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 推動鄉村旅遊發展

2020-12-20 中國網旅遊中國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遊客50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4.57萬億元,分別增長12.8%、15.9%;入境遊客1.39億人次,國際旅遊收入1234億美元。今年開局延續強勁增長勢頭,經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共接待遊客3.86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75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1%、12.6%。

具備行業勃發、產業融合度和延伸度寬廣等因素的旅遊業,在釋放自身蓄積動能的同時,通過全域旅遊、「旅遊+」等路徑,提供扶貧富民新渠道,並加速與其他產業相融合,激活新動能,助推其他行業發展升級,這也是新發展形勢下的必然走向和要求。

鄉村旅遊成扶貧富民新渠道

專家表示,我國正深化供給側改革,實施落地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等戰略,這些在十九大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被著重強調,延續到1月19日國家旅遊局、國務院扶貧辦印發《關於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旅遊扶貧行動方案》,2月初中央出臺「一號文件」,再次重申鄉村振興。而旅遊業貫穿其中,並被放在顯要位置,比如多層面多角度的旅遊扶貧成為一個關鍵連接點,與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緊密結合。

其中鄉村旅遊的權重不容小覷。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全國鄉村旅遊達25億人次,佔同期全國國內旅遊人次的一半。另同期旅遊消費規模超過1.4萬億元,鄉村旅遊成為扶貧和富民新渠道。

隨著旅遊業整體性發展,我國鄉村旅遊已超越農家樂形式,走向觀光、休閒、度假複合型。而個性化休閒時代的到來,助推鄉村旅遊產品趨向創意化和精緻化。

延展到具體的新產品和新業態,目前已有國家農業公園、休閒農場/休閒牧場、鄉村營地/運動公園/鄉村公園、鄉村莊園/酒店/會所、鄉村博物館/藝術村、市民農園、高科技農園/教育農園、鄉村民宿、洋家樂、文化創意農園。這背後,既有旅遊業發展大勢的必然性,也脫離不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行動等的推動。

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國家旅遊局已啟動開展了全國旅遊扶貧規劃公益行動,組織374家甲乙級資質旅遊規劃設計機構對525個試點村免費編制鄉村旅遊扶貧專項規劃、旅遊開發企業引進等工作。

此外,國家旅遊局會同11個部門制定《全國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行動方案》,實施鄉村旅遊扶貧8項行動。開展旅遊「萬企萬村」結對幫扶行動,推出280個全國旅遊扶貧示範項目,推廣「景區帶村、能人帶戶、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等旅遊精準扶貧模式。落實《興邊富民行動「十三五」規劃》,大力支持邊疆民族地區發展旅遊經濟,推動沿邊特色村寨和小城鎮建設。

據了解,為解決貧困地區旅遊項目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國家旅遊局與中國農行、中信銀行籤署合作協議,「十三五」期間,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將重點支持500個景區帶村旅遊扶貧項目,重點支持與鄉村旅遊扶貧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中信銀行將安排旅遊投融資不少於2000億元人民幣的投入,重點支持全國優選旅遊項目、鄉村旅遊扶貧示範項目和旅遊特色小鎮建設。

事實上,推動精準扶貧、鞏固脫貧成果只是旅遊發揮重要作用的一面,在更高層次的推動農民增收致富、促進農業轉型升級,以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中也已發揮了重要的綜合帶動作用。

全域旅遊帶來新動能

把旅遊業發展的視角延伸到更廣的維度來看,旅遊對產業擴容升級,推動供給側改革發揮著更大的作用。全域旅遊概念的落地,正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2016年,國家旅遊局首次提出全域旅遊概念。後在2017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遊時代,提出「完善旅遊設施和服務,大力發展鄉村、休閒、全域旅遊」,並表示全域旅遊是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之一。

