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版垃圾分類攻略》:一張表分清各種「易扔錯垃圾」

2020-12-09 生命時報

5月1日起,《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你是什麼垃圾」的靈魂拷問再次成為市民熱議的話題。

2019年7月開始,從上海到全國46個城市試點,垃圾分類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生活方式的革命。

你可能認為垃圾的最終歸宿是被填埋,其實它是一種被放錯地方的資源。早在2003年,我國 668 座城市中已有三分之二被垃圾帶包圍。垃圾得不到有效處理、再利用,成為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垃圾分類之戰」迫在眉睫。

《生命時報》邀請專家,解讀「垃圾分類」背後的重要意義和方法,呼籲每個人用實際行動幫垃圾「減量」。

受訪專家: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蔣建國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學系副教授 趙金鐲

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主任、教授 王燦發

為什麼著急垃圾分類?

很多人只知道不要隨地亂扔垃圾,卻沒有思考過自己每天產出的垃圾量。如果將數據形象地表示出來,你可能會驚訝於自己的「垃圾製造力」。

以2017年為例:

中國202個大中城市的生活垃圾為20194.4萬噸,剛好填滿唐朝的長安城。北京市產生的生活垃圾為901.8萬噸,全國最多,大約可以填滿2.5個故宮,平均4個半月就可以填滿1個故宮。上海市產生的生活垃圾為899.5 萬噸,全國第二,大約可以填滿9個上海中心大廈,疊加起來,高度達到了5688米,而拉薩的海拔也不過3658米。若要填滿1個上海中心大廈,大約不到1個半月。杭州市產生的生活垃圾為400.0萬噸,體積約為818萬立方米,大概可以填充0.57個西湖,填滿僅需不到2年。

除了龐大的垃圾量,垃圾對地球生物造成的「殺傷力」也不可小覷。

俄羅斯北部新地群島(Novaya Zemlya)上一個小鎮,本不是群居動物的北極熊們正在垃圾堆中覓食。

幼年海龜鑽進了被丟棄的塑料環,隨著它慢慢長大,這個頑固的塑料環勒得它幾近變形。

開普軟毛海豹是一種皮毛光華,看似魚類的哺乳類動物。它們的壽命約20至40年,卻被一根塑料線勒得奄奄一息,提早結束了生命。

位於保加利亞克裡奇姆鎮(Krichim)附近的Vacha大壩上,堆滿了廢棄的塑料瓶和其他垃圾。據非營利性組織海洋保護協會Ocean Conservancy,諸如瓶子和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容器是在海灘附近發現最多的垃圾。

印度亞穆納河,被嚴重汙染的河流之一。由於附近沒有其他水源,居民的生活用水只能從這裡提取,洗衣、洗菜都得在這裡進行,嚴重威脅著當地居民的健康。

這些刺眼的數據和圖片都在提醒人們,垃圾分類刻不容緩。綜合來看,實現垃圾分類能迅速帶來兩大好處:

直接好處:保護環境

目前垃圾後端處理主要靠焚燒和填埋,但焚燒會在一定程度上汙染大氣,填埋又侵佔耕地資源,破壞土壤肥力。加上一些有害垃圾沒被分類出來,重金屬、有機汙染物、致病菌等就會進入大氣、土壤,甚至是水源,威脅人類和動植物的健康和生存。

只有形成「分類-回收-利用-再生」的模式,才能在符合環境承載力的同時,保證可持續發展。可以說,垃圾分類是防止「垃圾圍城」最有效的辦法。

間接好處:帶來顯著經濟效益

數據顯示,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柴油;1噸易拉罐熔化後能變成1噸高質量的鋁塊,相當於少採20噸鋁礦;回收1500噸廢紙,可少砍伐用於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

垃圾分類,本質上就4類

關於垃圾分類,本質上就4類,只是叫法上有所差異。以上海和北京這兩大城市為例:

要想做好分類,需要先弄清楚各種生活垃圾的分類標準。

可回收垃圾

簡單來說就是可用來賣錢,能對接到再生企業進行再利用的可回收物。投放時應儘量保持清潔乾燥,易破損或有尖銳邊角的物品應包裹後投放,這類物質簡單記為:玻、金、塑、紙、衣,即玻璃、金屬、塑料、紙箱、衣物。

