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活】如何準備日本防災避難包:必備物品清單告訴你!

2021-01-13 東京本地幫


在日本生活,防災工作絕對是極其重要的課題。地震、颱風、暴雨等天災是這裡生活的一部分,你難以預測什麼時候會發生自然災害,因此只能在下一場大地震/天災之前先做好準備。


日本人以及來自經常發生自然災害的地區的人,通常從小就灌輸做好災難準備的觀念。因此以下所敘的觀點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很基礎,但對於部分人來說,可能是全新且實用的概念。


在日本生活了幾年,幸運的是到目前為止生活範圍內不曾發生重大災難。但是日本幾乎每年都會有地區因暴雨造成河流泛濫成災的新聞,對此應該認真準備一下防災避難包。當已經習慣住家附近走5分鐘就有24小時便利店、超市、藥妝店,準備應急包的動力的確會有點不足。但是,如果發生重大災難,這些商店也一樣成為受災戶。因此,為了更加積極主動準備,以下整理一些資源、技巧來準備一個應急包。


防災館


首先要介紹一下池袋防災館(https://tokyo-bskan.jp/bskan/ikebukuro),這是隸屬東京消防廳的都民防災教育中心,可以體驗地震、濃煙中避難、急救、滅火等防災知識。儘管這和準備防災避難包可能沒什麼關聯,但在這裡可以學習到緊急情況下做準備的必要步驟。如果您對防災館感到好奇,您可以到訪池袋、立川、本所或其他地區的防災館!


網絡資源


對於住在東京的人來說,「東京都防災官網」提供了有關發生於東京的各種災害的相關資訊。儘管是日語,但也可以自動翻譯成中文。


您也可以在此找到簡體中文版的治安與防災以及《東京防災手冊》(有繁體中文和簡體中文版)的相關連結。


如果您住在日本其他地區,如果您方便使用日語,可以輸入「縣名/地名」和「防災」(例如:仙臺防災)找到您所在地區的官方防災資訊。


緊急情況下的防災避難包應該包含哪些用品


根據東京都《日常備蓄》(https://mmbizurl.cn/s/5iEkUxu4B)手冊,一個4口之家(一對夫妻、一個幼兒和祖母)應準備以下物品。


日用品(日常必備):


根據災區經驗:

食物

無洗米:5公斤

常溫保存即食飯:6個

乾麵條:1包

速食麵:3包

罐頭食品(例如:醃漬魚罐頭、蔬菜):各6個

即食食品:9包

水果罐頭:1罐

果菜汁:9瓶

飲料(茶、果汁等):6瓶(500毫升)

起士、魚板等:各1包

零食類:3組

營養補給食品:3箱

保健飲料粉末:1袋

調味料:1套

日常用品

大型垃圾袋:30個

塑膠袋:1袋

急救箱:1個

保鮮膜:1個

面巾紙:5包

捲筒衛生紙:12卷

消毒溼紙巾:1盒(100抽)

拋棄式隱形眼鏡:1個月份

暖暖包:10個

打火機:1個

女性用品

嬰兒用品

奶粉:兩罐(或粉狀20包)

副食品(離乳食):至少7天份

嬰兒溼紙巾:1包

紙尿布:70片

高齡者用品

稀飯或其他軟食品:至少7天份

藥品(處方藥):1個月份

助聽器電池:6個

假牙清潔劑:一盒30個


防災物資:


根據災區經驗:

緊急行動廁所:每人每日5個,四口之家為每日20個

手電筒:2個

乾電池

收音機(手搖型):1個

日常用品

手機備用電池:每隻手機3個

乳膠手套:1盒(約100組)


由於以上為四口之家約3天~1周的份量,您可以視您的實際情況調整數量。


上街・上網採買防災用品


準備防災用品最快速簡便的方法就是上網購買,亞馬遜和樂天等電商都有販售現成的防災避難包。您可以使用「防災セット」或「防災グッズ」之類的關鍵字快速找到這些商品。


另一種方法是到有販售防災用品的零售商店,例如BicCamera和東急手創館(Tokyu Hands)這種的大型連鎖店通常會有一個防災用品專區販售防災相關商品。



可長期存放的災難應急食品。左上角順時針:米粥、吉野家罐頭飯、壹番屋咖喱、咖喱飯、烏龍麵罐頭、果菜汁和麵包罐頭。


商店的防災專區中的推薦商品。


各種防災用品。緊急防寒毯(太空毯)、空氣床、應急工具和濾水袋。


緊急行動廁所和其他防災用品。


防災用品買好了!


