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原廠的存在 騰龍SP 15-30/2.8試用

2020-12-13 IT168

  【IT168 評測】2014年9月,騰龍宣布開發SP 15-30mm F2.8 Di VC USD(A012)鏡頭,提供佳能EF、尼康F、索尼A卡口。這是首款全畫幅、F2.8恆定光圈、光學防抖的超廣角變焦鏡頭。


  寫在前面

  SP 15-30mm F2.8 Di VC USD是產品名稱,A012是產品編號。從2008年起,騰龍開始採用字母加三位數字的編號方式。A表示全畫幅鏡頭,B表示APS-C畫幅鏡頭,C表示4/3畫幅鏡頭,F和G表示微距鏡頭。

  英文縮寫的含義:

  SP代表騰龍高端鏡頭產品。

  Di代表數碼優化、支持全畫幅單反(Di II對應APS-C畫幅單反,Di III對應無反相機)。

  VC代表防抖功能。

  USD代表(環形)超聲波對焦馬達。

  提到騰龍鏡頭,我們首先想到的大概有90mm F2.8微距鏡頭,17-50mm、24-70mm、70-200mm的恆定F2.8變焦鏡頭以及150-600mm超遠攝變焦鏡頭。廣角、超廣角鏡頭方面,騰龍的產品著實不多,並且絕大部分產品側重於」性價比「——說白了,性能中規中矩,考慮到價格也還可以接受。

  騰龍廣角、超廣角鏡頭產品:

  SP AF 14mm F2.8(69E):1999年發售,與尼康AF 14mm F2.8D(2000年發售)光學結構相似,尼康版多一片ED鏡片。

  SP AF 20-40mm F2.7-3.5(266D):2000年發售。

  AF 19-35mm F3.5-4.5(A10):2002年發售,與圖麗、威達(Vivitar)、確善能(Cosina)同規格鏡頭光學結構相同。

  SP AF 17-35mm F2.8-4 Di(A05):2003年發售,騰龍還為柯尼卡美能達OEM生產了同規格鏡頭。

  SP AF 11-18mm F4.5-5.6 Di II(A13):2004年發售,騰龍還為柯尼卡美能達、索尼OEM生產了同規格鏡頭。

  SP AF 10-24mm F3.5-4.5 Di II(B001):2009年發售,與尼康AF-S DX 10-24mm F3.5-4.5G(2009年發售)光學結構具有較高相似度,戳我查看詳情。

  通過上述資料,我們不難獲知騰龍雖然廣角、超廣角鏡頭產品不多,但卻能得到不少「原廠」的認同。在無反相機領域,同樣的情況還有索尼E 10-18mm F4 OSS,戳我查看詳情

  主要亮點

  世界首款恆定F2.8光圈、帶光學防抖的超廣角變焦鏡頭

  XGM大型玻璃模鑄非球面鏡片

  eBAND納米鍍膜、改進的BBAR多層鍍膜

  前組鏡片擁有抗汙氟塗層

  USD超聲波對焦馬達

  VC防抖功能(佳能、尼康版)

  防塵防水滴設計

  雙層遮光罩

  在「燈泡」型鏡頭中,大尺寸非球面鏡片通常位於鏡組前端(在SP 15-30mm F2.8 Di VC USD中是鏡組第2片),其作用是校正畸變、提高邊緣解析度。


▲SP 15-30mm F2.8 Di VC USD鏡組結構

  產品介紹

  騰龍SP 15-30mm F2.8 Di VC USD的鏡身非常敦實。它的直徑與尼康AF-S 14-24mm F2.8G相仿,長度略大一些,不知道能否兼容為尼康AF-S 14-24mm F2.8G設計的濾鏡架。手裡剛好還有索尼FE 16-35mm F4 ZA OSS,於是便和騰龍SP 15-30mm F2.8 Di VC USD排排站。

  鏡身最前端是印有品牌、產品型號的淡銀色裝飾環。與以前的黑底金字、金底黑字裝飾環相比,低調了許多。在裝飾環下方是寬大的變焦環,15mm端在右、30mm端在左,變焦行程約60度。或許是鏡頭剛剛到手,從30mm端往回擰,接近15mm端會感覺有些發緊。


