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繡能否再傳百年 蘇繡為何遭遇版權糾紛

2020-12-19 手機鳳凰網

上海世博園,繡娘現場製作蘇繡作品 許叢軍攝(人民圖片)

上海世博會,如火如荼。細心的遊客已發現,早在上世紀初就在世博會上名聲大噪的中國刺繡,這次在家門口,更是集體亮相:蘇繡、湘繡、粵繡、蜀繡,為各自館區增添了華麗的色彩。

蘇繡「煙柳畫橋水巷,粉牆黛瓦人家,一架繡繃,十指春風」;蜀繡「三月雨紛紛,四月繡花針;紅酥手,青絲萬千根,姻緣多一分」;粵繡「早見於盛唐,歷經千年而不衰」;湘繡曾身披「本極精巧,甲天下」的美譽。

四大名繡,分列東、中、西、南四方,千年針行,積澱下中華文明的精巧、優雅與智慧。如今現代大工業的崛起,令古老的刺繡行日漸式微,或多或少都面臨著衝擊和困惑:版權糾紛、後繼乏人、特色趨同、技藝革新……

當工坊手藝遭遇產業化,將碰撞怎樣的火花?四大名繡能否再傳百年?本報記者帶您一起尋訪答案。

伴隨著牡丹亭的天籟之音,4位鎮湖繡娘一邊刺繡,一邊與遊客交流——這,已成為上海世博會蘇州館內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四大名繡之一的蘇繡在靜靜地針行千年之後,不斷被推到輿論面前:不久前蘇繡作品《貴妃醉酒》被曝光遭遇版權風波;在第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154件蘇繡藝術品質押出3000多萬元銀行貸款。據悉,以藝術品質押獲得銀行貸款的融資模式在全國尚屬首創。

當傳統與現代交織,蘇繡將會呈現怎樣的發展圖景?

繡品

「蘇繡現代化,繞不開版權問題」

鎮湖,是太湖之濱的一個山水小鎮,也是「中國刺繡藝術之鄉」。一條繡品街上,集聚了八千繡娘、四百繡莊,「家家有繡繃,戶戶在刺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鎮湖繡品主要是生活日用品,如今,正逐漸朝藝術收藏品的方向發展。

正是這種轉變,讓蘇繡與版權糾紛不期而遇。不久前,上海某公司一紙訴狀將蘇州市古吳繡皇工藝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認為它侵犯了其對畫家劉令華創作的油畫《貴妃醉酒》享有的專有使用權。

「繡娘習慣於從書畫作品、攝影作品尋找創作的題材。但時代不同了,傳統的書畫名作不牽涉版權問題,現代題材一不小心就可能侵犯到智慧財產權。」蘇州高新區鎮湖街道黨工委書記、鎮湖刺繡協會會長虞美華說,蘇繡要過「現代化」這道關,版權是個繞不開的問題。

為解決版權危機,鎮湖一方面加大對繡娘文藝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積極籌建產品交易平臺,徵集和購買產品設計方案,區分情況供繡娘無償或有償使用。虞美華介紹,版權危機也喚醒了鎮湖繡娘們的版權意識,如今鎮湖註冊了「鎮湖刺繡」品牌商標和「鎮湖蘇繡」國家地理標誌,對本地繡品予以產權保護。

走進蘇州刺繡研究所原所長、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張美芳的蘇繡藝術創新中心,迎面便是李政道創意、由她刺繡的「金核子對撞」。為了表現重離子對撞時的閃爍狀態和爆發力度,張美芳專門研製出一種截面為三角形的絲線,使作品的刺繡線條產生強烈的折光感,有極強的立體效果。作品不僅贏得李政道的充分認同,還被吳冠中等畫家贊為「神品」。

張美芳認為,刺繡文化的表達,要不斷顯示出動態的活力和生命。「在美國舉辦刺繡展覽時,外國友人有句話讓我回味無窮,『你們的展覽表明,中國的傳統在發展』。傳統工藝不能總是呈現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必須在現代科技、現代生活中汲取營養。」

繡娘

「使自己的刺繡作品多些原創性」

色彩淡雅、圖案秀麗、針法活潑、繡工精細……蘇繡作品,以「秀」冠絕天下。受明代吳門畫派浸染,畫繡結合的特色在蘇繡身上尤為明顯。就圖案而論,蘇繡多以傳統中國畫為底稿,其山水花鳥繡多有傳統佳作。

