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空間與使用者的關係始終處於變化狀態。靈動體塊延伸多重空間韻律,為未來社群生活的更多可能性埋下伏筆。
甌江口岸 ~山水之間是溫州
世茂·璀璨甌江位於尚處在開發初期的溫州甌江口新區,甌江口大道與倪鵬南路交匯處,該項目具有一線江景資源,未來前景無限。
突破常規 ~成就人居夢想
通過對場地、建築和未來生活的思考。齊越突破常規,並沒有選擇建築直面一線江景資源,而是兼顧城市界面、地緣屬性和整區均好等因素合理規劃。南偏東1度的整體規劃布局不僅對南側城市界面沒有形成壓迫感,也符合溫州人對風水的喜好。首排正南北布局打開的空間為二線住宅提供觀景的視野,同時正南北方向的園景視野也達到了80米左右。打造出了具有中心大花園、半私密花園和私密花園的一線觀江高品質生態人居體驗社區。
精緻洗鍊~樹立住宅標杆
以全幕牆體系打造品質大盤,樹立一線江景社區標杆。整體立面採用非對稱形體勾勒,去除繁雜的材料使用和線條堆砌,用純淨凝練的設計語言表達建築的時代特徵和江景氣質。立面材料以鋁板與玻璃幕牆為主,通過工業化材料的穩定性與自潔性實現立面的歷久彌新。
具有標誌性的V型屋頂構架打破了沿江面天際線平緩的現狀,以輕盈動感的設計語言烘託出建築與環境的交融感,塑造出極強的標誌性;主體建築強調精緻的橫向線條,通過冷色鋁板深淺搭配以及畫龍點睛的咖色鋁板收邊,塑造出高品質的立面;基座部分採用三層一體化設計,通過石材的斜切、鋁板的穿插、工字鋼型材等材料的使用,豐富近人尺度的價值感和品質感,塑造輕奢的入戶體驗。
展示中心~未來精神地標
如何在尚處於雛形階段的住區中創造出具有標誌性設計的先行啟動區,如何讓訪客提前體驗到未來的生活場景,如何在堤壩遮擋的情況下提升觀海視線,是本次設計的重中之重。
齊越通過提煉甌江的漁水文化,將抽象飄逸的曲線元素融入示範區的建築設計之中,打造具有標識凝聚力的建築形態;營造社群空間場所,將未來的人居氛圍植入在每一個互動空間之中;遵循「形式追隨功能」的現代設計理念,將洽談等主要功能放置於視野開闊的三樓以達到絕佳的觀景效果。
水之漣漪~曲線的力量
甌江上駛過江面的漁船,泛起層層漣漪,碰撞出自然的弧線,為主創團隊帶來了無限靈感。
柔軟、輕盈的曲線讓生硬而理性建築極富動感。於是,三個錯落輕盈、盤旋疊加的橢圓體塊應運而生,層層扭轉的形態伴隨江面的漣漪隨風起舞。
共生秩序~一體化場景打造
任何優秀的建築都無法脫離場地而獨立存在。齊越與景觀公司緊密協作、相互協調,讓項目整體層次豐富、精神統一。
△ 展示中心總平面圖
景觀廣場以建築為中心輻射開來,「水之漣漪」的意向化作周圍景觀的同心圓設計,似微風襲來泛起的層層浪花,後期又可作為社區休閒廣場,供社區居民休憩、玩耍。
△ 展示中心首層平面圖
形神相和形式與功能共舞
體量旋轉所形成的室外灰空間被植入未來社區的生活縮影,成為展示中心的又一大亮點。
作為界定室內外的一種存在,灰空間成為過往遊客遮陽避雨的庇護之所,同時它會與兩側的廣場形成氣溫氣壓差,為人們送去習習涼風,提升場所的舒適性。」
△ 使用功能靈活的室外灰空間
沿甌江口大道一側架空通廊高度達9米,以豐沛的自然光線和開放的空間界面回應濱江社群的場地特徵。
為了將後期的生活場景融入到前期的展示中心內,建築師通過對兒童公園、泳池會客廳和旱溪廣場等場景的打造,悄無聲息地傳遞出設計的溫度和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暢想。
△ 兒童遊樂區
二層開放式露臺,與互動廣場空間呼應,且結合了端部的兒童遊樂設施,方便遊玩與休憩。屋面露臺朝向景觀面,使建築自然融入周邊環境。
「這些空間既相互獨立,又會通過視覺、聽覺等感官產生聯繫,最終碰撞出意料之外的生活體驗。」建築師補充道。
空間感受~場所的語言力量
形式追隨功能,功能呼應形式。在三個空間重疊處設置共享空間將其打通,串通起整個建築的功能組織與行走動線。
作為建築軸心的旋轉樓梯,層層遞進,螺旋上升,曼妙的曲線與採光井灑落的自然光交相輝映,空間內外景色互通,營造出光與影的美學意境。
△ 環繞交織的旋轉樓梯
一層以接待、辦公等功能用房為主,拾梯而上進入二層,行走動線將來訪者引向一面面弧形文化牆,精心提煉的東甌文化觸及訪客心底共同的記憶,在閱讀品牌歷史的過程中,得以窺見未來全新的生活方式。
不同於傳統售樓處的功能布局,本案將售樓處的核心功能區放置於三樓,以更好的展示項目的江景資源。
隨著樓層的升高,空間體量也逐漸增大。到達三層展示大廳,建築師運用反梁的建造方式讓原本層高受限的空間變得豁然開朗;南側景觀面純超白玻璃的設計,讓人們在飽覽江景的同時,體驗「智者樂水」的意趣。
材質表達~建築的表情塑造
放眼觀之,建築師以現代主義的簡約和銀白相間的色調來呼應純淨天然的濱江風景。大面積超白玻璃的應用,營造出「靜如水、薄如紙、亮如燈」的純淨之美。
玻璃幕牆上的豎向燈具線槽隨建築形體旋轉形成序列,增強了立面效果。
夜色落幕,柔和的室內燈光透過全玻璃立面,配合外立面光影灼灼的線條感,將不同區域的空間特色娓娓道來。
細緻入微~細節滋養靈魂
如果說建築的靈魂在於空間,那麼空間的靈魂則由細節來構築。
在設計的過程中,齊越兼顧了建築細部、空間尺度、實用性與美觀的統一。
為了遮擋超白玻的黑膠縫,建築師採用80mm寬的豎向金屬杆件,既遮擋了黑膠,也為燈具的安放預留位置。
為了確保室內空間的通透性,建築師綜合考量結構形態和技術美學,將最大柱跨設置為11米。
為了立面肌理的變化以及更好的觀江感受,面江的超白玻璃尺寸達到2m*6.15m。
灰空間內嵌於鋁板上的弧形燈帶,由「暗處」走向「明處」,既兼顧了照明需求,又成為建築肌理的一部分。
△ 展示中心實景圖
施工現場~嚴格把控、精準落地
項目起始至最終落地,建築師不間斷駐場近三個月,在結構、龍骨、玻璃幕牆、金屬鋁板和照明等多個施工環節均參與現場指導,以把控建築品質。
同時,我們也感謝業主方的全面信任和尊重,保證了項目落地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技術圖紙:△ 一層平面圖
△ 二層平面圖
△ 三層平面圖
△ 西北立面
△ 西南立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