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O成主流 線上線下如何融合?

2020-12-13 鯨媒體

導語

今年,OMO無疑是教育行業最火的詞語之一。疫情期間,線下教學停課,強大的線上能力成為教培機構贏得流量、維持正常運營的重要支撐。經歷了一輪生死考驗後,如今,線下教學秩序逐步恢復,不少學生選擇重新回歸線下。如何更好地進行線上線下融合正被更多教育企業作為發展戰略重點傾斜。對教育企業而言,OMO轉型是不是唯一出路?OMO之路又該如何走?

一、消解線上線下邊界 OMO成為新趨勢

因為疫情,教育OMO的概念又火了起來。

2017年9月,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在「尋找中國創客」的活動上,提出了OMO。同年11月,李開復在一篇專欄文章中闡述OMO帶給生活的改變。當描述到教育領域時,他寫到,「語言學習在中國十分盛行,未來的語言學習將會把外籍老師、本地助教、自動化軟體和自動化硬體連接起來:由外籍老師負責遠程授課,本地助教負責活躍氣氛,自動化軟體負責糾正發音,自動化硬體負責作業和測試評分。」

線上世界與線下世界的融合之中,新機會正在誕生。2020年,始料未及的疫情爆發,OMO成為教育領域被討論得最多的話題之一。如今,雖然國內疫情形勢已基本穩定,但是對於教培機構而言,線上能力的開發似乎已經成為教培機構不得不做的事。

在線教育資深投資人、秦學教育班課負責人張肖磊表示,網際網路時代,任何線下機構都不可能純粹通過線下的方式進行教學和服務。疫情之後,線下機構也仍需要藉助網際網路,進行直播教學、作業批改、家長溝通等教學和服務工作。另外,雖然疫情暫時得到了控制,也要時刻做好疫情反覆的準備。

童程童美未來教育研究院的線上運營官唐曉瀾認為,OMO模式是教育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雖然疫情褪去之後,以前線下的很多用戶還是會重回線下。但是未來的生活、學習的場景還是會走向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

網際網路的下半場,流量越來越貴,不僅線下教培機構要擁抱線上,出於獲客和提升用戶體驗考慮,純在線教育機構也在越來越多考慮融入線下場景。唐曉瀾表示,「眾所周知,在線獲客成本高,基於此,可能會有更多線上的教學平臺來探索如何從線下獲客。這是企業因為自身運營的壓力,自主做出的選擇。另一方面,在線教育機構也可能因為學習效果的考慮,在在線課程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線下的學習體驗,這一動力主要來自於用戶的需求,相對前端線下獲客而言,實現的難度更大。」

OMO被很多業內人士視作是教育行業未來的趨勢。探索OMO的教培機構中,既有行業龍頭,也不乏中小企業。目前,各家教育機構對於OMO的定義和打法也不盡相同。

唐曉瀾認為,OMO其實是為行業從業者提供了一個融合的思路。它不是一項新技術,也不是一個標準化的命題,大家要照著去做。他表示,OMO模式不是簡單的線上場景+線下場景,而關鍵是通過數據融合,消解線上線下學習場景的邊界,形成以科技驅動的新學習場景。

21世紀教育集團副總裁許敏表示,OMO教育模式的核心在於如何讓學生最大限度利用時間和空間學到最適合他現階段能力的內容,並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二、為用戶創造更高的價值 教培機構的OMO思路

當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邊界逐漸模糊,在線教育與線下教育之間的關係,不是顛覆,也不是對立,而是一個互相融合的過程。

張肖磊表示,教育本質上是離不開線下的,尤其是「育人」。老師必須要通過線下接觸、交流的方式,把正確的價值觀傳遞給學生,影響學生對學習、對生活的態度。在線教育機構在這方面是先天不足的。因此在線教育巨頭也在通過直營或投資、收購的方式布局線下。而線下機構通過引入在線的方式,能夠更加及時、高頻、高效地為學生和家長提供教學和服務。

基於用戶的角度,唐曉瀾認為OMO的價值主要在於兩方面:其一,對於在線學習的用戶而言,希望擁有和在線下場景中與同學、老師交流時同樣的互動感;其二,如果是線下學習,家長和孩子都很關心學習行為能夠數據化呈現,以便後續進行更個性化的、專業的輔導。線上線下的界限被打破,用戶才能更好地同時享受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的好處。

教育市場用戶需求的提升,推動著教育企業創造出更豐富教學場景,為用戶提供更多可搭配的選擇。

唐曉瀾以童程童美為例,剖析了OMO思路為其帶來了三種形態上的變化。第一種主要圍繞線下校區展開,線下課程覆蓋的用戶大多是距離校區5公裡內,但是在離校區5-8公裡的範圍內,還有一些用戶雖然無法持續到校區上課,但是能夠低頻地參與線下活動,所以有類似需求的用戶可以形成線上+線下的授課模式。第二種是由線下校區負責招生,通過童程在線實現全線上授課,這部分學員可能是跨地域的。第三種是線下體驗店或服務中心+線上平臺授課的形態。