事實上,我國旅遊業當前已進入深度調整和深刻變革期。景點旅遊的邊際效益在下降,旅遊業需拓展全域發展空間,形成新產能;散客化、自助遊和自駕遊趨向明顯,旅遊空間行為出現全域化特徵;旅遊核心競爭力由景點競爭轉為旅遊目的地的綜合競爭;產業融合在旅遊業發展過程中的趨向愈加明顯化,是全域旅遊的必經步驟。

全域旅遊作為旅遊業發展的一種高級形態,核心是由以景點建設為主向產業鏈條延伸轉變、由發揮經濟功能向提高綜合效能轉變。其意在以旅遊業為主導產業或支柱產業的地域通過旅遊全域化建設,實現旅遊業的轉型升級,並推動和引領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而在去年2月, 「旅遊+」已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這是自2015年以來,「旅遊」連續三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旅遊+」的深度嵌入,意味著以鄉村旅遊為載體的大消費已成為重要的經濟支撐。

專家認為,鄉村旅遊在統籌城鄉發展、拉動內需、優化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民收入和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其綜合帶動作用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這是「旅遊+」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的背景。

這也意味著「旅遊+」已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是中央對旅遊綜合效應的充分肯定。同時也意味著旅遊業被賦予了更高層級、更廣層面的角色。旅遊業在發揮更大拉動、融合和催化作用,展現新活力時,也將為其他融合產業的發展升級提供更多的驅動力。

去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強調農業、林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和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並首次從宏觀產業鏈角度提出鄉村休閒旅遊,提出發展農村電商、推動農產品加工現代化、培育特色小鎮、發展鄉村特色民宿和養生養老基地五大切入點,將「精品」思路貫徹至旅遊目的地和旅遊線路,鼓勵資本下鄉。

兩年以來,以旅遊業為中心,將大旅遊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通過「旅遊+」的路徑, 結合農業、工業和商貿等傳統產業進行資源重新整合,優化了要素配置,延長了全產業鏈條,開闢了旅遊業發展新空間,為經濟結構調整提供了動力,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旅遊業升級進階正當時

值得注意的是,在旅遊業快速增長的同時,旅遊產業尤其是鄉村旅遊發展仍需要不斷抬步上階。專家表示,一是產業升級是大勢所趨,消費大眾化、需求品質化、發展全域化、產業現代化、競爭國際化是旅遊業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二是我國產業發展、扶貧脫困等既定目標或期許下,旅遊業需要有更好的作為,呈現更多的動能或效應。

《2018年全國旅遊工作報告》提出,進一步推進供給側改革、促進拉動旅遊投資,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旅遊扶貧、旅遊富民工程,通過「旅遊+」升級擴容產業體系等,這些是國家旅遊局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也提到,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一方面要積極推動採摘園、農家樂、民宿遊等傳統鄉村旅遊產品提質升級,通過鄉村智慧旅遊,將「零星散種」的農家樂、牧家樂、漁家樂等編織成網;另一方面要推動度假鄉村、現代農業莊園等新業態新產品。著力提升鄉村旅遊吸引力,拓展產業鏈條,促進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億萬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國家旅遊局還將研究制定促進鄉村旅遊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制定鄉村旅遊相關標準規範,建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統籌全國鄉村旅遊布局,引導東中西部地區鄉村旅遊差異化發展,促進鄉村旅遊持續健康發展等。

按國家旅遊局的設想,最近的目標是,在2018年優質旅遊強力推進,全域旅遊不斷深化,「三步走」戰略穩健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展明顯,旅遊對消費、投資、扶貧和富民的拉動促進效應更加明顯,旅遊業提質增效升級向更高層次邁進等。其中全年力爭實現旅遊總收入5.98萬億元,同比增長13%。

