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呈現「畢卡索與紙的藝術」:撕紙,燃紙、將紙變成了立體

2020-12-18 澎湃新聞

理解一位真正的天才,要回到起點,畢卡索的起點,是紙的藝術。畢卡索不僅用紙畫畫,他撕紙,燃紙,將紙變成立體。

2020年1月25日起,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聯合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巴黎畢卡索美術館舉辦「畢卡索與紙的藝術」特展,從《格爾尼卡》的研究到4.8米寬的拼貼畫,展覽呈現橫跨畢卡索80年生涯的300多件紙製作品。

對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來說,紙不僅是探索思想的工具,也是蘊含無窮可能性的媒介。報紙、餐巾、裝飾牆紙,每一種紙都經他試驗。他耗費十年研究版畫技術,遍尋古老又稀世甚至遠及日本的紙。他對紙充滿熱忱,不視任何一張紙片為廢紙。從毫不費力的圖紙到高聳的雕塑,再到巨幅拼貼畫《梳妝的女人們》(Femmes à leur toilette),畢卡索的紙藝貫穿一生,顯示了他不竭的發明創造的動力。

畢卡索《梳妝的女人們》 油畫布上的紙本水粉與圖案牆紙拼貼 1937-38 巴黎 冬

畢卡索曾說過:「即使從美學角度來說人們也可以偏愛立體主文。但紙粘貼才是我們發現的真正核心。」在他著名的作品《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中,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都以剪貼的報紙來表現。讓拼貼藝術真正火起來的正是畢卡索的第一幅純粹精緻的拼貼畫作品《藤椅上的靜物》,由此引領了拼貼藝術的潮流。

畢卡索《藤椅上的靜物》1912

在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即將開幕的「畢卡索與紙的藝術」特展中,觀眾可以在紀錄片片段中看到畢卡索的創作過程、為《格爾尼卡》所做的研究,以及一些速寫本,他在速寫畫中為日後極具開創性的傑作,如《阿維尼翁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埋下了第一粒種子。與朵拉·瑪爾的書信、插圖詩歌、攝影合作,也將引領觀眾一窺藝術家的生活。沉浸在畢卡索的紙藝世界,人們將探尋他如何運用司空見慣的日常材料,探索致遠的創造力。

了解畢卡索的6個須知:

1、他是一個神童

他聲稱自己會說話前就會畫畫了,童年的畢卡索的確顯示了早熟的藝術家才能。他是藝術家之子,童年起接受學院式的繪畫技能訓練,13歲就被藝術學校錄取。之後,在參觀一場兒童圖畫展覽會時,他不無諷刺道:「在他們這個歲數,我已經畫得像拉斐爾,但我花了一生,學習畫得像他們。」

畢卡索《自畫像》布紋紙鉛筆與炭筆畫1918

2、他革新了拼貼藝術和集合藝術

在20世紀早期藝術中,畢卡索攜手立體派先鋒喬治斯·布拉克(Georges Braque),開創性地使用了貼紙和拼貼物。這在許多層面上是革命性的創新。它們不僅是最早的混合媒介作品,並且打破了「高級」藝術和取自大眾文化的拾得物(found objects)的分界,為往後整個世紀的藝術思想鋪平道路。畢卡索很快進一步發展了所謂「剪貼藝術」,創造出一批三維立體的「吉他」,成為最早的集合藝術。

畢卡索 《靜物與吉他》1913年 紙板、紙等 MoMA館藏

畢卡索《小提琴》直紋紙、牆紙、報紙、編制包裝紙等 1912 巴黎 秋

3、他是一個囤積者

畢卡索討厭扔東西,於是建立起碩大的個人收藏檔案,因此今天的人們可以仔細地了解他的人生。畢卡索的藏品中,有很大一系列與紙相關,標籤、報紙、參觀卡等等註定被循環使用、成為他的藝術品,還有古老又稀世的紙張,有的甚至來自遙遠的日本。

