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8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785年,德國人在使用電機時,發現在電機發電時會產生一種異味。1840年,德國科學家舍拜恩在電解稀硫酸時,發現有一種特殊臭味的氣體釋出。這種氣體的氣味與雷電後空氣中的腥臭味相同,他判定這種氣味是由一種新物質產生的,並將此物質命名為臭氧。自此,臭氧的神秘面紗終於被揭開了。
臭氧是氧氣的「親兄弟」,它的分子由3個氧原子組成。在紫外線的照射下,一個氧氣分子可分解為兩個氧原子,其中一個氧原子和其餘的氧分子再一次結合,就形成了臭氧分子。
臭氧濃度在0.02至0.04ppm範圍內時可被多數人感知。當濃度約在0.02ppm時,臭氧會使空氣聞起來清新,令人感到神清氣爽。在濃度較高時,臭氧具有特殊的臭味,是近地面一種令人討厭的汙染物。汽車尾氣、工廠廢氣等是導致近地面臭氧汙染的原因之一。
和以PM2.5(細顆粒物)為首的汙染相比,臭氧汙染潛伏得更深。即使在晴朗的藍天下,也可能存在臭氧濃度超標的問題。
然而,臭氧並非全是壞處。高空臭氧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可以保護地球免受高強度紫外線輻射。
另外,適當的低濃度臭氧還可以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食物、水源、空氣等都可以用臭氧進行淨化。
來源:科普中國
往期回顧
01
02
03
陝西生態環境
關注就是支持
原標題:《科普動畫 | 一起揭開臭氧的神秘面紗~》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