▲手邊沒有尼康AF-S 14-24mm F2.8G這是根據尺寸數據按比例的合成圖


▲騰龍SP 15-30mm F2.8 Di VC USD(左)與索尼FE 16-35mm F4 ZA OSS(右)

  騰龍SP 15-30mm F2.8 Di VC USD的鏡筒外殼應該是複合材料,變焦環、對焦環則是相對較軟的橡膠材質。有些朋友抱怨騰龍鏡頭的手感不好,從2000多元的SP 90mm F2.8 Di(272E)到7000多元的SP 70-200mm F2.8 Di VC USD(A009),手感上幾乎沒有差別————拜託,這樣的規格、這樣的價格,還要啥自行車啊^_^

  鏡頭卡口毫無意外由金屬製成,並且帶有密封膠圈,具有一定的防塵防濺性能。在整個變焦行程上,騰龍SP 15-30mm F2.8 Di VC USD的鏡身長度始終不變,但前組、後組鏡片會發生移動。具體來說:15mm端,前組、後組鏡片均向外移動,整個鏡組長度最大;30mm端,前組、後組鏡片均向內移動,整個鏡組長度最小。經朋友確認,這與尼康AF-S 14-24mm F2.8G在變焦時的鏡組變化情況相同。


▲後組(15mm端)


▲後組(30mm端)

  拿到鏡頭之前,覺得1100g的重量非常誇張,但在搭配佳能5D3拍攝時,倒也沒有明顯的不適感覺。

  作為參考:佳能EF 16-35mm F2.8L II USM的重量是640g、尼康AF-S 14-24mm F2.8G的重量是1000g、索尼16-35mm F2.8 ZA SSM的重量是840g、圖麗AT-X 16-28mm F2.8 PRO FX的重量是950g。


▲攜帶重量(帶前後蓋)約1132.5g


▲搭配佳能5D3的拍攝重量約2021.5g

  從產品名稱中不難得知,SP 15-30mm F2.8 Di VC USD搭載了騰龍VC防抖技術與USD超聲波對焦馬達。

  在日本三大副廠鏡頭廠商中,適馬最先擁有超聲波對焦馬達技術(2006年),比尼康、美能達等原廠廠商還要早。騰龍是在2010年開始在旗下產品中加入超聲波對焦馬達的,根據產品定位不同,又分為USD環形馬達和PZD微型馬達。至於圖麗,目前只有AT-X 70-200mm F4 FX VCM-S一款產品具備環形超聲波對焦馬達,並且價格比騰龍SP 70-200mm F2.8 Di VC USD(A009)還要貴。

  騰龍VC防抖採用了3顆陶瓷軸承固定防抖鏡組,優點是能縮減防抖模塊的體積,缺點是不提供防抖模式選項。考慮到超廣角鏡頭主要面對靜態拍攝,所以這一點對SP 15-30mm F2.8 Di VC USD影響不大。


▲騰龍USD超聲波馬達


▲騰龍VC防抖技術

  隨著135數位相機的像素突破3000萬大關,安全快門早已不再是焦距倒數。正因如此,廣角、超廣角鏡頭同樣有必要加入防抖功能。深吸一口氣,15mm端、1/8秒快門能拍到非常清晰的照片。

  騰龍SP 15-30mm F2.8 Di VC USD的產地為日本,行貨提供5年質保和3天快修服務。在2013年價格調整後,騰龍鏡頭行水貨的價格差距已經非常小了。最重要的,行貨有5年質保,水貨則不能在官方渠道得到保修。


▲AF/MF切換和防抖開關


▲生產地為日本

  「燈泡」型鏡頭雖然不便於使用濾鏡,但固定式遮光罩也讓鏡身直徑控制在了合理範圍內。與之相比,一些16-35mm規格鏡頭的遮光罩就很誇張,不便於整體放入鏡頭筒中。騰龍SP 15-30mm F2.8 Di VC USD的遮光罩分內外兩層。內層隨前組鏡片移動,並且內側還有防反光螺紋。騰龍官方給出的說明是能更好地消減反光、鬼影,同時提高遮光罩的強度。

