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麻麻亮,黃龍縣瓦子街鎮瓦子街村南窯組的劉永紅就立刻起床了,雞舍裡,有一大群土雞正等著他餵食呢。劉永紅是該村的貧困戶,為了幫助他解決銷售難題,鎮上牽頭與附近的農家樂、單位職工灶協商,以每隻100元的價格優先購買他的土雞,並由包村幹部負責運送。從此,他的雞「飛」進了消費市場,也讓他對穩定增收有了底氣。
消費扶貧專館圖
「我家的雞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主要餵雜糧、玉米等,從不餵飼料。鎮幹部經常幫我推銷,瓦子街鎮、宜川縣城的一些農家樂都會專門來購買。」說起自己家的雞,劉永紅如數家珍,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消費扶貧,一頭連著大山裡的貧困戶,一頭連著廣闊市場的消費者。開展消費扶貧,就是通過市場手段,打破貧困地區農產品「產、供、銷」的壁壘,解決農產品走出深山難題,幫助貧困戶增收,形成社會扶貧的「大合力」。近年來,黃龍縣積極營造全民扶貧的「大格局」,舉全社會之力做好消費扶貧工作,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上演了一幕幕黃龍版《我和我的家鄉》感人故事。
直播助農
「我們是貧困戶的靠山」
當黃龍縣利峰土特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經理李賓知曉自己公司即將獲得5萬元的獎勵。李賓高興地說:「這既是榮譽,也是黃龍縣委、縣政府對公司響應國家號召、在扶貧工作中積極努力,作出成績的肯定。今後,公司將更多的承擔社會責任。」
12月初,黃龍縣為了全面貫徹落實中省市消費扶貧相關文件精神,充分發揮消費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決定獎勵本縣進駐消費扶貧網且在消費扶貧工作中成效顯著的企業。縣扶貧局聯合相關單位通過實地查閱資料、電話抽查的方式,對本縣符合條件的八家扶貧企業進行了工作實績驗收,黃龍縣利峰土特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和黃龍縣產業扶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黃龍縣中蜂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三家扶貧企業達到獎勵標準,按照「年度銷售標準100-500萬且購銷貧困戶扶貧產品達到10%的比例」執行,每家將分別得到5萬元獎勵。
王彩霄賣花椒
李賓給記者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今年夏天的真實故事:瓦子街鎮的一戶貧困戶收了一千多斤蜂蜜,在開著三輪車運往利峰公司的途中,不小心車翻了,蜂蜜也灑了一地。利峰公司接到電話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救援,幫他把蜂蜜收拾起來,並按高於市場5元的價格收購了他全部的蜂蜜。
「有擔當的企業就像是貧困戶的靠山。我們公司今年總銷售額413萬元,其中扶貧產品銷售額達62萬元。我們在收購蜂蜜時,按照貧困戶的蜂蜜高於市場價5元來收,也是鼓勵貧困戶把中蜂養殖產業做好。我們是黃龍蜂業的龍頭企業,公司就得和全縣蜂農一起,抱成一團,依靠黃龍的綠水青山,共建一種蜜蜂精神。」李賓說。
據了解,今年以來,為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和自然凍害影響,黃龍縣及時出臺應對措施、搭建平臺、多方協調,強化扶貧產品開發認定和推介銷售,強力推動了全縣消費扶貧工作。截至目前,全縣經省市扶貧部門認定通過的扶貧產品企業12家,產品32種,累計銷售扶貧產品2853.2萬元,銷售群眾農副產品6370萬元。
瓦子街消費扶貧專櫃
「娃的學費有著落了!」
石堡鎮吉家河村的仝憲龍覺得今年養蜂比往年收穫得更多,才到5月就可以搖蜜了。5月中旬的早晨,他早早的來到蜂場,準備好工具,開始熟練地搖蜜,看著金黃透亮的蜂蜜流進桶裡,他心裡甜絲絲的。眼看著能搖一千多斤蜜,有了這些蜜,娃秋季的學費就不愁了。他家的蜂蜜品質好,口感好,經常有人主動上門求購,但是,一般客戶都是要幾斤而已,不知道到娃開學時能賣完嗎?他又有點擔心。娃在西安一家大學讀書,2萬多的學費確實讓人發愁。
中午,家裡來客人了,是縣扶貧局的幹部領著來的。
「這位是陝西品溯電商商務有限公司的經理,來買你的蜂蜜了!」
「好好好!我家的蜂蜜剛搖了,品質好著呢……」仝憲龍趕忙說。
「我聽說了,我們會按高於市場價來收,要600斤,怎樣?」
600斤!娃的學費這一下子就能解決,還有剩餘。仝憲龍心裡的石頭落地了。
「我沒想到扶貧局的幹部會一直關注著我,我真的是很感激他們,是他們和陝西品溯公司解了我燃眉之急。」事後,仝憲龍經常說。
仝憲龍
