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硬碟的方案
一、選擇機械硬碟,不是最好的選擇,可是由於現在機械硬碟在容量上的優勢,機械硬碟的選擇建議如下圖。
(一)適用類型說明
1、臺式機硬碟。
2、筆記本硬碟:便攜性和移動性要求非常的高,要求體積小(2.5英寸或1.8英寸厚度僅有8.5mm-12.5mm。),性能穩定,功耗低支持續航能力,最重要的是防震性,採用SPS技術震動保護系統(遇到震動時能夠暫時停止轉動保護硬碟,)要好。
3、伺服器硬碟,硬碟轉速最高達到15000轉的。工作強度非常的大,採用了S.M.A.R.T技術(自監測、分析和報告技術),同時保證數據的安全。大多數採用了廉價冗餘磁碟陣列(RAID)技術。多數伺服器採用了數據吞吐量大、CPU佔有率極低的SCSI硬碟。
(二)硬碟容量說明
1、建議選擇大容量硬碟,因為可以滿足未來8-10年的容量需求。
2、在作業系統當中硬碟的容量與官方標稱的容量不符,原因是算法不同造成的, 廠商容量計算方法:1GB=1000MB,作業系統計算方法:1GB=1024MB。
(三)碟片數量
單碟容量是重要的參數,決定著硬碟的檔次高低。
(四)硬碟磁頭是硬碟讀取數據的關鍵部件,它決定著硬碟碟片的存儲密度。一張碟片需要兩個磁頭,有的時候廠家會在出廠是停用一部分磁頭。
(五)緩存是硬碟控制器上的一塊內存晶片,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碟內部存儲和外界接口之間的緩衝器。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係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性能。 一塊硬碟的性能是否優異,取決於緩存的大小和高效的算法。
(六)轉速是硬碟內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碟片在一分鐘內所能完成的最大轉數。轉速的快慢反映硬碟檔次,決定內部傳輸率,直接影響到硬碟的速度。
(七)硬碟接口是硬碟與主機系統間的連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碟緩存和主機內存之間傳輸數據。
1、IDE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已經淘汰了,只有老機器上有。
2、SCSI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應用範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佔用率低,以及熱插拔等優點,應用於中、高端伺服器和高檔工作站中。
3、 光纖通道專門為網絡系統設計的,熱插拔性、高速帶寬、遠程連接、連接設備數量大等。
4、SATA串口硬碟,數據傳輸的可靠,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八)平均尋道時間指硬碟在接收到系統指令後,磁頭從開始移動到移動至數據所在的磁軌所花費時間的平均值,它一定程度上體現硬碟讀取數據的能力,是影響硬碟內部數據傳輸率的重要參數,單位為毫秒(ms)。
二、選擇固態硬碟,已經是配置計算機的首選,可以全面提高計算機的使用性能。
(一)SATA3接口,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幾乎所有的主板都會支持,而且攜帶方便。
(二)M.2PCLE接口,選擇前要確認主板是否支持。速度上更有優勢!
三、固態+機械雙混合硬碟,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樣選擇一個高速的固態硬碟作為系統磁碟,選擇一個大容量的機械硬碟作為存儲磁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