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是一年一度的秋茶上新時節。近日,小罐茶在福建安溪開展了「溯源高品質 尋味觀音韻」——小罐茶秋味品鑑之旅,邀請行業專家、權威主流媒體、KOL、紅書達人等數十人走進小罐茶鐵觀音生態茶園,深入了解小罐茶鐵觀音製作工藝和現代化生產線。
整個溯源過程中,無論是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科學的茶園管理、大師古法技藝,還是行業領先的工業設備都令考察團的成員們驚嘆不已。
從源頭追溯一罐好茶,讓青山為品質代言
在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中顯示,2018年我國國內茶葉內銷量(不含進口茶)達到191.05萬噸,年增長9.35萬噸,增幅5.15%,增長迅猛。隨著我國茶產業實現了長足發展,我國茶產業市場也湧現出了一批新生力量和新生品牌,以高品質著稱的小罐茶正是其中翹楚,而小罐茶的產業布局與路徑,某種意義上也正是對於茶行業未來發展的一次全新探索和嘗試,而小罐茶在產業上遊布局生態茶園的方式無疑值得學習。
為了保證高品質原葉的供應,小罐茶不惜投入重資在十大茗茶核心產區布局生態示範茶園,通過生態化管理與科技化手段建設,在為企業提供優質原料的同時,在最大限度保持周邊生態的前提下,挖掘綠水青山的潛力,提升當地茶農收入,助力中國名茶核心產區規模擴大提升。
綠水青山間定能綻放「美麗經濟」。如何在保證生態的情況下進行開發,促進人民的增產增收,成為了許多人思考的社會熱點話題,而小罐茶則通過生態示範茶園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這其中,已建成的鐵觀音生態茶園堪稱標準範例。
小罐茶鐵觀音生態茶園
小罐茶鐵觀音生態茶園體驗採茶
小罐茶鐵觀音生態茶園選擇了安溪海拔800-1000米的高山生態雲端茶園,這裡日照充足、降水豐沛、植被覆蓋率高、空氣清新、水質清澈,且山地土質大多屬於粉砂質紅黃壤土,富含有機質和礦物質。優越的生態環境為安溪鐵觀音茶獨特的色、香、味品質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天然基礎。
晾曬中的小罐茶鐵觀音
小罐茶通過建設生態茶園,遠離汙染,保障多樣化生態系統,創造有利茶葉生產的良好環境,使得小罐茶的茶葉原料自然優質,贏在了「起跑線」。優質的自然環境和創新性的生態茶園管理方式為小罐茶的品質提供了保障。
上遊生態茶園的建設不僅為小罐茶提供了優質的原料,也帶動了當地的增產增收,實現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和諧統一。青山有幸,寶地生金。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統一,也許只需要一個新的思路方法。
把生產融入標準,將工藝匯聚匠心
一杯簡單好茶背後是複雜的生產線與生產關係,在這一道簡與繁的選擇題中,小罐茶把簡單留給了消費者,自己選擇了複雜的選項。立志讓更多人簡單方便喝好茶的小罐茶所做工作遠不止此,在生產環節方面小罐茶也做出了許多革新。
生態示範茶園滿足了小罐茶對於高品質原料的需求,完善了小罐茶的上遊布局。那麼,對於生產線的深耕精耘則是對於生產過程的高標準把控。無論是嚴格的生產技藝,還是革新的生產線,都是小罐茶對於高品質的積極探索和付出的真實寫照。
自創立之初,以消費品思維為切入點的小罐茶就邀請到了不同茶品的制茶大師擔任產品經理,通過制茶大師精湛的制茶工藝與豐富的制茶經驗積累與小罐茶聯合制定符合傳統制茶技藝要求的產品標準,同時把關生產過程,確保小罐茶產品的品質。
參觀小罐茶剛剛落成的鐵觀音精製工廠
在小罐茶安溪生態茶園,作為小罐茶鐵觀音的「產品經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安溪烏龍茶製作技藝傳承人高碰來大師,和小罐茶一起全程組織生產,制定高標準採摘標準、嚴謹的驗收標準,加工標準,並現場監督茶葉工藝,共同進行審評,監製鐵觀音製作的全過程,保障了小罐茶鐵觀音的高品質。
