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百姓的日子像巫山紅葉一樣紅火
【新時代擔當作為典型風採】
「我們不僅要展示好旅遊精品路線,還要把旅遊服務功能和景區環境衛生搞好。」2018年10月10日,在重慶市巫山縣召開的旅遊宣傳營銷及紅葉節精準營銷專題會上,巫山縣委書記李春奎表示,全縣要營造出舒適的旅遊環境,讓每位遊客的巫山之旅都能舒心愉悅。
巫山是旅遊大縣,遊客遊得怎樣,是李春奎十分關心的事,巫山過去還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巫山的群眾過得怎樣,更是他牽掛的大事。
2011年11月,李春奎從渝西調到巫山任縣長,2015年起任巫山縣委書記,紮根貧困山區一幹就是7年。
迎難而上破解遺留難題
巫山是三峽工程重慶庫區首淹首遷縣,動遷移民近9萬人。多年來,移民統建房清收處置與城區移民安置信訪問題突出。面對這個矛盾交織的遺留難題,李春奎沒有迴避,而是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抓住統建房侵佔這個關鍵要素,2013年率先在大昌鎮進行試點,歷時3個多月,平穩收回統建房2萬餘平方米,收回現金2000餘萬元,歸墊了大昌移民資金欠帳,解決了10多年積留的125件移民信訪案件,全面完成了大昌鎮移民安置銷號掃尾任務。
大昌鎮試點的成功,為解決全縣移民信訪問題打開了新的局面。李春奎親任縣統建房清理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依法依規強力推進。經過兩年時間的抽絲剝繭、找準矛盾焦點,政法部門依法重拳處置了一批從中撈取好處的「蛀蟲」,清收統建房2700多套,收回現金2億餘元,一舉化解了2000多個多年懸而未決的信訪問題。
2017年9月,巫山被中央綜治委、中央組織部表彰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李春奎也獲得個人嘉獎。
不顧安危奮戰救災一線
2014年9月1日,巫山縣普降大雨,多地山洪暴發,14萬多人受災,2971間房屋倒塌,4.73萬人生活用水困難,5萬多人用電中斷。自然災害突發的前一天晚上,時任縣長的李春奎召開了全縣地災防治緊急工作會,部署救災搶險、安置災民。會後,李春奎連夜趕赴受災現場。當時,當陽鄉兩處滑坡和泥石流共計700萬立方米,交通阻斷,隨時都有滑坡和落石出現的可能。他沒有退卻,冒雨坐摩託車、步行6個多小時,到最偏遠、受災最重的當陽鄉蹲點值守,組織搶險救災工作。
在8天8夜的抗洪救災中,李春奎始終堅守一線,靠前指揮。最終,在縣委、縣政府的有序組織下,通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連夜奮戰,全縣人員無一傷亡。
2016年7月29日凌晨1點,因連降暴雨,縣城核心區內國賓酒店外側高擋土牆出現傾倒滑移險情,危及周邊2000餘名居民的人身安全。凌晨兩點,李春奎接到電話後趕到現場。他一邊召開緊急會,果斷下令立即疏散群眾,一邊迅速聯繫市相關部門請求二次組織專家救災排險。連續奮戰近20小時後,險情終於被成功控制。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面對急難險重任務和複雜問題,要時刻做到不推諉、不退縮。」李春奎說。
創新思路推動綠色發展
巫山地形起伏大、坡度陡、交通閉塞歷來是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交通運輸管理專業出身的李春奎,多次帶領專家深入崇山峻岭勘察,謀劃布局巫山水陸空鐵立體交通網絡建設。為了儘快建設好巫山機場,李春奎前往北京、廣州等地聯繫匯報,千方百計爭取項目、籌措資金,最終累計籌集資金15.5億元,機場建設推進提速,將在今年底建成試飛。
交通大發展,為巫山產業興旺、旅遊紅火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多年來,滿山的紅葉成為巫山旅遊的一張「名片」。「我們要大力栽植紅葉類樹種,讓巫山成為全國紅葉品種最多,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地區,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再增亮色。」李春奎介紹,2017年巫山共接待遊客126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3.9億元,同比增長22.6%。
隨著巫山旅遊品牌越來越響,農家樂的生意也日趨紅火。在巫山神女峰腳下的抱龍鎮青石村,三峽移民易光瓊開了一家「神女苑」農家樂。去年農家樂收入近20萬元,比10年前翻了近10倍。易光瓊感嘆道:「多虧縣裡抓旅遊的政策好,我們山窩窩也變成了金窩窩。」
打好「三峽牌」,唱好「紅葉戲」,如今巫山縣「一切圍著旅遊轉」,越來越多的群眾吃上旅遊飯,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願望。李春奎說:「我一定要當好『一線總指揮』,把黨在基層、在農村的政策落實好,把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解決好,促一方發展、富一方百姓,讓百姓的日子像巫山紅葉一樣紅火。」
(本報記者 李宏 張國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