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可能正在受到「欺凌」,面對校園霸凌,家長怎麼教育孩子

2020-12-20 騰訊網

之前有一場很火電影,這場電影哪怕是現在已經播出很久,熱度卻一直未減,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讓很多人感同身受,也讓我們很多人揪心不已。有相關資料表明:每年都有大量的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而這些傷害對於孩子是不可逆的。

那麼父母作為孩子的守護者,當發現孩子在遭受校園霸凌的時候,到底應該做些什麼呢?

教孩子冷靜地面對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一位母親發現自己的孩子頭部受傷詢問原因,女兒低聲回答說:「是班裡的一個男生,抓著我的頭髮磕到了桌子上」。

母親很憤怒的問道;「老師知道這個事情嗎?」 女兒回答說;「他威脅我,不讓告訴老師」。

其實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能知道大多數的孩子在面對別人欺負的時候,不敢反抗更是不敢告狀。因此父母應該教會寶寶學會冷靜勇敢的面對,當別人想要欺負你的時候,應該大聲呼叫,尋求身邊人的保護,讓霸凌者知難而退。

不要讓孩子採取「以暴制暴」的方式

雖然校園霸凌這個事情非常的惡劣,但千萬不要用「以暴制暴」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有很多家長在聽到自己孩子被欺負,都非常的氣憤,急衝衝的跑去學校要求嚴厲處罰霸凌者,甚至還會親自動手去毆打,或者教自己的孩子,別人打你的時候,你就打回去。

但這種做法根本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甚至還會越來越嚴重,並且會讓孩子產生遇見事情就應該用暴力來解決的錯誤心理。

加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遭受校園霸凌無疑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嚴重的傷害,甚至有的孩子想不開還會做出一些傻事。

所以父母一定要時時關注孩子的情況,一旦發現異常的地方,要及時的疏導教育,要讓孩子學會對校園暴力說「不」,成為一個陽光、健康、自信的人。

關鍵時刻還可以尋找心理醫生的幫助。

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遇見欺凌的時候,要敢於說出來,敢於去尋求父母的幫助。

之前看過一個電影,裡面的女主在面臨校園霸凌的時候,母親對她的態度也是不聞不問,她無法從母親那裡尋求幫助,只好自己忍受,後果卻不堪設想。

很多爸媽會心疼自己的孩子遭受校園欺凌,正因為如此,我們在保護孩子避免遭遇校園霸凌的同時更是要教育孩子不要成為施暴者!

