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頻頻翻車,你所喜歡的主播,卻時時刻刻瞄準著你的錢包

2020-12-15 小楓辣評

近日,汪涵李雪琴李佳琦直播被中消協點名

關於直播帶貨槽點集中在明星帶貨涉嫌刷單造假,售後服務滿意度低、體驗較差兩個方面。

這段時間有參加汪涵直播間的商戶在朋友圈發文稱,之前該公司電商店鋪參加汪涵直播。開播費10萬,退款率76.4%,ROI僅為0.3,「更令人氣憤的是直播進行中出現大批多臺退款單的刷單行為,於是店鋪收到平臺的虛假交易警告。」

同樣,11月11日晚,脫口秀演員李雪琴與楊天真等被邀在某平臺參與了一場帶貨直播,前端顯示為311萬觀看,卻被爆料稱只有不到11萬真實存在,其他觀眾人數都是花錢刷量,而與李雪琴親切互動的「粉絲」的評論,絕大部分是機刷。

近日,職業打假人王海稱知名主播辛巴所售燕窩是糖水,引發網友關注。據王海方面表示,辛巴直播中所售燕窩糖水。

近來如此多的直播在帶貨過程中頻頻翻車,其歸根結底到底是為什麼呢?直播帶貨本是一種商業手段,那麼我們就從商家的流量獲取方面來分析一下。

我們都知道現在商家對於流量的渴望已經幾乎快要達到不擇手段的地步,尤其是一些通過網絡渠道推廣自家品牌和產品的部分商家。以前商家獲取流量的渠道是通過電商平臺,隨著電商的發展,以及越來越多的商家加入進去,導致競爭越來越激烈,電商獲流的成本也就越來越高。

比方說某電商平臺,隨便搜索一款產品都能達到幾千上萬的商家,即使全部砸錢買廣告也只有少數幾個頭部品牌能夠獲利,而且利潤也已經被壓榨的所剩無幾。其中除了人工以及運營成本之外,基本上相當一部分都成了廣告成本。反而,商家的廣告成本卻同時也就成為了平臺的收入。

這就造成了一種困擾,依託平臺廣告成本太高,脫離平臺反而沒有流量,所以只能尋找其他的渠道來獲取流量。傳統的一些新媒體渠道,比如說公眾號、微博、社群等雖然成本低廉,但是見效太慢,周期太長,而且引流效果不太穩定。所以商家往往不會作為主流渠道來運營。

而這幾年隨著短視頻的異軍突起,突然爆紅的主播正中商家的下懷。主播因為有著天生的流量但是卻無法變現。商家有著囤積的商品卻獲取不到流量。雙方一拍即合,於是造就了現在的直播帶貨產業。

對於帶貨主播來講,背後的潛規則,基本上是透明的,但卻又是不可告人的。一般主播帶貨有一個坑位費 ,而所謂坑位費一般是根據主播的粉絲基礎而定價的,低的有幾百的,貴的數十萬都有可能。

直播帶貨一般是不包含保底銷售協議的,並且所售出貨物是要有提成的。這樣的直播帶貨模式主要是靠包裝自己的粉絲數量以及活躍度來進行坑位費獲利。

另外一種直播帶貨是包含保底銷售協議的,所售出貨物也是要有提成的。這樣的直播帶貨模式主要是靠流量造假以及刷單來進行獲利。

流量造假和刷單不僅能夠使自己完成基本的保底銷售協議,而且華麗的數字能夠使自己的身價保障,獲取更加可觀的收益。

對於商家來講,拋除昂貴的坑位費,然後還得算上不低的銷售分成,商家所售賣商品必須達到一定的量才能夠獲利,但往往事與願違,殊不知華麗的報表背後卻是醜陋的真相。所以商家要不然退而求其次的薄利多銷,要不然就縮減成本、偷工減料。最終傷害的的卻是整個市場環境和廣大的消費者。

從始至終帶貨主播都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角色,合作是暫時的,本身也僅僅只是介紹了一下產品而已,又能夠賺取高額的費用,何樂而不為呢?

有的人會拿主播帶貨和明星代言相提並論,其實在我看來是有本質區別的,最起碼明星的言行舉止是受品牌方所約束的,但是主播卻是依舊可以我行我素。主播靠的就是在有流量的時候儘可能多的變現,因為自己本身可能都不敢保證自己能夠紅多久。相對來說主播不怕消耗自己的人氣,怕的是自己有人氣的時候不能儘快變現。

現階段直播帶貨能夠被商業市場接受,同時得到大眾的認可,本身除了商業模式的更迭之外,更重要的其實是大眾的包容心。營銷環境在快速的變革,相應的制度監管也應該能夠跟上來。當大眾的信任被消耗殆盡,直播的產業還能走多遠呢?

