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生活的人與城裡人接觸的時候,常常因為做法不同而引起爭議。農村人對事物的看法都是簡單粗暴,或者說實用就可以了,但城裡人更追求的是利益,單單在一種植物上面,農村人的看法和城裡人就決然不同了。今天我們要說的也就是這麼一件事,在農村有一種樹酷似樟樹,當然農民還是辨別得出是不是樟樹的,不是樟樹就直接看了當柴燒,而城裡人卻會說,這種子一斤20元很稀罕,你們不知道嗎?其實這些也都是事實,只是市場信息和認知不對稱罷了。那到底什麼樹讓人有這麼大的分歧呢?
農村這種酷似樟樹的樹,在農村很常見,但具規模的卻很少,只有在四川才會有成片。這種樹叫「烏桕樹」, 又稱木子樹,為工業用木本油料樹種之一。沒錯,這種樹的經濟價值主要就是種子煉油,作為工業用油。如今咱們國家工業發達,在各方面都少不了用油。但農民卻不知道這一點,農民普遍認識這烏桕樹生長的很快,一點都不比桉樹慢,但卻不知有啥用途,砍了當做柴火燒是最最實際的用途了。
目前在我國,四川是培育烏桕樹的產區,在其他地方都是非常零散,不具規模,所以經濟價值也體現不出來。如果數量少,即使農民知道這種子一斤20元,估計也沒啥收益。據研究表明,這烏桕樹種子榨油也是可供食用的,只是目前還待開發。烏桕樹的樹皮、根莖和樹葉也有一定的經濟價值,烏桕樹皮四季皆可採收,去除雜質後洗淨、切厚片曬乾可出售,烏桕樹葉可鮮用,也可曬乾備用。
除了以上介紹的用途之外,你們還知道烏桕樹還有啥用處嗎?歡迎了解或者接觸過烏桕樹的朋友留言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