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高超的造園手法,其尊崇自然的理念,體現出中國園林的思想

2020-12-15 趙姐愛唱歌

藝術高超的造園手法,其尊崇自然的理念,體現出中國園林的思想

西塘位於汕頭市澄海樟林鎮塘西鄉,是集住宅、書齋、庭園三者一體的庭園,原址為林洋別墅,於光緒年間為樟林南社洪植臣買得,亦稱洪源記花園。園林最早建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經歷代修建,特別是光緒年間的擴建,成為是廣東粵東地區較為著名的庭園之一。園林外有水塘,水塘東部凹入為水灣,過去通航外河,停泊船艇。庭園的最大特點是結合地形,在有限的面積內獲取最多的景觀效應。造園手法上,採用先收後放、先抑後揚的方式,隨著步移,園內空間由小轉大,由封閉轉向開敞,景色逐漸增多,由較為單一的景觀轉向層次豐富的景觀。

全園佔地一畝略餘,園內亭榭樓閣、假山水池、客廳書房、園林花草應俱全,在有限的空間營造無限的景觀。該園總平面結合地形和使用功能,把園內空間劃分為四個部分:入口門廳小院、前部宅居院落、中部庭園和後部書齋。初進庭園外門,迎客的是一堤婆娑翠竹,半池蕩漾碧波,至正門前,見門樓匾額上刻著正楷「西塘」二字,筆劃端莊平易,落款為「嘉慶四年六月吉且」。入口大門東向,進門後為一封閉的小院,由於在小院正中開了洞門,人們透過圓洞門,可遠望庭園假山和重簷六角亭,宛如一幅古畫。

通透的門洞改善了小院的封閉感,門洞的處理使小院與大院的聯繫緊密而又過渡自然,既增加了空間的層次感,又使小院空間起到了欲揚先抑的效果。通過小院的圓洞門進入庭院,庭院的右側為居住部分。住宅廳堂為三開間建築,陳設清雅,前後有廊,前廊附有拜亭,其院落布局規整,開敞疏朗。住宅通過拜亭的簷廊瓶門與庭園聯繫。拜亭前用紅黑小石鋪成「雙鳳朝牡丹」圖案的庭院地面,廳堂對面,芝蘭飄香,山茶競豔,圍牆綠瓷窗下,兩根木化石立於綠蔭叢中,斑駁蒼老,別致悠然。

穿過廳堂簷廊花瓶形側門,則步入山下小石橋。橋頭前面,一石狀如鯉魚躍起之勢,栩栩如生,名為「鯉魚跳龍門」。每當月圓立於橋頂,可見左右兩邊池水皎月雙印,所以名為「西塘印月」。橋東荷塘後門,有水亭一座,置於池中,底面用石板架出水面,呈六角狀,有石刻詩云:「雲水浮空崖,樹木間飛閣;勝跡清以幽,吟嘯資逸樂。」西塘庭園的主景為疊石假山,一灣水池,雕欄圍繞。假山之下有一幽深巖洞,稱為「鶴巢」,原養白鸚鵡,據說鸚鵡能吟簡短詩句,十分逗人喜愛。

巖洞之上,奇石崢嶸,石壁上刻「秋水長天」四字,蒼勁俊秀。山下石路,遷回曲折。小橋旁邊,數竿金絲竹,低拂著一片山石,上刻「把爽」二字。沿小石徑,可登假山,山上築有重簷小亭。亭邊山石聳立,諧趣橫生,似猴似馬、似獅似鹿。沿著透迤山徑,臨池西面有琴形石桌琴臺右側,九層景塔迎風矗立,塔前有一方石,旁栽含笑、夜合,兩邊梨樹、榆樹挺立,林蔭覆蓋,清風徐來,樹影婆娑。園內後部的書齋是一幢兩層的樓閣建築,二樓與庭園內假山相通,樓閣臨池,飛簷映水,巍然屹立,起逸空際,大有飛凌碧波、招攬風月之勢。

順石級登樓,只見園外寬闊的池水波光閃爍,倒映著遠處群山和農舍。庭園邊界利用假山、樓閣而不設圍牆,把園外空間景色引入庭園,擴大了瞭望視域,還增加了庭園的開闊感。西塘園林造園藝術高超,結構精巧,包奇薈勝,獨具一格,其造園尊崇自然的理念體現出中國傳統園林的思想,明清時期的粵東傳統私家園林,以西塘最具代表性。

