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上市了,但音頻還是好故事嗎?

2020-12-13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文丨楊舒芳,作者丨戈一

終於,在線音頻行業決出了「第一股」。1月17日,UGC音頻社區荔枝(原荔枝FM)在納斯達克率先敲鐘上市。

當天 ,歡聚時代創始人李學凌發了個朋友圈,稱荔枝上市漲速太快,竟然觸發了出納斯達克的熔斷系統。但最終,收盤價定格在11.63美元,僅高於發行價5%;同時,換手率高達89.57%——也就是說,大部分參與交易的投資者,都選擇了當日賣出。

在不利的市場環境下,沒有遭遇首日破發,荔枝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是幸運的。但從募資額腰斬,到投資者積極拋售,資本市場的態度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

一個問題來了,「耳朵經濟」還會是好生意和好故事嗎?

糾結的「音頻第一股」

關於音頻行業誰會成為第一股的猜想由來已久,處於第一梯隊的喜馬拉雅,和第二梯隊的蜻蜓FM、荔枝都曾有過上市傳言。

一位接近喜馬拉雅投資機構的人士透露稱,喜馬拉雅的上市進程是被決策的反覆所拖慢的。最初的計劃是參與上海科創板,甚至已經完成了拆VIE;後續又變更為赴美上市,並重新搭建了VIE架構。

《財新》此前的報導佐證了這一說法,稱喜馬拉雅已啟動Pre-IPO融資,融資額約為3.5億美元,最終將視市場情況而定。同時還將謀求2020年赴美上市,初步計劃融資規模在5-10億美元之間。

蜻蜓也曾有過上市傳言,甚至有過官方表態。2018年6月,蜻蜓FM前COO肖軼曾表示在為上市做準備,計劃在兩到三年內上市。但蜻蜓方面後續再沒有對外提及此事。

最終,反而是荔枝在時間上搶了先。截至1月17日收盤,荔枝市值5.32億美元。

不論在哪個行業,「第一股」都是一個容易被記住的標籤,有時還會成為顯而易見的優勢。拿直播來說,早年虎牙搶先鬥魚上市,成為直播第一股,就一度為虎牙助力不少。

但更多的時候,「第一股」也只能是一個標籤,最多是一個有點好聽的標籤。

荔枝難題:核心業務面臨挑戰

有趣的是,作為「音頻第一股」,荔枝的自我對標對象卻不是喜馬拉雅或者蜻蜓FM。荔枝CEO賴奕龍更樂意談起的,是快手。

事實上,從2016年荔枝決定將主要方向調整為語音直播後,就與上述兩家公司開始了差異化競爭。喜馬拉雅和蜻蜓FM的PGC模式下,主要盈利方式是廣告+知識付費+會員;荔枝的UGC模式下,大部分收入則來自於直播打賞。

從招股書信息來看,荔枝淨收入主要為虛擬禮品銷售,2018年全年及2019年前9個月(截止9月30日),虛擬禮物銷售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98.3%和99.1%。

單一的收入模式,是荔枝面臨最嚴峻的問題之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從提交招股書開始,資本市場給予荔枝的反饋就不算積極,最終的上市募資金額4510萬美元,甚至不足原定的1億美元的一半。

更值得關注的,是語音直播作為荔枝的支柱業務,正在遭遇來自行業內外的八方挑戰。這不止會成為荔枝未來在收入上的潛在風險,也會對護城河的搭建和深化造成困難。

不知是不是巧合,就在荔枝上市的前一天,喜馬拉雅方面突然宣布,平臺主播數已突破1000萬。此前,喜馬拉雅還披露過另一個數據,月收入超十萬的音頻直播超過千名。

競爭不止來自音頻行業內部。我們看到,無論是網易雲音樂這樣的泛音樂平臺,還是映客一類的視頻直播平臺,音頻直播都已經是標配選項,包括B站的直播區,也有電臺和視頻唱見兩種模式。

不過,賴奕龍不認為直播會是荔枝未來唯一的變現模式。他的期待是,未來荔枝能像快手一樣做電商,通過聲音去做帶貨。

但這個設想顯然是不容易的,甚至與音頻的常規場景相悖。很多時候,用戶在聽音頻節目時,手機往往處於一種陪伴狀態,而不是像看視頻一樣緊盯屏幕的沉浸狀態。帶貨契機和購買鏈條的把握,都會是不好解決的問題,這也是聲音帶貨至今沒有形成規模的原因。

最起碼在短期內,直播收入仍然會是荔枝最主要的盈利模式。

音頻還是好故事嗎?