#汪涵李雪琴李佳琦被中消協點名#

相關焦點

  • 「深度」辛巴「燕窩門」持續發酵,直播帶貨頻頻翻車,消費者該怎麼辦?
    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稱,直播帶貨頻頻出現翻車情況,本質上與直播帶貨的低價商業模式有關,許多商家為了保證既能配合主播提出的超低產品價格,又能從中獲取毛利,會存在暗中在產品質量上做手腳的可能。而售後環節的缺位,則與當前主播、直播平臺、商家等各主體的權責不清有關。
  • 直播帶貨頻頻翻車!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最近這個直播帶貨啊,帶貨一哥呀。二哥呀啥的,頻頻道歉,致歉。假燕窩事件。最近這兩天又看到了旅遊卡被炒的沸沸揚揚。最近呀!我也看到某直播間的一個一個主播。在直播過程當中直言不諱自己被某大主播線下割韭菜損失好幾w。
  • 直播「翻車」頻出 帶貨主播莫忘質量責任
    直播「翻車」頻出 帶貨主播莫忘質量責任 字號:TT 2020-12-21 10:34其直播帶貨所銷售的「皮爾卡丹」品牌羊毛衫經鑑定為非羊毛製品。雖然他第一時間坦然承認問題,給出3倍賠付方案,但這並不能掩蓋羅永浩在此次直播帶貨之前或事中的失察失驗責任。 近日,羅永浩「翻車」了。其直播帶貨所銷售的「皮爾卡丹」品牌羊毛衫經鑑定為非羊毛製品。
  • 頻頻翻車,直播帶貨將成下一個電視購物?
    通過直播帶貨,消費者可以更容易的了解對應商品,有疑問可以現場互動,進而提升零售效率。對頭部主播來講,直播帶貨的選品環節,為消費者降低了選品的麻煩,且價格往往更便宜一些,有利於刺激消費。有些新問世的新品類,消費者並不熟悉,通過這些主播帶貨,實現了對消費者的快速觸達,一款款網紅新爆款也因此應運而生。比如筋膜槍、黑芝麻丸等過去幾乎不被了解的商品,經歷了一輪輪銷售高潮。
  • 網紅直播帶貨「翻車」,水軍泛濫真假難辨,直播背後引人深思
    網紅帶貨「翻車」高發陷入輿論壓力前不久,網紅穆雅斕直播間還稱自身強烈推薦的商品得到了「諾貝爾彩妝學獎」,這事快速被曝出,引起網友強烈反響。這事一經曝料,穆雅斕馬上用新號回應:「化學獎啦!我嘴瓢了,馬上罰寫一百遍。」可是網友們好像並不接受,諷刺道,「你了解什麼叫富勒烯嗎?
  • 翻車從未如此頻繁,直播帶貨真與明星八字不合?
    其中比較特殊的一個案例,則是此前鄭爽被曝在直播間突然發脾氣帶貨「翻車」,而前不久「糖水燕窩」事件曝光,當初對銷售同款燕窩主播發脾氣的鄭爽,又再度將車「翻」了回來。總的來看,自明星下場進行直播帶貨以來,幾乎隔三差五就能聽到這個群體「翻車」的相關報導,或是帶貨的商品被質疑品質,或是帶貨成績被吐槽慘澹,又或者乾脆就是直播時的態度頗為敷衍。
  • 【年終盤點】2020年直播帶貨十大「翻車」事件
    /// 導讀 /// 導讀:2020年,直播帶貨頻頻上熱搜。李佳琦、薇婭記錄一再被打破,電商大佬、企業家、各縣市長等紛紛出圈,明星們更是參與到這場狂歡之中。
  • 明星直播帶貨「翻車」不值得大驚小怪
    來源:證券時報圖集 「在2020年,不看直播,不做直播,那就是白過了。」一個月前,財經作家吳曉波在他的直播首秀上語出驚人。但就在當場直播進行到4個小時之後,「我癱坐在永藝的辦公椅上,突然有種巨大的不適感和身心疲憊」,吳曉波在復盤這場直播時表示。
  • 「魔鬼」李佳琦直播翻車,說好的不粘鍋……你被網紅帶貨「坑」過嗎?
    但就在近日的直播中 李佳琦帶貨翻車了?! 近日,李佳琦直播帶貨某款不粘鍋。網紅電商的主體包括自媒體、直播主播、明星、名人、網店掌柜、專業人士和草根紅人等。 據淘榜單聯合淘寶直播發布的《2019年淘寶直播生態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18年加入淘寶直播的主播人數同比增長180%,淘寶直播平臺帶貨超千億元,同比增速近400%。每月帶貨規模超過100萬的直播間超過400個。
  • 羅永浩直播再翻車,承認售假!帶貨亂象橫生如何避坑?
    (羅永浩),在一場場帶貨的歷練中已輕車熟路,但做網紅帶貨不易,稍有不慎便會翻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當前直播帶貨尤為火熱,明星藝人、企業高管、商場導購等紛紛衝進電商直播賽道搶灘,問題也隨之顯露:直播數據造假、質量參差不齊、退貨難、假貨橫行等困擾著大眾。作為帶貨的網紅,是否要對問題商品擔責?
  • 多起網紅直播帶貨翻車!年貨大促網購需謹慎!
