項目轉化率和實在度,把客商意願變成真金白銀投下去,變成看得見的現實生產力。不同於以往的粗線條考核,宿遷按流程細化考核指標,力爭60%籤約項目轉為合同項目、80%合同項目轉為註冊項目,50%註冊項目具備開工條件,做到環環相扣、環環考核。
對於「新籤約、新開工、新竣工、新投產」重大項目,宿遷實行分段考核:從籤約到具備開工條件,由市商務局跟蹤負責;從動第一鍬土起,市重大產業項目辦接棒考核,對項目開工、竣工、投產進行全程跟蹤,直到投產一年後才完成最終考核。招商辦、項目辦每兩個月向市委常委會匯報「四新」項目進展情況,全市每季度組織一次現場觀摩推進會,建立會辦、督辦制度,確保項目實打實推進。
籤約項目轉化率、新開工項目年度目標完成率、新竣工項目計劃投資完成率、年度目標完成率、畝均投資強度、新投產項目畝均開票銷售……這一項項指標,都被細化成一個個分值。在總分170分的年度考核中,重大產業項目分值獨佔22分,居所有考核項目之首。對於宿遷各縣區及宿遷經開區等功能區而言,項目建設拿多少分將直接影響年終考核排名。考核指揮棒一變,項目建設績效大提升。今年新籤約的241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中,已有168個轉為合同項目,其中145個轉為註冊項目,這裡面又有47個具備開工條件。
促發展:培育頂天立地大產業
「宿遷產業發展面臨著做大規模、提升質態的雙重任務,但也不能『撿到籃裡都是菜』,不加選擇地承接低端產業轉移,甚至引來有環境隱患的項目。」張愛軍表示,招商要學會「提籃買菜」,瞄準國內外500強、行業100強企業和央企,有選擇地招引產業和行業龍頭,招攬龍頭型、旗艦型、基地型重大項目,以項目引進的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的高質量。
宿遷缺乏頂天立地的支柱產業,是全省唯一沒有千億級產業的設區市,幾匹「小馬」拉不動「大車」,這是宿遷經濟發展上不去的重要原因。項目建設必須以打造帶動力強的地標產業為目標。為此,宿遷出臺實施千億級產業培育行動計劃,設立總規模45億元的產業基金,力爭通過3年時間,實現千億級產業「零」的突破。
在「大」上做文章,在「優」上求突破。宿遷各縣區緊盯特色主導產業,聚焦政策、聚合力量、聚集資源,加快培育「大塊頭產業」。
在泗陽,恆天化纖計劃投資18億元,全面投產後年產值可達50億元;永源隆紡織計劃投資3.8億元,全面投產後年銷售額可達5億元、納稅1500萬元;斯茵織造計劃投資5億元,全面投產後年銷售額可達7億元。
在沭陽,全國首家智能針織產業園建設提速,紅柳紡織、恆能紡織等企業紛紛落戶。
大項目紛至沓來,使得宿遷成為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六大集聚地之一,這個產業因此最有希望率先達到「千億級」。
傳統特色產業要壯大,培育新興產業要跟上。在宿遷湖濱新區,京東雲小鎮9月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建成。這個項目計劃投資20億元,打造集智能商業、智能金融、智能保險於一體的智能商業體。物流中心、智慧城、數據中心、無人機指揮中心……今年,京東集團7個項目在宿遷同時推進,總投資將達30億元。一個數字經濟的高地在宿遷呼之欲出。
「項目為王」,宿遷按下發展「快進鍵」。1-9月,宿遷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49.16億元,同比增長7.4%;紡織服裝等四大特色產業實現產值1203.3億元,增長9.8%;綠色建材等四大新興產業實現總產值205.65億元,增長21.8%。同期,宿遷工業用電量、工業開票銷售收入、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等多項指標保持較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