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繼鈴木退出中國市場後,法系車、韓系車已成驚弓之鳥,尤其是東風悅達起亞更是膽戰心驚,惟恐被中國消費者所拋棄。
(接上篇)
頻頻召回,產品口碑直線下滑
起亞旗下主銷車型有K2、K3、K5、KX5、福瑞迪、智跑等,這幾款車型也是起亞的銷量擔當。但是這些車型的曾經的熱銷卻總是伴隨著一些負面的影響,或被國家質檢總局召回,或被爆出各種漏油、熄火、自然等事件。
2013年9月東風悅達起亞對旗下的K5車型進行了召回。原因是輪胎胎壓不足時,輪轂受到強烈衝擊時可能發生斷裂,存在安全隱患。該事件首次曝光是在2012年底,用戶駕駛起亞K5在高速行駛中輪轂突然斷裂,幸好未出現人員傷亡。4S店檢查後稱是車輛壓到東西導致斷裂,這個答覆讓車主無法接受,並開始在論壇和其他網站尋找受害者。
之後,起亞K5陸續被爆出輪轂斷裂事件。並且,此事件被電臺、電視、網站等20餘家全國媒體曝光,廠家因輿論壓力被動發出召回公告。
同時,起亞K2、K3等車型,也被爆出車輛發動機抖動、熄火、漏油、異響等故障。
2017年,起亞K2接連爆出發生事故後安全氣囊未彈出、高速熄火、車輛自燃等事件,還有起亞銷售欺詐和售賣問題車等多種不良事件。
起亞K3則是集中在車輛天窗、發動機支架、螺絲等多個部位發生鏽蝕問題。而車內異響、發動機/變速器異響等問題也讓消費者產生了厭煩情緒,導致產生大量投訴。
起亞福瑞迪、智跑也被爆出車輛有異響、鏽蝕等問題,而4S店給不出有效的解決辦法,並以各種理由搪塞車主。東風悅達起亞則是抱著高冷姿態,給出過保不修等無理的理由。在發生多起車輛質量問題時,東風悅達起亞始終沒有給出讓消費者滿意的答覆。並且,以各種理由敷衍車主,讓許多消費者對起亞相當的失望,口碑極速下降。
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車型則是KX5,從曾經月銷8000輛狂跌到月銷200輛的起亞KX5,因質量問題瀕臨著退市的風險。
為智跑的換代車型,起亞KX5自推出以來便受到消費者青睞,銷量也是一路攀高,上市僅3個月時間月銷量便達到0.85萬輛。可是隨著其質量問題的爆發以及官方的頻繁召回,起亞KX5的銷量便一路狂跌,時至今日,月銷量也只有200多輛。儘管經銷商推出高達2.66萬元的優惠政策,起亞KX5的銷量也難有起色。
2017年2月10,東風悅達起亞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17年2月13日起,召回2016年1月19日至2016年6月21日期間生產的所有配置的KX5汽車,共計31803輛。此次召回原因是車輛的後牽引臂強度不足,在駐車制動未鬆開或急加速倒車狀態下,如果單側後部車輪撞擊路肩,在極端情況下後牽引臂可能會受到較大撞擊力而發生彎曲,長時間持續使用後可能出現斷裂,存在安全隱患。
在此之前,起亞還對KX5進行過一次召回,時間是2016年10月,召回2016年1月19日至2016年7月19日期間生產的搭載7速雙離合變速器的KX5汽車,共計32617輛。原因是由於雙離合變速器控制單元TCU程序存在瑕疵,車輛起步可能產生延遲。
上市不到一年,這款被東風悅達起亞寄予厚望的車型連續兩次召回,從召回日期上來看幾乎是同一批車次,並且這兩批的召回總額顯然已經超過了其2016年62254臺的全年銷量,由此可見起亞KX5的質量品控真是不敢恭維。
除此之外,在國內知名汽車投訴網站,有關起亞KX5的投訴還不遠止於此。數據顯示,截止目前車質網共收到起亞KX5的投訴429宗,其中發動機異響、抖動、漏油、無法啟動、怠速不穩;變速箱換擋頓挫、異響、抖動;轉向系統抖動,失靈;因密封膠條損壞導致車窗玻璃劃痕、開裂的問題成為了起亞KX5投訴的重災區。上市3年多,銷量不高卻頻遭車主投訴,並且還是關係到動力系統等汽車的重要部件,這也就難怪起亞KX5會被消費者拋棄。
