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史: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家 熱拉爾、勒布侖夫人

2020-12-15 藝術寶庫美術

19世紀法國美術

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

大衛的傑出弟子有弗朗索瓦·熱拉爾( Franois Gérard,1770 - 1837)、瑪麗·路易斯·伊莉莎白·維涅·勒布侖夫人(Marie Louise Elisabeth Vigee-Lebrun,1755—1842)、吉羅德、安東尼·讓·格羅(Antoine-Jean Baron Gros,1771—1835)、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 AugusteDominique Ingres,1780—1867)。

弗朗索瓦·熱拉爾主要以流行的肖像畫著稱,手法細膩,長於用微妙色調表現人體。《丘比特與普賽克之吻》1798,繪出神與人愛情的甜美。

《丘比特與普賽克之吻》

《蕾卡米埃夫人像》1802:熱拉爾以清新的筆調和激情完成了這幅雷卡米埃夫人,為了突出夫人細潤的肌膚和潔白的衣裙,在背景上又加了一塊紅色布幕,夫人側身斜倚,姿態優雅,赤著的雙足,更顯出無比嫵媚和雅致的氣質。

《雷卡米埃夫人像》

《畫家依薩貝與其女》1795,是他肖像畫中最精彩的一幅,畫家抓住人物攜犬出門的一瞬,突破了一般肖像畫的呆板格局。

《伊薩貝及其女兒》

瑪麗·路易斯·伊莉莎白·維涅·勒布侖夫人是專為王后寫像的畫家,但她流芳千古的作品卻是畫自己和女兒親切擁抱的兩幅《畫家和她的女兒/母女圖》)。維瑞·勒布倫夫人的肖像畫的藝術特色,在於她善於抓住最足以反映人物個性最能使人感動的一瞬間,給以完美而充分的刻畫。她的寫實功夫非常堅實,對人物的外形特徵、服飾刻畫得十分細緻,又善於利用色彩和明暗對比使人物性格十分突出。她在肖像畫上最大的貢獻,是將法國古典主義的肖像傳統引向當代,她的作品具有超脫的、古典的韻味,帶有純樸、清新的氣息。她的畫沒有十八世紀那種盛裝肖像畫的誇飾,與《路易十四像》的豪華相反,而是細膩、委婉、精緻、優雅,富於感情。

《畫家和她的女兒》1789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也是她的自我寫照。這是她32歲時所作,十分瀟灑優雅。女畫家裝束樸素典雅,端莊秀麗,目光溫柔而深情。她俯身坐著,雙臂圍抱著女兒的臉。女兒天真可愛,把臉緊貼母親,摟著媽媽的脖子,顯得無限嫵媚。作品將母女之愛、親子之情畫得十分動人,也表現了畫家自己的溫婉多情。構圖採用了穩定勻稱的三角形,色彩雅致和諧,線條優美洗鍊,背景不加任何陪襯,更突出了主題。

