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6:34:44 來源:蚌埠新聞網
製造噪聲幹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記者 陳瑤
11月17日4版,本報曾刊登過《主播深夜直播 鄰居難以入睡》的報導。二十多天過去了,問題不但沒有得到解決,事件反而繼續發酵。
業主無計可施,要買「震樓神器」
上個月,阿爾卡迪亞·碧水灣小區8號樓1單元有業主反映,樓上的租戶每晚做直播,從晚間開始,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清晨,噪音很大。被打擾的鄰居們不止一戶前去直播住戶家敲門,但一直吃閉門羹。業主們找了物業、房東並報警,但都沒效果。
12月10日上午,該小區8號樓1單元的業主再次向業主群吐苦水,「16樓的租客,每天晚上11點到早上6:30開直播唱歌、拉凳子、跳舞等。他們白天睡覺,我們聯繫房東、打110、物業電話都不起作用,鄰居們可有妙招?」
有人建議樓下的業主對付樓上的噪音可以使用「震樓神器」。受噪音困擾的業主表示,要去買震樓器,並且在白天打開,只是針對直播住戶,不想影響其他鄰居的休息。「我也是被逼無奈,如果物業、社區居委會不能幫我們解決問題,我每間屋裡都安裝震樓器。各位鄰居給我作個證,我會上班就開,下班關上,不打擾其他鄰居,只針對直播這戶。」該住戶表示,因為夜間噪音太大,實在沒法休息,他們也曾報過警,110也出警到直播住戶家看過,現場要求停止了,但隔天住戶還是會繼續直播。
震樓神器到底為何物?
「震樓神器」到底是什麼?淮河晨刊記者在購物網站搜索「震樓神器」沒有搜索到任何物品,這才得知「震樓神器」曾被要求全部下架處理。但搜索「防樓上噪音」「噪音振動器」「震樓棒」「震動地板工具」等關鍵詞,還是能發現大量這種產品。這其實是一種振動電機,價格在幾十元至兩百多元不等。記者隨機找了一家,據賣家稱,可通過支架將「震樓神器」安裝在天花板上,然後將伸縮杆支撐在凳子上,就可以減少自家的噪音汙染。一般來說,自家30分貝左右,但樓上聽到的是自家的2倍。機器啟動後,樓上地板會高頻震動,並與樓上的物體產生共振,聽到的就如同衝擊鑽打孔時一樣的噪音。賣家還指出,「震樓神器」非工業用只是家用,實際是個振動電機。
除了振動電機,還有一種「震動地板工具」,賣家稱效果比震動的更好。通過安裝視頻,記者了解到,一個小小的電機盒中藏著一個敲打錘,樓下住戶可以通過遙控器調節敲打力度,而敲打錘發出的「哐哐」聲,會影響到樓上住戶的正常生活。
很多買了這款產品的買家在評論區留言,「樓下人,樓下魂,樓下要做人上人。樓上不做人,樓下不做卑微人。」「這東西太解氣了,太解氣,今天開了一天,早上9點到晚上9點,樓上的沒聲音了,太爽。」「效果很好,現在大家都乖乖了。」……
根據買家評論來看,不少人下單是源於鄰裡間因噪音引起矛盾,多次協調溝通無果。有人表示,協調不好只能採取這樣的手段,「還世界一個清淨」。
「以噪制噪」是好辦法嗎?
可是,這種以牙還牙的辦法真的是處理這類問題的好辦法嗎?高新區法律援助中心的相關負責人曹舜表示,購買所謂的震樓神器,「以噪制噪」,這樣的行為實際上侵犯了鄰裡之間的相鄰權,應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相關規定,樓上樓下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係。
「樓上直播噪音大,樓下無奈用震樓神器,但這也是不當,反而加大了鄰裡之間的矛盾。」曹舜建議市民,鄰裡間發生矛盾最好是找物業和社區幫助溝通,如果發生糾紛,可以請派出所進行調解,不應該採取這種「以噪制噪」的手段。處理鄰裡糾紛應採用合法途徑,理性解決。這樣故意製造噪音,幹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警方可以對其進行治安處罰。別圖一時痛快,小心觸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規定:「違反關於社會生活噪聲汙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噪聲幹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當然,如果樓上居民故意連蹦帶跳,幹擾了樓下居民正常生活,也是侵犯了樓下的相鄰權,也應該受到處罰。
責任編輯:劉鳴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