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佛學院,信仰之光點亮希望,藏傳佛教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信仰之一,對於中國的意義不同凡響。它的信徒分布在中國很大的一塊版圖之上,這個由印度佛教傳到中國後,自我發展,自我適應,自我繁衍後又漸漸擴大,不斷吸納信徒的宗教信仰,在藏地漸漸發展,最後成為了藏地人民的精神支柱。在這片廣袤而又蒼涼的土地上,藏傳佛教用它的信仰之力在人們的心中駐紮希望,點燃希望之火。
在藏地,最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一定是寺廟,所有的寺廟都是金黃燦燦,鋪滿了瑪瑙寶石,所有的奇珍都匯聚於此,人們把美好的願望和祝福寄托在這裡,虔誠的信仰讓藏傳佛教一直流傳。五明佛學院座落在四川的一座小縣城裡,這裡的海拔將近四千米,高高的山峰上沒有多少植物,這裡密密麻麻,鱗次櫛比的房屋搭滿了山的四面,遠遠的看去,這些顏色各異,或大或小的房子爬滿了整座山峰讓山峰變成了一種斑斕的顏色。這裡就是五千僧眾的居住之所,信仰藏傳佛教的僧人齊聚於此,他們沒有經過任何專門的組織,只為求學而來,在教授課業的學堂所在的山峰上自己建小房子。
以供在求學之時有一個安居之所,無數的僧人來此學習,他們憑藉著自己的經驗建造居舍,沒有什麼規劃,也沒有什麼布局,只是為了在學習之餘有一個安居之所,於是漸漸的,房屋布滿了山坡,這邊的山坡滿了就建到另一邊,數年過去,這裡的山坡就成了就成了這副模樣。這裡每年會來許多求學的僧侶,他們從各自的寺廟而來,為求更加精神的佛法匯聚此地,他們中有普通的僧眾,有轉世重修的一寺主持,甚至還會有達賴喇嘛,他們隱姓埋名,只為求學而來,遠離了信徒們的瞻仰,遠離了原本的安逸環境,遠離了朋友老師,只為心中對更深佛法的追求。男男女女的僧眾慕名而來,一代接著一代,後輩住在前任留下的房子裡,一輩一輩,鑽研佛法,直到學有所成,離開這裡,他們留下的房子就就給了接下來學習的有緣人。
這座佛學院就好像是一個逐漸繁衍出來的小城,有的城市因為旁邊有溪流而被繁衍,有的因為肥沃的土地,有的因為宜居的氣候,與這些城市不同,五明佛學院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是因為信仰,信仰讓人們來到這裡生活上這裡漸漸有了集市,有了交易市場,有了商店等等。這片土地仿佛擁有神奇的魔力,讓人們聚攏來,並且一直繁衍下去。這裡的僧眾日夜修行,他們將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看作一種修心,我看到過女僧人背著一根兩三米長的木頭趴著山上長長的臺階,每走一步都要停下來歇一會,但是她沒有停駐不前,只是往前走,走到目地地。在嚴格意義上來說,五明佛學院算不上是一個旅遊勝地,她身處在高海拔的山上,空氣稀薄,山上只有些野花野草,連樹都沒有幾顆,就連寺廟,也不比其他的藏傳佛教寺廟。
但是這裡的一心向學,這裡的純粹,還是抵擋不住人們來這裡瞻仰的欲望。五明佛學院建立在山頂,想要上去,可以坐大巴,眾多的僧侶和遊人相處在一起不顯得突兀,有一種奇異的融洽。我是步行上的山,路上有修路的機車,揚起漫天灰塵,一路並不通暢,但是懷著一顆朝聖的心,這一路也並不顯的艱苦。上山有轉經筒,皮膚黝黑和黃色的人們在這裡轉著圈,用手拂過轉經筒,祈求著佛祖的保佑。生命的大和諧在這一刻體現。下山的路上我又發現了賣水果和賣佛珠的小店,店鋪裡賣的東西,都是供應給僧眾的,作為旅客在這裡採購,價格也是一樣的,這裡的東西很便宜。
在超市裡,我看到了,松茸,香菇,木耳,他們的價格比我在其他的,旅遊勝地,甚至是行程的路上,都要便宜很多。還有賣佛珠和僧侶衣服的小店,也成了我們採購的目標。來到五明佛學院,有一種很讓人舒服的氣息,人們來到這裡,不會有什麼客流量高峰,不會有高價的旅遊產品,一切都是原生態的,都是它本來該有的樣子,信仰之光在這裡點亮希望,僧人們在這裡學習佛法,再各自離去,將佛門教義傳播到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