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寄給妻子的情詩,只是詩未到,人以亡,滿腹思念皆成空

2021-01-08 麗雅解讀

李商隱寄給妻子的情詩,只是詩未到,人以亡,滿腹思念皆成空

喜歡一個人是一件很棒的事情,現在要是喜歡一個人的話,那對喜歡的人唱情歌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滿腔的喜歡夾雜在這哆啦米索之中,通過空氣,通過電話,通過網絡傳遞向那一頭的良人,此情可待,此人可等。而在往上數數,就像是在上世紀末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文青風盛行,若是有喜歡的人,便讀她讀過的詩集,看她看過的風景,就像是在人家說起王小波的時候,你就不要提杜甫了,而最好的,自然是要能寫得一手好詩,寫不了太好,情真意切也是可以的。那讀詩的人,自然是能夠讀得懂你的心思。

而說到詩了,自然就又想起了這樣的一句形容概括的話,那就是唐詩宋詞,要是寫詞看宋朝,要說到這詩的話,那就自然是要說到唐朝了,具記載在唐詩最輝煌的時候,每一百位唐人裡面,就有著一位詩人,就是因為當時的詩人太多了,每一位能夠在詩歌史上留下姓名的,莫不是震爍古今的人物,就先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等等,這些偉人的詩人,都聚集在了唐朝。在此期間,詩歌上的流派是百花齊放,留下的名人佳作數不勝數。

而今天要講的這位詩人也是唐朝時期,名叫李商隱,是晚唐時期的詩人,更是與杜牧合在一起,有著「小李杜」的稱號,更是與溫庭筠兩人合稱「溫李」,其作詩風格,更是整個唐朝少有的以追求詩美的詩人,但也是因為如此,使得李商隱的部分詩是晦澀難懂。

即使如此,這李商隱的一首詩仍然是小編的最愛,甚至小編曾用其中的一句詩,做了三年的網名,那就是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本來李商隱的詩是極盡追求華麗的,但是這首詩卻是樸素至極,蓋是因為,這首詩是他寫給妻子的詩,情到濃時,一筆寫就,只想給妻子傾訴自己的思念之情。

此時的李商隱終於是在仕途上面有了些許的起色,只是需要遠赴東川梓州,於是李商隱在這年夏天的七月份便奔赴了遠方,臨行前妻子的囑咐還歷歷在目,「君問歸期未有期」,身在官途,李商隱自然也是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夠返回家鄉,回到自己妻子的身邊,「巴山夜雨漲秋池」,最近巴山的連夜暴雨,就連這秋池也已經漲滿,而這雨夜,偏偏又最是相思。「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什麼時候才能回去圍坐在一起,跟你講述我在這雨夜的思念之情啊。

這樣情真意切的一手情詩,被李商隱寄回家中,李商隱焦急的等待著妻子的來信,可是許久都不見回信,直到幾個月後,終於是得知了妻子的消息,卻發現妻子在自己剛上任的時候,就病逝了,聽聞此消息的李商隱,仿佛失了魂一般,這滿腹的思念,只能是化作青煙飄散在空中。