一個人用的防災避難用品。家裡有一個緊急情況下可以使用的防災避難包,頓時感到安心。


將商店裡買來的防災物品和家裡既有的東西整理成一個防災避難包。也可以考慮一下太陽能USB充電器,因為除了防災,戶外露營感覺也很實用!


將上述防災用品和2瓶2公升的瓶裝水裝入包中!


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就可以準備好自己的防災避難包,這個包包在任何重大自然災害中肯定會派上用場!






右下角,您點一下在

小編工資漲1毛

回復【學歷學位認證】  

查看留學回國學歷學位認證指南      

回復【護照】  

回復【護照】查詢護照/旅行證申辦指南   

回復【公證】  

回復【公證】查詢各類公證事宜申辦指南   

回復【香港】  

回復【香港】查詢赴香港進入許可辦理指南   

回復【身份證】  

查詢身份證換領、補領最新政策   

回復【留卡】  

回復【在留卡】查看在留卡交付、更新、補辦等   

回復【留學回國人員證明】  

查看《留學回國人員證明》取消公告

  ▌說明本文由東京本地幫編輯部整理髮布,轉載前在對話框裡回復【轉載】查閱「轉載須知」

  ▌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編輯Saika

  ▌商務&廣告 +Vtakara2127

相關焦點

  • 日本旅行防災避難包必備清單:地震、颱風時的實用防災物品10選
    處於地震帶的日本,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地震,而颱風豪雨引發的停水停電也是每年都有可能發生。防災避難包是每個家庭絕對需要有的裝備,同樣來日本做長期旅行度假也最好要準備齊全。小編整理了日本的防災用品,包括防災食品、衛生用品、電器給大家。▋這些防災用品你準備好了嗎?
  • 日本的防災避難包裡面到底有什麼
    9 月 1 日被定為防災日是為了紀念日本 1923 年 9 月 1 日發生的關東大地震,此次地震可以說是日本史上最慘痛的一次自然災難,190萬人受災,14餘萬人遇難, 地震讓整個東京化為火海...為了不忘自然災難帶給我們的慘痛教訓,日本在每年的今天都會舉辦各種宣傳活動和防災訓練來提高國民的防災意識。今天我們也給大家準備了一堂防災課!讓我們來看一看日本人常備的防災避難包裡面到底有些什麼東西!
  • 日本專業防災手冊《地震書》,在生活中時刻準備著!
    日本人在面對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做法,一直被全世界誇讚,他們在面對天災時的井然有序著實是讓人佩服。對於日本來說,他們那兒的地震並非緊急的特殊情況,而是日常事件。因此,他們會把地震當做是日常事件來看,時常準備著對抗災難的降臨。我倒覺得,這一項在生活中時刻準備著抗災的做法,值得我們去學習。
  • 日本人的防災物品,竟然還能這樣用?
    日本向來就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日本人所面臨的災難不僅僅是疫情,還有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日本人為了應對突然發生的災難,開發了許許多多防災物品。有成套的防災物品包,價格上萬日元,但是這些物品往往都是提前備好的,有些可能不太符合一個家庭的情況。我的一位日本朋友,給我介紹了一些日本百元店銷售的防災物品,初看之時,還真是打開了另外一個世界的大門。
  • 日本企業「防災包」,快加入日常必備清單吧
    這種背包內,一般包括一本《防災救助手冊》、口哨、口罩、手套、手電筒、指南針、毛巾、一件輕便雨衣、3瓶礦泉水、幾盒壓縮餅乾、消毒溼紙巾以及一些創傷急救藥品。也有一些日本企業,還在防災用的緊急救助背包內,存放了一張《發生災害時的臨時避難場所地圖》。參見以下圖片,這種防災用的緊急救助背包,在日本很多超市可以買到。
