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老蘇州人看來,冬至不是冬天到了,而是冬天到了極致,因為這一天過後,陽氣上升,萬物開始慢慢復甦,因此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蘇州人過冬至,在吃上面倒不是很拘泥,羊羔、冬至團、蛋餃、醬肉卻也少不了……重要的是一家人團圓。但是,有一件事是必須做的,那就是喝冬釀酒!每到冬至將近,蘇州人排隊搶冬釀酒那是常事,畢竟,「冬至不喝冬釀酒是要凍一夜的」。蘇州人與冬至,總有一碗割捨不掉的冬釀酒,蘇州人小時候就是靠著過年的壓歲錢和冬釀酒熬過冬天的,長大了就只剩冬釀酒了。
冬釀酒,又名東陽酒,顧名思義,釀於冬季,飲於冬至,是蘇州人家過冬至的獨家必備。早年間,蘇州人是自釀冬釀酒的。冬至前一個多月就要準備新糯米來釀酒了,將糯米淘洗蒸熟後放入酒缸,加酒藥先做成酒釀後再兌水,「一斤糯米一斤酒」。冬釀酒用上好的糯米和天然微生物純酒麴發酵而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胺基酸等營養成分,營養成分易於人體吸收,還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進食慾,有助消化,加上它酒精度不高,所以男女老少都可飲用。記得小時候,每逢過年,很多農家都會用這「冬釀酒」除夕夜自享和春節待客。冬至那一天北方人要吃餃子、山東喝羊湯、潮汕地區吃冬節圓,這些食物即便不是冬至,平常也不難吃到。但蘇州的冬釀酒要比其他冬至美食傲嬌許多,每年只在冬至前一個星期左右上市,賣到冬至就沒了,再買就得等明年這個時候了。
釀製冬釀酒不算複雜,先要把原料糯米洗淨濾水後上籠蒸至米飯狀,然後倒入冷水中過一下,起到冷卻的作用,濾水後,再加入適量的酒麴均勻地攪拌,酒麴和糯米的比例通常是10斤糯米1兩酒麴,然後把糯米存放到一口大缸裡,中間再搗一個深酒窩,便於觀察酒液滲出情況,最後蓋上柴草蓋子,有的外面還裹上厚棉被讓糯米自然發酵,一般24小時後,就可以形成酒釀,滲出酒液。一周後,發酵的糯米會越來越輕,越來越糊,用手輕輕一碰,就會浮動起來,這時再兌入適量的涼開水,一般是1斤糯米2斤半水的比例,此時,純天然的冬釀米酒便大功告成了。冬釀酒色澤金黃,酒中摻有細小的桂花花瓣,開瓶後散發出一股馥鬱的桂花芬芳。它一年只釀一次,一次也只賣十來天,它度數不高,一般只有2-4度,小朋友也能喝,甜甜的冬釀酒就像飲料一樣,不過如果貪嘴喝多了,又會有點小小的微醺感。
冬釀酒做好後,一般就存放在缸裡,想要喝酒了,就用勺子直接從中間舀出來享用。也可以舀出來經過濾後盛放在瓶裡以備更長久保存和享用。吳地的農家,逢年過節有客來,就用這「杜做」的冬釀米酒來待客,此俗至今還有一些農家保留著。所謂「無酒不成席」,冬至除夕、婚嫁喜慶、蓋房上梁、親友聚會,冬釀酒大派用場。這種自釀的米酒酒精度一般與黃酒差不多甚至更低些,也正因度數不高,所以喝的時候一般不用酒杯而是用瓷碗。冬釀酒雖傍了一個「酒」字,但卻只有2-4度,清冽的口感加上淡淡的太湖糯米香,以及橙黃透亮的酒中懸浮著的桂花瓣,足以讓人心醉沉迷。冬釀酒講究的就是一個味,酒香和桂花香要搭配得剛剛好。要是酒味蓋過了桂花的風頭,那就是桂花酒了,桂花酒喝起來自然是爽快的,但那早就不是冬釀酒了。
每次把冬釀酒倒入杯中,湊近聞一下,仿佛能感覺到酒仙在你鼻尖揮舞了一下水袖,閉著眼捕捉到全部的氣息,那微妙的滋味,欲罷不能。涼的冬釀酒就像她的名字一樣,晶瑩剔透,很清爽,甜得剛剛好,稍縱即逝,說是喝酒更像是在喝飲料。
和很多朋友一樣,我對家鄉的記憶,也總是繞不開這碗或淡或濃的家鄉美酒,尤其難忘的是小時候家鄉過年喝冬釀酒的情景。每年到了冬至夜,上班的都是早早忙完手上的工作,時間一到立馬回家吃飯去;在蘇州上大學的無論怎樣都要溜回家過冬至的;在外地的,只能喝著老媽寄來的冬釀酒以消鄉愁。蘇州的冬至,因為冬釀酒,無論幾經歲月洗刷都是蘇州人不能忘也不願忘的日子。冬至大如年,蘇州人過冬至要喝冬釀酒!小夥伴們,你家鄉冬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延伸 · 推薦
崑山人美好的一天,是從一碗奧灶面開始的!
鎮江鍋蓋面,鮮香醇美,你吃過嗎?
鎮江餚肉,口味香醇,油而不膩,你吃過嗎?
溱湖籪蟹,蟹黃飽滿,蟹肉細膩甘甜,你吃過嗎?
溱潼魚餅,鮮嫩柔滑,你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