有害垃圾

這類垃圾並非每天都會產生,但因其含有重金屬或有毒有機物,對環境和人體有害,法律上定義為「危險廢物」。生活中產生的危險廢物,在此次垃圾分類中被稱為「有害垃圾」。

投放時要輕放,易破損的及廢棄藥品應連帶包裝或包裹後投放。該類垃圾一般包括廢棄藥品、廢油漆桶、廢電池、節能燈等,簡單記為:藥、漆、電、燈。

廚餘垃圾(溼垃圾

廚餘垃圾,指的是易腐的生活廢棄物,例如果蔬、剩飯剩菜、水果皮等,投放前應瀝乾水分。像魚骨頭和魚肉、小龍蝦殼和肉沒必要分開,直接放到廚餘垃圾即可,其在後期處理中可用於生物降解、微生物堆肥,如厭氧產沼氣。

其他垃圾(幹垃圾)

除可回收、有害及廚餘垃圾以外的其他垃圾,如紙巾等,都應屬於其他垃圾(幹垃圾)。其他垃圾主要用於焚燒,因為焚燒對垃圾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其有一定熱值就可以。

其中,一些垃圾可能需要分類投放,以喝剩的珍珠奶茶為例:先把奶茶液體倒入下水道,珍珠部分放入「廚餘垃圾」,塑料杯、外包裝紙盒、吸管洗乾淨、擦乾後投入「可回收垃圾」,外包裝塑膠袋投放至「其他垃圾」。

不同垃圾怎麼扔,具體可參照下圖:

居家垃圾,備好「兩桶一袋」

目前,北京市已出臺《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類(兩桶一袋)指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在家中設置「兩桶一袋」。

「兩桶」指的是廚餘垃圾桶、其他垃圾桶;「一袋」則用來收集可回收物,如報紙、塑料瓶、易拉罐等。由於一般家庭產生的有害垃圾(廢舊電池等)比較少,且小區幾乎都有專門的地點收集此類垃圾,建議居民不要在家中囤積,有了就及時扔掉。

垃圾桶放置地點有以下建議:

廚房設置廚餘垃圾桶,專門收集剩飯剩菜、果皮蛋殼等,並且一天一扔,能有效避免垃圾發臭、產生衛生隱患;客廳設置其他垃圾桶,可幾天一扔;可回收垃圾袋可以放在陽臺上,一般這類垃圾比較乾淨,不會汙染家中環境,定期清理即可。需提醒的是,廚餘垃圾中的剩湯水、沒喝完的飲料等,要先倒入下水道,再分類扔進不同垃圾桶。先瀝乾水分是為了不產生異味,形成二次汙染,並且能有效減少廚餘垃圾的產生體量。

處理被汙染的快遞紙箱時,建議根據紙箱的體積和汙染面積來判斷:大紙箱、汙染面積較小的,歸入可回收垃圾,反之歸入其他垃圾即可。

14個方法給垃圾「減量」

很多人覺得垃圾分類是件麻煩事,其實這可能和家裡垃圾太多有關,所以不妨嘗試從源頭上給垃圾「減量」。

點外賣拒絕多餘餐具等

在家裡點外賣時,儘量備註拒絕塑料餐具、吸管、餐巾紙、手提袋以及小包裝的調味品等,提醒外賣餐館不要放這些物品。

餐館用餐時嘗試點炸薯條時不取用塑料勺,拿餐巾紙時只取一兩張。儘量對塑料吸管說不。

外出帶上必備餐具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需砍伐2000萬棵樹製造一次性筷子,還有木製牙籤,大多數用過一次後即被丟棄。

上班、外出吃飯或外出旅行,應自帶反覆使用消過毒的金屬筷子,還有其他餐具、布質餐巾、水杯等。

吃冰激凌選蛋卷的

這看起來是小事,卻可以避免塑料或泡沫塑料容器的大量使用,而它們只會在十幾分鐘後被扔進垃圾桶,十分浪費。

不要拿促銷宣傳品

音樂會、展覽會、超市或節慶活動上的宣傳冊、宣傳品、小物件,看起來很誘人,但如果不需要就沒必要拿。這些東西被拿回家後很可能直接丟到角落,最終扔進垃圾桶。

購物時不用塑膠袋

去超市購物時,記得帶上可反覆使用的環保購物袋,結帳時可以大聲告訴收銀員不需要塑膠袋,這樣後邊的顧客也可能受到積極影響。

不用一次性剃鬚刀

刮鬍子的男士不要使用一次性剃鬚刀,應選擇可反覆使用的金屬剃鬚刀或電動剃鬚刀。

買不用塑膠袋包裝的新鮮麵包

可以在就近的麵包店購買新鮮麵包,用反覆使用的袋子裝回家,不要購買塑料包裝的麵包。同理,無包裝食品的範圍還可以擴大到奶酪、蔬菜、蜂蜜、蛋類等。

不買單獨小份包裝的商品

如果偶爾需要購買包裝商品,記得要買包裝最少的較大份商品,不要購買每份食物單份包裝的商品,比如口香糖或谷麥棒。相比小份商品,一大盒、一大袋或一大瓶商品所產生的廢棄物要少許多,且價格更實惠。