汕頭市潮陽區棉城鎮是個有一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古邑,其棉城「四奇」為:古樹、古塔、古寺、古園林。建於清末的棉城「三園」—西園、耐軒園、林園曾名噪潮汕。林園位於潮陽棉城今平和東學校校園內。由圓亭、假山、幽洞、魚池、板橋、古井和一座兩層的西式樓房建築組成。園林始建於清光緒年間,面積約五百平方米。園主人林邦傑為棉城人,清末民初任汕頭市太古洋行買辦起家,曾任汕頭市商會會長。清光緒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著名愛國詩人丘逢甲,受聘任潮陽東山書院山長期間,曾抵林園遊賞。

嶺南近代園林建築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常採用中西合璧的方式,但這種合璧不是像現代園林那樣將建築與園林有機地組合在一起,而是建築完全是西方的手法,園林則用傳統的嶺南造園手法。林園構築園林與別墅建築相結合,整座園林坐北面南,四周高牆圍護。入口為凹肚門,採用石門框,牆壁嵌飾彩色瓷磚,呈西式圖案,富麗華貴。石門額鐫金色「林園」二字,筆力蒼勁,乃名人題書。進得園門,是一片寬廣坦地綠草如茵,傍四周圍牆處,廣植竹子樹木,蒼鬱蔭翳。樓房及假山便在坦地後面。

林園主體建築為二層的外廊式別墅建築,底層為大廳,左右配廂房。大廳東側後面有階梯以登二樓,二樓西側後面有門可通假山群。樓上構築堂皇,窗明几淨,鏡屏、書畫、桌椅、家具擺設,氣派不俗。憑樓眺望,可近賞假山、涼亭、林木花卉,令人心曠神怡;遠眺棉城居民屋宇鱗次櫛比,文光寶塔巍然卓立,無限景物,盡收眼底,使人胸懷頓興一番坦蕩。整座樓房四周為走廊,走廊外置護石欄杆,欄杆高約尺許,質樸而雅。大廳內門框及窗欞,皆用堅固高級木材,鑲嵌以紅、藍色相間之厚玻璃和裝飾圖案,呈現出高貴典雅的建築格調。

廳前面東側築有圓亭,高約3米。園主人常於亭中邀朋談敘,觀賞亭外園景。大廳前面之西側,亦有高大的九裡香樹,與東側亭前之九裡香相呼應。旁邊更有一棵巨大玉蘭樹,高大挺立,枝葉參差,終年開花,與九裡香競吐芬芳,花香濃鬱。繞過大樹,便是大廳西側假山群。假山構築,奇趣橫生。綜觀假山氣勢,或跌宕起伏,或玲瓏透巧,奇特多姿。不論春夏秋冬,人遊假山,濃興頓增。看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對內容感興趣的朋友,記得關注小編。