「耳朵經濟」的故事,開始於2013年。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為代表的音頻平臺先後創立,音頻被認為會是一門好生意。

但從早期的電臺模式到如今的有聲書、廣播劇等,隨著音頻形式的不斷變化,許多問題也伴隨而至。

喜馬拉雅創始人餘建軍認為,音頻行業與視頻網站有類似的地方,競爭越到後期肯定會是「誰有好IP、誰有好作品,用戶就會匯聚在哪兒」。

但眾所周知的是,好IP、大明星動輒就是上百上千萬的版權和入駐費用,而資金投入未必總能換來更多的收入。無論是喜馬拉雅的《好好說話》系列音頻、《三體》IP劇,還是蜻蜓FM引入的《曉說奇談》《曉年鑑》系列,平臺都投入了巨額資金。

同時,難以避免的,音頻平臺的內容也越發同質化。

喜馬拉雅與蜻蜓面臨的問題及機遇都極為相似,兩個平臺對IP和明星的依賴性高,在內容版權上的投入也同樣巨大。一定程度上,優質內容的引入和生產,對平臺的資金鍊來說是不小的負擔,但又不得不付出這個代價。

對於未來的發展路徑和故事,音頻平臺們需要找到一個答案。隨著5G和人工智慧的來臨,語音交互有了新的可能,音頻平臺都在嘗試推出硬體產品、或尋找相關的內容合作平臺。這個時候,IoT是他們的機遇。

比較普遍的觀點是,音頻未來會是一個發展緩慢、但有價值的行業。

但緩慢本身已經是一個問題。喜馬拉雅的一位高管曾經在一次閉門分享中提到,他們很焦慮的一件事情,是隨著5G的到來和流量的降價,視頻會進一步不斷去蠶食音頻的空間。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視化顯然會帶來更大的感官刺激。

對這個擔憂形成佐證的是,在最近兩年,長視頻與直播都已經受到了來自以快手、抖音為主的短視頻平臺的衝擊。

那麼,音頻要如何證明,它會是一個例外?