相關焦點

  • 傅首爾通過雪糕發現兒子被霸凌,孩子有這些表現,可能正在被霸凌
    校園霸凌不單是存在熒幕,它就發生在身邊雖然有許多關於校園欺凌的影視劇作品,但我們相信現實的美好,認為校園欺凌是很遙遠的事情,不可能出現在孩子身邊,但事實卻是校園霸凌離我們很近。曝光的校園霸凌事件數不勝數,而被曝光的只是冰山一角,校園霸凌事件真實地存在孩子的身邊。
  • 女生遭遇校園暴力被欺凌,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勇於反抗
    孩子上學時被一些壞學生欺負,被校園霸凌,這不是孩子的錯,但是家長應該教孩子勇於反抗,不能一直被對方欺負下去。看到這個視頻後,有的寶媽不僅不表示安慰,反而指責這個孩子:"為啥不反抗?她打你,你就打回去啊!"這也是多數人的心聲。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家長應該怎麼辦?這3招或許可以解決問題
    校園暴力,似乎已經成為了家長們無法避開的問題,至於校園暴力的解決辦法,也是五花八門。有些家長覺得應該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有些家長覺得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還有些家長覺得應該告訴老師,讓老師解決。究竟哪種辦法,才是面對霸凌的最佳解決方案呢?
  • 市人大代表討論防範校園霸凌:建議"反校園欺凌"教育設為必修課
    前一段時間,影片《少年的你》再次引起對校園霸凌的討論。   昨天北京市人代會報到時,有代表提議將 「反校園欺凌」教育納入中小學課堂,設置為必修課;還有來自學校的代表分享了防範心得,如將小學廁所從密閉改成半密閉、加強安保制度等。   昨天,市人大代表劉峰、鍾亞利來到新京千龍「兩會」訪談間,討論對校園霸凌的防範。
  • 這組數據很真實,你的孩子可能正在遭受霸凌,家長要留心!
    ,面對輪番暴力,受欺凌者只能不斷躲避,刺耳的打耳光聲和辱罵聲,讓無數家長痛心!大樹老師很不幸的告訴各位家長:你所看到的校園暴力事件,僅僅只是冰山一角!校園欺凌案件數量的增加,往好的方面去想說明了司法機關進一步加大了對校園欺凌和暴力犯罪的打擊力度;但往壞的方面去想,每個年級甚至班級都可能會發生校園霸凌等問題,也在提醒家長校園欺凌不容忽視,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會遇上!
  • 面對校園欺凌,家長如何教給孩子正確反擊?打回去不是最好的辦法
    面對校園欺凌,我們除了在教育過程中,去引導小學生健康發展,更要去教會他們怎麼保護自己,面對欺凌正確的反擊。在電影《少年的你》中,受到欺凌的學生,幾乎都沒有得到家長的保護。「就是孩子的玩笑」、「別人怎麼專打你呢」、「小打小鬧,你去告訴老師就好了」,於是本該我們重視的校園欺凌,在家長眼裡都變成了理所應當。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被暴打致傷,家長如何才能真正保護孩子
    被欺凌的孩子怎麼就不敢反抗,一步步被踐踏呢?02沉默的羔羊我們從小教育孩子要聽話,要謙讓,不能動手打別人。如果孩子違反了上述行為準則,就會被家長批評。久而久之,孩子在學校受到欺負,也因道德束縛和對背德的恐懼,不敢反抗。
  • 校園霸凌高發,如何讓孩子自保,家長提前培養孩子這些能力很重要...
    在中國,雖然並不是校園霸凌最嚴重的國家,但比例也不低。2017年5月20日,《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正式發布。數據表明,中國校園霸凌行為呈現出以「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部地區>東北地區」的地理空間分布形態。
  • 如果你家孩子遇到校園欺凌,你會怎麼教育你家孩子?打回去!
    一次老師拿板子想教訓一下男孩,可男孩立馬大哭大鬧,打電話把家長叫來了。家長到學校來罵老師,鬧得天翻地覆的。老師還被校長批評了一頓。從那以後男孩兒更加變本加厲。孩子都想轉學了。但別的小學離她家太遠了,接送非常成問題。
  • 校園霸凌是成人犯的錯,受苦的卻是孩子,可我們卻不曾愧疚
    值得一提的是,家長的缺失並不只是家長不在孩子身邊,而是對孩子正在遭受的校園欺凌視而不見或者在孩子傷口上撒鹽,有多少父母在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的時候,不問明情況,就會懟孩子一句:「為什麼受欺負的是你,他們怎麼不欺負別人?」這樣的家長間接地成了霸凌者的幫兇。