相關焦點

  • 千盟園景淺談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手法的應用
    本文摘自:千盟園景在對中國古典園林進行研究時,應學習設計手法和造園理念,通過再次認知其所具有內涵,將當代景觀設計與古代園林相結合,創造獨具特色的設計作品。千盟園景帶您了解下?考慮基址現狀,合理改造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一直存有因地制宜的說法,一方面所考慮的是景觀創造中的基址原狀,另一方面在整體布局方面進行調整,分配景觀主次關係。在中國古典園林大集中,在每個精緻錯落的園林上都會體現設計者對園林基址全面深入的環境分析。
  • 淺析中西園林景觀設計差異及合理應用西方景觀設計手法
    因此造園的經營要旨就是追求意境。一個好的園林,無論是中國或西方的,都必然會令人賞心悅目,但由於側重不同,西方園林給我們的感覺是悅目,而中國園林則意在賞心。中西園林間形成如此大的差異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這只能從文化背景,特別是哲學、美學思想上來分析。造園藝術和其他藝術一樣要受到美學思想的影響,而美學又是在一定的哲學思想體系下成長的。
  • 園林設計融入家裝受熱捧?當代首位造園家郭麗文詮釋園林美學
    該座園林正是為吉安享譽古今的「進士文化」所建,為此如何能自然又雅致展現人們印象中「狀元回鄉」、「金榜題名」乃至「科舉考試」等文化,成為郭麗文的考驗。驚喜的是,郭麗文在傳統造園手法上創新融合自身的藝術感悟創作,打造出了 「一帶、二林、九園、十八景」,實現了園林意境之美,同時傳遞出古典園林文化的魅力。
  • 在實踐中探索嶺南園林造園手法和技藝
    他們繼承並發展了古典園林的造園理念,以「務實平和、開放兼容」的精神,在實踐中探索嶺南園林的造園手法和技藝,勵精圖治為廣州園林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期推出的是吳澤椿、丁健達兩位園林名家。1956年起,歷任廣州市建設局園林科、園林處技術員,廣州市園林局技術員、工程師,1978年兼任廣州市園林科研所副所長、廣州園林建築規劃設計院總工程師。同時,吳澤椿擔任過廣東省園藝學會理事、廣東園林學會理事、廣東省建築學會會員、廣州花卉協會副會長、中國建築學會園林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園藝學會副理事長,任《園藝學報》、《中國美學藝術》、《中國花經》、《百科全書》編委等職務。
  • 中西方古典造園藝術特點——藍海景觀設計公司
    中國皇家園林的風格整體上呈現出規模宏大、做工精美、造型複雜的特點。藍海景觀設計公司認為,這是由於它的特定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而決定的.一般來說,它是盡全國之力建造。其平面布局以中軸線貫穿整個園林,以此來象徵封建皇權的至高無上,恢弘而規整的空間序列則體現了封建王朝森嚴的等級制度。
  • 中國園林·紀念陳植先生 | 《中國造園史》——中國古代造園之精髓...
    在弘揚傳統園林的同時,要博採眾長,把中國風景園林事業推向新的未來。 餘樹勳先生為《中國造園史》作序,在序中寫道:「該書的問世揭示數千年史實於世人,西方已深羨東方園林藝術淵博深厚,從中得到東方造園的真諦,熟審祖國園林藝術東渡的脈絡,東方文化的宗主必然誰屬可以大白矣!」
  • 深度分析蘇州園林的造園手法
    寫意山水的造園布局從對自然山水的稍作修葺,到建造時從擇地,布局,構建,意境營造等形成一套完整的學術體系。蘇州古典園林劃分空間的手段是多樣的,除了用假山、樹木等元素之外,還大量採用牆、廊、屋宇、橋梁等建築來劃分造景所需要的空間。一般來說,小面積的園林其邊界和各個區域都是通過屋宇和廊牆來分隔的。例如拙政園中部通過若斷若續的走廊、疏朗的假山、或隱或現的雲牆分隔空間,使景區自然而活潑。
  • 法國古典主義園林的興衰
    15世紀末期,法國受到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造園藝術有了新的發展。花園中的建築要素由哥德式變為文藝復興式,出現了模紋花壇、雕像、巖洞等要素的點綴,有些花園甚至採用多層臺地的布局方式,這些造園要素與手法極大地豐富了園林的內容。這一時期的花園功能以遊憩觀賞為主,但依然保留著種植和生產的功能,總體造園手法比較粗放,布局上缺乏整體感。
  • 文人思想與身心的花園——宋代私家園林,有什麼文人化特徵?
    在私家園林的營造方面,也有著巨大的進步,中國的古典園林誕生較早,在殷商時期就已經出現園林早期的雛形,又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在宋朝時期造園技術達到頂峰,兩宋時期的經濟、文化發展,為園林的營造奠定了基礎,宋朝的園林營造,繼承了前朝造園藝術,同時宋朝的園林建設思想也對後世的園林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 盆景與園林造景手法及其特徵比較研究
    中國的盆景與園林造景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兩者都是通過一定的手段來體現對藝術的追求,只是盆景將景色局限在盆中,然後通過一定的藝術手法,讓觀賞者感受到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結合而園林造景更看重的是對空間的布置,涉及到的元素要比盆景多很多 在此,筆者就盆景與園林造景之間相同與不同進行詳細的介紹。
  • 欣賞中國十大園林,領略古典園林藝術之美!
    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布局的山島、竹塢、松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典範」。拙政園以其悠久的人文歷史、豐富的文化內涵、疏朗自然的風格、典雅秀麗的景色而著稱於世。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準則。