  多說一句,偏振鏡並不適合搭配超廣角鏡頭使用。等效焦距小於24mm(視角超過90度),就很難保證畫面效果一致,尤其藍色天空容易出現一塊暗斑。所以,「燈泡」型鏡頭選購插片濾鏡架時,不需要考慮是否兼容偏振鏡。


▲雙層遮光罩(15mm端)


▲雙層遮光罩(30mm端)

  規格對比

  「燈泡」型鏡頭自然要與「燈泡」型鏡頭對比。

  成像質量

  騰龍SP 15-30mm F2.8 Di VC USD採用了13組18片的光學結構,內含1片XGM(大型模鑄非球面)鏡片、2片混合非球面鏡片和3片LD(低色散)鏡片。當然,鏡組結構、特殊鏡片數量只能作為參考,實際成像質量如何還需要以拍攝來檢驗。

  之前有傳聞騰龍正在開發「SP.2」系列鏡頭,以滿足更高像素(4600萬或5000萬)全畫幅感光元件的需求,而SP 15-30mm F2.8 Di VC USD就是「SP.2」系列的首款產品。雖然此消息未經騰龍官方證實,但從SP 15-30mm F2.8 Di VC USD的MTF曲線來看,確實要好於佳能EF 16-35mm F2.8L II USM和尼康AF-S 14-24mm F2.8G。雖然佳能、索尼5000萬像素新機已經是箭在弦上,但在當下,ET還是只能用2200萬像素的5D Mark III進行試拍。

  畸變:15mm端有比較明顯的桶形畸變(在超廣角鏡頭中已經是非常好了),30mm端枕形畸變非常輕微。

  暗角:全開光圈時,30mm端的暗角範圍比15mm端稍大一些。收縮光圈到F5.6後,暗角基本消失。

  色差:15mm端,高反差邊緣有2-3像素的紫邊。這在Adobe Camera Raw和Lightroom中可以很容易地校正。


▲15mm F4時畫面邊緣的紫邊


▲使用Lightroom自動校正

  銳度:在整個變焦範圍上,畫面中心在全開光圈時就有很好的銳度。收縮光圈,中心銳度改善有限,看來2200萬像素的佳能5D Mark III已經成為瓶頸。15mm端,極邊緣在F8光圈下表現滿意;30mm端,極邊緣表現較軟,F8或更小光圈下也沒有明顯改善。


▲15mm端全圖


▲15mm F2.8畫面中心


▲15mm F8畫面中心


▲15mm F2.8畫面邊緣(左下角)


▲15mm F8畫面邊緣(左下角)


▲30mm端全圖


▲30mm F2.8畫面中心


▲30mm F8畫面中心


▲30mm F2.8畫面邊緣(左下角)


▲30mm F8畫面邊緣(左下角)

  抗眩光:騰龍SP 15-30mm F2.8 Di VC USD採用了eBAND納米鍍膜和改進的BBAR多層鍍膜,在實際拍攝中表現出非常優秀的抗眩光能力。ET在拍攝中嘗試了很多角度,只有極端情況下才會有些眩光。


▲15mm F2.8(無可見眩光)


▲15mm F2.8(略有眩光)


▲30mm F2.8(無可見眩光)


▲30mm F2.8(略有眩光)

  防抖:騰龍官方沒有描述SP 15-30mm F2.8 Di VC USD的防抖等級。作為參考,佳能EF 16-35mm F4L IS USM是4級防抖,尼康AF-S 16-35mm F4G VR是2.5級防抖。


▲30mm | F3.2 | 1/6秒 | ISO-800


▲局部放大

  試用感受

  從目前試用的情況看,騰龍SP 15-30mm F2.8 Di VC USD的成像質量肯定是超過佳能EF 16-35mm F2.8L II USM的。至於佳能EF 16-35mm F4L IS USM和尼康AF-S 14-24mm F2.8G,則需要借鏡頭來做對比。有一點可以肯定,約2200萬像素的佳能5D Mark III已經成為整體解析度的瓶頸。