然而隨著電腦繡花技術的普遍應用,蘇繡的生存空間日益縮小,擁有高超技藝的蘇繡傳承人和高品質的蘇繡藝術品越來越少,蘇繡傳承也有危機。

鎮湖高級工藝美術師梁雪芳的工作室,正展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纖維專業委員會的作品展。「鎮上一些人對這個不太感興趣」,她苦笑了笑。

蘇州繡娘技藝的傳承,大多是家傳,當然也不乏拜師學藝。囿於相對狹窄的刺繡圈,繡娘的創作領域多局限於花鳥山水的傳統題材,或者是以畫稿、照片為底本,繼承傳統有餘,創新活力不足。

近幾年來,鎮湖小小街道上,產生有高級工藝美術師43人,盧福英還被評為江蘇省高級工藝美術大師。以她們為代表的新一代繡娘,正在走出一條刺繡藝術的繼承與創新之路。

梁雪芳算得上新一代繡娘的代表。初學刺繡,梁雪芳就學習繪畫、書法和攝影等藝術知識;從事刺繡,卻喜歡結交書畫家、攝影家,思考刺繡作品的「意境」;拿下不少大獎,仍熱切地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文霞為師;已有高級技術職稱,還要到清華美院做訪問學者研究纖維藝術。梁雪芳說:「總要使自己的刺繡作品多些原創性。」

然而,更多繡娘的文化素養依然堪憂。梁雪芳坦言:整個鎮湖不缺技術,缺的是設計和研發。

鎮湖也在積極為繡娘尋找出路:一方面是鼓勵繡娘們走出去,激發她們更高的藝術追求;另一方面,與蘇州工藝美院合作辦起了專科學歷教育的「蘇繡班」。

不過也有人認為,術業有專攻,在設計上書畫家們還是主要力量,繡娘要成為既精技藝又擅設計的全才,很難。張美芳曾力主刺繡所的員工學習中國美術史、西方美術史等課程,「主要培養審美能力,讓她們能讀懂書畫家的藝術語言。」張美芳說,「蘇繡本來就是藝人和文人畫家密切合作的產物。」

繡莊

「讓刺繡提高了一大步」

鎮湖刺繡業的鼎盛,得益於「繡莊」的大發展。1998年,姚惠芬、姚惠琴姐妹在鎮湖辦起了第一家繡莊——「琴芬繡莊」。

敞亮的作坊裡,繡娘們端坐繡繃前,神情專注,面容沉靜,一幅幅繡品在千針萬線下清晰而生動……姚氏姐妹的繡莊吸引了數十名繡娘,其中不乏臨近鄉鎮的姐妹。在繡莊工作既有穩定的收入,又能得到擁有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的老師指點,繡莊對繡娘們的吸引力遠遠勝於「獨坐紗窗刺繡遲」的家庭分散加工。1700米的繡品街上如今集中有400多家繡莊,短短十年有餘,鎮湖刺繡銷售年產值達到6億多元。

「繡莊讓鎮湖的刺繡提高了一大步。」虞美華說,長期以來,蘇州刺繡一直是家庭生產的模式,而繡莊集生產、設計、經營、管理、培訓等於一體,將一批繡娘集中起來提供技術輔導,大大提高了繡娘的素質,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電腦輔助設計、絲線面料銷售、裝潢包裝業務和物流運輸產業等隨之發展起來,形成一條完整的刺繡產業鏈。

「除了繡品街的400多家繡莊,鎮湖尚有6000多戶刺繡人家散落鄉村,我們計劃建設刺繡文化創意園,將更多鄉村繡娘集中起來。」虞美華雄心勃勃。

蘇繡(小百科)

