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奧運冠軍亮相裡約奧運,攜曾經輝煌欲再創榮耀,或勝或敗或將離去,都只為在奧運賽場讓自己無憾。在這裡,沒有英雄遲暮,只有壯心不已——
奧運冠軍再登裡約賽場
河北日報報業集團特派記者
馬徵 王偉宏
本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運動員中有包括孫楊、葉詩文、杜麗、龐偉、林丹等在內的35名奧運會冠軍。截至記者發稿時止,杜麗、龐偉、易思玲、孫楊、葉詩文、郭文珺、雷聲等人已經先後亮相。最終,在女子10米氣步槍比賽中杜麗摘得銀牌,易思玲獲銅牌。龐偉摘得裡約奧運會男子10米氣手槍銅牌,孫楊摘得裡約奧運會遊泳男子400米自由式比賽銀牌,葉詩文未能闖進400米混合泳決賽,郭文珺止步女子10米氣手槍資格賽,雷聲在男子個人花劍項目中被法國運動員淘汰出局。
雖然未能如願奪金,但他們的表現得到了肯定,贏得了尊重。他們享受比賽,他們為冠軍夢想而拼,他們將在奧運的舞臺留下傳奇的背影。
離不開的賽場
在裡約奧運會女子10米氣步槍決賽現場,當最後一發子彈擊出,獲得冠軍的美國選手舉臂慶祝,拿到銀牌的杜麗轉頭面向觀眾席,臉上寫著的是笑容。
34歲的杜麗已是奧運會的「四朝元老」,2012年倫敦奧運會後生子、退役,兩年多後又重返國家隊。直到在裡約奧運會摘得這枚銀牌,她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其實我想一直笑著。」杜麗說,這句話可能很多人不明白,但對我這名奧運老將來說能來參賽就非常知足了。對此,杜麗的丈夫、參加了三屆奧運會的龐偉表示同意,「我覺得她打得非常好。」這不是夫妻間的互相安慰,這是奧運老將間的相互理解。經歷了賽場上的跌宕起伏,見慣了成敗的大喜大悲,他們更寬容,更豁達,更懂得享受比賽,享受自己所鍾愛的事業,這其中有情懷、有執著、有樂趣。
只有能理解享受比賽的意義,才能理解金牌的價值,這是奧運老將對年輕人的忠言。
對冠軍的渴望
在裡約奧運會男子400米自由式比賽中,孫楊以0.13秒之差錯失金牌,但其表現出的實力與狀態表明,奧運冠軍依舊生猛。
沒有一位運動員不看重自己的成績,就像考生關注自己的分數一樣。但作為那些拿過奧運冠軍的運動員來講,他們對成敗理解得更加深刻,他們更加渴望證明自己的能力。
其實,當杜麗、龐偉、孫楊、郭文珺、葉詩文等昔日奧運冠軍來到裡約之際,他們的實力就已經得到驗證。畢竟在層層選拔過程中,名氣根本不是考量的標準,唯有實力才能決定誰能前往裡約。於是,我們看到了倫敦奧運會射擊冠軍易思玲未能衛冕而失聲痛哭,看到了孫楊未能奪冠而淚灑賽場,看到了杜麗、龐偉拼到了最後一刻。
拿過奧運冠軍的人必然知道這是多麼不易,因此他們希望再次創造奇蹟,必然要付出更多的艱辛與努力。為了保持狀態,他們要和無數追趕者傾力相拼,同時自己還要追趕前面的目標。如龐偉所言,比賽中自己一直在追趕。其實他追趕的不僅是對手,更是自己對奧運賽場的那份執著與熱愛。杜麗認為,裡約給了她一次創造奇蹟的機會。的確,捨棄了這麼多,他們來奧運怎能只當個觀光客?
寫不盡的傳奇
8月7日的賽場上,一個傳奇故事開始上演。故事的發生地是女子體操團體賽賽場,主人公是41歲的烏茲別克斯坦奧運冠軍丘索維金娜。從1992年出道便拿金牌,到2016年還想站上領獎臺,一共7屆奧運會,她用「不老傳說」和「母愛傳奇」為「堅持」二字做了最完美的註腳。
還有即將踏上賽場的吳敏霞。從13歲進國家隊到而立之年,從「跳水女王」郭晶晶的最佳拍檔到「跳水一姐」,吳敏霞已贏得25個世界冠軍,4枚奧運金牌。當她在裡約再登領獎臺時,她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跳水的女一號。
還有林丹和李宗偉,他們一起締造著奧運羽球賽場上的傳奇。尤其是李宗偉,面對一次次失利,仍不餒不棄,拼搏如初。
也許,裡約將成為很多奧運冠軍書寫傳奇的最後舞臺,林丹、吳敏霞、李曉霞、雷聲、博爾特、菲爾普斯、吉諾比利……他們都曾榮譽加身,他們都曾名動天下。他們與自己的體能較量,他們與追趕者相拼。曾經他們「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如今他們仍是「不怕騎生馬,猶能挽硬弓」。
點擊進入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