    據公開數據統計,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9610億元。直播帶貨行至2020年,在被疫情催化後,行業亂象頻發,在整個直播浪潮下,從企業家到鄉鎮村長,從明星大咖到網紅素人或主動或被動地捲入這方直播間內,成為這場浪潮的親歷者。你有沒有在直播間裡衝動消費過呢?
  • 2020年直播帶貨風口下的群魔亂舞,翻車案例
    今天,海量的直播帶貨,給消費者更多的選購渠道,在消費者權益保護下,是一群群為了薅羊毛而守在屏幕前的「看客」。 消費者願意在線下看實物,線上比價,直播間搶購,到貨後使用不合適再退貨,這一系列操作可謂秀到飛起,但回歸到商業本身,其中所呈現出來的數據則是: 直播數據直線飆升!
  • 網紅直播「翻車」 網紅直播帶貨也逐漸去除泡沫
    目前,隨著一些網紅直播「翻車」,網紅直播帶貨也逐漸去除泡沫,回歸理性。業內分析認為,粉絲經濟時代,網紅帶貨無可厚非,但並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適合直播,要根據主播、場景和產品的特性而定,可適用的商品種類受限較多。拐點:網紅直播帶貨逐漸回歸理性隨著一些網紅直播「翻車」,網紅直播帶貨也逐漸去除泡沫,回歸理性。
  • 李佳琦直播帶貨不粘鍋翻車 這……和虛假廣告有什麼區別?
    李佳琦直播帶貨不粘鍋翻車 這……和虛假廣告有什麼區別?時間:2019-11-01 13:48   來源:發星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李佳琦直播帶貨不粘鍋翻車 這和虛假廣告有什麼區別? 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型的銷售模式,由於其可以快速將自身流量兌現的特性,因此深受一些網紅的喜愛。
  • 明星玩票直播帶貨頻翻車,商家投入重金反成...
    與往年在商家店鋪蹲守的情況不同,今年的購物狂歡節期間,更多的網友選擇在直播間下單。作為2020年最火的風口,直播帶貨不僅捧紅了諸如薇婭、李佳琦這樣的職業主播,同時也吸引了自帶粉絲的明星藝人,他們也紛紛走上了「靠嘴吃飯」的道路。然而在如火如荼的氛圍之下,明星帶貨的「翻車事件」也層出不窮。
  • 頻頻翻車!直播帶貨將成下一個電視購物?
    通過直播帶貨,消費者可以更容易的了解對應商品,有疑問可以現場互動,進而提升零售效率。對頭部主播來講,直播帶貨的選品環節,為消費者降低了選品的麻煩,且價格往往更便宜一些,有利於刺激消費。有些新問世的新品類,消費者並不熟悉,通過這些主播帶貨,實現了對消費者的快速觸達,一款款網紅新爆款也因此應運而生。
  • 從汪涵、李佳琦、李雪琴翻車看直播帶貨
    直播帶貨太火了。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直播帶貨更是熱火朝天。看看主要城市的那些直播基地如雨後春筍一般成長起來,就知道這一行大有趕超當年淘寶村的趨勢。不過,直播帶貨這一行也不是那麼好幹的。有些帶貨的主播只是在手機、攝像機面前擺個POSE、走個秀而已。可能連TA到底在賣什麼東西都不是很清楚。有些主播就十分敬業了。自己親自選品,自己親自試吃、試穿,嚴格進行品控。為了一件商品要花許多精力和時間。
  • 為什麼你的直播帶貨賠錢了?
    一邊是主播頻發戰報、品牌方狂秀戰績,另一邊是直播帶貨造假、刷量、欺詐新聞不斷,從年初持續到年尾,也讓越來越多的商家陷入不安。特別是在雙11之後,這種兩面性愈發凸顯,這可愁壞了眾多老闆們,直播帶貨難道最後只是帶了個寂寞?主播們也不講武德了?最後,有朋友實在忍不住了,就跑來問我,「李檬,都說你們是紅人新經濟第一股,那你告訴我,直播帶貨到底有沒有用?」
  • 淺談如何勸直播帶貨「好自為之」?
    要說年底網際網路最熱鬧的事兒,就是打假,「受害者」包括「輸在擂臺,贏在網絡」的馬保國和被職業打假人盯上的直播帶貨。 先說馬保國。沒有真功夫的馬保國和他的鬼畜視頻、表情包和「耗子尾汁」、「年輕人,你不講武德」、「 我大意了,沒有閃」等語錄梗在網上突如其來的火了。這時的馬保國似乎不是「武者」,反而更像是一位演員,全網都在追捧他上演的荒誕鬧劇。
  • 接連翻車後 李佳琦回應直播帶貨新規:一定要對喜歡自己的人負責任
    之前因為帶貨接連翻車後,李佳琦被中消協點名,隨後《人民日報》更是發文稱,頭部大V造假直播帶貨該除草了。近日,監管部門出臺系列規範直播帶貨的意見和規定。這對於電商主播們是否有影響呢?對此,李佳琦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認為帶貨主播應該對消費者負責,對團隊嚴格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