有些物品可以批量購買

在批發超市、農副產品市場、雜貨店,消費者自帶容器、袋子,批量一次性購買,包括水果、橄欖油和洗衣皂等,減少包裝。

選擇非塑料包裝存儲食物

不使用塑膠袋、保鮮膜等保存食物,因為劣質商品可能導致毒素滲入食物。應該用對環境有利的容器來存儲食物,包括玻璃器皿、可反覆使用的矽膠袋、不鏽鋼餐盒等等。

慢慢放棄家居紙制用品

在垃圾填埋場,廢棄紙製品佔到垃圾總量1/4,它們腐爛變質會產生大量甲烷氣體。因此,要儘量減少紙製品的使用,比如用布制手絹、毛巾來替代,採用數位化方式存儲文件,通過電子設備讀書,或者去圖書館借閱。

選用衝洗式馬桶

如果有條件的話,如廁完全可做到無紙化,如加裝馬桶圈或坐浴盆,使用清水衝洗,從而減少手紙的消耗。如果無法接受這種方式,也可以選擇購買100%可循環的品牌,還可以選用由竹子或甘蔗製成的衛生紙。

變丟棄為捐贈

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不要一丟了之,比如破收音機或舊手機,可以放在二手平臺,或捐給二手物品店或非營利組織,再轉贈給世界各地需要這些物品的人。

節假日減少廢棄物產生

在春節、聖誕節,還有雙11等網購盛宴期間,廢棄物會激增,大多以購物袋、商品包裝和剩菜剩飯等形式呈現,應引起格外重視。可以發送電子賀卡,或贈送不產生廢棄物的禮物,比如請朋友看電影、欣賞音樂會。實體禮品可用絲巾、布或報紙包裝。▲