4、為研究一件作品,他畫滿16本速寫本

畢卡索工作神速,一天能畫3張。然而,有時為了準備一件作品,他又會不計代價地花時間、費心思,開闢時代的傑作《阿維尼翁的少女》就是一例。創作過程十分不易,畢卡索整整畫了16本速寫本,案頭研究工作成打計算。即便畫面已最後成形,他依舊等待了十年才最終宣布完成。

畢卡索 《阿維尼翁的少女》1907年

畢卡索《女性或水手的半身像》(為《阿維尼翁的少女》做的研究)紙板油彩 1907 巴黎 春

達米恩·艾爾維斯(Damien Elwes) 的這幅畫中,畫出了創作《阿維尼翁的少女》時,工作室的場景。CREDIT DAMIEN ELWES / FLEMING MUSEUM

5、他用攝影來實驗

受好奇之心驅動畢卡索終其一生探索新的藝術領域,對攝影的研究就是他突破界限的典型方式。他嘗試實驗性的技巧,與先鋒攝影師合作,在照片上作畫並加入拼貼,他最有趣的攝影作品是與當時的情人、藝術家朵拉·瑪爾合作完成的。

Michel Sima, 《在昂蒂布畫畫的畢卡索》1946 黑白攝影

畢卡索《坐著的女人》(朵拉)紙上鋼筆、水粉、彩色粉筆畫 1938

6、他一度為詩歌放棄繪畫

1935年,畢卡索的事業和個人生活陷入困境,在他唯一的停止畫畫、速寫、雕塑的日子裡,他沉入詩歌,也取得過一些成功。過了幾個月,他當然還是重返視覺藝術,不過他依然繼續寫作,甚至寫了兩部超現實主義戲劇。

畢卡索《女性頭像》摺疊布紋紙鉛筆畫 法國穆然 1962年12月4日

畢卡索《畫於馬奈草地上的午餐之後》'Le Déjeuner sur l』herbe' after Manet I 阿詩布紋紙亞麻油氈版畫 法國穆然 1962年1月26日-3月12日