  對於很多朋友關心的對焦精度問題,ET目前還不能做出準確判斷。拍了100餘張,15mm端成功率非常高,30mm端則有幾張焦點略向後移。值得一提的是,佳能近期更新了EOS-1DX和5D Mark III的固件,改進了「使用廣角鏡頭在實時顯示模式下拍攝時的自動對焦可控性」,推薦大家更新。

  基於成像質量與5980元的價格,ET認為騰龍SP 15-30mm F2.8 Di VC USD非常值得購買。

  插播友情廣告:騰龍SP 15-30mm F2.8 Di VC USD因為是燈泡型鏡頭而無法加裝保護鏡,對於鏡頭表面的灰塵、汙漬可以使用VSGO威高的氣吹、光學溼巾、鏡頭筆進行清理。戳我查看如何清潔相機。

  實拍樣張

  目前,騰龍SP 15-30mm F2.8 Di VC USD還沒有對應的鏡頭校正文件,以下樣片可以準確反映鏡頭的畸變、暗角情況。

  所有樣片均以手持拍攝方式完成。


▲30mm | F2.8 | 1/500秒 | ISO-2500


▲30mm | F4.0 | 1/800秒 | ISO-800(最近對焦距離)


▲20mm | F4.0 | 1/40秒 | ISO-800


▲15mm | F2.8 | 1/40秒 | ISO-1600


▲30mm | F2.8 | 1/15秒 | ISO-400


▲15mm | F8.0 | 1/50秒 | ISO-100


▲15mm | F5.6 | 1/80秒 | ISO-800


▲15mm | F2.8 | 1/60秒 | ISO-400


▲15mm | F2.8 | 1/25秒 | ISO-400


▲30mm | F2.8 | 1/30秒 | ISO-200


▲15mm | F2.8 | 1/8秒 | ISO-400


▲15mm | F8.0 | 1/30秒 | ISO-200

相關焦點

  • 首款全幅F2.8防抖超廣 騰龍15-30鏡頭評測
    早在膠片和數碼更替的2002年,日本騰龍公司曾經推出過一款非恆定光圈全畫幅超廣角變焦鏡頭騰龍SP AF 17-35mm F2.8-4 Di LD Asp. IF。而在十二年之後的2014年年底,騰龍公司發布了全球首款配備了光學防抖系統的恆定F2.8光圈的全畫幅超廣角變焦鏡頭——SP 15-30mm F2.8 Di VC USD(以下簡稱騰龍15-30mm鏡頭),從配置上超越了原廠同級別產品。
  • 騰龍SP 24-70mm f/2.8 Di VC USD試用
    騰龍SP 24-70mm f/2.8 Di VC USD是世界首款搭載VC防抖補償的全畫幅單反專用大光圈標準變焦鏡頭,之前一直用佳能老款的24-70,本想等原廠24-70二代看看素質,恰巧有機會拿到這款騰龍防抖24-70來試用,以前很少用副廠鏡頭,但這款鏡頭讓我眼前一亮,外形做工很精緻的感覺,拿在手裡也很有分量,82的口徑看起來也非常霸氣。
  • 防抖大光圈超廣鏡 騰龍15-30mm F2.8評測
    在規格上甚至比原廠鏡頭更好一些,實際表現如何,我們下面開始這款產品的評測。16-35mm F2.8規格的鏡頭,價格通常在萬元左右,這顯然不是大眾能接受的價位,因此副廠鏡頭這這類大三元規格的鏡頭方面同樣下重本研發,往往會推出規格比原廠鏡頭更好的產品。
  • 騰龍SP 15-30mm F2.8 G2體驗:換殼貴2K,值得麼?
    在去年8月底,騰龍(TAMRON)發布了新一代全幅超廣變焦鏡頭SP 15-30mm F/2.8 Di VC USD G2(A041),相比四年前發布一代15-30 2.8,新鏡頭沒有改變光學結構,最顯著是變化是換了新外殼,價格卻比老鏡頭貴兩千元。