本期編輯:張宇

相關焦點

  • 首個「垃圾分類」主題燈光秀,你家燈是什麼垃圾?分清了嗎?
    要說今年上半年的熱門話題之一,那麼當屬「垃圾分類」了!隨著各大城市垃圾分類的開展,各種宣傳方式順勢而生。近期,杭州「十裡銀湖墅」用燈光演繹著運河沿岸名區的新繁華,也上演著「垃圾分類」主題燈光秀。新增的杭州垃圾分類主題的燈光秀,為拱墅再添一道特別的風景。「垃圾分類,綠色生活」主題標語及眾多鮮明的卡通形象環繞在樓宇之間,吸引往來市民駐足。杭州生活垃圾分類卡通形象「文文、明明、杭杭、州州」登上了這次燈光秀的舞臺。
  • 生活垃圾分類最容易混淆的幾種垃圾,別扔錯了!
    近日,記者從成都市城管委處為大家帶來了一份簡易版垃圾分類圖解,然而依舊有一些常見卻又讓人對其類別摸不著頭腦的垃圾。下面我們來詳細認識這一些容易混淆的垃圾的類別,以後別扔錯啦!日常生活垃圾分類指南小龍蝦:「小龍蝦是溼垃圾還是幹垃圾?」
  • 垃圾分類,看了這幾張圖就學會了!
    上海即將在7月1日開始強制垃圾分類。扔錯要罰款,個人最高罰款200元。垃圾分類其實早就開始實行,可是以前並沒有扔錯垃圾的處罰。這次上海決定強制執行垃圾分類,讓很多人頭疼不已,上海實行,慢慢到了全國範圍內也會慢慢實行起來。
  • 垃圾分類終於有了「正版教材」
    這幾天,一張包含103種垃圾的「垃圾分類圖」在朋友圈熱傳,然而記者發現,按照上海的分類標準,圖中錯誤不少,市民若「按圖索驥」很可能扔錯垃圾。昨晚,市綠化和市容局加緊編制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正式出爐,上海市民終於有了「正版教材」。
  • 扔玻璃瓶要區分顏色,垃圾桶是「巨無霸」……感受德國的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最近一直是個熱門話題。德國在垃圾分類回收利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7月上旬,記者到德國旅行,藉此機會對德國的垃圾分類情況進行了觀察和採訪。扔垃圾並不難走在德國的大街小巷,想扔垃圾並不費事。在公交車站站臺、紅綠燈路口、街心小花園……各種顏色和造型的垃圾桶隨處可見,而且通常是混合投放的單桶。在火車站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也放有分設不同投擲口的分類垃圾桶。
  • 杭州生活垃圾分類簡化細分表來了
    根據《條例》中操作指南的內容,快報貼心地製作了這張「杭州生活垃圾分類簡化細分表」。來,把今天這張快報貼起來,會讓你一目了然地搞清楚 「它是什麼垃圾」,幫助你儘快成為垃圾分類的內行人士。喝剩的珍珠奶茶到底該怎麼扔?
  • 扔玻璃瓶要區分顏色、垃圾桶多是「巨無霸」……垃圾分類,他們是...
    中國江蘇網訊 自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以來,垃圾分類在國內持續「霸佔」熱門話題榜。德國的垃圾分類回收利用走在世界前列,7月上旬,記者到德國旅行,特意對德國的垃圾分類情況進行了實地觀察和探訪。
  • 上海家庭「垃圾分類」 觀察筆記
    像我爸媽和我爺爺奶奶這樣的中老年市民,是否真的會做好垃圾分類?他們如何判斷這些複雜的生活垃圾的種類?而行為的規範是否真的能帶來觀念上的改變?  今年春節回上海過年的我,以一個闖入者的身份,把自己的家庭作為樣本,體驗並觀察著「垃圾分類」在上海普通家庭中的實踐。
  • 喝完的飲料瓶是什麼垃圾?和51家庭管家一起分類垃圾
    在扔垃圾的時候要需注意,不要扔不對。在扔玻璃瓶子時,要保證輕拿小心輕放,不要隨便一丟,非常容易導致玻璃瓶的破碎。再整理就較為麻煩,還非常容易受傷。平常一定要加強環境保護意識,明白怎樣進行垃圾分類回收。合理的投放垃圾,防止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
  • 垃圾分類進入家庭 蚌埠部分試點小區居民將獲得免費分類垃圾桶
    居民排隊領取智能垃圾桶11月20日,鳳凰城小區內,小區物業通過電話通知,眾多居民前來領取垃圾桶,經過登記將免費獲得專門用於廚餘垃圾分類的「小綠桶」和用於其他垃圾分類的「小灰桶」,此外還有一張智慧卡。「小綠桶」是腳踏式桶蓋,高度25釐米左右,用腳一踩蓋子就打開了,而「小灰桶」造型簡單,沒有蓋子。
  • [廣州]清晰分類,扔垃圾也是個技術活(組圖)
    雖然比起以前混扔垃圾,分類扔垃圾操作起來有點繁瑣,但是垃圾分類事關我們的生活環境,而國人又最講究莫以善小而不為,所以還是請大家從自身做起,將生活垃圾分門別類投放。  跟以往的隨手一扔相比,這樣扔垃圾可能會讓你有些不耐煩,但其實這只是一個習慣問題,習慣了就會成為自然而然的行為。何況,垃圾圍城之下,垃圾分類已不僅是政府的一項環保事業,也將是個人的一種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這個意義上,扔垃圾這件事並不是微不足道的,扔對了,不但可以讓垃圾被再次利用,還能改善環境,減少對我們健康的危害。
  • 深圳實行垃圾強制分類!垃圾不能隨便亂扔,垃圾桶也變得智能了?
