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我們都知道,賈伯斯家中的客廳裡也只有一杯茶、一盞燈、一點音樂和一個可供打坐思考的墊子。
我們先說說,什麼是斷舍離呢?
通俗講,斷舍離是一種通過收拾自己家裡面的破爛,也整理內心的破爛,讓人生變得開心快樂的方法。
如果你想忘記過去,走出一段不開心的關係,你也可以試試斷舍離。
日本有一位女性,一直無法走出喪夫之痛,後來她接觸了斷舍離,開始慢慢收拾自己的家,當她最後下決心扔掉丈夫的假牙後,她終於徹底從過去走出來了,開始以全新的姿態迎接生活。
半年後,又遇到了一位疼愛她的靈魂伴侶。
所以,斷舍離提倡的其實是一種為生活做減法的理念,通過不斷審視內省和決斷,從而修煉心境、放下執著。
聽起來很禪意,可是具體怎麼做呢?
我會結合我斷舍離五年以來的實踐經驗,從斷、舍、離三個方面和大家分享我是怎麼做的。
(圖片是我的家,這是我五年來在家裡實踐斷舍離的結果呈現,我是山下英子的忠實粉絲,並且是斷舍離終生實踐者,我不允許垃圾、物品到處都是。)
一、斷:當你想擁有某樣東西的時候,問自己三個問題:
1、你是真的想要嗎?
2、有了它,你的幸福會增加嗎?
3、它的存在,會不會給你帶來壓力和負擔?
如果三個答案是:是、是、否,那就買吧,只要有一絲猶豫,就放棄。
二、舍:即放棄、扔掉。我堅持每天扔一樣東西。
我們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初級階段:先扔舊的、壞的、不喜歡的東西。
比如很久之前買的旅遊紀念品、上次買茶具送的贈品、已經找不到支架的芭比娃娃……這些,都曾經給我帶來快樂,但是都已經Game over了,它已經履行完了它的使命,那就果斷放手吧!
中級階段:難度增加了一些,就是有一些東西,既沒有壞,也好像以後還能用得上。不捨得扔。怎麼辦呢?
衡量的標準就兩條:當下和我,當下我能不能用,是不是我必須的。如果有一條否,即捨棄。
高級階段:難度更高了。有一些東西,甚至還是新的,或者承載著某種情感,或者真的很貴重。不捨得扔。
我曾經有一個烤箱,因為大了十釐米,放不進柜子裡,所以只能擱在廚房裡面的檯面上,每次用都很不方便。我幾次想處理掉,都不捨得。
後來,我真誠地對它表達了感謝,謝謝它為我做了那麼多美味!
然後把它送給了家裡阿姨,阿姨特別開心,她帶回家愛惜地不得了。本來在我家就是那個被打入冷宮的不受待見的小答應,去了新家立刻變成貴妃上了尊位了!
物盡其用,才是最大的慈悲。
再說說為什麼要每天扔一樣東西呢?我一個周或者一個月打掃一次行不行呢?
這和修行一樣,每天修煉身心,用功,心就會越來越有力量。也不會造成很大壓力.如果每個月收拾一次,當你要收拾之前,心理壓力會很大,另外,集中一起扔東西,會很難過。
所以,把任務分解到每一天,也時刻提醒自己少買少買少買。
三、離:就是斷和舍不斷修煉的過程,限制進,強迫出,讓身邊的東西越來越少。不被物所控。
這其實是放心、放手、放生的修煉。
放心:放下你的執著心、自戀心,放下你想要去改變扭轉別人的思維,從而能夠放下手中之物。放手:就是放下錯誤的欲求和清理煩惱的過程,去掉即舍。放生:給予它第二次綻放生命的機會。物盡其用,最大的慈悲。喜,舍。你不但沒有失去它,反而獲得了力量。
《老子》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正是因為我們了解了無用的概念,才能夠明白無用的用處。
其實呢,無用才是最大的有用,學會向無用借力量,因為那裡有著更多的可能性。
我們生命中緊緊抓住的人、事、物,都是那麼的有限,不要被物佔據大量時間和空間,被物所控。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斷舍離方面的知識,推薦你日本著名暢銷書作家山下英子的系列書籍,《家庭斷舍離》《斷舍離》都很不錯。希望你讀後有收穫,並且從現在從當下開始實踐起來吧。
所以,我們應該更加珍惜當下,活在當下,而不是身在過去,心在未來。
圖文原創,轉載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