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Z6、紅米K30和realmeX50對比,價格相差不大,誰性價比最高?
這兩天朋友問數碼君,預算2000元左右,有哪些5G手機值得去挑選?目前來說2000左右的5G手機確實比我們想像中來得要快一些,去年的消息還稱是要2020年才會到2000元甚至千元,但是市場的競爭激烈,導致了提前到來了,不過目前來說也只有三款手機可以選擇vivoZ6和紅米的K30,以及realmeX50這是OPPO旗下的一個子品牌,我個人是在8號的時候下單給老婆買的vivoZ6,其實網上很多網友和K30對比,這裡不好,哪裡不好,但時對於我們而言,我們選擇手機其實主要是看特色,而我看中的是vivo的品控,售後的方便,以及強大的電池和快充,以及散熱。當然我們會把這款手機的優勢和劣勢都說一下:
一,我來說說我個人為什麼會選擇vivoZ6系列:
當然vivo線下的優勢和自家的工廠,這是i先天性的優勢,不管是配置怎麼樣,首先在質量方面確實沒的噴,再加上vivo在線下發展的確實是長久的積累,也造就了售後的優勢,服務更好,更加便捷,即便是小縣城也沒有關係。vivo當熱從手機配置來說已經走了性價比路線,所以配置其實也是不用去擔心的:
1.打孔的設計是開孔最小的中端手機。現在的手機我們習慣性的先要看外觀設計,打孔的設計確實是一種妥協,不得不不接受,但是雙打孔的設計,確實讓我們有些不可思議了,而只有vivoZ6是單打孔的設計,而且孔徑只有3.8mm,確實相對比較小,本身大家都是LCD屏幕,所以屏幕素質差距不大,不過一個打孔的設計確實顏值更高,後置指紋我覺沒有什麼不妥,說白了大家都不是屏幕指紋,你弄個側面指紋,其實還不如後置指紋舒服,雖然從一提醒來說側面指紋要看一些,不過既然都買這個價額的手機,我覺得應該更加注重實用性,後置指紋當然因為接觸面積更大,所以識別率其實要更高一些。
2.性能的王者。國內說起來遊戲優化,OV手機莫屬了,還記得當年OV手機沒有做性價比之前,很多人說玩遊戲也不卡頓,最後曝光OV和騰訊以及網易有合作,這個其實不難理解,這是商業模式,從底層優化,遊戲更加流暢,而現在依然也有,關鍵是自身的優化,比如採用的Multi Turbo3.0來防止遊戲的意外關閉,以及穩定性,包括加速,另外就是遊戲模式免打擾,以及4D震感包括變聲這些,確實很好用。
關鍵是散熱。 85mm的散熱管,確實和PC的散熱有一拼了,而且從散熱面積來看,超過10000平方mm,確實很強勢的存在,散熱的優勢就在於手機不會發熱和發燙,即便是長時間玩遊戲。
3.續航的王者。5000mAh電池再次刷新了徐晃排行榜,成為了第一名的位置,其實手機現在配置相差不多的情況下,電池大,我們還是比較看好的,可以使用更久的時間,這個確實是實實在在的優勢,而44W的快充功率,目前這個價位最強,簡單一點來說和紅米K30的30W的4500mAh電池,充滿電量是一個速度,vivoZ6是65分鐘的時間,而紅米K30是66分鐘的時間。
4.拍照。自從安卓手機加入了超級夜景,廣角這些功能之後,每個廠商都有著自己的優化,所以我們確實說不上來誰好誰壞,不過我們知道他有這些功能,以及在硬體方面採用的4800萬像素鏡頭實力不錯就可以啦 !
小結。我們沒有提到性能高通765G的集成基帶的原因,在於我們知道這三者的性能參數沒有區別,不過要說765G的性能確實不錯,功耗和發熱控制得很好,而且EUV工藝的7nm,本身集成基帶,所以確實算是中端的佼佼者,而vivoZ6的續航,顏值,散熱優勢,以及品牌的優勢是我們看中的。
二,紅米K30和realmeX50的優勢和劣勢:
1.紅米K30系列。
這款手機確實也沒有太多的缺點,不過也沒有太大的優勢,本身刷新率是一個優勢,但是雙打孔的設計,確實算是有點醜的,再者就是從實際體驗來說120HZ確實和耗電成為了正比,看似是優勢,但是因為耗電太嚴重,反而是感覺還不如沒有。
當然從配置發麵來說多了NFC,以及紅外遙控,這是他的優勢和亮點,另外就是他的IMX686鏡頭確實很強,但是因為定位的限制,導致了優化也是一般,所以硬體不錯,但是確實能力發揮不出來,有些尷尬。
2.我們來說說realmeX50系列。
本身當初因為頻段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不過目前來說確實不影響,現在5G的建設是前期,還沒有普及,所以頻段方面可用的有限,而且移動N41和電信聯通的N78是主要的頻段,所以不用擔心,這看手機其實沒有太大的優勢,只是在拍照方面,支持了20倍變焦,其他方面和紅米相差不多。
總結:
看完vivoZ6和紅米K30,再看看realmeX50,對比之下一目了然!
選擇手機,其實對於我們而言。主要是看配置和特色,以及品牌,從品牌角度來說都不錯,不過vivo確實更加強勢,畢竟另外兩個都是子品牌,而vivoZ6算是直營,另外就是從我們平時使用的角度來說,續航和散熱,以及顏值這是我們經常用到的,或者說是影響比較大的,所以vivoZ6這是我們選擇的理由,當然具體還是要看你個人的需求和對於品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