明末由上海顧繡發展而成,繡線細如毫毛,繡工精緻,用色細膩典雅,如同工筆重彩畫。具有圖案秀麗、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無論是人物還是山水,無不體現江南水鄉那清雅而細膩綿長的文化內涵。2006年5月20日,蘇繡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四大名繡——蘇繡
    一針一線,繡出牡丹如畫的韶華;一針一線,繡出女子婀娜的身姿;一針一線,繡盡蘇州如詩的雅致。作為四大名繡的蘇繡,在時代的更迭下綻放出它獨特的光彩。蘇州刺繡發源於蘇州吳縣,是以蘇州為中心,包括蘇南地區刺繡品的總稱,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 蘇繡、湘繡、粵繡、蜀繡,如何辨別四大名繡?
    在我國,除了享譽世界的四大名繡,還有京繡、魯繡、汴繡、杭繡、閩繡等地方名繡,多個少數民族,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繡。今天,我們主要看四大名繡:蘇繡、湘繡、粵繡、蜀繡。「四大名繡」之稱形成於19世紀中葉,除了刺繡之妙,還因為其銷路最廣,影響最大。
  • 刺繡|中國四大名繡
    中國四大名繡—— 蘇繡(代表作雙面繡《貓》) 、湘繡(代表作獅虎)、粵繡(代表作《百鳥朝鳳》)、蜀繡(代表作《芙蓉鯉魚》) 三大名錦——雲錦、蜀錦、宋錦蘇繡是中國刺繡的突出代表之一。宋代已頗具規模,在蘇州出現了繡衣坊、繡花弄、滾繡坊、繡線巷等生產集中的坊巷;清代為盛期,當時的皇室繡品多出自蘇繡藝人之手,民間刺繡豐富多彩。蘇州刺繡,素以精細、雅潔著稱。圖案秀麗,色澤文靜,針法靈活,繡工細緻,形象傳神。雙面繡《貓》是蘇繡的典型代表作。
  • 中國刺繡:四大名繡與地方傳統名繡(全面收藏知識)
    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詳解中國各地的名繡特點,使您認識和了解我國四大名繡與地方傳統名繡的全面收藏知識。一、獨具藝術魅力的中國四大名繡刺繡工藝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已經有數千年的世代傳承,是我國經典的傳統工藝之一。明清時期先後形成了最為著名的蘇繡、湘繡、粵繡和蜀繡,這也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名繡」。
  • 中國的四大名繡-蘇繡(圖)
    刺繡藝人結合繪畫作品進行再製作,所繡佳作栩栩如生,筆墨韻味琳漓盡致有「以針作畫」 「巧奪天工」之稱。自此,刺繡藝術在針法、色彩圖案諸方面已形成獨自的藝術風格,在藝苑中吐芳挺秀,與與書畫藝術媲美爭豔。     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繡品,幾乎全出於蘇繡藝人之手。
  • 中國的四大名繡是什麼?
    明清時期,先後形成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蘇繡、粵繡、湘繡、蜀繡,這四種繡藝被稱為「四大名繡」。它們各具風格,傳承至今。蘇繡,是蘇州地區的代表性刺繡。它是在顧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同時對湘繡、蜀繡產生了很大影響,可謂「四大名繡」之首。蘇繡的特點可歸納為「平、光、齊、勻、和、順、細、密」八個字。雙面繡「貓」是蘇繡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 繡娘天下四大名繡記
    同樣說起蜀繡、湘繡、蘇繡及廣繡等我們國家的四大名繡,也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還有由此延伸出的產業絲綢之路及其經濟帶,更是直接影響著華夏數千年來的生存經濟命脈。大家都知道繡品的主要原料是蠶絲,而蠶絲來源於桑蠶絲業。有眾多史料證明我們國家的桑蠶絲業始於古蜀國的蠶叢時代,這也證明了我們國家的絲繡產業最先也是出自古蜀國。
  • 中國藝術&四大名繡
    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由我國向國外運送絲綢而得名。叮咚駝鈴,運輸商隊,往來不斷,印證了當年絲綢之路的繁榮,華夏之邦的燦爛文明。繡即刺繡絲織品,其中蘇繡,粵繡,湘繡,蜀繡最著名,稱為中國四大名繡。蘇繡,即蘇州刺繡。它以繡工精細,針法活潑,圖案秀麗,色彩素雅著稱於世。
  • 悅讀:文化常識——四大名繡
    中國四大名繡是中國刺繡的突出代表。四大名繡,指的是我國刺繡中的蘇州蘇繡、湖南湘繡、廣東粵繡、四川蜀繡。01蘇繡蘇繡歷史長達2000多年,是以江蘇蘇州為中心包括江蘇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傳說來源於仲雍的孫女「女紅」首制繡衣。
  • 你知道我國的四大名繡是什麼嗎?
    說起四大名著,四大天王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提到我國四大名繡你能張嘴就來的有幾個呢?我國的刺繡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秦漢時期就已經達到了較高水平,代表著我國傳統手工業的突出成就。它曾經是歷史上有名的「絲綢之路」上所運輸交易的重要商品之一。