  • 1.1.1園林基礎理論—中國園林發展簡史
    中國古典園林發展概況中國古典園林展現了中國文化的靈魂,顯示出華夏民族的靈氣,它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和高度的藝術水平屹立在世界之林轉折期: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園林發展的轉折時期。佛教的傳入及老莊哲學的流行,使園林的建造趨向於崇尚自然的法則。中國的古典園林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以表現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為主旨,體現了道法自然的崇高境界。
  • 兩本中國古典園林著作\古兆奉
    對於我來說,學習園林最大的樂趣,除了登山涉水,遊逸林泉,豐富美感經驗之外,那就是可以讀到許多有趣的,有時是圖文並茂的,有時是文採飛揚、同時富啟發性的書本。讀這些書本是美的享受,也可以擴闊視野,增益思考。  中國園林,源遠流長,自成體系,其表現的美學思想,以至造園方法,不單在古代已經影響亞洲各國如日本、朝鮮,在中近代也深刻地影響?歐洲英、法、德諸國。
  • 為什麼稱蘇州為「園林之城」?這些建築特色你一定要知道!
    江南地區人口密集,缺乏自然風光,在這種社會需求下,蘇州園林順應而生。宅院合一的設計,可賞、可遊、可居,和諧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平衡。蘇州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它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
  • 不務正業的山水畫家,開拓古典園林創作新理念
    「靜漠道人」其名郭麗文,他不僅在繪畫領域深有造詣,而且是當代首位造園家,師從「中國園林之父」孫筱祥,近些年「亞洲最大醫院—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園林」、「首都機場校飛中心8萬平方米園林」等多項園林作品屢獲國內、國際設計大獎,前不久剛剛開園引發社會關注的「吉安ž中國進士文化園」也是出自他手。如此「不務正業」的山水畫家,為何也能在古典園林設計領域大顯身手?郭麗文認為,藝術本身是相通的。
  • 歷史上第一個文人造園家白居易,愛西湖愛園林
    文人出身的官僚,不僅開發自然風景,還營造自己的私園,不僅把對自然風景的理解融入到私園中,更把對人生的體驗,宦海浮沉的感懷注入到造園藝術中。士流園林的清幽雅致進一步升華,附上了文人的色彩,於是產生了文人園林。
  • 園林:詩畫山水 夢想天堂
    重宏觀動態遠景;「桃花源」、隱逸文化融入:重隱於郊野;自得其樂4、唐代受山水詩畫影響,重田園山水,始重微觀近景靜賞,始尚奇石;士大夫造園,城市宅院興起5、宋、明提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園林趨向成熟化、精緻化,重詩情畫意,匾額、園藝盆景、奇石之類盛行6、清代延續自唐以來的私家園林建造理念與手法
  • 那些堪稱中國最美的十大園林,網友直呼:每一個都是度假的勝地!
    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名園之一。避暑山莊分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部分,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是中國園林史上一個輝煌的裡程碑,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傑作,是中國古典園林之最高範例。昆明世界園藝博覽園(簡稱世博園)是19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會址,設在昆明東北郊的金殿風景名勝區,距昆明市區約4公裡。
  • 無覓造園全面解讀新中式庭院景觀造園手法
    註:文章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無覓造園。侵權必究。新中式造園手法早在中國傳統文化復興時期就出現了,隨著歐陸風情、地中海風情等各種地域文化的出現,人們的對庭院景觀的設計風格也發生了轉變。新中式造園手法脫穎而出,它傳承著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對中國傳統庭院設計手法與技巧的跟進和變通,以及在新材料新內容上的運用,出色的表現出含蓄而秀美的中國風情。上一篇文章,無覓造園設計總監卓一卓介紹了新中式庭院和中式庭院的區別,在這裡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新中式庭院含蓄秀美的造園技巧手法。
  • 簡析中國古典園林的造景手法 可分借景對景等
    中國古典園林常見的造景類型可歸納為借景、對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借景是將園外景象引入並與園內景象相疊合的造園手法,也是中國古典園林最重要的造園手法之一,這種手法可彌補空間尺度小且耗費財力的不足。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頤和園昆明湖遠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園遠借北寺塔,滄浪蒼鄰借葑溪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