展覽將持續至4月13日。

(本文資料參考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官網、Pablo Picasso網站、artblog、VPR)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最強大的收納藝術 像紙一樣的立體包包【圖】
    最強大的收納藝術 像紙一樣的立體包包【圖】 2014-05-05 11:24:21 來源:騰訊時尚 說到摺紙,就不能不提及日本的摺紙工藝 - 折り紙,以前在日本節目
  • 創新永無「紙」境!當代紙藝術作品巡展亮相南京
    紙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大家最為熟悉不過。在你的腦海裡,它的標籤或許是「平面」「純白」「柔軟」「靜止」……但你想見見它的「無限可能」嗎?在這裡,它或立體多維,或色彩斑斕,或堅如磐石,或流淌運動……藝術家們把紙作為一種媒介,創新永無「紙」境,賦予紙無限的想像力和生命力。
  • 今日美術館疫情後辦首個大型展 紙藝術作品展現紙的千變萬化
    原標題:紙藝術作品展現紙的千變萬化 紙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人們從未停止對它的探索和想像:它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多維的;它是純白的,也可以是色彩斑斕的……昨天,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致敬傳統——當代紙藝術作品巡展」在今日美術館一號館開幕,拉開了中國首次系統梳理當代紙藝術作品巡展的序幕。
  • 當代紙藝術作品巡展:原來「紙」也可以有無限可能
    李洪波是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展覽邀請了58位紙藝術創作領域代表性藝術家,通過120餘件不同形態的藝術作品,探討作為文化傳承載體的紙在當代語境下呈現出的新的可能性,為中國紙藝術的研究與發展貢獻力量,是中國首次系統梳理當代紙藝術作品的全國巡展。展覽現場:紙的使用不斷受到衝擊和顛覆 紙還能做些什麼?
  • 打破平面,顛覆紙的日常想像
    由植物造出的紙中又長出了新的植物,這件名為「循環」的作品重新定義了「紙」的概念。上周末,「紙介」藝術設計展在靜安芮歐百貨開幕,十餘件紙藝作品顛覆了人們對紙的日常想像,這門古老的工藝在電子媒介時代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手作魅力。展期將持續至10月7日。重拾作為手工藝的紙紙,自古以來就被當成一種無意識的介質,面目純白,體形單薄。
  • 一張紙能變成什麼?重慶摺紙藝人巧手讓紙「生」萬物
    12月31日下午,梅宗庭在位於渝北冉家壩的家中,他隨手扯來一張紙,細長的手輕輕將紙翻來覆去,很快一隻可愛老鼠便呈現出來了。熊貓、綿羊、北極熊……各種各樣的動物,讓人不敢想像它們是從一張紙變化而來的。
  • 王偉偉:不止於紙的藝術
    在王偉偉看來,紙作為材料本身,既有溫度感,又有歷史感。在雕塑創作的過程中,她嘗試過金屬、玻璃、皮革等各種材料的創作,最後選擇了紙 。 「藝術家最後的選擇肯定是最舒適、最能表達情感的材料,所以我選擇了紙。」
  • 紙風車兒童劇團:開啟藝術啟蒙第一裡路
    為了讓更多偏鄉孩子免費看到戲劇,紙風車兒童劇團走訪了臺灣數百個村鎮,把劇場搬到了鄉村孩子的家門口—— 紙風車兒童劇團:開啟藝術啟蒙第一裡路 東南網4月1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夢婕)追「風」少年「體驗劇場的美學是兒童藝術啟蒙教育的最佳方式。」任建誠說,戲劇可以帶出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知識,是一種立體的寓教於樂的藝術啟蒙方式。在紙風車的戲劇活動中,你不僅能發現戲劇的樂趣,還可以豐富親子互動的內容。於是,不少臺灣家庭到了假日不是去遊樂場,而成了追「風」家族。紙風車白天搭臺,孩子們就在臺下幫忙擺椅子、搬道具,跟著演員學表演,晚上接著看大戲。
  • 紙——刻不容緩
    它是華夏文明傳承的載體當下卻面臨嚴重危機如果紙壽千年不再早衰之紙何以傳承當代中國傳統書畫藝術警鐘已敲響《紙——刻不容緩》王魯湘第二個根據我的職業本能,我看了一張畫第一想到的是我怎麼修它,那麼就是說它是什麼紙。像這幅紙,我們看有點白光的地方,淺色白光,還有畫的臉上,既有點灰色的底子在上面,因此說這張紙不是一張白紙,不是一張白紙,因為白紙的話,吸收空氣裡面,髒了以後,嵌在毛孔裡面容易變成咖啡色。陸宗潤:哦,紙變成咖啡色是這麼來的,被汙染來的。
  • 一張紙能變成什麼?在這個包頭人手裡,可以變成一切!
