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要說太極樂隊的由來,可得繞好大一圈才能說明,不過命運安排他們必定 「七星聚義」,所以再怎麼折騰,也跑不了。
香港不大,所以別看八十年代「夾Band」潮風起雲湧,可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個人,大家今天這幾個組一隊,明天那幾個組一隊,再後天兩個隊一合併,又成了新團體。對,太極便是這麼來的。
如果你了解黃家駒,一定知道他在Beyond之前還加入過兩支樂隊,分別是NASA和Laser。NASA樂隊的成員是黃家駒、黃家強和鄧建明,Laser樂隊仍是這3個人,並多了唐奕聰和朱翰博。
鄧建明於NASA和Laser樂隊時,還為Trinity樂隊的吉他、主唱。Trinity是一支城市民歌風格的樂隊,成立於1979年,除鄧建明外,還有雷有曜、雷有暉親哥倆,樂隊成立當年,便獲得了一個業餘歌唱比賽的冠軍,實力不可小覷。
1983年,鄧建明、唐奕聰、朱翰博和黃家駒分道揚鑣,黃家駒拉上葉世榮、鄧煒謙、李榮潮建立了Beyond。
鄧建明繼續在Trinity廝混。傳言,鄧建明也想加入Beyond,但因為長相問題而被Beyond的經理人陳健添拒絕了。確實,鄧建明花名「大口仔」,一張大嘴能把話筒吞下,而一頭捲髮顯得更是另類,比之黃家駒、葉世榮等眉清目秀,顏值差了不少。這個傳言其實太假,陳健添1986年才成為Beyond經理人的,彼時鄧建明在太極呆得好好的,跑去Beyond作甚?
至於唐奕聰、朱翰博,則與兩個搖滾青年盛旦華、劉賢德,組成了一支新樂隊,名曰太極。不錯,這便是太極的雛形。
據太極的隊長盛旦華回憶,當初他為隊名之事甚為煩惱,起了若干個都不滿意。一夜,他突然夢見一個太極八卦,醒來記憶猶新,遂將隊名起為太極,意即一團和氣。
盛隊長有點老實,編故事不敢太扯,要是我的話一定這樣講:子夜時分,一個白鬍子老道翩然而至,曰:「爾等受命於天,乃北鬥七星下凡,解萬民於倒懸,開搖滾之先河,天地未分,元氣混一,名為太極。」話畢隨風消失,旦華跌坐而起,原是南柯一夢。至於這個白鬍子老道是誰,可以是是老、莊,也可以是陳摶、張道陵,甚至王重陽、張三丰也行,更添一股俠氣。
而且,這個故事中還暗藏天機,你想啊,當初太極只有4個人,那麼「北鬥七星」從何而來,豈不令人遐想?也為後來的走向做好了鋪墊。
當然,實際情況並沒有那麼複雜,因為唐奕聰等和鄧建明是老戰友,太極和Trinity自然經常切磋技藝,兩隊人馬互相欽佩,所以乾脆就拼在一起了,隊名還叫太極。
Trinity3人,原太極4人,四加三等於七,華人乃至世界搖滾史上也算人數最多的樂隊就此誕生了,時間是1984年。
太極七人分工如下:主音雷有曜、雷有輝、鄧建明及其他;合音七人;吉他劉賢德、鄧建明;貝斯盛旦華;鼓朱翰博;琴鍵(鍵盤)唐奕聰、雷氏兄弟。另外,盛旦華退位讓賢,雷有曜接任隊長。
看見沒,太極剛主唱就有3個,吉他就有兩把,這種陣容別說唱歌了,打架也是穩贏啊。
但是,就像有理不在聲高一樣,音樂也不是靠人多取勝的,太極之所以成功,屹立歌壇多年,憑藉的還是作品。他們的歌曲,時而狂野,時而溫柔,激昂處豪氣幹雲,深情處小橋流水,正體現了太極陰陽魚的一動一靜。太極,是一支充滿自由和活力的樂隊,可以堅持自我,也可以靠攏商業,其心態一直健康、樂觀,始終未忘當初組樂隊的初衷,不是妄想改變什麼,也不是追求哪種音樂境界,而是——玩。在參與樂隊的同時,其實他們每個人都有另一份職業,沒有什麼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所以他們的音樂談不上深刻、經典,卻別有一番瀟灑、不拘一格的感覺。
況且,太極是80年代那股「夾Band」(組樂隊)風潮中,第一支由地下走向市場,發行正式專輯並有專場表演的樂隊,具有巨大的開拓性和引領性,可以說,正是太極的成功,才讓其他樂隊有了出頭之日。靠這點,便一舉奠定其宗師地位。
我知道,很多人都愛拿其他樂隊和Beyond比,因為Beyond是一個標杆。單論技巧、編曲而言,太極絕對在Beyond之上,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我們現在很清楚,Beyond的名氣和音樂傳播範圍要比太極大很多,為什麼一個領跑者被後面的人超越了呢?我覺得原因如下:
第一,太極雖然硬體一流,但創作乏力,不少歌曲來自翻唱,且「御用」作詞人因葵的水平有限。這些直接導致太極後勁不足。而Beyond以原創打拼,黃家駒實乃不世出的音樂奇才,體內洪荒之力兇猛,以一敵眾仍不落下風;第二,太極颱風中規中距,成員又缺少個性。而黃家駒極具人格魅力,再加上身上籠罩的悲情英雄光環,太極是比不了的;第三,在精神層面上,太極的遊戲心態就更不是Beyond對手了,黃家駒那種「打不死」的狠勁,簡直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這正是Beyond最讓人稱道的地方。
不過,對於太極和Beyond來說,這種比來比去的做法真是無聊之極,兩者成員淵源頗深,都是好哥們,好兄弟,友愛大過競爭,相助勝於排斥,誰更出息,那也是因緣際會,個人本事。
作為當年香港搖滾樂隊的中流砥柱,太極和Beyond交相輝映,實為盛事,有此一幕,便足夠了。
1993年,雷有曜離隊,移民加拿大,太極減為6人,1995年,太極宣布解散,後於1999年重組。重組的太極,再沒有發行新專輯,他們只是開開演唱會,上上節目,平常各忙各的——鄧建明是很多歌手演唱會的吉他手,擔任過金牌大風的音樂副總監;唐奕聰經常做編曲、鍵盤和演唱會音樂總監;朱翰博開了一間音樂學校;劉賢德一直在做發燒音箱和發燒唱片;雷有曜、雷有輝兄弟專業做合音;盛旦華曾在唱片公司工作。
2017年,太極獲得了香港音樂的最高榮譽金針獎,這是對其香港殿堂級樂隊身份的肯定。
香港「夾Band」潮,隨著各支樂隊老的老,散的散,就這樣落下了帷幕。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