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出臺「16條」措施促進直播電商行業發展
新快報訊 記者黃聞禹 陸妍思報導 昨天,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第60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電商助力復工復產復市專題),廣州市商務局、廣州網際網路法院、電商領域專家代表等介紹廣州市出臺電商發展相關扶持政策、網絡糾紛審理工作等相關情況。
廣州市商務局副局長林國強介紹,近期廣州出臺了《廣州市直播電商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提出16條政策措施(以下簡稱「16條」),今年重點打造廣州直播帶貨年,推動傳統商貿業轉型升級。
打造全國著名直播電商之都
林國強表示,廣州作為千年商都,有引領全國、輻射全球的644個專業批發市場,有全國首個跨入「萬億俱樂部」的天河路商圈……近年來,廣州電商行業發展迅速,網絡零售額僅次於上海、北京,位居第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傳統商家向線上轉型發展的意願比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強烈。
為更好地促進直播電商行業發展,廣州出臺「16條」措施,決心在三年內構建一批直播電商產業集聚區、扶持10家頭部直播機構、培育100家有影響力的MCN機構、孵化1000個網紅品牌、培訓10000名帶貨達人,將廣州打造成為全國著名的直播電商之都。
今年,廣州重點打造2020廣州直播帶貨年,開設「廣州直播帶貨一起上」雲課堂,聯合各直播電商大平臺為廣州商家免費提供直播業務培訓。發動各直播電商大平臺和商家,利用直播方式,積極為湖北地區帶貨、賣貨,助力湖北經濟發展。
另外,新快報記者昨晚從廣州市商務局獲悉,3月30日晚,2020廣州直播帶貨年活動已啟動。
「直播電商應主動賦能傳統商貿業轉型」
廣東財經大學智慧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副教授姚志偉表示,疫情對電子商務行業產生較大衝擊,影響了電商的貨源,阻礙了快遞的送達。但客觀上也給電商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機會。疫情防控期間,電商的一項新功能也得以顯現:可以為有效隔離提供充分的支持。它可以讓人們安心待在家裡,不用出去購物,減少了感染的可能性,這對於廣州這種超大城市尤其具有意義。
姚志偉說,當前線下消費尚未能完全啟動,電商產業,特別是新型的直播電商、社交電商企業更是應該主動賦能傳統商貿企業,幫助這些企業以電子商務的方式把產品銷售出去,實現「雙贏」。
近期新收涉電商平臺糾紛案件明顯增長
疫情期間,電商平臺交易持續活躍,相關糾紛也有所增長。廣州網際網路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田繪在通氣會上介紹,疫情防控期間新收案件明顯增長。目前,廣州網際網路法院共受理一審涉電商平臺糾紛1178件,總標的額約2118萬元。
1178件涉電商平臺糾紛一審案件中,標的額不足10000元的有752件,佔比63.84%;1萬-5萬元的有338件,佔比28.69%;5萬-10萬元的有42件,佔比3.57%;10萬元以上的有46件,佔比3.9%。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案件佔全部涉電商平臺糾紛案件的78.01%,比例近八成。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