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中圖書館:法國-中國網站裡的文化藝術寶藏

2020-12-25 大胖妞

法國國家圖書館和中國國家圖書館合作推出的數字法中圖書館法國-中國網站,向讀者展示法蘭西國家圖書館幾百年來收藏的東方文化和藝術寶藏,精心挑選的7000份文獻均用法中雙語介紹。不僅是研究學者獲得資料參考的寶庫,也讓喜歡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人可以不出家門就能細玩品味。

法國國家圖書館館長羅昂絲·恩格爾介紹,法國-中國網站期待向世人展示的是獨一無二的藏品。據恩格爾(Laurence Engel)介紹,法國國家圖書館擁有的漢學藏書是世界上最豐富、最古老的之一。事實上,法國很早就對中國研究產生了興趣,而法國國家圖書館自17世紀起就一直與這一研究相伴而行。早在1668年,法國國王圖書館就收錄了一些中文書,但要說到真正意義上的「中文藏書」,則只能從1697年算起。當時耶穌會士白晉神父 (Joachim Bouvet) 從中國給路易十四帶回了一批共312卷中文書,然後還有康熙皇帝委託洪若翰 ( Jean de Fontaney)神父帶到法國的兩批共72卷藏書。等到了19世紀末,法國漢學開啟了新的時代,漢學的發展變得更為系統化,也更有組織。1902年,古恆(Maurice Courant)發表了法國國家圖書館館藏中文古籍的主題目錄。

同時向世人展示的還有法國國家圖書館的合作夥伴法國歐洲與外交部的外交數字圖書館與裡昂市立圖書館館藏的一批優秀的文獻及圖片資料。自2019年起,中國國家圖書館(BnC)和上海市圖書館也加入其中,希冀以此為研究者及有興趣的讀者提供了解其管藏的國家級寶藏的機會。

為了完成法國中國數字圖書館這一極具野心的浩大工程,法國國家圖書館及合作圖書館成立了一支學術團隊。他們結合學術顧問委員會所給與的寶貴建議和諮詢,對本網站所要展示的內容進行了挑選。 挑選出的近7000份文獻來自法國國家圖書館的十一個收藏部門,這一選擇反映了從16世紀起直至1945年間法國和中國的文化、宗教、科學和藝術交流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巴斯蒂·布魯基耶爾(Marianne Bastid-Bruguière), 在網站上刊出的「法國與中國:相識相知的徵途」一文中寫道, 縱使遠在千山萬水之外,中國文明仍以其古老與優雅,在法國公眾中激發持久不衰的求知慾和各種熱愛與欣賞。法國人先是就此與歐洲公眾展開對話,後來還直接與中國人、乃至世界其他各地的人展開對話。文章詳細介紹了幾百年以來法中關係的發展,從中世紀的發現,到中國和印度支那之間的二十世紀上半葉,非常值得一讀。

法國-中國是法國國家圖書館數字藏書「共享的遺產」中的第四項作品,另外三項作品分別與巴西,波蘭和日本相關。據介紹,共享遺產這一項目的宗旨是創造一個全新的虛擬交流和知識的空間,促進新的科學合作與國際合作,並彰顯在與世界的交流中得到豐富的法國的文獻遺產。