  • 日本防災 | 地震日常:在生活中時刻準備著
    在日常生活中,怎樣保持對災難的關注和想像力?本篇將介紹日本的「地震日常」項目,如何把防震理念清晰易懂地傳遞給公眾。2020年的新冠病毒疫情席捲全球,讓人措手不及。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就像身邊的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可能發生。根據日本氣象局的數據統計,每年在日本及其周圍地區發生5級或以上的地震,平均有140次。
  • 看看地震大國日本,如何防災減災
    九寨溝7級地震(2)作為地震大國日本,從娃娃抓起,從日常生活細節抓起,全民防災是它的主旋律。家庭備有防災袋,裡面裝著突發災害時的必要用品,並且放在即刻拿得到的地方。孩子們從上幼兒園時起就接受防災演習訓練。如何自我保護,從幼兒園如何去最近的避難所。每天必須穿運動鞋等,便於發生災難時及時逃生的鞋子。
  • 日本防災|從東京防災到開源網站,如何將信息翻譯成設計
    《東京防災》手冊,圖片來自NOSIGNER官網早在2011年,NOSIGNER就憑藉為311東日本大地震設計的災後生活信息百科「OLIVE」 項目斬獲包含日本優良設計大獎 (Good Design Award)在內的20多項大獎。那麼,NOSIGNER 是如何用設計回應災害和突發公共事件的呢?
  • 日本地震催熱防災經濟 家庭應急包已供不應求
    你知道應急包嗎?你家裡是否有個應急包?小小應急包,關鍵時刻卻能發揮大作用。3月11日,日本大地震發生後,應急包突然「火」了,在網上甚至出現瘋搶現象!昨日,記者調查發現,正規的應急包在成都的多家商場和超市並沒有出售。但是否每個家庭都該配備應急包?裡面又該裝些什麼?聽聽專家怎麼說。
  • 日本留學前需要做什麼準備?日本留學行前必備物品清單
    盼望了好幾個月的四月七月生,最近籤證終於下發了,有很多同學基本上十一二月份大家就要赴日了,那麼日本留學前大家需要做什麼準備呢?一、需要準備的重要物品1、護照:隨身攜帶,注意保管。6、能力考試證書、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照片等,最好準備一個文件夾,把它們放到一起。7、現金:剛到日本時,隨身帶上一些現金是很有必要的,但金額不用太多,通常情況下至少帶三個月的生活費,大約30萬日元就可以。如果還需要在當地租房,以及置辦一些生活用品的話,可以再多帶個20萬日元。
  • 日常必備! 地震應急、避難 這4類物品最適宜
    日本是個「地震國」,每年發生地震的次數約佔全球的總數10%。據統計,東京每年有感地震30-40次。所以,日本人吸取關東等歷次大地震的慘重教訓,各地根據具體情況提出了不少地震避難時應急物品項目。這裡不妨介紹幾個主要地區的一些情況,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對比一下它們的長處和不足。
  • 日本最新版末日救災包,我在淘寶上湊齊了
    lt;<<,結果小夥伴們都不約而同看上了文章裡露過一臉的日本防災救生包。獲過Good Design大獎,是目前日本最火的一款應急包。 這個僅5公斤的地震避難包定位是「女性和高齡者也能背得動」和「最適合小朋友的家庭」。裡面有30種應急物資,一旦災難來臨至少能維持一個成人三天的生活。
  • 國民防災文化常識缺失 唯一的急救包還來自日本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二個「防災減災日」。5月8日,記者在南京的龍江小區、聚福園小區、清江花苑進行隨機採訪。詢問對象是居民,年齡20-50歲之間。詢問內容兩個,其一:「你家裡有地震包或者急救包嗎?」其二:「地震發生時,如你在家,該躲在哪裡?」