《畫家和她的女兒》

《戴草帽的自畫像》1782

《勒布倫夫人自畫像》

藝術寶庫帶您進入藝術的神聖殿堂,領略藝術的美,生活的美!藝術寶庫是美術愛好者的福地,古今中外藝術的集大成者,美術資料豐富全面,供藝術家們學習研究的交流平臺。

相關焦點

  • 西方藝術史:日本新古典主義的歷史人物畫家 安田靫彥「110」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安田靫彥(やすだ ゆきひこ,1884 - 1978年)本名安田新三郎,是大正至昭和時期的日本畫家,與前田青邨齊名的歷史畫泰鬥。《黎明富士》1962年《曙光富士山》《飛鳥之春的額田王》1964年他的歷史畫充滿寫實性、詩情和浪漫,他以敏銳的感性和豐富的知性將古典美升華到了新古典主義。
  • 一場展覽 一部西方藝術史
    展覽選取了16世紀至20世紀西方藝術史中經典藝術流派的60幅繪畫作品,分成五個單元,按照時間脈絡展示了從文藝復興、巴洛克與洛可可、寫實主義與古典主義,到新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與後印象主義,一直到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西方藝術發展歷程。通過這些畫作,人們能夠直觀地了解西方繪畫藝術五百年的流派興替,堪稱一部濃縮的西方美術史。
  • 學賞畫:法國新古典主義肖像畫家Franois Gérard簡介及作品
    弗朗索瓦·熱拉爾 Franois Gérard 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繪畫的傑出代表,雅克·路易·大衛的得意弟子之一。熱拉爾主要以流行的肖像畫著稱,由於他所畫的肖像都是歐洲名人,尤其是一些法蘭西第一帝國和王政復闢時期的要人,因而名聲很大。
  • 西方藝術史:法國野獸派和表現主義天才油畫家 基斯·凡·東根
    表現主義和新表現主義的藝術《自畫像》1895年基斯·凡·東根(吉斯/凱斯·凡·童根 kees van Dongen,1877-1968年)法國籍荷蘭畫家,《春天》1908年《坎城,帆船港》《巴黎拉努特》《鬱金香花瓶》表現主義的畫家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西方藝術史
  • 西方美術史裡的古典主義和新古典主義,到底有什麼區別?
    安格爾《拉梅爾夫人》古典主義在文學領域的成就,都體現在戲劇方面,代表劇作家有法國劇作家高乃依、莫裡哀和拉辛。高乃依的《熙德》,莫裡哀的《偽君子》和《吝嗇人》,拉辛的《昂朵馬格》,都是西方戲劇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古典主義在音樂上的生命力十分旺盛,從17世紀一直延續到19世紀末期,繼承了巴洛克音樂熱烈奔放、大氣恢宏的特點,著名音樂大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人,都是代表人物。
  • 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介紹以及繪畫作品欣賞
    約瑟夫-瑪麗·維安作品新古典主義以復興古希臘羅馬藝術為旗號的古典主義藝術,早在17世紀的法國就已出現。在法國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會改革之前,有一場純粹的藝術革命,這就是新古典主義美術運動。這一時期的法國美術既不是古希臘和羅馬美術的再現,也非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的重複。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天才畫家 杉山寧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杉山寧(1909-1993年)日本學院派天才畫家。被譽為日展"三山"(東山魁夷、高山辰雄)之一。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畫家的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西方藝術史:日本畫聖富有「人情味」的大自然繪畫 東山魁夷【109】西方藝術史:日本著名浮世繪鬼才畫家愛畫「社會貓」 歌川國芳【109】西方藝術史:日本畫壇的「畫聖」「畫伯」 畫家奧村土牛【109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 多才多藝的本阿彌光悅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公元16世紀末到整個17世紀,日本繪畫史上出現了幾位特別引人注目的畫家。俵屋宗達和尾形光琳吸收了大和繪、水墨畫、障壁畫、狩野派、士佐派的營養,與日本傳統工藝美術的精粹相結合,充分發揮了日本美術的收容性、簡潔性、裝飾性和抒情性等特點,使之成為一種自覺地協調各種美的因素的典型的日本美。其高度概括的、富於生氣的裝飾感成為後來日本美術的基本個性,對後來者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 《從新古典主義美術到浪漫主義美術》教案
    《從新古典主義美術到浪漫主義美術》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識記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品,能歸納出這兩大流派出現的社會背景以及呈現的藝術特點。【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美術作品,感知作品背後的歷史背景,提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 情婦、金主、神經病,《大話西方藝術史》到底寫了些啥?
