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運城頻道訊(實習記者 杜雅森)5年前,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他義無反顧地帶著一群年輕人投入創新創業的浪潮,孵化百餘個創業項目,帶動300餘人就業。他就是2018年度山西省「三晉英才」支持計劃青年優秀人才馬國偉,一個正在為理想而奮鬥的85後創業青年。
鹽湖區委書記李哲一行來理想創業基地調研參觀
言傳身教 深刻骨血的奮鬥精神
馬國偉的父母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創業者,因父母工作忙,他出生後便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在農村,上幼兒園時從農村來到運城跟著父母每天奔走於各個工地,在工地的工棚安家,父母創業的艱辛歷程在他幼小的心底留下了一顆奮鬥的種子,並逐漸生根發芽。父母通過身體力行給他帶來成長的精神食糧,將「踏實、拼搏、責任」深深地刻進他的骨血當中,讓他明白: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去虛度光陰,因為年輕時的努力決定了你未來的生活狀態。
馬國偉參加《直通政務》兩會特別報導聚焦三個發展計劃系列訪談之關心關愛節目
在國外留學期間,他不甘於伸手向家裡要錢,便開始打工賺錢,當過外賣員,做過洗車工,在辛苦賺取學費的同時,更是獲得了豐富的社會經驗,鍛鍊了他應對各種人和事情的能力。每一份工作都值得尊重,每一滴汗水都值得稱頌,不同的經歷帶給他不同的感悟,不斷探索自身的潛能,才是提高幸福感的正確途徑。在馬國偉看來這樣的生活充實而有意義,他不甘於享受成果,更願意自己去奮鬥,以此獲得滿足感。
不甘平庸 時代賦予的「雙創」夢想
2012年留學歸來的馬國偉跟隨父母從事有關建築方面的工作,他不斷學習,迅速成長,但是他覺得自己全身心投入的這份工作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這不是我想要的理想人生。雖然我花了很多時間和心血在建築項目上,但我還是認為,人至少要有一份自己熱愛的事業。」在馬國偉看來,前進的道路也許是一條既定的道路,但他一定要追尋自己熱愛的那片海洋。
2015年,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上,他被一幫年輕人的創業激情帶動感染。當時國家正大力扶持「雙創」項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更是喚醒了他內心深處的那顆種子。「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情!」馬國偉在了解「雙創」內涵,學習相關政策後,便迫不及待回到運城,他要在自己的家鄉創業,他要帶著自己的朋友夥伴們創業。
說幹就幹,他先後前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實地考察,參考北京中關村創客大街「3W創客咖啡」的loft辦公模式,結合國家經濟模式與全市經濟環境、園區周邊環境,研究制定了適合運城理想「雙創」基地的發展方向。同年,總面積20000餘平方米,集創業教育、創業服務、創業實訓、創業孵化於一身的理想「雙創」基地應運而生。
借著國家租金減免的好政策,理想創業基地進駐了一批與馬國偉志同道合的年輕人,聚集了一批思維超前的創新型人才,可謂是百花齊放。但市場是無情的,一部分創業項目迅速成長的同時,也有部分項目艱難維持,經過一兩年的洗禮,一些充滿前景的項目只能淘汰出局。說起那些他很看好但最終因為資金原因被迫停止運營的項目,馬國偉感到非常遺憾。但這也讓他意識到:自己喜歡的並不一定是能堅持做下去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實力去支撐你完成夢想。
精益求精 扶持更多的夢想實現 「大夢想」
2018年6月,馬國偉的理想創業基地被評選為「山西省優秀企業」,同時他還入選了2018年度山西省「三晉英才」支持計劃青年優秀人才獎和「第三屆山西傑出青年創業獎」。
如今的理想創業基地,已經從最初的十幾家創業商戶到現在的百餘家創業商戶,總共帶動就業人數300餘人。同時還帶動了周邊諸多產業鏈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經濟效益的增長。「能將創業者們的夢想轉變為現實,就是我創業價值的體現,就是我繼續堅持的動力」馬國偉說。
「今年8月,我的理想創業基地升級版——理想創業大廈也將正式啟用。理想創業大廈將作為專門的創業基地,主要扶持返鄉創業人員及大學畢業生和更多的小微企業為他們提供服務。理想創業大廈還將結合現代最先進的移動時代辦公模式,致力成為運城科技信息、多媒體、網際網路等類型企業的主要載體之一。未來我還想將理想創業大廈打造成運城市區創新創業行業的標杆項目。」說起這份他熱愛的事業,馬國偉眼中閃爍著自信和期望。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給了當代青年夢想成真的機會、人生出彩的機會、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進步的機會。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面對機遇和挑戰,馬國偉必將用自己的付出和行動將夢想綻放出更加絢麗奪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