  • 何亮亮:中國防震應借鑑日本 全民推廣「防災背包」
    鳳凰衛視4月29日《時事亮亮點》,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今天的傳播焦點,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地震多發區的民眾如何做好自助減災的準備。因為這遠比國家提供的援助更有效和及時,每經歷過一次震災,日本民眾的防災意識就隨之升高,防災的準備工作也做的更加徹底,日本各地基本上都提倡居民在房屋內儲備三至五天的應急食品和藥品,床邊擺放、防災背包,包裡裝有足夠的食品飲料以及手電、口哨、收音機等必要的求生物品,工廠和學校也經常進行防災演習和避難訓練,在地震發生時有了應急準備和訓練,一個地區的居民就能更迅速的離開房屋,逃到安全的地方,震後也能相互救助
  • 日本幼兒園的安全教育,把小朋友練成了防災專家
    災難安全 日本是地震高發的國家,幼兒園常常組織各種防災演練,2.3歲的小朋友從入園起就會學習如何正確佩戴防災帽,這項訓練會在幼兒園階段持續下去,小朋友也越來越熟練
  • 地震來前先準備! 緊急避難包裝這15樣東西
    防災緊急避難包。(圖/臺「內政部消防署」提供)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網」    地牛翻身,全臺有感!不過,除了地震以外,各種天災、意外來臨時,逃命是第一準則,但平常也該做好防範準備,像是準備緊急避難包,當災害發生時,就能隨時「背了就跑」,像日本,面對聞震色變的民眾們,商店中也有銷售緊急避難物品與緊急救難包。
  • 日本的「防震之道」:配備一個「防災應急箱」
    這種「防災應急箱」體積不大,內部配置略有差別,大體可以滿足地震發生時倖存人員的自救需要,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長倖存人員等待救援的時間。   那麼,這種「防災應急箱」中究竟有哪些物品呢?筆者以自己桌下配備的應急箱為例說明吧。   筆者桌下配置的這種「防災應急箱」,是日本使用得最為普遍的一種,由硬紙製成。
  • 遇地震勿驚慌 「緊急避難包」必備7樣防災用品
    資料圖:臺灣花蓮震災受損最嚴重的雲門翠堤大樓,救援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中新社記者 黃少華 攝臺灣當地有關部門建議緊急避難包中應放入15樣物品,其中必備7樣物品為「礦泉水、食物、小毛毯、急救藥品、粗棉手套、手電筒及哨子」,其他次要物品包括電池、收音機、禦寒衣物、證件複印件、輕便型雨衣、暖暖包、面紙、毛巾、口罩、文具用品、備份鑰匙、瑞士刀、現金等。
  • 地震時可以救你一命的摺疊安全帽 裝進包裡防地震必備
    地震帶來的災難是毀滅性的,前兩天台灣花蓮發生了6.5級地震,而且最近幾年總有不同地區頻繁發生地震的情況,不要以為危險遙不可及,有可能真的會發生在你的身邊,地震發生時最重要的是保證頭部安全,不要被重物砸到,最好的方法是有一個安全帽,但是普通的安全帽都是工地施工時才會戴的,又大又重,平常沒有人會攜帶這樣的安全帽
  • 收納,在日本事關防災與哲學
    做減法,並不容易,這取決於對物品的了解,對物質的理解,有關斷舍離,事關哲學。當收納成為一種習慣,做計劃的能力、對優先事項的判斷力、取捨力等都會提高。日本孩子的學具包。日本人對於整理整頓工作高度重視,除了整理整頓會讓生活工作的環境更便利,還因為日本是一個災害多發的國家,人均居住面積相對較小,整理整頓能避免物品的堆積,在發生災害時,還能避免雜物引發不必要的傷害,可以第一時間進行逃生。除了課本上的授課內容,「整理整頓」活動從孩子們一上學就有。比如新學期開始的時候,學校都會隨課本發一個空白的文件夾。孩子會在文件夾上進行裝飾,變成自己獨一無二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