一款好茶的製作技藝十分複雜,製作技藝直接決定茶品的品質。制茶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環環相扣,只有全程秉持嚴格的工藝標準才能保證茶的品質,而擁有多年制茶技藝的大師全程監製則為小罐茶的生產環節提供了保障。
參觀過程中,高大師表示,鐵觀音屬於半發酵茶,在製作過程中,「半」很難掌握,太早殺青,發酵不足,含水量太大,容易產生青氣和漚氣。太遲殺青,發酵太足,會導致鐵觀音的風味流失,無法逆轉。而現代設備的融合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個問題,小罐茶通過自主研發的生產設備,革新了生產線,把制茶大師的豐富經驗與技藝融入到原料標準、制茶工藝、審評篩查環節,實現了大師工藝與現代化生產的和諧統一,保證了產品的品質,生產出了品質如一的標準化好茶。
除此之外,為保證食品產品安全,讓消費者放心喝茶,小罐茶嚴守6道精選挑茶工序,從鮮葉到毛茶再到成品 ,必須經過3道嚴格農殘檢驗,在全鏈條把控的生產與檢驗標準下確保產品的質量與安全。而最終致力讓更多人簡單方便喝好茶的小罐茶也收穫了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
品質是魂,用智能化引領未來中國茶
小罐茶創始人杜國楹曾表示,小罐是形,品質是魂。小罐茶在以標準化為準線對生產線進行全面布局的同時,也在不斷研發新的生產設備,完善科技化、智能化的頂層設計,研發新一代的標準化生產設備,向著智能化的方向邁進。
小罐茶黃山智能工廠效果圖
2017年,小罐茶陸續成立了「茶葉研發中心」和「工業裝備中心」,希望更進一步的通過創新研發出具有高辨識度的產品,為茶葉的工業化、智能化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現代化工業化的小罐茶還在繼續前進。
在8月末舉行的世界智能大會上,小罐茶與IBM合作研發的智能挑茶設備——AI挑茶工正式亮相。智能挑茶機器人的開發,將從整體上推動小罐茶的茶葉篩揀工作全面實現自動化與智能化,也標誌著中國茶產業進入了智能化時代。據了解,AI挑茶的整個過程模擬了人工篩茶、鋪茶和挑揀的過程,但比人更加精確可控,而且效率更高。保守估計,一條這樣的生產線每天可以完成200公斤毛茶的篩揀除雜工作,相當於50-60個挑茶工的工作量。
與此同時,小罐茶與另一科技巨頭西門子合作,依託全球首個工業4.0級別的茶葉智能化工廠——小罐茶黃山中央工廠,在數位化運營能力建設、生產管理頂層設計、數位化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入探索茶葉定製化、生產智能化等解決方案和路徑。
2020年5月,小罐茶黃山中央工廠一期工程將正式投產,屆時,包括AI挑茶工等一系列智能化的設備都將正式應用,滿滿黑科技的小罐茶正席捲而來。
接下來,小罐茶還將與更多科技、智能領域的先進企業進行跨界合作,從茶產業全盤著手,助力茶產業的工業化、標準化、科技化和智能化發展,致力為傳統行業智能化發展探索一條可行的新路徑。
在溯源活動中,中國食品茶葉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小罐茶是第一個把整個茶葉行業從價格導向引導至價值導向的中國茶企,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節點。希望未來小罐茶能擔當更大的責任,依託產業鏈優勢、依託標準化和流程化的體系,肩負起更大的擔當和責任,扛起整個中國民族茶葉品牌的大旗!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近年來,全國各地名優茶生產與品牌建設並舉,中國茶的競爭力日益增強,產業的繁榮離不開小罐茶這類現代化茶企的努力。
秋茶氤氳的香氣之中,傳遞著產業轉型升級和農民增產增收的新希望,也瀰漫著小罐茶對於品質的不斷追求以及對於未來中國茶發展之路的探索。未來,高品質的小罐茶還將持續以更優質的產品引領現代中國茶。
責任編輯: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