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冬日的灣裡,森林雲霧飄渺,霧氣在戲水山間縈繞,徜徉其間,呼吸著清新的森林空氣,體驗著最舒適的身心之氧,讓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駐足在這座小城裡,來深入了解、品位灣裡的精彩。從「世外桃源」的雅致民宿,多彩開心的文旅活動,到輕鬆舒心的生活,溫暖貼心的服務,灣裡著力營造著主客共享美好的「養心」生活空間。
民居雅宿 暢享「靜心」之旅
不需要特別的景點、目的地,而是讓心情放鬆的灣裡民宿遊,眼下成了新潮流。
歌手現場彈唱,坐在富有特色的花房餐廳裡用餐,全國知名連鎖民宿品牌半朵悠蓮入駐太平心街,這樣集綜合性酒吧、書法、音樂工作室於一體的文化主題民宿,讓遊客在灣裡得到不一樣的文化體驗和旅遊享受;在招賢鎮上堡嶺溪谷民宿村、梅嶺鎮徐家村等地,一批集農家生活體驗、農村景觀觀光於一體的農村體驗民宿,使長年沉寂的古村成為遊客休閒旅遊的新去處。
遊客在太平鎮半朵悠蓮民宿拍照
盤活農村閒置房屋,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民宿旅遊,出臺扶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民宿按等級標準分別給予獎勵或補助,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以「半朵悠蓮」「在芙山房」「曼山谷」等為代表的50餘家集吃、住、遊為一體的民宿客棧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民宿客棧床位突破1800多張,旺季更是出現一房難求的火爆場面。遊客真正住了下來,改變了當地過去以景區為中心的過境遊模式,民宿的異軍突起,成為了旅遊業態發生巨變的最大推手。
梅嶺鎮曼山谷民宿
沿著蜿蜒曲折的山間小路,在梅嶺鎮立新徐家自然村裡,十幾棟保存完好的老房子在半山腰漸次分布,一棵高聳入雲的古銀杏樹站在村口,在這密林間,老舊的村落和大山融為一體,盡顯靜謐之美,也讓遊客的心靈平添了一絲寧靜。
這是民宿「在芙山房」的所在地,在店長麥克看來,品質和服務是未來民宿業主要的競爭,眼下更要做好精品民宿遊這張特色名片,把「鄉愁」作為發展點,以情懷吸引人,以服務留住人。
遊客在梅嶺鎮在芙山房民宿玩投壺遊戲
點炭煮水、千年銀杏樹下的音樂會、竹林間的「蘭亭序」……11月28日,「在芙山房」民宿的周年雅集吸引了200多名的遊客住在這裡,「遊走於竹林間,與千年前的自己相遇,山野之間,萬物並生,在山野竹林間探尋心之所向……」十多位來自生活美學的藝術家在紙上留下了這樣的話語。
「很溫馨舒適,還有地暖壁爐,坐看風景,躺看風景,生活需要安靜地享受,每一處風景都讓人身心放鬆。」「周圍的環境很棒,空氣很好,很適合我們這種在城市待久了的人過來休閒度假。」……來自湖南的張雅雲發出這樣的感慨。因民宿的召集而結緣,共赴「灣裡之約」,「灣裡民宿」成為了越來越多人追逐的「詩和遠方」。
文旅融合 激活「開心」密碼
自古灣裡就是一塊文化寶地,歷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悠悠數千載,無數的英才相繼輝耀,茂鬱林立,悠久的文化留下了眾多歷史遺存,皇帝樂臣伶倫在洪崖丹井汲水煉丹、斷竹製樂,創製了五音十二律,使之成為古典音律的發祥之地;「龍鳳呈祥、乘龍快婿」,蕭史弄玉、張九齡與小龍女、裘皇姑千裡救夫的姻緣故事讓灣裡成為圓滿愛情的「幸福裡」;王勃的傳世佳作《滕王閣序》,一句「珠簾暮卷西山雨」,使「西山」梅嶺揚名天下;「上坂關公燈」「贛劇文化」「明清文化園」「微雕」等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裡留存,記錄著炎黃子孫的智慧與哲理。
深厚的文化底蘊是灣裡文旅發展的底氣,在展示「好山好水」生態旅遊資源的同時,灣裡管理局因地制宜,持續深挖特有文化元素,全盤帶活文旅產業發展。
聚焦「音律之源」,立足將灣裡打造成為「音樂朝聖地、文藝創作地、激情唱響地」,成功舉辦全省規模最大的戶外無座席音樂節——梅嶺伶倫音樂系列節,吸引數百萬歌迷齊聚灣裡,「音律之源」的城市名片進一步擦亮。
按照「四季有花、四季有景、四季有活動、四季有收入」的節慶活動思路,全面唱響太平心街芒果啤酒節、招賢賽車節、登山、越野等近40個旅遊節慶活動;通過各種精彩紛呈的文化旅遊盛事,賺足了人們的眼球,扮靚了這座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天空和土地,讓八方賓客收穫了滿滿的開心和驚喜。