  • 騰龍發布15-30/F2.8大光圈超廣角鏡頭
    騰龍發布15-30/F2.8大光圈超廣角鏡頭 2014年09月12日 19:08作者:崔晨編輯:崔晨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泡泡網鏡頭頻道9月12日 騰龍公司今日正式發布了一支用於全畫幅單反上的超廣角F/2.8大光圈變焦鏡頭SP 15-30mm F/2.8 Di VC USD(型號 A012)。
  • 澳攝影師體驗 尼康14-24對比騰龍15-30
    騰龍公司在前不久發布的全球首款配備了光學防抖系統的F2.8級別全畫幅超廣角變焦鏡頭——騰龍SP 15-30mm F2.8 Di VC USD(以下簡稱騰龍15-30鏡頭),一經發布就引起了較為廣泛的關注,其5980元的上市價格也刷新了該級別鏡頭的記錄。那麼騰龍15-30鏡頭的性能表現如何,相信已成為不少攝影愛好者關注的焦點。
  • 恆定F2.8大光圈 騰龍15-30mm佳能口熱銷
    騰龍15-30mm鏡頭集中了騰龍品牌鏡頭的優秀技術,可以說是目前最受關注的副廠鏡頭之一。恆定F2.8大光圈的超廣角變焦鏡頭屬於高端產品,騰龍這支鏡頭不論從成像、做工都達到了很高水平,VC防抖技術的加入也是該鏡頭手持能力大大增強。目前經銷商報價6580元。
  • 搭載防抖 騰龍SP24-70mm F2.8鏡頭評測
    前日一些品牌的原廠24-70mm鏡頭,售價一度飆升到14000多元,讓不少消費者感嘆離自己太遠。在這種環境下,不少目光聚焦到幾月前剛剛發布的騰龍 SP 24-70mm f/2.8 Di VC USD上,這支F2.8恆定光圈並且在24-70mm焦段上首次搭載防抖的鏡頭售價7000多元,作為騰龍品牌的旗艦鏡頭之一他是否物有所值就成了消費者關心的話題,所以今天我們對其進行評測,以供讀者參考。
  • 騰龍70-180mmF2.8鏡頭怎麼樣
    在相機鏡頭中有原廠鏡頭和副廠鏡頭之分,而騰龍的鏡頭則是副廠鏡頭,騰龍鏡頭一般都是在長變焦鏡頭上比較專業,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騰龍70-180mmF2.8鏡頭怎麼樣?騰龍70-180mmF2.8鏡頭是一款無反相機全畫幅鏡頭,所採用的的卡口是索尼E卡口,也就是說騰龍70-180mmF2.8鏡頭是專供索尼無反全畫幅相機使用的鏡頭,它和其他全畫幅無反相機鏡頭系列採用的口徑相同,都是直徑為67mm的口徑,並有著F/2.8的大光圈。
  • 經典延續畫質提升 騰龍SP 15-30mm G2評測
    作為一把雙刃劍,廣視角產生獨特畫面觀感的同時增加了構圖的難度,為了在更多場景下的適用性,廣角變焦鏡頭應運而生,常常覆蓋到30~40mm的中焦焦段,並保持著較大的恆定光圈。從來超廣角鏡頭是一個競爭激烈的領域,無論原廠或第三方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產品,但核心訴求始終是在複雜的環境下,始終保持著優異的解析度、逆光、畸變水平,儘可能攥取世界宏大的細節。
  • 高性價比長焦鏡頭 騰龍70-200/F2.8評測
    與適馬APO 70-200mm F2.8 II EX DG Macro HSM鏡頭相比還有輕微的優勢,相對於原廠鏡頭來說,騰龍70-200/F2.8這支性價比高的鏡頭就更顯優勢了。不過,儘管在個別參數上十分耀眼,騰龍70-200mm/F2.8也由於缺乏超聲波對焦馬達和光學防抖功能等等而褒貶不一。
  • 能與原廠媲美 七支高性價比副廠鏡頭推薦
