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買房的角度來看,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商貸都要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加點數的情況下,如果你的商貸打了8折,按基準利率4.9%,就是3.92%,這應該是非常低了。題主的意思可能是想問,這麼低的商貸利率,如果換成Lpr,會不會吃虧。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知道lpr市場報價利率在房地產商業貸款過程中的形成機制。
LPR全稱「Loan Prime Rate」,也就是各個銀行對最優質客戶的貸款利率(即還款能力最強的客戶,如地方政府、國企、上市公司等),然後其他客戶的貸款利率都要在這個基礎上加減點數。根據人行的相關規定,目前我國lpr是由全國性銀行以及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外資銀行等18家銀行共同決定,每月去掉1個最高和1個最低報價,其他16家銀行經過平均得出的平均數,就是這個月的LPR,每月20日更新。它的特點是每個月都可能不一樣,是上下浮動的。
目前lpr有兩種,一種是1年期,一種是5年期,房地產貸款利率採取的是5年期LPR。由於LPR是每月一報價,為了平穩過渡,從2020年3月到8月轉換期間,不管你在哪一天選擇轉換,各銀行統一採用2019年12月的LPR,即4.8%。
lpr出來以後要形成房地產貸款利率,還要加上各省市以及商業銀行的加減點數,以LPR為基準的房貸新利率是這樣形成的:房貸新利率=LPR+各省分行基點+商業銀行基點,最終形成的房貸利率,與此前的固定利率完全一致。
舉例說,現在你的商貸利率是3.92%如果換成市場報價利率,LPR是4.8%,就要減去88個基點,也就是-0.88。這個-0.88是從哪裡來的呢?就是各省行和你所貸款的商業銀行都要減一部分基點,比如說省行減30個基點,你貸款的銀行減58個基點,最終你原來的貸款利率就與新的LPR報價利率完全一樣。同樣的,假如你的商貸是在原來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60個點,也就是5.5%。這樣在LPR為4.8%的基礎上,省行及你的貸款銀行就要為你最後加上70個基點,從而保持與原來固定利率一樣的利率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在你的固定利率轉換為浮動利率後,在貸款期內省行與各地商業銀行加減的基點是始終不變的,但是,LPR因為每月都在報價,所以會不斷變化。如果你轉為浮動利率,你這個商貸利率3.92%,未來是虧還是賺,將完全取決於LPR是升還是降。
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以你目前的情況,到底是轉換為浮動利率還是原來的固定利率不變,我們就要看未來的lpr走勢如何,如果lpr是上升,你就虧了,如果lpr下降,那麼你就賺了。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這與你現在的商貸利率高低沒有任何關係,有些人認為你現在的商貸利率很低了,不能再去換成市場利率,這種認識完全是錯誤的。因為LPR不會針對你一個人調整,LPR的調整是跟未來國際形勢、國家經濟、宏觀政策以及房地產調控等多方面密切掛鈎的。
我們知道這種所謂的市場報價利率,說到底其實是一點都不「市場」,它始終是由各國ZF內在控制,作為一種宏觀經濟調節的手段,就算是西方最發達的自由經濟市場也是如此。西方經濟體中市場利率最高時曾達到20%,而最低就是0,極端情況下甚至出現負利率。
通常情況下,越是發達的經濟體,其經濟增長越慢,Gdp增速就越低,為了刺激經濟增長,lpr就會越低,這是一個總的趨勢。
這20年來西方發達國家大都保持著較低的市場利率水平,除了全球經濟總體處於低迷狀態的原因,與經濟發達程度及成熟的金融市場有著很大的關係。
從我國經濟發展的情況來看,當從固定利率轉換為市場利率,LPR往下調整將是大方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國Lpr政策的出臺分為兩條腿走路,1年期LPR目的在於支持實體經濟,五年期的LPR目的在於調控房地產市場。
基於我國房地產業的特殊情況,這次存量貸款從固定利率轉換為市場利率後,未來的新增貸款,銀行部門各層級在LPR基礎上的加點,就會因城而異、因人而異,這為房地產的調控,以及未來的「因城施策」提供了更加靈活的空間。近年我國經濟正在擺脫嚴重依賴房地產的局面,對房地產而言,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調控政策肯定不會放鬆。
了解了以上這些問題,如果你要一個確切的答案,就在這中間做出權衡。個人認為,從30年貸款的長周期來看,LPR總體趨勢應該是向下,但是不排除在某些特殊的年份裡出於對房地產調控的需求,會將lpr提高,甚至提高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放在30年的時間軸上去平衡,Lpr的均值肯定要比現在低,所以,儘管你現在的商貸利率是3.92%,已經很低,但是如果選擇市場利率的話,長期看應該會更合算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