網站連結:https://heritage.bnf.fr/france-chine/homepage

相關焦點

  • 法中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簡介
    法中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前身是成立於1996年的歐洲華人藝術家協會,1999年重新註冊為法中文化藝術交流中心,Centre d』Echanges Culturels et Artistiques franco-chinois總部設在法國巴黎,宗旨為中法兩國及東西方文化、藝術、科技、經濟等領域交流發揮積極重要的作用。
  • 圖書館是法國第一大文化網絡
    法國人熱愛閱讀,讀書場景隨處可見:公交車、地鐵、草地上、河邊、咖啡館裡.....書籍更是法國人聊天時的永恆話題。法國人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與法國高度發達的圖書館文化密切相關。法國文化部最近公布了有關「市立圖書館的使用對象和使用情況」的相關調查,該調查得出了一組數據,稱法國圖書館是法國第一大文化網絡。在法國,除了大名鼎鼎的法國國家圖書館和蓬皮杜中心圖書館外,各大學、各機構都有自己的特色圖書館。而分散在全法的各市立圖書館更是以方便、貼心的服務,深受法國人的喜愛。
  • 法國馬賽KEDGE商學院籤署《中法藝術與設計管理學院合作協議》
    法國駐華大使顧山 (Maurice Gourdault-Montagne)、中國駐法國大使翟雋、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郝平、中國文化部副部長丁偉、北京市副市長王寧等有關方面領導和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中法藝術與設計管理學院籌備組組長餘丁出席了籤字儀式。
  • 法國文化之春——中國羅蘭·巴特周回顧
    Roland Barthes © Jerry Bauer在第十屆中法文化之春以及在法國乃至世界各地慶祝羅蘭·巴特誕辰百年之際,在中國舉辦的「羅蘭·巴特周」(5月8日至15日在北京三位研究羅蘭·巴特的法國專家,接受法國駐華大使館的邀請,在「羅蘭·巴特周」期間,來到中國並與他們的同行以及中國公眾見面:埃裡克·馬爾蒂:法國當代文學教授,《羅蘭·巴特全集》(門檻出版社)出版人,法國國家圖書館《羅蘭·巴特的筆跡,全景》展覽策展人;蒂芬娜·薩姆瓦約:比較文學教授,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小說家,傳記《羅蘭·巴特》(門檻出版社,2015年1月)作者;
  • 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羅浮宮,如何尋找3萬中國文物的展出新路徑?
    近期,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推出【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系列,試圖觀察在東西歷史文化具有巨大差異的背景下,海外博物館如何理解中國藝術?各大博物館在研究與展示中國藝術時的側重與角度有何不同?他們的研究又為中國藝術注入怎樣的活力?該系列的第六篇,我們推出的是法國的羅浮宮博物館(以下簡稱羅浮宮)。
  • 法國藝術大師畫"說"杭州西溪 紀念中法建交50年
    法國藝術大師畫"說"杭州西溪 紀念中法建交50年 2014-09-28 20:35:44>  中新網杭州9月28日電 (見習記者 張駿)被法國總統席哈克讚譽為「藝術大師」的法國油畫大師ChristianPoirot再遊浙江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攜著積蓄已久的創作熱情,一路體驗溼地風情,一路創作溼地實景油畫,用法國藝術家的視角和感悟,畫「說」西溪。
  • 法國著名鋼琴家馬克昂德雷在北京一零一中進行藝術文化交流活動
    2019年10月17日,巴黎師範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法國視覺藝術及音樂藝術學會主席、著名鋼琴家馬克昂德雷應邀參加北京一零一中學藝術文化交流活動。與會嘉賓合影此次活動由北京一零一中學主辦,法國視覺藝術及音樂藝術協會協辦。
  • 一座文化地標 一隅精神寶藏|河東區圖書館萬科新都會分館落成,暨...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馮善鵬 見習記者 張豔芳 臨沂報導與時光共同見證一座文化地標的誕生,9月13日,魯商萬科新都會河東區圖書館萬科分館落成暨首屆讀書節正式啟動。山東省書法家協會顧問、臨沂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市文聯原黨組書記、主席龍巖;河東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李魯;臨沂市圖書館副館長、研究員程鵬飛;河東區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四級調研員王家樓;河東區文化和旅遊局二級主任科員李貞年;河東區圖書館館長靖玉亭;臨沂萬科企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述峰;臨沂萬科企業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總監項應豪,以及眾多媒體共同出席,一起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 中國茶文化與法國咖啡文化
    50年前,中國與法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在上世紀60年代兩極格局中,這一突破,轟動世界。50年來中法兩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交流中都取得巨大發展。今天我想比較一下中國茶文化與法國咖啡文化之間的差異。關於起源之說,兩者都有著撲朔迷離的傳奇故事和神話色彩,都有著各種猜測和說法,不同的是中國在茶的起源裡似乎一直是主角,而法國在咖啡的起源中就有點喧賓奪主的意味了。 二.
  • 融通中法文化 盡顯「百工」之美
    見人: 一次中法當代「匠人」的集體對話「新考工記——中法手工之美」以中法傳統手工技藝的當代創新為主線,邀請15位法國手工藝大師與11位中國手工藝大師、非遺傳承人和知名藝術家參與,共展出作品180餘件(套),涉及陶瓷、玻璃、金屬鍛造、麥稈編織、榫卯、皮革、皮影、玳瑁、摺扇、折傘、褶襉、全形拓、凹版照片術
