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鍋、聊戰疫故事、接力大合唱,變魔術、唱黃梅戲……在「雲火鍋」現場,張國立和張丹丹化身主持人,妙語連珠讓這場線下線下同步的「雲火鍋」歡樂開場。
作為活動的「邀約人」,王琪坐在馬雲旁邊。宴席期間,她客串起家鄉代言人,為遠道而來的馬雲介紹起安徽美食。「介紹安徽美食,臭鱖魚不得不提,它聞起來臭但吃起來香。」在王琪的力薦下,第一次來到合肥的馬雲趕緊嘗了一筷子,「如果有下輩子,我一定要嫁到安徽來。」
宴席過程中,眾人通過短片重新感受了那段已經過去卻值得銘記的日子。一幕幕熟悉的畫面,讓主持人張丹丹不禁紅了眼。「這場『雲火鍋』代表對醫護人員的謝意和敬意。面對疫情,所有人都很害怕,相信醫護也害怕。但他們仍然逆行援鄂,這就是擔當。」為此,馬雲還「化身」服務員為宴會現場的抗疫英雄服務,將飲料貼心的送往每一桌。
這頓火鍋宴裡
配齊了安徽最地道的風味
安徽飲食文化歷史悠久
飲食文化既有著
水一般的南方柔情
也有火一般的北方豪情
6月6日晚,馬雲到合肥兌現「火鍋之約」。這頓融合南北特色、美味與文化兼具的「雲」火鍋,配齊了安徽最地道的味道,飽含著咱安徽人的好客之情……
01
泉水叮咚:尋幽探秘大別山
金寨玉井水
從大別山發源的河流眾多,山南麓的水流入長江,山北麓的水流入淮河。而大別山乃淮河之源,因為淮河,才有了古樸厚重、興盛發達的淮河文化。
金寨玉井水,水源地在大別山玉蘭谷。玉蘭谷全長約2公裡,位於金寨縣鐵衝鄉裡橋村的山上,花開時節,玉蘭花香,沁人心脾。來自大別山的玉井水,水質富含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自然饋贈的水資源寶藏。
鮮榨石斛汁
《神農本草經》上品(二八)記載:石斛,味甘平。主傷中,除痺,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季。一名林蘭(御覽引雲,一名禁生,大觀本,作黑字),生山谷。吳普曰:石斛,神農甘平,扁鵲酸,李氏寒(御覽)。名醫曰:一名禁生,一名杜蘭,一名石蓫,生六安水傍石上,七月八月,採莖陰乾。案範子計然云:石斛,出六安。
霍山石斛,又稱龍頭鳳尾、皇帝草,民間俗稱米斛,是石斛屬中唯一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是國家瀕危名貴滋補中藥材,僅產於北緯30度的大別山北麓(霍山),大多生長在雲霧繚繞的懸崖峭壁、崖石縫隙間,產量極低。
《景嶽全書》記載霍山石斛「故能退火養陰除煩,清肺下氣,亦止消渴熱汗。」鮮榨的石斛汁能養陰清熱潤燥。
02
玉盤珍饈:邂逅徽式佳餚
黃山臭鱖魚
作為一道徽州名菜,臭鱖魚是名副其實的聞著臭,吃著香,既保持了鱖魚的本味原汁,肉質又醇厚入味,同時骨刺與魚肉分離,肉成塊狀。
古時交通不便,商販將鱖魚運到徽州路上要走七天。據傳,一個魚販運一批鱖魚到後發現些許變質,因損失過大,不舍丟棄,便將鱖魚醃製後自己吃,沒想到味道十分鮮美,便傳承下來。臭鱖魚的臭與香,鮮明對比,更增加了徽菜的獨特魅力,歷經200多年的歷史,成為徽州人特別鍾情的一道佳餚。
蕭縣羊肉
蕭縣羊肉歷史悠久,享有盛名已達300餘年。清朝同治年間,蕭縣聖泉鄉袁樓村的彭玉山學有一套烹調絕技,後經人引見,進入清宮御膳房,以一道汁濃味厚的羊肉湯而受到皇宮的青睞。
「老字號名震徐淮三百裡、羊肉湯味壓江南十二樓」說的便是蕭縣羊肉館。「無羊不成席」如今在蕭縣,羊肉館多達上千家,已形成聖泉寺、丁裡鎮、篩子泉和龍城鎮「四大羊美食集群」。
安心豆芽
今晚在熱氣騰騰的餐桌上,就有一道合肥本地健康又好吃的「安心豆芽」作為指定素菜供應。
據安徽安心蔬菜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看似無奇的豆芽,從發芽到長成要經歷5天5夜,並且它的大部分時光在冷鏈中度過。每一根豆芽均需要通過168小時恆溫孵化,18道全程無觸摸工藝系統加工,僅零攝氏度冰水浸漂,低溫冷藏,保留了脆、嫩、白的產品特點;安心豆芽出廠前更需要通過系統化質檢精選,合格後方可進入百姓市場。
在合肥市高新區安心豆芽生產基地,在一套全封閉的生長系統內,溫度、溼度都在可控範圍。飽滿的豆子顆粒暢快地「喝」著從大蜀山腳下180米深井中抽取出的礦泉水,保證了豆芽的「綠色」、「無公害」。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全部與外界隔離「無觸摸」,待到豆子長成後,還要經過0℃以下的冰水浸泡,從而保證豆芽的新鮮、口感和營養。
03
