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斷」不必要的物品的流入,「舍」掉家裡堆積的物品,從而使人從物品的拘束中脫「離」出來,過上遊刃有餘的自在生活。——山下英子
《斷舍離》的作者是山下英子,這本書的中文版的大約有七萬多字,我們來解讀如何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這種全新的整理術和提高自己的情商指數。
【作者簡介】
山下英子:日本著名收納師、著名作家,也是是顛覆百萬人生活方式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概念「斷舍離」創始人。她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部,大學期間開始學習瑜伽,並通過瑜伽參透了放下心中執念的修行哲學,在世界範圍內,影響了很多的人。此外,從2000年起,她就以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份在日本各地舉行斷舍離講座,引起日本全民斷舍離的熱潮。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
當你看到家裡亂七八糟的時候,你的情緒也會變得不好,會感到很心煩。要麼想逃避,眼不見心不煩,想收拾吧,又覺得無從下手,狠下心去收拾,又要花費老長一段時間,越收拾越來氣,看誰都不順眼。
如果現在有一種辦法可以幫你提升你的收拾能力,你願意學習嗎?並且學會了這種方法,確實可以提高你的情商,有助於你的人生收穫成功和快樂,你願意去嘗試嗎?
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叫《斷舍離》,它不僅僅給了我們一份很有用的收納術,而且還給了我們一套神奇的心靈修煉術和人生整理術。
所謂斷舍離,就是通過「給物品做減法,給自我成長做加法」的心靈哲學,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變得舒適的一種行動技術。
本書的作者,日本著名的收納師山下英子說「學會斷舍離,不僅僅是把屋子整理利落了,還能把自己的內心理順,讓你由此而變得越來越開心,家庭關係、社會關係都得到了改善。」
收拾東西的能力,真的關係到一個人的情商!
人生處處皆有斷舍離!
面對再多的東西只要以自己為出發點,而不是從物品出發去思考問題,你要以自己當下需要的東西為篩選標準,重新審示自己與物品的關係,然後把這個標準作為你收拾物品的唯一思路,斷舍離的目標就是通過斬斷不必要物品的流入,捨去廢物一樣的物品從而使人從物品的拘束中脫離出來,過上遊刃有餘的自在生活。
人生處處皆有斷舍離!作者山下英子說,跟她學習斷舍離的朋友們不光是把屋子整理利落了也把自己的內心理順了,她們由此而變得越來越開心,家庭關係、社會關係都得到了改善。這是她們學習斷舍離之前想都不感想到的。
那麼如何通過學習斷舍離這本書來提升自己的情商呢?
我們當通過五個方面來了解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識別他人情緒、處理人際關係這五個方面出發。來看收拾物品和情商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如何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的情緒如何用斷舍離對情緒進行管理斷舍離是如何激發出我們的正面情緒審視你和物品之間的關係、鍛鍊你的同理心從收拾家人東西的過程中審視你與家人的關係
如何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的情緒
斷舍離這本書的定義並不是整理和收納,更不是清潔打掃,它的關鍵詞是「篩選」,收拾就是篩選出「現在我需要的物品」,就這麼簡單。說白了就是給物品做減法。當東西少了之後,你再去做整理收納和清潔打掃,就會輕鬆很多。
過去的物品既然已經成為過去時,就應該果斷地把它們捨棄,像我們每個人家裡都有很多舊衣服,想一想你還會有機會穿上它們嗎?我想應該是不能了。那就不要讓它們佔據自己的衣櫃,不要讓過去的物品影響到你的情緒。
而你有沒有發現,當你用著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或者穿著自己最喜歡的衣服時,你的情緒也會變好。
所以你看,一件物品,真的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情緒。你身邊的每一件物品,都會影響到你的情緒,我建議你,留下那些讓你覺得快樂的東西,扔掉那些讓你不舒服的東西,你會發現這樣做的好處其實還有很多。
如何用斷舍離對情緒進行管理
首先要明白:斷舍離的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以物品為主角的思考模式是:這個還能用,以後應該可以用得到。而以你自己為主角的思考方式則是:我,現在真的需要它嗎?如果現在不需要,以後也不是必須要,那就果斷捨棄吧。
一個不懂得拒絕物質誘惑的人,一定是一個沒有自制力的人,他對於自己的情緒控制能力應該也好不哪兒去。而一個懂得拒絕的人,自然也能接受被別人拒絕的滋味,他的抗挫折能力也會很強。所以,你對物品的態度,就能夠折射出你處理人際關係的情商高低。
而一個不懂得管理物品的人,通常也都是無法掌控自己情緒的人。所以,我建議那些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情緒的人,就從斷舍離開始,先把家裡的那些物品管理好,因為管理物品的過程就是管理情緒的過程。
斷舍離是如何激發出我們的正面情緒
斷舍離的最終目標是讓人脫離對物品的執念,過上舒適自在的生活,換句話說,斷舍離是教人們以一種超脫的境界去看待物質。因為只有切斷對物質的貪念,我們才能有更多的空間和精力,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去做更值得做的事。
況且,東西越多越需要管理,管理不好,人就會煩惱。
總是揪住不可挽回的事情不放的人是最傻的,而人在犯傻的時候,情商好像也都降為了負數。所以,對於那些令自己不開心不舒服的東西,還是果斷捨棄掉吧!那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也都儘快忘了吧!
審視你和物品之間的關係、鍛鍊你的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善解人意的心。善解人意並不等同於處處為別人著想,它們的區別是:處處為別人著想的人,總是會為了博得別人的喜歡而委屈自己;而善解人意的人卻不一定處處為別人著想,但是卻能時時處處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善解人意的人遇到事情的時候,都能通過感同身受對方的處境和想法去理解對方,讓自己能夠及時地想開、看開,並且能夠寬容別人。而不善解人意的人,就會處處抱怨,處處想不開。
當我們站在物品那一方去看待物品的時候,就會明白,什麼才叫珍惜東西。珍惜東西,就要物盡其用,不可以浪費,把東西送到它真正可以派上用場的地方去才叫物盡其用。當我們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就不會對物品再有執念,而是能夠輕輕鬆鬆地讓自己脫離物品的束縛,這表面上看起來是對物品的同理心,其實在深層次上是對自己的理解,或者說是解脫。有了對東西的同理心,你才不會因為扔了東西而自責後悔,相反,會感到慶幸和高興。
從收拾家人東西的過程中審視你與家人的關係
我們覺得那些東西都跟自己沒有關係。但真的沒有關係嗎?
在收拾屋子的過程中,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這些對話,已經各自帶著情緒了,搞不好很可能會引起一場激烈的家庭爭吵。女人總是覺得:我是在幫你收拾東西,埋怨幾句怎麼了?但是你心裡把家裡人的東西都看作是垃圾的這個想法,代表了什麼你有想過嗎?
實際上,你對待家人物品的態度,也代表著你對他本人的態度。
所以,通過整理家人的東西,真的能夠審視出自己與家人的關係是否和諧,彼此之間是否能夠完全理解對方。 如果不是的話,你也可以通過收拾整理家人的東西試著去改善你們的家庭關係。
人生處處皆有斷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