  • 《紀念我們的父輩與裡昂中法大學》展覽在法國開幕
    人民網巴黎5月8日電(記者 何蒨) 5月4日,《讓歷史永遠記住他們——紀念我們的父輩與裡昂中法大學》展覽開幕式在法國比亞裡茨市ASIATICA 東方藝術博物館舉行,該展覽由考古學家、收藏家、法國巴黎索邦大學遠東藝術與考古學國家博士朱新天女士發起並組織,展覽首次收集了20世紀早期 41 位中國留法學者的個人資料,講述這些前輩精英們在法國的生命軌跡及重要事跡。
  • 「文化中國·一帶一路」中法少年兒童油畫巡迴展頒獎典禮暨中意...
    人民網訊 6月22日上午,歐美同學會法比分會、義大利分會和北京恆時博納烏天地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在歐美同學會共同舉辦了「文化中國·一帶一路」中法少年兒童油畫巡迴展頒獎典禮暨中意文化藝術交流啟動儀式。
  • 傳播中國文化「芳香」的法國博物館館長
    在法國,這裡的中國藝術收藏僅次于吉梅博物館,尤以青銅器和中國現當代繪畫收藏著稱。&nbsp&nbsp&nbsp&nbsp3月9日,賽努奇博物館與上海博物館共同策辦的《中國芳香:中國古代香文化》展覽將開展。5個月的展期中,觀眾可欣賞到中國古代各種香具和書畫藝術品,了解中國的「香文化」。
  • ...藝術長廊「巷裡巷外」中法藝術家聯展及青年設計師創意運動會舉行
    由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屆「我畫蘇州I Paint Suzhou」在醞釀之際,就以探索疫情期間國際藝術交流的新模式為主要任務之一,經授權,蘇州中法文化藝術創新基地與法國造型藝術家協會共組團隊,以東升裡文化藝術長廊的志恆裡街巷藝術化為目標,邀請了法巴黎美院教授和校友為主的7位法國著名藝術家,以及9位蘇州在全國較有影響的獨立藝術家組成創作團隊,以「大隱於市」為主題,用牆繪的形式對街巷進行美化升級
  • 博物館裡的中國元素——法國羅浮宮
    法國楓丹白露宮中國館內所藏文物法國是繼英國之後歐洲收藏中國文物的第二大中心,羅浮宮是法國收藏中國文物最集中的地方,羅浮宮博物館收藏中國文物在3萬件以上,尤以原始社會的彩陶器、商周青銅器該作品現藏於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圓明園四十景圖詠》是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皇帝令宮廷畫師沈源、唐岱依據圓明園實景繪製。當時圓明、長春、綺春,三園共計約有百餘處景群,但昔日僅繪製此四十景,更突現出此四十景的顯要與華蓋群芳。在異國他鄉看到中國的文物不知道心中該作何感想,我想既有感嘆中國力量強大,也有為這些文物感到悲哀。
  • 法國公園將舉辦「元宵節」 中國傳統文化在法深受喜愛
    資料圖:元宵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之夜有觀花燈的習俗。這一文化活動如今也深受國外民眾的喜愛。(東方IC)中國網新聞10月26日訊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近年來,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海外越來越受歡迎。據法國媒體Echo Républicain報導,法國圖瓦裡動物園將於10月28日至明年3月10日舉辦「元宵節」。
  • 「美麗雲南·香格裡拉」系列文化交流走進法國活動啟動
    央廣網昆明12月2日消息 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導,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主辦的「美麗雲南·香格裡拉」系列文化交流活動走進法國,於近日在中國新聞社雲南分社正式啟幕。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雲南省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局長楊潤、雲南報業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李陽喜、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交流推廣處處長鄒穎、中國新聞社雲南分社社長王林等領導出席本次活動。楊潤副部長說「法國是歐洲文化的中心,擁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心。
  • 「美麗雲南·香格裡拉」系列文化交流活動走進法國正式啟動
    啟動儀式現場(供圖)11月27日,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導,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主辦的「美麗雲南·香格裡拉」系列文化交流活動走進法國正式啟幕。據了解,「美麗雲南·香格裡拉」系列文化交流活動走進法國是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講好「中國故事」、「雲南故事」,推動系列活動品牌化、精品化、國際化的具體體現,是服務好「一帶一路」等國家外交戰略的「雲南創新與探索」。
  • 蘇州東升裡文化藝術長廊舉辦「巷裡巷外」聯展
    2020年11月29日,江蘇蘇州,中法藝術家聯合創作,東升裡文化藝術長廊舉辦「巷裡巷外」聯展。作為由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屆 " 我畫蘇州 I Paint Suzhou" 活動的內容之一,蘇州中法文化藝術創新基地與法國造型藝術家協會共組團隊,以東升裡文化藝術長廊的志恆裡街巷藝術化為目標,邀請了法巴黎美院教授和校友為主的 7 位法國著名藝術家,以及 9 位蘇州在全國較有影響的獨立藝術家組成創作團隊,以 " 大隱於市 " 為主題,用牆繪的形式對街巷進行美化升級
  • 「瘋狂大使」劉震雲請你吃中法文化大餐!
    「如果說參加所有的中法文化之春60多項活動是神經病,我可能就會是這樣的「神經病」」!著名作家劉震雲日前現身法國駐華使館,擔任2018中法文化之春形象大使,他用上述語言表達了對活動的喜愛和推薦。4月12日,第十三屆「中法文化之春」新聞發布會舉行,拉開了法中文化藝術交流盛會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