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北海房產圈內被這張表格刷了屏:
這是今年上半年北海樓盤網籤前10名排行榜,數據來自北海房地產網上展銷APP。這個APP現在顯示是由北海市住建局指導、市房地產交易中心承辦。
有些人一看此表估計會驚嘆:譁!北海房價這麼便宜了?跌得這麼狠了?
不能這麼簡單理解。
今年上半年北海房價確實是在走低,而且部分樓盤降幅真的不小。但交易中心統計的只是購房合同價格,整體上跟實際成交價格相比可能偏低。因為有些樓盤還有價外收費,比如團購費、指標費等等。
所以北海看房詢價時,價格要問清楚、付款方式要問清楚、開多少發票和開多少收據也要問清楚。只開收據(後期不換正式發票的)就是價外收費,開發商指定的銀行帳號如果跟預售證顯示的帳號不同,也有價外收費的嫌疑。
網籤是有滯後的。今年1月網籤的記錄,有些可能是2019年12月、11月甚至是10月認購的。那時候武漢還沒封城、北海候鳥眾多、樓市已經進入傳統旺季。按理說,那時候海景房應該是最受關注的。
而在上表10個樓盤當中,海景樓盤只有兩個(恆大御景灣、嘉和冠山海)。北岸廉州灣、銀灘中區、銀灘東區全軍覆沒。即使是銀灘西區,總共12個在售樓盤僅衝線2個。
上表的第10名(東方明都),上半年共網籤205套,平均每天僅1.1套。這是一個中等偏下的成績。
但即使如此,全北海也只有兩個海景樓盤擠入前10名。顯然,北海的海景房在上半年表現相當糟糕。
只要半年賣出205套房子以上,就可以擠入前10名。但上面這個表格,沒有桐洋系的樓盤、沒有彰泰的樓盤、沒有天賜的樓盤。碧桂園、東投在北海各有2個樓盤,都是上榜1個落榜1個。榮和、雅居樂沒見蹤影。萬泉城、大都錦城上半年可售房源不多,不足以擠榜。
上榜樓盤有誰呢?
(1)價格和口碑都有吸引力的,例如海映蘭嶼、恆大御景灣、吾悅華府;(2)一向都是低房價的,例如中港城長沙灣、東方明都;(3)房價大幅優惠的,例如乾坤國際城、中電海灣國際、東投海玥府、碧桂園北海陽光;(4)口碑不錯的,例如冠山海(註:冠山海申請更改土地用途是發生在6月底)。
簡單地說,銷量排名前10的樓盤,不是低價格就是高口碑,如果兩者兼有那就更愉快。
桐洋系樓盤不上榜很正常,它的網上口碑影響太大。彰泰和天賜,價格明顯缺乏吸引力。
交易中心的這個表格,結論很清晰:今年上半年北海普通樓盤(非海景房)紅紅火火、低特價樓盤熱熱烈烈。站在決策的角度,下半年北海樓盤要想搶銷量,口碑是基礎、價格是王道。
這個結論應該沒錯吧?
非也,非也。未必、未必。
上圖是易居企業集團.克而瑞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北海樓盤銷售排行榜。克而瑞的數據在中國房地產赫赫有名,行業裡面很有權威性。
北海市交易中心和克而瑞,都表示榜單來源於樓盤網籤數據。把這兩個榜單內容試匯排在一起(項目名稱也調整為樓盤推廣名稱,這樣更容易熟悉):
非常詫異:交易中心榜單第一名,在克而瑞榜上無名。不知道融創跳腳了沒有——上半年的銷冠名頭,沒了?飛了?
兩個榜單反差明顯。交易中心統計的是「商品住房」(所以第8名是吾悅華府,住宅),克而瑞統計的是「樓盤項目」(所以第2名是吾悅廣場,有住宅有商業公寓)。
理論上說,克而瑞統計範圍更大,銷售面積也應該更多。但事實恰好相反:交易中心排名前10個的樓盤,銷售面積100%都在2萬平方米以上。克而瑞呢?10個樓盤裡面有8個在2萬平方米以下。
直白地說,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榜單,不但數據差異懸殊,而且透露的方向也完全相反。
1、交易中心的排行榜,以低價實惠型樓盤為主,6、7字頭房價佔了70%。
2、克而瑞的排行榜,以海景房和高報價樓盤為主,8字頭以上房價佔了70%。
這就有趣了:如果相信交易中心,北海樓市下半年很有可能是繼續降價、繼續實惠。反之,如果支持克而瑞,北海樓市下半年反彈有望。
扛著小板凳的吃瓜群眾,信哪個?開發商又應該站在哪邊進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