    一張紙能變成什麼?「可以變成一切!」國家一級美術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包頭現代摺紙第一人劉喆告訴記者。躍躍欲試的中國龍、兇猛威武的獅子、活靈活現的八爪魚、憨態可愛的烏龜……眼前這些形態各異、立體生動的飛禽走獸在劉喆的巧手下,不剪不裁,僅手工摺疊,就能一紙成型。任何事物,只要肯鑽研就有可能成功。
  • 北活人物|用35張A4紙開個展,丹麥藝術家的「紙」夢奇緣
    他雕刻了很多跟骷髏頭有關的作品,通常用剪影展示著人的形象,而在畫框的下方則用立體的骷髏形象呈現一種生與死,善與惡,光明和黑暗的對比。
  • 他們把切繪、紙雕、拼貼等手藝玩出花來了
    切絵 Masayo Fukuda · 日推網紅 剪紙藝術在不同的國度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同於中國喜歡用紅色的紙做剪紙藝術品,日本剪紙藝術多用白紙,有著專業的名詞——切り絵(Kirie)。
  • 部分特種紙介紹:無碳紙、防篡改紙、防洩密紙等…
    我國特種紙的研究開發起步較晚,但隨著人們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科技的進步,必將推進特種紙在新材料應用領域有更大的拓展,前景十分廣闊;同時我國加入WTO後,經濟交往更加頻繁,有利於開發小批量特種紙出口市場,其前景將更好,機遇更多。 現將筆者經營、了解、熟悉,以及從各種渠道獲悉的部分特種紙介紹如下,以期拋磚引玉,引起業內學者、企業對特種紙領域的關注。
  • 華僑城·原岸樣板間即將開放 | 揭秘紙上藝術魅力
    紙承載著衡陽的千年文化積澱,是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紙以平面表現立體,產生讓人嘆為觀「紙」的設計效果。,以現代的技法呈露寫意之美,本次與阿南紙藝的攜手,更是將藝術生活追求演繹到極致,是一場不可錯過的盛宴。
  • 以刀為筆,紙上萬象浮——探訪中國紙上刀繪藝術
    新華社記者楊青攝新華社瀋陽3月1日電(記者彭卓)一枚小刀片,一張銅版紙。這是全部作畫工具。今年51歲的瀋陽人王靜,已從事紙上刀繪藝術24年,創作了大大小小几百幅畫。紙上刀繪是一種獨特的繪畫藝術創作形式。
  • 寶寶喜歡撕紙?媽媽別再傻傻阻止了,這些好處可能是你不知道的
    很多家長發現,家裡的寶寶喜歡上了撕紙,該怎麼辦呢?其實家長不必擔心這是一種壞現象,寶寶出現撕紙的行為是正常的,是這個時段的寶寶比較喜歡做的事情。所以寶寶喜歡撕紙?媽媽別再傻傻阻止了,這些好處可能是你不知道的。
  • 幾張紙折出立體小玩具,有趣好玩,方法簡單,掛起來也很漂亮
    摺紙是一門多變的藝術,明明是平平的一張紙,經過雙手的反覆彎折,卻能變成神奇的東西,那麼今天我就來教大家用幾張紙,做一個立體鏤空的小裝飾,看上去非常難,實際上只用幾張紙就能完成,好奇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相信聰明的你一定能學會!
  • 部分特種紙介紹:文化類特種紙
    我國特種紙的研究開發起步較晚,但隨著人們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科技的進步,必將推進特種紙在新材料應用領域有更大的拓展,前景十分廣闊;同時我國加入WTO後,經濟交往更加頻繁,有利於開發小批量特種紙出口市場,其前景將更好,機遇更多。 現將筆者經營、了解、熟悉,以及從各種渠道獲悉的部分特種紙介紹如下,以期拋磚引玉,引起業內學者、企業對特種紙領域的關注。
  • 不用一刀一剪 「非遺」海派撕紙傳承人撕出百隻小狗迎春圖
    不用刀剪,也不用草圖,只憑一雙手,一撕、一扯、一挖、一摳……不出4分鐘的功夫,紅紙就變成了一隻栩栩如生的小狗,圓眼、翹尾,吐著舌頭,  老人今年72歲,名叫華興富,是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派撕紙」的代表性傳承人,從2003年起,每年春節前夕,他都會以生肖為主題創造作品。這兩天,他撕出的100隻形態各異的小狗,正在虹橋藝術中心為參觀者送去春的喜報。
  • 將一張A4紙撕成一個最大的圓:「教了」和「教會」是不同的境界
    一次教師培訓時,授課老師的開場很有趣:他將一張A4紙打開,問我們,怎樣才能將這張紙撕成一個最大的圓,一個人能從圓裡穿過去,並且紙不能撕斷。我們都很茫然,不知道怎麼撕,無從下手。然後,老師開始撕紙,然後讓我們跟著他一起做,要求同步完成這項活動。他也不講解怎麼做,就說「你們跟上了啊,被被我丟了」,我們邊看他的動作邊撕紙,但是跟著跟著就「跟丟」了。當老師成功地撕好了一個大圓環,我們則進入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