張利民

相關焦點

  • 「水美夜經濟 激發新動能」——新長江論壇·2020中國夜間經濟發展...
    11月21日,新長江論壇·2020中國夜間經濟發展峰會在福建南平開幕。本屆峰會以「水美夜經濟 激發新動能」為主題,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長三角與閩江文化帶融合創新發展,探尋夜間經濟與經濟社會建設和城市治理的協同創新發展路徑,擦亮「綠色南平、水美城市、璀璨延平」的綠色發展名片,助推南平融入長江經濟帶,精準對接長三角,賦能文旅融合發展新色彩,譜寫旅遊經濟發展新華章。
  • 惠州系列舉措激發旅遊資源潛力 做大文旅發展格局
    開展「七大行動」、實施「山海惠州·四季暢享」系列消費引流活動、擇優推進一批文旅項目、啟動惠州文旅體繽紛消費季活動、打造「夜色惠精彩」品牌、精選「惠州手信」50強……去年以來,市文廣旅體局著力推動主題教育調研成果轉化,採取務實舉措,推出一系列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激發旅遊資源發展潛力、實現多行業聯動發展,為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爭做貢獻
  • 日照旅遊,打造新舊動能轉換新引擎
    2017年,我市實現旅遊消費總額360.4億元,接待遊客4497.6萬人次,同比增長14.8%、10.2%。其中,旅遊消費總額為近年來增幅最大的一年,相當於GDP比重的18%,「旅遊富市」積蓄的動能正在發力,旅遊業已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
  • 【地方新聞】創變出精彩 臨朐推動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據王德勝介紹,臨朐緊跟國家文化旅遊綜合改革的大趨勢,結合濰坊市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暨「四個城市」建設目標的深入實施,在廣泛調研、深入研究基礎上,於今年2月份成立了臨朐文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這正是臨朐縣委、縣政府橫下一條心、培育新動能的重大戰略舉措,是臨朐把旅遊體制改革作為全縣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頭戲,以龍頭企業帶動文化旅遊產業大改革、大突破的重大行動。
  • 漠河:綠色新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進入新時代,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帶領下,按照大興安嶺地委行署打好七大攻堅戰,抓好「雙十」重點工作部署,以「提高、發展」為主題,全力保生態、惠民生、強主業、謀發展、促改革,經濟運行呈現出「發展快、亮點多」的良好態勢。今年上半年,主要指標總體向好。
  • 淺談國外鄉村旅遊發展經驗
    通過財政政策,政府對鄉村旅遊給予經濟支持,在基礎設施等建設方面每年投入資金給予了很大支持,使其得到實質性發展。三是管理制度構建。政府對投入資金有明確使用指向,即必須建設旅遊景點,以景區發展帶動鄉村旅遊。同時,注意管理,對農場主經營活動有所監管,以確保產業健康發展。2、法國鄉村旅遊的興起法國和英國相比,鄉村旅遊起步稍晚,但也算較早得到發展的國家。
  • 開啟綠色轉型發展之路?肅南縣豐富旅遊業態推動全域旅遊探究
    6月15日至16日,肅南縣舉辦了2019年鄉村旅遊宣傳推介暨「親近大自然露營在肅南」主題活動,「露營」一詞首次出現在肅南縣主題活動名稱當中。當前的肅南,正著力豐富以露營為代表的旅遊業態,推動全域旅遊,開啟綠色轉型之路。
  • 鄉村旅遊圓桌對話:探討雲浮鄉村旅遊發展新路徑
    今天早上,2020 年雲浮市鄉村旅遊季活動暨雲城區「粵菜師傅」工程美食匯現場,我市邀請了省內6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匯聚雲浮,聚焦雲浮鄉村旅遊的圓桌對話,共同探討展望雲浮鄉村旅遊發展新路徑。」,他認為,疫情給雲浮帶來很多契機,雲浮零疫情、山清水秀、生態環境等是發展旅遊的亮麗名片。
  • 激發新動能 釋放高質量發展潛力
    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在外部經濟環境總體趨緊、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的大背景下,保持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需要我們在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上下功夫,從而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汩汩流動的源頭活水。
  • 「美學經濟」如何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
    河南各地因地制宜驅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4月,河南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以強縣富民為主線,以改革發展為動力,以城鄉貫通為途徑,在區域經濟布局中找準定位、發揮優勢,加快形成特色突出、競相發展的新格局。
  • 金融活水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8.65億元…… 梅州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和梅州銀保監分局的數據表明,「十三五」以來,梅州金融業保持穩健發展,進一步服務實體經濟、助力脫貧攻堅,金融改革有序推進,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 泰安市岱嶽區以市場引領推動全域旅遊發展