產品力嚴重不足,維權投訴此起彼伏
有人曾說,如果沒有「薩德事件」的影響,東風悅達起亞在中國市場就不會下滑。其實不然,「薩德事件」只是一塊導火索而已,真正左右產品銷量的永遠都是產品本身。質量問題的大面積爆發,經銷商方面的負面體驗,無論東風悅達起亞自身如何找藉口找理由,避重就輕,推諉扯皮,市場上的消費者才是最有發言權的,也是最能夠直觀感受到的。
與逐年盡顯疲態的銷量相比,東風悅達起亞車型近些年的投訴量卻在不斷上升,質量和投訴問題頻發。除了三大件之外,車身附件及電器、服務態度等都是投訴的重災區,大量的投訴和質量問題也是起亞車型銷量增長的絆腳石。從網上隨便搜索了一下資料,便發現消費者的投訴和維權的聲音隨處可見,隨地可查。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觸目驚心的各類質量投訴、服務投訴等,可謂比比皆是。
質量問題幾乎遍布東風悅達起亞旗下所有車型,其中更有不少危及車主生命的重大產品缺陷。在投訴平臺,東風悅達起亞旗下所有車型均有車主投訴,投訴內容也是五花八門,既有發動機、變速箱方面的核心部件投訴,也有車身附件的小問題。但是,這之中令人不能忽視的卻是,東風悅達起亞旗下的車型屢次出現危及車主生命安全的重大問題,廠家卻置若惘然。
2016年8月12日上午9點左右,連霍高速鞏義服務區東向西入口處大貨車撞擊了一輛白色轎車。貨車和白色轎車均側翻到高速路旁的花壇中,白色轎車被撞的支離破碎,發動機艙蓋整個掀起。
據媒體了解,被撞小轎車系起亞K2,車禍發生時,車上共有5人,兩對夫婦和一個約十歲的孩子。而在被撞擊後,救命的安全氣囊竟然沒有彈出!!轎車司機重傷搶救,其餘四人均已死亡!
2011年10月4日,大慶市發起了一起嚴重的車禍,一輛新買的起亞K2幾乎被撞報廢,安全氣囊卻未彈開,車內乘客一死三傷。廠家的說法是「沒撞對地方」!
2012年,在懷化的一起車禍中,車毀3人亡,起亞K2氣囊未打開。廠家的結論是:撞擊點不對,力度不夠!!
2015年2月7日,周口的一起車禍中,起亞K2安全氣囊依舊沒彈出,同樣造成了慘痛的結果。事件推諉至今,依舊沒得到解決。其實,早在2016年5月,因氣囊缺少化學強化劑,韓國現代、起亞汽車多款車型(國內對應名稱:伊蘭特、索納塔、K5)在美國召回,其主要缺陷在於,氣囊充氣階段中,由於缺陷,第二階段的充氣不完全,造成危險。甚至在低速的碰撞下,氣囊將不會啟動。當時連同韓國本地共召回了計36.8萬輛汽車。
而在國內呢?接連發生多次因安全氣囊未彈出造成的重大傷亡事故,東風悅達起亞卻一點想要召回的態度都沒有。
除此之外,同樣作為東風悅達起亞銷量擔當的起亞K5也曾被爆出行駛中輪轂斷裂的重大安全隱患。有K5車主開車路過小水坑時輪轂開裂、也有K5車主高速上行駛時輪轂開裂、更有K5車主行駛中輪轂碰到一塊石頭就爆裂的情況發生。
雖然,東風悅達起亞在2013年9月份已經召回了2012年款生產的18135輛K5汽車,但是對於車主提出的輪轂壁厚度不達標的問題並沒有解釋,這也使得韓系車在質量品控方面遭到了諸多質疑。
車主表示一年的車子就鏽跡斑斑,質量實在讓人懷疑。
車主表示:於2017年3月購買起亞K31.6自動gls現行駛不足半年的時候便遇故障。鬱悶至極。發動機異響解決不了說是通病,變速器異響解決不了說正常,轉向異響解決不了又說正常。認為通病那麼多為什麼還要生產,強烈懷疑廠商對消費者的不負責任。並且論壇中呼籲有類似症狀的車主一起投訴到國家質量總局缺陷管理中心,來保護消費者應有的權益。故障如下:
1.剎車分泵漏油;速行駛後停車掛檔異響經檢查排氣管軟管損壞!
2.車輛行駛1600公裡後發動機發生熱車怠速塔塔響,類似敲缸的聲音,隨即去4s店檢查,然而技術總監告訴我是通病,就算是修理後也不一定能解決!
3.行駛到4000公裡時變速器異響,車輛勻速行駛到40碼至45時,變速器發出嗚嗚嗚的異響,更換變速器總成後異響更為嚴重,廠家說是變速器中主減速器異響,需要磨合一萬公裡,不一定消失!