相關焦點

  • 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競速音頻第一股
    繞開喜馬拉雅和蜻蜓FM主打的大IP及內容付費的PGC模式,荔枝FM集中探索UGC內容的同時,在這一年去「FM化」,發力「音頻直播」。當時的荔枝認為,網絡音頻對於用戶來說不是學習進階的工具,而是維繫感情連接的社交方式。直到今天,音頻直播仍是荔枝的主要營收來源。
  • 36氪專訪 | 音頻社區「荔枝」今日納斯達克上市,預計2020年實現...
    文 | 夢悅編輯 | 方婷北京時間2020年1月17日晚10點半,UGC音頻社區「荔枝」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碼為「LIZI」,發行價為每股美國存託股(ADS)11美元。荔枝成立於2013年,主打「用聲音記錄和分享生活」,由此積累了大量的用戶和內容創作者。
  • 音頻行業創新不足?荔枝說要走短音頻和聲音社交路線
    玩短視頻的抖音火了,而玩音頻的荔枝今年重點也轉向了短音頻和聲音社交。8月3日,在國內在線音頻APP排名前三的荔枝公司的創始人兼CEO賴奕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在線音頻行業發展平穩,但是市場「蛋糕」仍然偏小,他預計行業成熟還需五年。
  • 荔枝播客橫空出世 音頻戰事的下半場怎麼打
    作為中國領先的在線UGC音頻社區及音頻互動娛樂平臺,荔枝為何要單獨推出一款「純粹」的中文播客App呢?對此,業內資深人士認為,這符合荔枝一直專注音頻領域、服務播客內容創作和音頻消費的定位,「純粹」的中文播客App 可以讓喜歡此類音頻內容的人更好的聚集起來,「事實上,這也是海外播客產品的經驗,其形式和路徑都有章可循。」
  • 荔枝財報背後:騰訊、字節跳動、快手們都盯上了在線音頻
    報告顯示,三季度荔枝營收為3.615億元,同比增長10%。淨虧損為610萬,同比收窄87%。Non-GAAP下實現季度盈利。營收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Non-GAAP淨利潤扭虧為盈,這份亮眼的三季度財報,有望讓上市以來因持續虧損而股價跌跌不休的荔枝,獲得更多的資本關注。
  • 荔枝FM財報公布,在線音頻行業外強中乾怎麼破?
    近日,在線音頻首股荔枝FM發布了2019年Q4財報。數據顯示,荔枝FM第四季度收入為3.6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2.08%,收入的主要來源是Audio entertainment,即音頻直播。但荔枝2019年四個季度的數據顯示,荔枝的月付費用戶佔月MAU的比例均在0.9%以下,同在直播賽道的虎牙當前的付費率在4%以上,嗶哩嗶哩的付費率則超5.4%。可以看出,荔枝的付費轉化率並不高。因此也可以推斷,荔枝目前的主要營收需要依靠用戶基數的擴大,而不是用戶的付費率。
  • 荔枝攜手華為HMS for Car 共建車載音頻新生態
    12月14日,在線音頻平臺荔枝(原荔枝FM)今日宣布其相關車載音頻產品已經通過快應用的形式在華為HMS for Car上線。華為HMS for Car,是華為終端雲服務打造的智慧車載雲服務解決方案,包括華為智慧助手、華為應用市場、華為快應用、華為音樂、華為視頻、My Car等。
  • 桂味荔枝特點,桂味荔枝什麼時候成熟上市?桂味荔枝多少錢一斤?
    ,大家只是知道蘇東坡吃的是嶺南的荔枝,那麼大家知道是哪個品種的荔枝嗎?中國的荔枝發展到現在已經有200多個品種的,但是說的蘇東坡吃的是哪個品種的荔枝呢?嶺南一帶種植荔枝歷史悠久,基本上所有的品種都能夠在嶺南一帶找到的,說到上乘品種,桂味,糯米餈,掛綠了,糯米餈被稱之為「荔枝之王」,而桂味則有這麼一句常言「不吃桂味荔枝,枉來人間走一遭」。
  • 陪伴式音頻的成長與未來:從十點讀書,到夜聽,到荔枝
    二、十點讀書,夜聽,荔枝,音頻小樣本的成長之路除了喜馬拉雅和蜻蜓FM的知識付費模式音頻外,有一個新的品類開始崛起,並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認可,那就是深夜陪伴類音頻,深夜為音頻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應用場景,讓每一個孤獨的靈魂因為音頻得到了慰藉,而無論是十點讀書、夜聽、還是荔枝都是逐漸發展起來的。
  • 從十點讀書,到夜聽,到荔枝,陪伴式音頻的成長與未來
    二、十點讀書,夜聽,荔枝,音頻小樣本的成長之路除了喜馬拉雅和蜻蜓FM的知識付費模式音頻外,有一個新的品類開始崛起,並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認可,那就是深夜陪伴類音頻,深夜為音頻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應用場景,讓每一個孤獨的靈魂因為音頻得到了慰藉,而無論是十點讀書、夜聽、還是荔枝都是逐漸發展起來的。