    以市場為導向,堅持「規劃先行、精品項目引領、鄉村旅遊共建、創新營銷宣傳」,形成了全域旅遊發展的岱嶽路徑。  2019年1—9月份,全區共接待遊客1127.0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5.8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4%和13%。
  • 烏拉特後旗:打造特色鄉村旅遊品牌
    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地處祖國邊境,近年來,該旗緊隨「大眾旅遊」潮流 ,深挖自身潛力,走出一條「紅色+鄉村+文化+旅遊」的特色發展之路,為烏拉特後旗紅色旅遊產業發展增添了新動能,為鄉村旅遊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 2019.01:中國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統計測度
    >   內容摘要:本文立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框架,結合國家統計局最新頒布的新經濟統計方法制度,在科學構建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的基礎上,深入考察我國農村經濟新動能發展態勢,甄別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影響因素,並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 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對鄉村振興戰略起到哪些作用?
    近日,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負責人就促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回答記者採訪時說: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是鄉村產業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橫跨一二三產業、兼容生產生活生態、融通工農城鄉的新產業新業態。
  • 四川南充:低空飛行旅遊觀光助推全域旅遊新發展
    導讀:2018年僅春節期間,四川省南充市共接待遊客782.6萬人次,同比增長17.3%,實現旅遊總收入35.52億元,同比增長21.8%。著力培育度假鄉村、精品民宿、古鎮古村落、鄉村養生養老基地等新型產品業態,實現了形式單一的旅遊業態向多種形式的旅遊業態的轉變。為進一步豐富鄉村旅遊業態,提升鄉村旅遊產業檔次,打造主題鄉村旅遊目的地,促進鄉村振興和地方經濟發展,南充市旅遊部門聯合重慶神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聯合引進川東北低空飛行旅遊觀光項目。
  • 寧海岔路鎮:積極推動王愛山鄉村旅遊發展
    浙江在線·浙江城鎮網 12月29日 訊日前,岔路鎮召開王愛山徐霞客文化暨鄉村旅遊發展規劃論證會,共謀王愛山旅遊產業發展之路。  據了解,徐霞客對王愛山情有獨鍾,曾兩度遊歷,並留下了膾炙人口的遊記文字。徐霞客記遊天下的「第一溪」、「第一嶺」、「第一寺」等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標風貌,均屬王愛山。
  • 慢城黃龍 洗肺之都 全域旅遊撬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同時,景區要吸引遊客、留住遊客,就要拿出不同以往的新東西,承辦賽事也是景區的新項目。在這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生態資源的黃龍便首當其衝。另一方面,隨著2021年中國全運會在陝西舉辦的步伐越來越近,綜合性賽事作為推動旅遊業發展的催化劑,正在推動黃龍旅遊空間的發展。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旅遊為中國經濟添活力
    旅遊人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國內遊的消費信心正在復甦,產業動能正在積聚。未來,中國將迎來小康旅遊新階段,實現文化引領、科技創新的新發展。這是從近日召開的2020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上傳出的聲音。    發展大眾旅遊  旅遊已成為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選項。2019年,國內遊市場達到60億人次,中國已從旅遊資源大國發展成為旅遊大國。
  • 山東煙臺:文化旅遊產業實現社會經濟「雙效共贏」
    煙臺市一家文化主題旅遊酒店內部 蘇銳 攝記者12月19日從山東省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十三五」時期,煙臺市委市政府將文化旅遊列為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八大主導產業重點培育,出臺文旅產業發展、全域旅遊發展、激發文旅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