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工業應用委員會、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際網路+」研究諮詢中心聯合發布的2016中國「網際網路+」在工業應用領域十大新銳案例亮相第二屆「網際網路+」千人論壇。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北京大學教授楊學山,電子工業出版社總編輯、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際網路+」研究諮詢中心主任劉九如,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德文等出席本次會議。
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於佳寧博士介紹了本次最新發布的十大新銳案例的評價方法和總體特點,同時公布了入選案例名單。
那麼十大新銳案例,它的評價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來考察案例水平的呢?
《政府
採購信息報》記者為此採訪了於佳寧博士。於佳寧表示:「本次十大新銳案例分別從融合程度、技術水平、效率效益、社會影響等方面考察案例水平。近百個候選案例經過三輪遴選之後,再由國內兩化融合、網際網路、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工業經濟等領域的權威專家,基於評價指標體系對候選案例進行了綜合評價,最終選出本次的十大新銳案例。」
據了解,我國「網際網路+」在工業應用領域十大新銳案例有幾方面的突出特點。一是涵蓋多種類型,反映網際網路與工業應用融合的新模式。十大新銳案例涉及了生產過程智能化、大規模個性化定製、雲製造平臺、協同製造和協同創新平臺、B2B行業電子商務、智能產品開發工具、智能產品等多種融合模式。既有工業企業利用網際網路的技術和模式,主動改造生產方式和產品形態,實現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案例,也有網際網路企業深度服務工業企業的案例,體現我國網際網路與工業應用的融合呈現出雙向融合、形態多樣的特點。
二是涉及多種行業,反映「網際網路+」對工業的廣泛影響,十大新銳案例涵蓋了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原材料工業、消費品工業等各大工業領域,說明「網際網路+」在工業領域的影響範圍非常廣泛。
三是融合效益顯著,反映「網際網路+工業應用」積極效果明顯,十大新銳案例的實踐經驗體現「網際網路+」對推動工業企業降低創新成本和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實現節能減排、推進服務型製造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四是發展階段多樣,反映「雙創」運動發展成果,在十大新銳案例中,有兩家企業「年齡」不足三年,仍處於初創期,這些企業的創新成效體現了「網際網路+創業創新」的積極成效,同時也有三家企業「年齡」超過二十年,部分傳統企業的「網際網路+」轉型節奏也趕上了時代的步伐。
據悉,目前1001號雲製造平臺、BroadLink DNA Kit平臺、華虹IC工廠的供應鏈網絡協同、美克家居個性化定製智能製造項目、海爾互聯工廠、濰柴動力工業智能網絡、中鋼網--鋼鐵電商平臺、極路客智能駕駛服務、紅領大規模個性化定製製衣工廠、航天雲網等案例已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