黃龍縣扶貧局幹部董世凱說:「我們局從措施方面拓寬和增強扶貧產品消費渠道。一是鼓勵乾果公司、產投公司等屬地農產品銷售企業,在確保農產品質量標準的前提下,按照提高蘋果每公斤0.5-1元、核桃3-5元、蜂蜜5-10元的標準,收購貧困群眾農產品;二是利用政府採購支持脫貧攻堅政策,全面動員預算單位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的方式,優先採購貧困戶農副產品,促進農副產品進校園、進市場、進社區。三是鼓勵全社會參與脫貧攻堅,引導市場各類經營主體建設線上線下扶貧產品銷售平臺,在西安、延安等省市重點城市建立扶貧產品直營店。」
據悉,今年夏季,陝西省體育局在省體彩中心一樓騰出2000平方米的區域,建成集展示區、品鑑區、銷售區、直播區為一體的黃龍農產品展示銷售中心,聘請西鹹物業集團優勢團隊運營管理。同時,縣扶貧局積極組織市委政法委、延安市地電公司、大唐熱電廠等幫扶單位實地採購黃龍貧困群眾農副產品。另外,西安市體育學院、延安城投、農投等省市幫扶單位,也相繼建成脫貧攻堅農產品展示銷售平臺、社區農特產品便利店、高校定點扶貧產品專櫃等黃龍扶貧產品銷售平臺,上線了延安農投農副產品大數據平臺。
宋志龍賣香菇
「這是黃龍版《我和我的家鄉》」
秋季,行走在黃龍縣每個鄉村中,都會看到人們在忙碌的收穫著。在這同時,你還會聽到一些感人的故事。一幅幅畫面,一句句對話,像極了現實版的《我和我的家鄉》。
瓦子街鎮瓦子街村的貧困戶宋志龍騎著三輪車,帶著幾筐蘑菇走村穿巷地送貨。「我的蘑菇都是新採摘的,放的時間太長就要爛掉。多虧了鎮上的幹部,幫我解決了銷路問題,看,車上這些都是訂購了的。」宋志龍口中感謝的是他的包扶責任人。如今,包扶幹部變身「推銷員」「帶貨員」,還發動愛心團體、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採取「以買代幫」等形式採購,幫助貧困戶拓寬銷路,以消費助力增收。
圪臺鄉馬場村的辣椒基地
一簇簇、一串串火紅的辣椒風中搖曳著。在圪臺鄉馬場村的辣椒基地,顆顆辣椒掛滿枝頭,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採摘辣椒、打包、裝車,忙得不亦樂乎,田間地頭到處洋溢著一派豐收的景象。「我從5月份就開始在辣椒基地幹活,每天收入130元。我們村的菜品質好,經村支部聯繫,拉到山西韓城,銷路不錯,價位也好。現在村上務工機會多,收入不斷增長,村子建設的越來越漂亮,我們生活的都挺幸福的。」貧困戶胡梅芳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她們村今年喜事連連。她丈夫秦院民大力發展庭院養蜂,不但蜂蜜賣得了好價錢,還得到了產業補貼6600元。村裡自8月初辣椒上市,已經採摘售賣3次,累計銷售產量達到100000餘斤,總金額達到了150000元。支部引領,合作社在創收集體經濟的同時,還成為了就業扶貧的產業基地。
「我家花椒正愁賣不出去呢,村幹部讓我拿到代銷點賣,以42塊錢一斤的價錢賣了140多斤,幫我解決了大問題。」在黃龍縣界頭廟鎮範家卓子村農產品代銷點,51歲的王彩霄高興不已。王彩霄是村裡的脫貧鞏固戶,家裡種了2畝花椒,可今年客商收購價才25元一斤,遠低於預期。但令她高興的是,在村裡電商代銷點,一斤花椒價格高了許多,這不僅解決了她的燃眉之急,還讓她家多掙了一筆錢。
有了電商代銷點,各村農副產品第一時間就能發往全國各地。「貧困群眾不僅可以在這兒高價賣掉農產品,而且還可以就近務工,增加收入。」範家卓子村第一書記孫憲民說。今年,為了加大銷售力度,村「兩委」對貧困群眾家裡的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統計,專門設立了代銷點,通過電商平臺把貧困群眾的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既拓寬了銷售渠道,也構建起消費扶貧的長效機制。
在中國第7個扶貧日、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來臨之際,黃龍縣開展扶貧日宣傳系列活動。來自全縣的30餘家扶貧相關單位和11家企業走上黃龍街頭開展系列宣傳及扶貧產品展銷活動。現場,37個扶貧宣傳點,25個扶貧產品展位,18類262種扶貧產品,琳琅滿目。當天,各鄉鎮及扶貧企業通過現場展銷、訂單銷售、直播帶貨等形式累計銷售扶貧產品60餘萬元。
據介紹,黃龍縣扶貧局還建設了5個扶貧消費專館,3個專區,設了2組10個消費扶貧專櫃,目前水、電、訊已落實,待企業協調異地扶貧產品上架,預計近期可投入使用。此外,計劃在水磨坊移民搬遷安置小區商鋪建設一座佔地300平方米的黃龍縣消費扶貧館,屆時將集中展示來自全縣7個鄉鎮,4家企業的62類400餘種產品,這不僅將是扶貧產品的展示、宣傳,也是消費扶貧成果的總結和提煉。該項目由西安市黃龍商會負責建設,已進入最後裝修階段,預計12月底可投入使用。(竇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