    所以,意公子在《大話西方藝術史》一書中,這樣定義藝術:"藝術不是外星人突然丟到地球上的包裹,而是一代代藝術家用自己的作品推動、發展得來的精神產物","藝術可能比現實生活'高"那麼一點點,但它終究源於生活。"
  • 《大話西方藝術史》:21世紀西方藝術漫遊指南
    意公子的這部《大話西方藝術史》,也有著這些有如觀影的樂趣,就像帶著讀者朋友們乘著方舟遨遊在那片藝術海洋裡。每有停靠,就將一處的人物風情勾勒出來,織成一幅畫卷。待將一幅幅畫卷用絲線串聯起來後,才發現脈絡就在那些精巧的絲線裡,此時恍然大悟:噢,原來西方藝術是這樣式的。
  • 美的自然與自然的美——新古典主義巨匠安格爾和布格羅
    在西方藝術史上,古典主義思潮的興起總共出現過三次,第一次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文藝復興,第二次是17世紀的法國以普桑為代表的學院派發起的振興古典藝術的倡導,並被正式定名為「古典主義」美術。隨後在18至19世紀初古典主義思潮再次流行於法國,被稱為新古典主義。
  •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穿越500年 感受「一部濃縮西方藝術史」
    懷著近乎顫慄又惶恐的心態,我步入了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一層展廳,去欣賞今年難得一見的特展:西方繪畫500年 —— 東京富士美術館館藏作品展。談不上頂禮膜拜版的朝聖,但展廳展出的這60幅西方藝術經典作品,在有過學畫經歷的人們心中,都有著不凡的分量,又有著各不相同的私密觀感。
  • 痴迷東方風格的法國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
    他右手持查理曼大帝的金色權杖,左手持中世紀法國國王使用象牙製成的「正義之手」——安格爾將拿破崙暗喻為英明的統治者和正義的仲裁者,立法和執法的代表。之前,還沒有一幅拿破崙像如此直白地表現他的地位。這幅名畫當然反映了當時法國人對拿破崙的熱烈崇拜,更體現了安格爾的洞察力及其藝術的純正。  名作《裡維埃夫人肖像》(1805)展示了一位烏黑頭髮的年輕女性斜倚在長椅上的冰藍色天鵝絨靠墊上。
  • 西方藝術史:現代繪畫大師 立體主義藝術家 喬治·勃拉克「122」
    立體主義的藝術喬治·勃拉克(布拉克 Georges Braque,1882—1963年),法國畫家,現代繪畫大師,立體主義繪畫創始人之一。早期專注於印象派繪畫,在1906年轉向野獸派。題材多為靜物畫和風景畫,同時也是一位雕塑家、插圖家和舞臺設計家。《埃斯塔克的住宅》他野獸主義時期的風景畫不多,代表作有油畫《埃斯塔克碼頭》(1906年)。色彩強烈、和諧而優雅,畫法不像其他野獸派畫家那麼激進。《埃斯塔克的房子》是勃拉克到埃斯塔克後,畫的一件典型的立體主義作品。
  • 西方藝術史:超現實主義美術畫派-精神世界中的真實與「荒誕」「132」
    在1924年之前,它主要的影響是在文學家之中,主要陣地在法國的首都巴黎。達利《記憶的永恆》超現實主義的哲學和理論基礎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格森的直覺主義。柏格森提倡生命衝動、直覺和心靈感應等非理性的表現。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潛意識、夢的解析、自由聯想法)對超現實主義藝術具有直接的、最重要的影響。
  • TANC|首次走出西方的世界藝術史大會在北京開幕,為藝術史的世界地圖打開更多維度
    9月16日,第34屆世界藝術史大會於北京開幕,會議將持續至9月20日,由國際藝術史學會(CIHA)、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大學聯合主辦。這是該學術會議第一次在亞洲和非西方國家舉辦。,為藝術史的世界地圖點亮更多的角落、挖掘更多傳統和敘述方式,內容涵蓋了21個分會場美術史學者的成果分享、3場外邀學者的跨學科主題演講,以及若干場特展。
  • 《大話西方藝術史》:用新奇有趣藝術故事串起一部西方極簡藝術史
    這些新奇有趣的問題來自意公子《大話西方藝術史》,如果你是西方藝術史的入門者,相信這些問題一定會勾起你的興趣。更有意思的是,講故事的高手意公子,把這些問題用淺白風趣的語言,變成了一個個有趣的藝術故事。你會發現,讀完了書裡的故事,你也就掌握了西方極簡藝術史,真的是一舉多得,事辦功倍呢。現在就跟著我一起,去看看這本書有意思的書吧。
  • 西方藝術史:日本四條派繪畫創始人 松村吳春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松村吳春(Matsumura Goshun,1752-1811年)本姓松村,名豐昌,通稱文藏,字伯望《山樵漁夫圖屏風》局部松村吳春把西方透視畫法融入日本藝術題材和主題。他學習各畫派之長處,濃厚的現實主義,結合中國文人畫的風格,提高了日本繪畫的藝術性與表現力。存世作品有:《柳鷺圖屏風》。
  • 西方藝術史:法國浪漫主義雕刻家 弗朗索瓦·呂德
    19世紀法國美術法國浪漫主義美術法國浪漫主義藝術在雕刻方面的代表是呂德、卡爾波等人。象徵法國革命精神的《自由領導人民》在雕塑中找到了它的姐妹作《馬賽曲》。弗朗索瓦·呂德(Francois Rude, 1784-1855)為巴黎凱旋門所作的這尊巨型浮雕表現志願軍出發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