4.車輛行駛到8000公裡後打方向異響,症狀為原地打方向從12點位置到7位置方向盤下方發出嗒嗒聲,去4s檢查說通病!
投訴內容:天窗生鏽,車主表示在東風悅達起亞的車主群中,有好多起類似情況發生了,嚴重懷疑東風悅達起亞的產品工藝。
除了起亞K3,在百度上搜索「東風悅達起亞生鏽」等關鍵詞,反映車身生鏽的車型包括K3、K2、K5、智跑、福瑞迪、賽拉圖等多款車型,並且都是購買新車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就出現了這個問題。說明這個已經不是個例,而是企業整體製造水平的缺陷。
除了產品質量問題,關於售後服務的種種投訴也反映出東風悅達起亞汽車存在諸多問題。
在質量方面,比如說K3產品的問題非常之多,小毛病可以說在起亞K3的身上都表現出來了,看到投訴網上慘遭大量車主們的投訴,如發動機異響、抖動、發動機噪音大、跑偏、服務態度差等一系列的問題,不得不讓人懷疑東風悅達起亞竟然是這樣「服務用戶」的,所謂的「客戶感動」就是這樣的一種忽悠?其誠信又表現在哪裡呢?
從上可以看出多位車主投訴汽車K3發動機出現異響,但是到4S店修理的結果就是推三阻四的,根本無法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具體看一下車主投訴的問題,看看4S店給的答覆又是什麼?
這是來自一位車主的真實情況,車主購買的是2015款 1.6L手動起亞K3,車主在昨晚一次常規保養後就出現了發動機異響情況,當時4S店說發動機磨合一段時間就好了,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反倒沒好,異響卻更嚴重了。因為4S店更換的原因,車主又找了另外一個4S店解決問題,結果發動機都拆下來維修了,結果還是一樣。投訴過一次廠家也沒有一點消息,真是讓人心寒。
這位車主購買的是2016款1.6L自動擋起亞K3,買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變速器出現了異響,經過4S店的兩次維修問題解決了,但是好景不長沒到幾天就出現了方向異響和跑偏的問題,這真是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呀,這毛病真是的源源不斷呀,之前車主也投訴過廠家,但是廠家直接無視了。
起亞K3的質量問題一直存在,其中存在安全隱患的就是起亞後排安全帶的問題,目前為止,廠家沒有做出該有的態度,對其問題不管不顧,根本不把消費者的安全當回事。安全帶是可小可大的問題,如果安全帶到緊要關頭出現了問題,那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這些問題有車主一直在投訴,廠家就是沒有去理會。也不給解決,還是繼續賣有問題的車,這樣的廠家又把用戶的安全放在哪裡?
「新買的K5汽車剛開了兩個星期,就出現異響了。」四川的廖女士7月29日向中國質量萬裡行發來投訴。7月28日,廖女士到成都錦華起亞4S店維修,經過4S店試車確認A柱測(駕駛座左側玻璃柱子)有異響,廖女士詢問4S店如何進行解決,4S店稱要把車拆了才行。廖女士說:「4S店根本不知道什麼原因,最後只是答覆她要等待廠家的技術通知後維修,打了好幾次電話都是拿這個當藉口,也無法給具體維修時間。」
跟廖女士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大多數消費者是剛剛購買的新車,開了還沒幾個月,就在A柱、B柱、C柱出現有異響的情況。
家住山西的黃女士向我們反映:「今年年初買的K5汽車,開了幾百公裡就出現異響。當時氣溫還很低,以為是開暖風熱漲冷縮引起的,可是至今已跑6千多公裡,響聲時刻不斷。從6月份開始反映給4S店並多次催促,一個多月了他們也沒給出什麼回復,一次次推託沒個結果。」
更讓車主感到擔憂的,則是足以威脅用車安全方面的質量問題頻頻曝光。2018年2月28日,一位起亞智跑2016款2.0L自動兩驅版車主投訴,稱車輛自2017年12月起便出現剎車不靈的問題,以至於 2018年2月因剎車問題導致發生追尾事故,而後在4S店針對剎車問題進行修理,4S店工作人員卻得出質量不存在問題的結論。該車主同時表示:近期使用車輛中,剎車不靈敏的故障頻率明顯提升,剎車踏板只有踩到底才能形成制動。