    ,價格是最大的優勢,低於原廠近3000元的騰龍90mm微距鏡頭,可以獲得同樣出色的微距拍攝能力。  騰龍18-270mmPZD是目前市場上變焦倍數最大的非全畫幅單反鏡頭,具備15倍光學變焦能力,也是具備同等變焦能力的鏡頭當中,最輕最小的。
  • 便宜掛機頭:騰龍35mm f2.8鏡頭入手體驗
    原廠35F2.8雖然掛了一個蔡司標,但是售價和性能不成正比,不想為金屬機身和信仰買單。原廠35F1.8/35F1.4性能不錯,不過價格也不算便宜。貧窮的二狗最終選擇了騰龍這隻35F2.8的全畫幅鏡頭。售價低廉,口碑不錯。便攜性較好,關鍵是支持1:2的放大倍率,作為一隻兼職微距鏡頭使用的話足夠。狗東售價2280,領取一個100優惠券後,2180的價格成功拿下。
  • 或將搭載VC防抖系統 騰龍公布85 1.4專利
    據外網報導,騰龍近日公布了旗下鏡頭專利信息,該鏡頭規格為85mm f/1.4,是標準的全畫幅人像鏡頭焦段,f/1.4的光圈值也是大部分廠商85mm焦段頂級產品的光圈配置。去年騰龍發布的SP 35mm F1.8 Di VC USD和SP 45mm F1.8 Di VC USD兩支鏡頭騰龍85mm f/1.4相關專利信息:▶
  • 變焦鏡皇24-70mm F2.8,副廠原廠區別都在這兒了!
    24-70mm F2.8可能是全畫幅機身最標準的變焦鏡皇焦段了,各大品牌無論原廠副廠通通在此鋪設了最具眼球性的產品。但這對於玩家來說可能就有點痛苦了,買副廠吧,適馬24-70 ART售價8799,騰龍A032 SP 24-70售價8200,就絕對價格來說這可都不算什麼便宜的。
  • 真相俠:副廠/原廠鏡頭PK(70-200篇)
    【PConline 真相俠】上一期真相俠,我們對比了一組副廠/原廠24-70mm鏡頭,當中副廠鏡頭的表現讓人一改以往的想法。本期真相俠我們再來進行副廠/原廠鏡頭對比,找來的測試對象也是常見的焦段——70-200mm f/2.8,這跟24-70mm一樣,都是鏡頭廠商必須要做好的規格。
  • 最靠譜掛機頭:騰龍28-75mm/2.8鏡頭入手試拍
    因此,急需尋找一支價格便宜且出片不錯的變焦鏡頭,在購買騰龍這支28-75/2.8鏡頭前,大部分都在關注原廠產品……
  • 送原廠濾鏡、水杯 蔡司15/2.8售價19980
    蔡司15/2.8鏡頭以其110°的開闊視野、f/2.8的最大光圈、0.25m的最近對焦距離足以傲視其它品牌超廣角鏡頭。蔡司15/2.8鏡頭採用了針對全幅數位相機優化的15片12組浮動鏡片Distagon結構,入射到傳感器的光線傾斜角度最高只有11°,而且包含了2片非球面鏡片、5片低色散鏡片和9片圓形光圈的華麗配置。
  • 很給力 尼康D7000配騰龍17-50mm VC實拍
    【IT168 試用】尼康D7000作為當下最時髦的中端單眼相機已成為搜索的關鍵詞。不過,可不要將這款D7000看作是D5000之類的入門單反產品。尼康這次打破常規,這款D7000的整體性能直逼尼康APS-C的旗艦機型D300S。
  • 騰龍新28-75mm F/2.8評測:一探鏡頭中的「網紅」
    像和朋友老生常談時說,索尼微單唯一的痛點就是原廠鏡頭貴,真的貴——三個大三元的錢,加起來已經能買輛寶駿了。那玩家們是不是除了原廠沒其他選擇呢?當然不是。很多第三方鏡頭廠就是看到了「原廠鏡頭貴」這個市場大空隙,研發了不少優秀的副廠鏡頭。而現在,我們正要說的就是騰龍家最近的網紅神鏡「28-75mm F/2.8 Di III RXD」(代號:A036)。看完這篇評測,你就會知道為什麼這款可以賣斷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