2019年招賢賽車節現場
如今,在灣裡,既有古文化與旅遊的融合,又有新興文化與旅遊融合後產生的文旅新經濟,在洪崖丹井等景區,音律文化、宗教文化與旅遊相得益彰;千年紅豆杉、幸福桃園、印象梅林等自然景觀已成為遊客打卡的網紅「愛情地標」;同時,推進愛琴海購物公園、希爾頓文旅綜合體等文旅項目,推動形成旅遊購物、美食特色街等業態,滿足遊客旅遊消費需求。一場場文化與旅遊相融合的盛事,一次次不遺餘力的旅遊與產業相結合的推介,充分彰顯了灣裡的新魅力。
城鄉提質 品味「舒心」生活
一座城的形象是「招牌」和「名片」,良好的居住生活品質讓人們成為灣裡「好口碑」的「傳聲筒」。為了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灣裡管理局著力提升城市建設水平,改善人居環境,讓景觀變得更加優美、更加宜居,讓居住在這裡的人們生活得更加舒心。
灣裡八面山路上的體育公園
早上起來,在家門口的綠道上跑跑步;早餐後,步行10分鐘,在附近的公園裡遛遛彎,這是居住在灣裡的陳旺生一天生活的開始。「家門口就有公園,河道裡垃圾不見了,水變清了,住在這裡生活很愜意。要去遠一點的地方,開車走快速路到市區遊玩也很便捷」。陳旺生說。放眼灣裡城區和農村,綠草如茵,繁花似錦,風景美如畫;夜幕降臨,霓虹燈光、音樂噴泉交相輝映,美輪美奐。
聚焦「城區大花園,農村大景區」發展思路,紮實推進景城一體建設。紮實推進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動,路域環境整治,建成嶺秀湖市民公園,鳳鳴湖公園等一批休閒公園、「郵票綠地」,達到「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目標,農村汙水治理實現全域覆蓋;創新社會治理,持續推進「平安灣裡」建設,著力推動社會治理與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環保等有機融合,真正實現城鎮聯動、資源共享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嶺秀湖市民公園夜景
華燈初上,東方紅社區的男女老少出門遛彎,新建的休閒廣場為社區增添了幾分韻味,路燈把新鋪的道路點亮,烏井村的村民再也不擔心看不清路了;承載著老灣裡人記憶裡的火車站,在保留原有建築風貌的基礎上,結合城市發展特色改造成為工業文明紀念館,吸引了不少遊人的目光;洗藥湖牛嶺村村民 「洗腳上樓」住上新房。老社區新了,小村莊美了……城鎮品質不斷提升,居民生活日益舒心,灣裡正在高質量發展的大道上闊步前進。
優質服務 感受「貼心」關懷
儘管已是寒冬時節,正午時分的灣裡依然是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您開車往上山的方向大概開100米左右,有一個免費開放的停車場。」在梅嶺風景區,幾個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顯得尤為醒目,他們在景區入口處或是交通繁忙的主路口上充當臨時「嚮導」,引導車輛安全通行,真誠、暖心、周到的服務贏得廣大遊客交口稱讚。
志願者為遊客耐心介紹遊玩線路
以遊客需求為導向,是灣裡管理局不斷完善配套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
在佔地面積近47畝,總投資約5億元旅遊集散中心的項目現場,工程已經進入內部招商階段,配套的「智慧灣裡」一體化服務平臺也在緊鑼密鼓的調整、錄入各項大數據,該項目涵蓋智慧灣裡、智慧交通、智慧應急等內容,後續逐步接入智慧城管、智慧綜治、智慧國防等埠,並運用5G城市大數據的互聯互通,實現購票、導遊、醫療救護等一站式服務,讓灣裡進入旅遊智慧管理模式。
近年來,「交通飛虎」鐵騎隊、旅遊速裁法庭、旅遊監管中心、輔警大隊等機構的相繼建立,為灣裡旅遊發展提供強力保障;高標準建設全省首條智慧旅遊公路,遊步道貫通梅嶺,總長達830公裡;前湖快速路全線通車,環山一圈、內部成網的旅遊交通格局已經形成;新建、改造旅遊公廁30餘座,新增停車位5000餘個,在大力提升景區吸引力的同時,灣裡管理局全力補足一批旅遊基礎設施短板,不斷提升旅遊配套服務水平,力求讓遊客慕名而來,省心遊玩,滿意而歸。(王迪川攝影)
(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 王健)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