剎車系統故障顯然是直接威脅到駕乘者安全的「致命」問題,4S店維修人員也未能妥善處理,嚴重的安全隱患自然也沒有排除。除了剎車系統的投訴,一位福瑞迪車主遇到了行駛中方向盤鎖死的問題,而該福瑞迪是在2月6日首次出現該情況後第二天(2月7日)便前往4S店維修,4S店工作人員同樣沒有排查出問題根源,以至於在2月8日該車主再次出現了同樣的問題。車主表示:事關生命安全,對待如此車輛問題,強烈要求召回。
根據投訴平臺案例不難發現,東風悅達起亞旗下車型則「傷及皮毛」重則「傷筋動骨」,可見在生產製造以及品質把控方面,東風悅達起亞已經難以讓消費者感到安心。作為曾經中國汽車市場中不可忽視的合資品牌,東風悅達起亞近年來隕落的或許不止是銷量,產品品質的下滑更是讓人唏噓不已。
經銷商經營困難,大量退網
今年以來,東風悅達起亞的銷量一直不甚理想,儘管依靠新車的推出及採取「價格一步到位」的營銷策略,企圖低價救市,恐怕也未必值得看好。畢竟產品力經得住市場考驗,對於消費者來講才是最根本的關鍵。如此看來,東風悅達起亞淪落如今這麼地步,產品質量問題、經銷商大面積退網等才是真正令東風悅達起亞深陷困境的主要原因所在。
早在2015年9月份,各大主流媒體就報導過東風悅達起亞經銷商經營困難,之後有關於起亞經銷商經營困難,受困利潤危機,大量退網等報導層出不窮。據不確切消息,光2017年一年,東風悅達起亞就退網100多家店,其餘在網的經銷商有85%處於虧損狀態。
2016年底,湖南、江蘇以及河北等地200多家經銷商曾「聯合上書」東風悅達起亞,要求廠家賠償2016年損失、取消捆綁銷售和階梯返利等不正當的商務政策。2017年1月,數十家東風悅達起亞經銷商聯合起來成立工委會,聯名抗議東風悅達起亞廠家對經銷商的壓迫。
揭露東風悅達起亞商務政策利益鏈,爆料多年來的吸血套路!」「大小經銷商都是東風悅達起亞的網點,為什麼政策不同?」2018年初,正當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三方股東在2018經銷商年會上觥籌交錯、分享慘澹成果之時,來自陝西的東風悅達起亞經銷商周斌(化名)卻與另外幾名經銷商一起,在當地4S店門口拉起了帶有上述文字的橫幅,痛訴東風悅達起亞「價格體系不公,讓經銷商蒙受虧損」。
周斌不是第一個公開質問東風悅達起亞的經銷商,有媒體報導,在此幾天前已有相關媒體曝出一封某偏遠地區4S店總經理寫給東風悅達起亞年終大會組委會及三方股東的信,信中同樣道出了經銷商在面對廠家經營策略時的無力和生存困境。
「經營策略有問題,經銷商看不到希望。」在周斌看來,這是導致東風悅達起亞銷售量急劇下滑的主要原因。面對可能會出現的經銷商「鬧事」風險,年會當天,東風悅達起亞採取加強安保的方式積極應對。
「每年都去參加,即使掙不到錢也要買機票去聆聽總結。當個別商家拿到廠家特殊政策時,還要含淚為他們鼓掌,今天我要說不!」在東風悅達起亞全國經銷商微信群裡,周斌發表了一篇1000多字的「血淚史」,指出東風悅達起亞存在捆綁壓庫、價格雙軌等問題。
周斌稱,每年東風悅達起亞會給出高強度任務,要求當月跑車跑量,否則下個月就無法進新車。而一個季度內又各月捆綁,如若一個月完成不了任務,則不但此前的返利扣除,還要另扣承兌逾期利息,新經銷商叫苦連天。「新經銷商始終享受不上大宗業務,而個別商家利用大宗業務拿到優惠跨區域銷售,部分車型跨區域銷售價格比正常進價低1萬多元/輛。與此同時,二網以我們的車做樣品,賣出的卻是跨區域的車,導致我們銷量急劇下降。當庫存難以消化庫齡過長,銷售過程中會成為客戶壓價的理由,進而造成巨大虧損。」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江蘇某4S店總經理則透露,東風悅達起亞每月最後一天開始發租賃車,要求經銷商50輛起拿。同時每月最後一天,經銷商為了完成業績,採取買量(3000~5000元/輛)來彌補轄區沒有完成的任務。買量和拿到租賃車的經銷商立馬拋售給全國的黃牛,因東風悅達起亞採取跨區報備制度,要求客戶本人到店,故催生黃牛收取300元報備費,聯合4S店做假的身份證明給廠家。「價格雙軌制度是擊垮這些抗議經銷商的稻草,同樣是提車的經銷商,買量的加上特價車,4S店之間每輛車的差價就上萬元。」