    繼去年上海實行垃圾分類,深圳9月1日起正式實行垃圾強制分類。劃重點,不認真垃圾分類,可是要罰錢的!目前,垃圾分類在全國有序推行中,時代在前進,以前垃圾只不過隨手扔的簡單事,現在可不一樣了。小男生扔個垃圾像投籃,姿勢擺的不錯,命中率卻不高,垃圾掉出桶外不願撿起。我們生性懶惰,躺在床上一個拋物線,就差那麼一點點距離,垃圾果然掉在桶外。每次抱著僥倖態度,以為下次一定可以,然而這玩意概率跟中獎差不多。
  • 【垃圾分類宣傳周】保定垃圾分類投放指南發布!看看垃圾要怎麼扔?
    目前的《指南》是作為試行版發布,並且只適用於保定市城區(內三區和外三區)範圍內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由於農村地區的生活垃圾產出與城市生活垃圾有所區別,所以該《指南》在農村地區參照使用。保定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試行)為引導和規範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行為,按照《保定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保政辦發〔2019〕4號)有關要求,參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標誌》《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操作規程》,制定本生活垃圾投放指南。
  • 「你是什麼垃圾?」這些生活垃圾怎麼分,千萬別扔錯了!
    小新整理了一些常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中容易混淆的幾種垃圾,大家記得以後別扔錯啦!茶葉其實是屬於廚餘垃圾,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多人都習慣把泡過茶葉的一次性紙杯和茶渣一起扔到「易腐垃圾」桶裡。這樣其實是不正確的,遇到這種常見的「兩種垃圾混合一起」的情況時,應當先把茶渣、液體殘餘倒掉,再將紙類扔進「可回收物」桶裡。4吃飯時用過的餐巾紙可以與廚餘垃圾一起扔嗎?
  • 陳坤竟不知溼紙巾是幹垃圾還是溼垃圾?楊洋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
    自7月1日起,上海開始強制垃圾分類,扔錯垃圾要罰款,個人最高罰款200元,而企業最高罰款5萬元。新規定不僅「逼瘋」了上海人,就連打算去上海的人也不知所措!這不,陳坤就發微博問網友溼紙巾是幹垃圾還是溼垃圾?對於溼紙巾是幹垃圾還是溼垃圾?我想,除了陳坤,讀者朋友們中也會有人有疑問吧!
  • 一包紙尿褲引出的「攻略」,西城大媽成垃圾分類網紅達人
    垃圾分類總搞不清,在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垃圾中間徘徊?不要著急,有一位西城大媽用十年的垃圾分類經驗總結了一套超詳細且實用的垃圾分類攻略。這位大媽叫柳素霞,自從2011年成為社區垃圾分類志願者和指導員,她用十年時間守護西交民巷27號院四組垃圾桶,每天四個小時義務分類,託運垃圾。有一次,正當柳素霞清理垃圾桶時,一位年輕人拎著一包垃圾就往可回收垃圾桶內放。「這是什麼?小夥子麻煩你打開阿姨看一下再扔。」
  • 調查西安家庭醫療垃圾怎麼處理?居民垃圾分類意識有明顯提高
    一些家庭頻繁消毒後產生的醫療垃圾,和其他普通垃圾一起被丟進家裡的垃圾桶、小區裡的垃圾臺……這種隨意扔醫療垃圾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家庭醫療垃圾規範處置管理的空白。三秦都市報全媒體即日起特別推出「家庭醫療垃圾去向調查」系列報導,從源頭入手追蹤家庭垃圾的最終去向。
  • 青島出臺垃圾分類新舉措 廚餘垃圾暫不單獨分類
    隨著青島市《關於進一步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政策的相繼出臺,此次我市家庭廚餘垃圾暫不單獨分類,要求居民採取各種措施將廚餘垃圾瀝乾水分後,再投放到「其它垃圾」桶。■探訪居民分得好 垃圾分開運記者在湛山小區採訪時發現,多數老年居民能做到長年堅持垃圾分類,針對個別租住戶不分類的情況,由保潔員進行二次分類。
  • 女兒教我垃圾分類
    自上海市開展垃圾分類以來,一直是女兒對家裡的垃圾進行分類,這已成為我家的一種習慣。每日7時至9時、18時至20時,是小區居民進行垃圾投放的時間。女兒經常提著兩隻垃圾袋,步行到小區門口的垃圾分類處,將一隻垃圾袋扔進幹垃圾箱,另一隻垃圾袋扔進溼垃圾箱。扔完後,她熟練地走到水龍頭前,腳輕輕下踩開關,接住自來水,認真搓洗一雙白皙的小手。
  • 扔錯罰200 數據線鋼化膜屬於什麼垃圾
    在手機碎屏險普及之前,一張鋼化膜就是手機跌落的最保險方案。    果粉徹夜排隊搶購Apple的場景仿佛還在眼前,但可以料想不少人的下一站就是天橋的拐角,那裡有不起白邊不留氣泡的貼膜技術,還有最尊嚴的數碼個體戶。饒是如此,在垃圾分類面前,鋼化膜和數據線的種類歸屬還是成了小哥的知識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