  • 中國四大名繡是指什麼 中國四大名繡簡單介紹一起來了解下
    中國四大名繡是指什麼 中國四大名繡簡單介紹一起來了解下時間:2020-12-09 18:1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四大名繡是指什麼 中國四大名繡簡單介紹一起來了解下 中國四大名繡是指什麼 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中國四大名繡是指什麼,接下來就是全面介紹。
  • 「四大名繡」裝點家居還能保值
    中國「四大名繡」,屬於高檔、昂貴的手工藝品。十字繡中國的傳統刺繡工藝品中,江蘇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廣東的「廣繡」(也叫「粵繡」)和四川的「蜀繡」,合稱為中國「四大名繡」,屬於高檔、昂貴的手工藝品,這些繡品掛畫具有極高的裝飾性和收藏價值。
  • 四大名繡之首—蘇繡
    蘇繡,簡單來說就是蘇州地區的刺繡,最初起源於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及整個太湖流域。它與湘繡、粵繡、蜀繡合稱為中國「四大名繡」。蘇繡與江南,是柔美溫婉的相互見證。最早的蘇繡只是女紅,待嫁閨中的少女,足不出戶繡閣一步。
  • 「蘇蜀粵湘」中國四大名繡,分別有何特色?
    而「蘇蜀粵湘」這四種刺繡,是中國的四大名繡,此外這四種刺繡的歷史及其悠久,早在《尚書》中就有所記載,即「衣畫兒裳繡」。一根針,一根線,在刺繡藝術家的手中就可以變出精緻的刺繡工藝品,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美到極致刺繡的各有怎樣的特色吧。
  • 蘇繡:絕技繡出美好生活(文化脈動)
    刺繡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近代以來,形成了蘇、湘、粵、蜀四大名繡,而蘇繡以其「精細雅潔」的特點位居四大名繡之首。江蘇省蘇州市鎮湖是蘇繡的起源地,有著2000多年的刺繡史。
  • 蘇繡屬於我國四大名繡之一,其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
    蘇繡是漢族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是蘇州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其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衍無錫、常州等地。刺繡與養蠶,繅絲分不開,所以刺繡,又稱絲繡。清代確立了"蘇繡、湘繡、粵繡、蜀繡"為中國四大名繡。 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
  • 民間藝術瑰寶面臨後繼無人 四大名繡該如何傳承
    中國的蘇、蜀、湘、粵四大名繡,皆技藝獨特、個性鮮明,是集詩、書、畫、印、繡等中國文化元素於一體的綜合藝術。蘇繡具有圖案秀麗、色彩典雅、針法豐富、繡工精細等獨有的藝術風格和技能特色。四川蜀繡以軟緞、彩絲為主要原料,至少有100種以上精巧的針法繡技,構圖精簡,大多採用方格、花條等傳統的民族圖案,色彩豐富鮮豔,針法嚴謹,虛實適宜,立體感強,平整光滑。
  • 四大名繡——一針一線,穿梭萬年光景,化腐朽為傳奇
    01簡介四大名繡,指的是我國刺繡中的蘇州蘇繡、湖南湘繡、廣東粵繡、四川蜀繡。刺繡就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繡料上穿刺,以繡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刺繡分絲線刺繡和羽毛刺繡兩種。中國的刺繡工藝在秦漢時期便已達到較高水平,是歷史上"絲綢之路"運輸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國四大名繡是中國刺繡的突出代表。
  • 《中華文明之美》: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大名繡」你了解多少?
    《中華文明之美》: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大名繡」你了解多少?湖南衛視的這個節目《中華文明之美》自從2008年播出,已經播出近十年,受到了觀眾的喜愛,而且每一集事件都控制在7到9分鐘,讓觀眾在很短的時間內,可以迅速的掌握相關的知識,這相比之於現在動輒70或者80集的電視劇來說,是非常人性的了。
  • 蘇繡|是如何成為四大刺繡之首的?
    清代確立了「蘇繡、湘繡、粵繡、蜀繡」為中國四大名繡。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蘇繡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鬱。蘇繡以鎮湖刺繡最為有名。鎮湖是蘇繡的主要發源地,蘇繡中的八成產品來自鎮湖。鎮湖建造了中國刺繡藝術館。2000年,鎮湖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刺繡)藝術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