對於經銷商所反映的問題,東風悅達起亞似乎對類似經銷商「逼宮」事件早有經驗。據媒體報導,2017年同期,東風悅達起亞各地經銷商會會長曾聚集在江蘇溧陽,聲討廠家各種不合理政策;2015年10月,東風悅達起亞一款新車發布會上,股東方東風汽車高層曾直言「廠家與經銷商每月都在為銷量、提成、補貼博弈,不僅造成了嚴重的供需方矛盾,還浪費了大量的精力」,痛陳廠家與經銷商之間的緊張局面。
對於廠家政策及舉措的不滿及盈利無望,經銷商大面積申請退網進而成為「新常態」,東風悅達起亞卻接連多次召開經銷商招募大會,意欲繼續擴充渠道規模。「同一省份同一品牌4S店多則30家,少則10多家」,廠家瘋狂建店,全然不顧經銷商死活,自然導致售後服務差、用戶與經銷商矛盾進一步加劇,根本原因在於東風悅達起亞只管自己碗中「有肉吃」,而不管不問經銷商是否「有湯喝」。
結語:
面對四面楚歌的慘境,除了推出新車之外,似乎東風悅達起亞已拿不出更好的解困之道。
不降價,市場將被對手逐步蠶食;降價,得了銷量又失了品牌。或許無論對於新任總經理陳炳振者來說,其心中必有難以言說的苦衷。
在現代起亞汽車沒有大刀闊斧地增加研發投入,以更新更好的技術成果吸引消費者的前提下,陳炳振的到任能給東風悅達起亞帶來實質性的銷量提升嗎?
一廂情願地指望通過新產品的投放能喚醒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但吃一塹長一智的中國消費者早已識破其拙劣的「花招」,不再盲目相信所謂的韓系合資品牌。因此,目前如何解圍也就成了東風悅達起亞當下最為緊迫的事情,畢竟用戶的大面積投訴不是一朝一夕導致的,售後服務的不到位以及質量的不佳,已經把韓系合資車最初的那點兒微弱優勢消磨殆盡。
以林言之見,事實上東風悅達起亞能否重回賽道,重拾當年的輝煌,中國市場發生的巨大變化,消費者購車的成熟和專業,很大程度上讓東風悅達起亞的過時過斯商務政策變得不堪一擊,其陳舊的營銷思維、傲慢的售後服務、收割式的商務政策、低劣的產品質量,即便更換更多的公司總經理或更換新的公關部長等中高層人員都於事無補,大勢已去的東風悅達起亞哪怕一年推十款新車也無法救活這個不屬於它的市場,也無法挽救氣數已盡的自己。
毋庸諱言,銷量的滑落是中國消費者最直接的用腳投票的結果,而東風悅達起亞的領導層不應將關注點僅放在新品投放方面,更應該用實際行動和真心實意為用戶著想,不然翻身又從何說起呢?可以設想,如果東風悅達起亞今年的銷量還是沒有達到50萬輛的目標,如果產品、質量、服務仍然無法讓用戶滿意,一年拖著一年,一年不如一年,鈴木最為典型的案例,那麼東風悅達起亞退出中國市場或許只是遲早的事情。
東風悅達起亞產品自身頻發的質量問題、廠商與銷售商之間出現的裂痕以及企業自身管理存在的不足,才是鑄成如今東風悅達起亞陷入泥潭的關鍵。在林言看來,如果東風悅達起亞不從根本上解決產品力、服務力和品牌力等問題,哪怕投再多的新車,也無法拉動市場銷售。上有大眾、通用、豐田、本田、日產等一系列合資車企的擠壓,下有吉利、長城、長安、廣汽、上汽等自主品牌的進攻,韓系車和法系一樣,面臨著進退維谷的窘境。
而現如今,自主品牌強勢崛起,率先分割了原屬於韓系車的市場份額,對手的興起加之自身存在的頑疾,東風悅達起亞在中國市場的地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但最讓起亞感到神傷的是,即便從現在起致力於提升產品品質,也不一定就能重奪市場佔有率,因為起亞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技術優勢,逆天改命的難度非常之大。
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選車買車得睜大眼睛,別一不小心成為個別不良廠家忽悠的犧牲品。
(寫在最後:本篇文章中提及的所有數據及信息,均來自網際網路公開渠道。林言汽車僅對大量的資料進行檢索與整理,而後組稿。文中引用所有媒體、自媒體觀點,不代表林言汽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