  • 荔枝的上市季節來臨,荔枝吃多了會上火嗎?
    隨著夏天的到來,荔枝慢慢的開始上市了。再過一周的時間,荔枝應該就會完全的成熟起來,對於荔枝大家應該會比較清楚,味道甜美,果肉水分十足又多汁,深愛很多人的熱捧。所以荔枝已經成為夏季我們非常喜愛食用的水果之一,有著南國四大果品的稱號」其它三種分別是香蕉、菠蘿、龍眼。
  • 雷軍2020開門紅:小米大漲,身家猛增250億,投資的荔枝也上市了
    每經編輯:趙雲 北京時間1月17日晚,在線音頻平臺荔枝(LIZI.US)宣布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公司創始人兼CEO賴奕龍赴美國敲鐘。這意味著,荔枝坐正「中國在線音頻第一股」的位置,搶先喜馬拉雅、蜻蜓FM等平臺實現上市。
  • 網絡音頻行業低俗化問題突出 荔枝、蜻蜓部分「擦邊球」內容待清理
    記者隨機點開了認證為荔枝金牌獨家直播主播——「三藐三菩提」的一部標題為《體驗一把私人體檢的感覺》的作品看到,不少網友在評論區留言稱內容「好澀」「好黃」。事實上,各大音頻平臺出現借「ASMR」名義傳播低俗、色情內容的問題,已引起監管部門高度重視。
  • 直播成文化產業新力量 荔枝FM成在線音頻平臺的廣州樣本
    荔枝作為國內在線音頻和語音直播的標杆,成為「研究課題組的重點關注對象,並與YY、酷狗等一起入選了2019年廣州文化企業50強。 作為中國最大的UGC音頻社區,荔枝2019年入選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百強榜單,並於今年1月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NASDAQ:LIZI),成為「在線音頻第一股」。
  • 有很多六月荔枝上市,七種荔枝味道不同,如何辨別荔枝就足夠了
    現在是荔枝成熟的季節,不同品種的荔枝味道不同,果農教你區分七種荔枝。每年至是上市荔枝大量上市的季節,價格也從昂貴變成了親民。冷藏後,紅豔豔荔枝味道涼爽舒適,酸甜可口,熱的夏天味道不錯。荔枝一直是一種栽培歷史悠久的嶺南水果。
  • 荔枝正式推出「荔枝播客」App 打造專業中文播客平臺
    作為中國領先的在線UGC音頻社區及音頻互動娛樂平臺,荔枝為何要單獨推出一款「純粹」的中文播客App呢?對此,業內資深人士認為,這符合荔枝一直專注音頻領域、服務播客內容創作和音頻消費的定位,「純粹」的中文播客App 可以讓喜歡此類音頻內容的人更好的聚集起來,「事實上,這也是海外播客產品的經驗,其形式和路徑都有章可循。」
  • 左手UGC,右手Z世代,荔枝跨過盈利分水嶺將迎估值重塑
    11月10日,荔枝(NASDAQ:LIZI)對外發布新一季度的財報數據,Q3財報表現如何?自上市以來,荔枝業績一直穩步增長,最新發布的Q3財報顯示其已實現季度盈利,但股價較長時期低於今年一月份上市時候的發行價,可謂「質優價低」,所受「委屈」不小。透過這份財報,或許我們可以探究下在線音頻平臺目前在資本市場未能受到較大關注的原因。
  • 荔枝播客上線,小眾「播客」大眾化時代來了嗎?
    荔枝「重倉」播客釋放了一個積極信號,愈演愈烈的中國播客故事,或已來到自己的拐點。音頻巨頭的「播客」夢聲音作為最古老之一的傳播媒介,在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衍生出網絡音頻市場。相比之下,播客內容就顯得更自由和張揚,適合講故事、專訪、評論、對話等形式,深入社會和文化議題緊貼實事,所以有人稱其為音頻版的「博客」,這種內容形式在兩家音頻平臺上受喜歡程度必然會打折扣。例如說,喜馬拉雅App的播客頻道排在一級類目的第七位,用戶打開App後,還需要左滑一下才能看到。
  • 六月荔枝大量上市,7種荔枝味道不同,如何分辨荔枝看這篇就夠了
    又到荔枝成熟季,不同品種的荔枝味道不同,果農教你辨別7種荔枝。大家好,我是青說美食,每天都要好好吃飯呀。每年的4-6月正是荔枝大量上市的季節,價格也從開始的昂貴變得親民。紅豔豔的荔枝冷藏之後,口感冰涼舒爽,淸甜中帶點酸,炎熱的夏天吃起來很對味。
  • 荔枝FM與快手的下沉市場有什麼不一樣
    01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能看出,荔枝FM這樣做廣告、鼓勵內容方向,無疑會給平臺帶來極高的內容安全風險,難道荔枝自己就不怕嗎?當然怕,但沒有擴張急。激進策略的背後考量,主要源於行業老二想搶在老大前面,赴美上市。北京時間10月29日,荔枝FM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所(SEC)遞交了IPO申請,對海外上市在線音頻第一股的頭銜勢在必得。要上市就要有亮眼的數據,既然不能在總體上撼動行業龍頭喜馬拉雅FM的地位,便只好在增長上給投資人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