悠悠茶韻:縱覽名茶「春色」
祁門紅茶
茶歷來是最佳的外交使者,自古至今都是安徽溝通世界、促進旅遊文化經貿交流的情感紐帶,安徽名茶也被作為國禮數次奉送給各國貴賓。
安徽是茶的故鄉,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祁門紅茶、太平猴魁、黃山毛峰、六安瓜片多種歷史名茶。
祁門紅茶是安徽第一款紅茶,自清光緒元年(1875年)問世以來,風靡世界,享譽全球。被公認為是與印度的大吉嶺紅茶和斯裡蘭卡的烏瓦紅茶齊名的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之一。它被譽為「紅茶皇后」,是英國女王和王室的至愛。它的外形緊細勻秀,獨特的「祁門香」似花似蜜撲鼻而來,茶湯在杯沿形成一道金圈,像一位鑲著金邊的女王般高貴。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茶產於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和霍山縣,主產於深山中,外形精緻簡潔。根據歷史記載以及民間傳說,1905年前後,六安一評茶師,從收購的綠大茶中揀取嫩葉,剔除梗樸,作為新產品投入市場後,獲得了成功。信息不脛而走,附近茶行和茶農紛紛仿製。這種片狀茶葉形似葵花籽,逐稱「瓜子片」,以後就叫成了「瓜片」。
六安瓜片外形單片順直勻整、不帶芽梗、形似瓜子,幹茶色澤翠綠、起霜有潤;湯色清澈、香氣高長。採制六安瓜片的茶樹品種主要為六安雙鋒山中葉群體種,俗稱大瓜子種。所採鮮葉通過「扳片」,除去芽頭和茶梗,掰開嫩片、老片;不同等級的鮮葉分別進行殺青,生鍋、熟鍋連續作業;烘焙分三次進行,火溫先低後高,特別是最後拉老火,爐火猛烈,抬(烘)籃走烘需二人配合默契,如跳古典舞一般,為中國茶葉烘焙技術中別具一格的「火功」。
04
濃濃果香:卻話山水人文
三潭枇杷
又到一年枇杷季,新安江邊,群山環抱,為枇杷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三潭」一帶盛產枇杷。一樹黃橙橙的枇杷,歷經12個月的生長期,冬季開花,春來育果,終在夏初壓彎了枝椏。
「三潭」是歙縣的三個自然村:瀹(yuè)潭村、漳潭村、綿潭村。因村名中都有「潭」字而得名。「三潭」三個自然村分布在新安江山水畫廊兩岸,距離歙縣縣城15-25公裡不等,距離深渡鎮在10-25公裡不等。
《本草綱目》記載枇杷,果有清肺潤燥之功,葉有化痰止咳之效。這裡所產的「三潭枇杷」皮薄、肉厚、汁甜、營養豐富,早熟且優質,是老幼皆宜的益果。
俗話說「天上王母蟠桃、地下三潭枇杷」,三潭枇杷遠近聞名,口味可謂是枇杷中的上品。加之陽光充足,雨量充沛,「三潭」枇杷長勢也非常給力,「金燦燦、黃橙橙」,皮薄、肉厚、汁甜、水多,清香爽口,營養豐富。枇杷在這樣的江南煙雨中蓄足了四時之氣,一口,便嘗盡了黃山的四季。
未說江南煙雨,卻念三潭枇杷。新安江上遊,村民們逐水而居,枇杷樹沿江種植。每年枇杷成熟時節,歙縣都會舉辦枇杷節,節日活動有古典有現代,向世人展示徽文化的獨特韻味。
05
曼妙戲曲:徜徉徽州之音
黃梅戲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綻笑顏……6月6日晚,「火鍋之約」就餐過程中,馬雲與安徽援鄂醫療隊員聯手合唱黃梅戲的經典曲目《夫妻雙雙把家還》。該曲目是根據黃梅戲《天仙配》而創作的歌曲。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劇種,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在中國的知名度僅次於京劇。
「黃梅戲一代宗師」是安慶桐城人嚴鳳英。吸收京劇、越劇、評劇、評彈、民歌等唱腔之長,將它們融會貫通,自成一家,譽為「嚴派」。1958年毛澤東主席視察安慶時,觀看了嚴鳳英黃梅戲表演。代表作品為《天仙配》、《女駙馬》。1957年《天仙配》獲文化部頒發的1949-1955優秀影片獎,嚴鳳英獲得金質獎章。
滿懷最大的真摯誠意
這頓充滿安徽元素的傳奇美味
是安徽人民
對遠方來客最樸實的歡迎
徽風皖韻,源遠流長
如果你也是美食文化控
四時皆可來安徽
江淮晨報全媒體中心出品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劉暢、樂天茵子
原標題:《吃了一口安徽菜!馬雲笑稱下輩子嫁到安徽...》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