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是最具地域色彩的,有些食物提到它就會自然而然地聯想起一個國家。提到咖喱想到印度;說起壽司會想起日本;說到泡菜會想到韓國。那在老外的眼裡,中國的代表作又是什麼呢?
在美食界,「壽司」是日本的名片。而最有代表性的可數生魚片壽司。雖然西方國家,帶著血水的三成熟牛扒也常有人吃,但說到吃生魚片哪國能比日本更野?
新鮮的海魚經過一番處理以後肉骨分離,切成什麼厚度每個廚師心裡都有一把尺。看似簡單的幾下捏、壓、握動作過後,一塊近乎標準的長方體就生魚片壽司誕生了。
有韓國人的地方就泡菜。在韓國,可以說沒有哪戶人家的飯菜裡是沒有泡菜的,而且許多家庭還會另備一個專門放泡菜的冰箱。
韓國泡菜的製作過程耗時費工,切切磨磨、浸浸泡泡,得花上一兩天才能完成。發酵完成的韓國泡菜看似奇辣無比,實則集多種味道於一身。入口酸辣鹹,細嚼之間絲絲的甜味緩緩而出,辣味仿佛只停留在吃的過程,是一種不帶後勁的辣。
那最具中國特色的美食又是啥?在許多老外眼中,獨具中國特色的美食可不止一樣,但比較有標誌性的,要數這三種。
火鍋
許多歪果仁認為,來中國不吃頓火鍋是會留有遺憾的,而且要吃,就吃比較挑戰性的麻辣火鍋!
中國的火鍋在國外也頗有盛名,隨著中式飲食文化越來越受歡迎,在國外的火鍋店也越開越多。甚至有些原本沒供應火鍋的中國餐館,也增添了火鍋給客人選擇。有老外這樣評價火鍋,說它吃的不止是味道,還有熱鬧。確實,西餐文化都是各吃各的,但火鍋就是一群人的美食。
餃子
相對起火鍋的熱鬧,餃子更像是帶著溫馨的節日氣氛而來的。元宵、除夕、立冬,中國人的團圓家宴上總少不了一盤餃子。餃子的味道包羅萬有,儘管是一樣的食材一樣的調料,每家每戶也總有屬於自己家的味道。
記得在外國真人秀節目《我要做廚神》裡,一位中國廚師,在面試環節中做了一盤「香蔥香菜餃子」獲得了入賽資格。評委們評價是:餡兒非常美味,調味精準!
或者這就是中國餃子的精髓了,無論是尋常人家家裡做的,還是大餐館裡出品的,在中國,很難找到難吃的餃子。餃子的區別只有餡少和餡足、皮厚與皮薄、好吃和更好吃。
炒菜
許多老外的廚房裡,鍋具都是分工明確的。油炸鍋,平底鍋、湯鍋、燉菜鍋……各司其職,而在中國人的廚房裡,一個炒鍋就能頂「萬鍋」!
在歐洲,許多中國餐館會直接寫上「wok」的招牌。而中國菜,確實有許多小炒,以至於許多外國人對中國菜的印象就是「炒菜」。
在老外們看來,炒菜就是各種配料匯集在一鍋裡,加上高翻炒上盤。也有一小部分人認為,炒菜沒多少技術含量,都是「一鍋燉」的。但是,這種刻板、片面的印象卻也無損他們對回鍋肉、麻婆豆腐、紅燒肉、咕嚕肉的喜愛。
有人說有中國菜的地方就有醬油,有人說有辣椒、花椒參與的中國菜最能讓歪果仁留下深刻印象。也有人覺得自帶養生食療功效的中國菜最具特色。真的沒法說哪一種調味、食材、菜式最有標籤性。因為中國菜實在是包羅萬象。
今天分享的「日本有壽司,韓國有泡菜,在老外眼裡,那中國的「代表菜」是啥?」是啥?」到這裡。本文文字為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