好了諸位小夥伴們,今天分享的內容就是李商隱寄給妻子的情詩,只是詩未到,人以亡,滿腹思念皆成空,諸位小夥伴們在看完之後如果有什麼想要說的,都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李商隱《夜雨寄北》,道不盡的是對家人的殷切思念
    秋雨,如詩如歌,淅淅瀝瀝,在人們心中蕩起動人的旋律。秋雨飄落,往事成風,記憶中的苦與甜,都是一份對家人的思念。綿綿秋雨之中,詩人李商隱在以詩代信盡顯身處巴山的自我對妻子的殷切思念與急於相見的迫切心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夜雨寄北》:獨在異鄉的李商隱,在巴山雨夜思念出了滿池秋水!
    作為唐朝最會寫情詩的詩人,李商隱自然也給妻子寫過很多詩,比如那首很著名卻又很難懂得《錦瑟》,有人就說是李商隱晚年時期懷念妻子時所作,不過關於這首詩的解析還是很多的,這只是其中一種說法。但除了這首,李商隱的另一首名篇《夜雨寄北》也是寫給妻子的,據說那年李商隱跟隨當時的西川節度使柳仲郢去了四川擔任參軍,其妻子也是在這同一年病故,只是當李商隱得知此消息的時候,距離妻子去世已經好幾個月了,這自然是令人傷心的,李商隱這種多情詩人更是如此。
  • 最會寫情詩的人李商隱,用2句詩道盡相思之苦,卻經常被我們誤用
    他筆下那一首首空曠朦朧、輕巧奪人、綺麗風流的情詩經典,傳唱千古,唱醉了多少怨女痴男。情之唯美震撼,在他一支妙筆之下,盪氣迴腸而千年不朽。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兩句絕美的情詩,更是道出了無盡的思念。
  • 《夜雨寄北》:李商隱寫下的絕美情詩,千年之後卻被人罵抄襲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客居巴蜀時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一共二十八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的前兩句,通過對當前環境的著力描寫,表達了對妻子的深深思念。詩的後兩句,通過假想的方式,構築了一幅與妻子重逢的畫面,用來反襯自己當下的孤寂。所以,這是一首非常絕美的情詩。
  • 李商隱給妻子回信中的一首詩,最後兩句總能引起人的無限遐想
    夜雨時刻,聽著夜色中時緊時疏的雨聲,旅居異鄉的人總是容易思緒萬千,更加容易思念親人,特別是在收到家人來信詢問歸期的時候。大中五年(851)七月,李商隱赴東川節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期間收到妻子王氏的來信,於一個雨夜寫下這首回詩。
  • 李商隱詩讀,不揀花朝與雪朝,惟有衣香染未銷
    李商隱這首詩回答了,當時許多人對他無題情詩的猜測 「不揀花朝與雪朝,五年從事霍嫖姚。 君緣接座交珠履,我為分行近翠翹。 楚雨含情皆有託,漳濱臥病竟無憀。
  • 史上最悲傷的詩——《夜雨寄北》與一生只愛一人的李商隱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在遊歷巴蜀期間寫下的一首愛情詩,很多人認為這只是一首普通的表達思念的愛情詩,但你知道這首詩前後的故事嗎,如果你知道了,是不是會像我一樣認為這其實應該算是一首最悲傷的詩。你問我什麼時候才能夠回到長安,回到家中,可我也還不知道我的歸期在何時。
  • 夜雨寄北——唐·李商隱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一起秉燭長談,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釋 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現在四川省),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 君:對對方的尊稱,等於現代漢語中的「您」。
  • 李商隱《夜雨寄北》,一首有歧義的詩,寫給妻子的還是友人?
    李商隱的作品都不大容易讀懂,一是他的詩大多取名《無題》,沒有簡明扼要,也不明是為啥寫,為誰而寫;二是愛用典故,有時是暗用、借用,故而意義有所不同。但在眾多的難理解中,有一首詩卻是脫穎而出,那就是《夜雨寄北》。
  •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所寄何人,雖有爭議,但真情永存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的創作者是唐朝時期的著名詩人李商隱,他的愛情詩與無題詩非常出名,廣為傳誦,因為寫得十分優美,觸動人心。《夜雨寄北》是李商隱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但目前為止,世人對這首詩所寄何人存在著爭議,立場有兩派。一派認為《夜雨寄北》是李商隱寫給長安親友的,還有一派認為這首詩是他寫給他妻子的。我持第二種看法,我也認為是寫給他妻子的。
  • 人人都知李商隱《夜雨寄北》,其實歐陽修此詩更美,寫盡夫妻情深
    說到描寫夫妻之間深情厚誼,互相思念的唯美詩作,很多人立刻就會想到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確實,李商隱此詩將夫妻之間的深情寫得太唯美了,寫盡了寫絕了。
  • 李商隱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鑑賞:本詩又名《夜雨寄內》,是一首抒情詩。「內」即內人,指詩人的妻子。
  • 《夜雨寄北》,寄與誰人?
    最近李商隱被熱議。起因是某博主發文問:「李商隱是誰?抄襲了霹靂的《夜雨寄北》。」經人指正後又說:「對不起,不知道李商隱是個冷門詩人。」這一下子激起了眾多網友的討論,把「冷門詩人李商隱」送上了熱搜。唐朝詩人李商隱七言絕句《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 李商隱之《夜雨寄北》賞析
    《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山雨欲來這首詩又名《夜雨寄內》,內就是古時稱自己的妻子為內人,是作者在巴蜀寫給北方妻子的詩。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今河南滎陽人,唐末著名詩人,進士,因受當時政治波及,被排擠,一生不得志。因他的詩追求唯美動人而廣為流傳。
  • 李商隱最著名唐詩《夜雨寄北》:究竟是不是寫給他的妻子的?
    關於李商隱《夜雨寄北》這一首經典的唐詩,我們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不過在文學史上,關於這首詩究竟是寫給誰的,還存在一些爭議。今天我們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的觀點,更傾向於這首詩是寫給他的妻子的。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從寫作地點上來講,肯定是寫於巴蜀之地。其中的詩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已經把寫作的地點交代非常清楚了。
  • 李商隱的這首詩寫思念愛妻,句句發自肺腑,感人至深
    愛情令人著迷又令人瘋狂,深愛一個人會愛到海枯石爛,愛到「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相愛時男女雙方你儂我儂特別的甜蜜幸福,愛情中最美好的不過是相依相伴,可是人總會有生老病死,一方去世,留給令一方的定是思念與悲痛。「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 與《夜雨寄北》不相上下 李商隱的這首七絕字字含情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提起李商隱就無法跨過這首《夜雨寄北》,詩中對妻子的無限柔情和唯美的意境,千年之後,依然令人無限回味。但其實,他的另一首七絕《端居》的意境與《夜雨寄北》相比絲毫不落下風。
  • 李商隱最經典的詩,開篇便是千古名句,把相思之情刻畫的深入骨髓
    夜雨寄北唐朝 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和李白所處的盛唐時期不同,李商隱所處的晚唐為宦官把持朝政,朝堂之上黨派紛爭激烈,國力日衰,無數有志之士空有一身才華卻無用武之地,因而這一時期詩歌皆以隱晦迷離,難以紓解的愛情詩為主。李商隱的詩歌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
  • 未來講堂|李商隱《夜雨寄北》 誦讀:肖玉
    點擊收看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隱(唐) 誦讀|肖玉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其詠史詩多託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尤為廣傳。其詩文思精奇,唯美婉曲,擅長用典,隱晦獨特。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溫李」;並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在家族裡都排行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此詩現傳各版本題為《夜雨寄北》,是李商隱留滯巴蜀(今四川省)時寄懷長安親友之作。當時詩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長安,故稱「寄北」。
  • 李商隱《夜雨寄北》:人生何如,如此悲涼
    我停了停,看著他的眼睛說道: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他看著我認真的表情,不像在開玩笑,很是疑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唐.李商隱《夜雨寄北》「是這首嗎?」,他熟練背完後問我。「是的」,我答道。「這是李商隱寄給妻子的家書,怎麼會和殘酷絕望扯上關係?」,他更是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