  • 面對校園欺凌,到底該不該讓孩子打回去?老師的解答,太實在了
    有人問:面對校園霸凌,我教育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一定當場就打回去,難道有錯嗎?作為老師,我反對學生在學校的一切打架行為;但是作為家長,我支持你的態度,面對校園欺凌,最好的辦法,就是要讓孩子打回去!校園欺凌現在是一個令社會、學校、家長頭疼的事情,有些心中不成熟,做事不考慮後果的孩子,在《未成年人保護法》和《義務教育法》的保護下,對其他孩子進行的身體傷害,尤其是心理的傷害,可能會伴隨一生。
  • 抵制校園霸凌,呼喚陽光教育,莫讓「天使」變「惡魔」!
    老師、家長和社會各界也意識到了,這樣的「玩笑」已經遠遠超出正常的界限,而是正在法律和犯罪的邊緣徘徊。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損害學生身心健康,造成社會不良影響。校園暴力、霸凌問題一直被抵制,卻從未消失過。
  • 面對校園霸凌,孩子還手反抗其實並不過分,可怕的是父母蠻不講理
    兩年前,一部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將校園霸凌事件在大熒幕上赤裸裸地展示了出來,去年一部《少年的你》也讓更直觀地將校園暴力事件擺在了人們面前。拋卻大熒幕的展現,很多社會新聞中也經常能夠看到「校園霸凌」這樣的字眼。
  • 父親這樣教育孩子面對校園欺凌,合適嗎
    也有人認為是家長的縱容、家庭教育不當造成了欺凌者的肆無忌憚。這個我覺得是造成校園欺凌的根本因素。一些家長要麼對孩子寵愛無度,使得那些孩子無法無天;也有一些家長從小對孩子沒有任何的管束教育;也有一些家長教育孩子在外面應該強橫,不可吃虧;等等。家庭教育的不當,導致孩子肆無忌憚。
  • 校園霸凌事件頻出誰之過?那些被霸凌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校園霸凌屢見不鮮,屢禁不止。本該是最天真、最青春的年紀,在書香滿園的校園,學習,積極向上。可是當一件件觸目驚心的霸凌事件被暴出時,我們甚至都不敢相信,這些未曾被殘酷社會浸染過的天真面孔,怎會做出如此惡劣行徑? 不是說人之初,性本善嗎?我們常見的霸凌事件,大多發生在初高中,青春叛逆期。
  • 林建廈獲死刑:那些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校園霸凌問題
    總有一些人把校園霸凌當成孩子間的小打小鬧,認為不至於上升到嚴重的程度,但霸凌就是霸凌,並不因為孩子小就可以無視掉,你當成的小打小鬧可能只是因為小孩子破壞力有限,這時候不加以管教等到他長大了闖下大禍你還會這麼以為嗎?
  • 淺析《聲之形》:校園霸凌的背後,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和孩子的孤獨
    因為與常人不同,是個殘疾人的她時常受到同學的欺負,男主角也是其中一個,他不僅毀掉了少女賴以生存的助聽器,還對她實施了一些暴力行為,少女因為這些校園霸凌的行為而選擇了轉學。漫畫劇情發展到這裡,還沒有結束。接下來接受霸凌行為的變成了男主角,也是原先欺凌少女的成員之一。因為同樣的經歷,所以男主角對少女產生了同理心,並對她產生了悔恨愧疚的心理。
  • 孩子被「霸凌」,忍耐還是反抗,怎樣用力量與智慧解決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會成為一些孩子的煩惱,在這過程中不自信是持續遭受惡意對待的很重要原因,如果面對來自同學不好的行為時能保持自信去拒絕,去說不,情況會變得很不一樣。如何擁有自信的力量,是父母可以給予孩子的來自家庭的支持。
  • 校園霸凌事件不斷:如果你的孩子被打了,你會讓孩子打回去嗎?
    聯合國2017年的報告稱,全球每年有2.46億學生遭遇校園霸凌,而無論國籍和性別、無關宗教和信仰,所有兒童和青少年都面臨學校暴力和欺凌的風險。而且《看見校園霸凌:公眾認知調查數據報告》中也指出,霸凌是非常普遍的,在3萬多名受訪者中,超過一半的人親身經歷過校園霸凌。
  • 對校園霸凌說不,還孩子純淨校園
    而孩子受到家庭,朋友,學校,鄰居以及社會的影響程度是逐步遞減的,簡而言之,就是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注意是行為,而不是教育。在教育層面上,每對父母都希望子女得到優秀的教育,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和對待孩子的日常表現、表達才是對孩子影響更為深遠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