唐曉瀾表示,第三種是童程在線接下來要重點探索的模式。雖然目前童程童美在全國50多座城市擁有230個校區,但是這個密度還遠遠不夠,未來要加大對線下的探索,與目前已有的線下形態形成補位。他強調,體驗店和服務中心從形態和投入上來講,沒有校區這麼重,但是又能為用戶提供線下體驗和集中活動的場景,相較純線上而言,這樣能讓用戶對企業產生更高的信任度。

大規模的用戶體量和多元化的用戶需求,推動著教培機構不斷加碼OMO。但OMO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尤其對於中小教培機構而言,要想轉型OMO,無疑是更大的挑戰。

許敏認為,轉變之初,中小機構一定要選擇性價比最高的方式來推進OMO,在一些需要切換發展思路的環節進行補充,而不是一開始就把所有流程都線上化。在自研成本很高的環節上,可以付出更小的代價選擇與機構教學場景相匹配的供應商進行合作。基於此,21世紀教育集團為更好推進OMO,自主研發了直播教育平臺「知蒙課堂」,目前「知蒙課堂」已率先投入應用到旗下K12教育輔導機構——新天際教育及培尖教育,未來將向全社會開放優質資源。同時,許敏強調,要推動OMO,非常關鍵的一點是要對人才梯隊進行升級,加強對網際網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對於教育而言,無論線上還是線下,不過是教培機構傳遞內容和服務的方式,關鍵是要在線上與線下的融合中,更好地與用戶實現教學、教務以及情感上及時有效的互動。唐曉瀾表示這對教培機構的中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培機構積累一套圍繞用戶的數據體系。

隨著OMO模式的推進,線上線下的邊界消融,競爭也將更加白熱化。新模式之下,誰能成為領跑者?

相關焦點

  • 瑞思OMO:線上線下知識與能力的融合
    隨著疫情穩定,線下課程恢復,但教育機構們意識到,線上線下結合的教育時代已經來臨, 「再也不可能回到以往的純線下的教學模式。」梁健說,改變產品形態,既是當下的最佳選擇,也是主動擁抱大勢所趨,「OMO的形態與未來教育不謀而合。」
  • 首屆線上線下教育融合(OMO)創新大會召開
    12月3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教學改革潮流中,國家督學、上海市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民辦中小學協會常務副會長楊國順認為線上與線下融合,給校長們帶來更多跨文化、跨專業以及跨學科的融合教育理念。
  • OMO新模式:線下和線上的中間是OMO
    很多人認為線下機構和線上機構是水火不容,互相搶奪生源。但是完全可以吸納線下和線上的優點,從而找到一條中間道路,那便是OMO。在線教育盈利能力並不明確,教培巨頭在廣告上的投入高達50億,但是具體的盈利是否和投入成正比我們無從知曉。
  •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獲官方認可,動因體育OMO交出滿意答卷
    其中,動因體育作為體育教育行業領跑品牌,一直努力在體育教育信息化、教學模式創新上重點摸索與探路。線上+線下的融合教育方式,是動因體育早在2017年開始,就進行探索和研發,2019年正式上線的教學方式。OMO獲得官方肯定,「融合」成重點此次《意見》重點提到了「融合」二字,並強調要「健全完善與線上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相適應的制度規則,打造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新業態」。而在如何打造上,《意見》指出: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形成良性互動格局。
  • 線上線下融合或成新趨勢
    「以往這個時候暑假班招生三四個班不成問題,今年想開一個班都很困難。」以繪畫培訓為主的凡傑藝術室負責人周傳偉說,複課後,只有六成老學員到課,幾個家長說孩子學業太忙了,時間顧不上就不來了。退費也是讓周傳偉頭疼的難題,雖然退費的學員只有幾個,但對一家小體量的機構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 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時代,教培機構如何開啟OMO教學模式?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催生了線上教學的發展,打破了單一的傳統線下教學模式,形成線上線下教學並同發展的局面。兩者相比較,各有優缺點。線上與線下教學之間的關係,不是顛覆,也不是對立,而是一個互相融合的過程,即OMO模式的發展過程。教育行業的 OMO 模式,從具體形式上,是指以提升教學效果與體驗為核心,通過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新技術,打通教育服務的各環節的數據,並深度融合線上與線下的真實學習場景,去實現標準化的流程以及個性化的服務。
  • 深度探索教育線上線下融合(OMO)讓每顆星都能閃耀
    今年疫情期間,眾多學校和機構採取了「停學不停課」的措施,線上教育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對於原本就需要跨越地理空間的支教行動而言,線上教育無疑提供了新的思路。12月6日,第五屆網際網路支教研討會暨第三屆網際網路支教教師獎頒獎儀式在上海舉行。
  • 如何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體系?
    老師們的工作也不得不從線下轉到線上,從教室來到雲端。因此對於教培機構來說,今年最火的一個詞可能就是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線上線下融合不是對線下教育的簡單補充,不是把線下教育移到線上,也不是線上線下教育的簡單相加,而是 線上線下教育的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和不可替代性,實現1+1>2的效應。那麼如何培養線上線下融合能力?
  • OMO商業模式: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體系
    幾乎每一次雙十一盤點,都會提及線上狂歡和線下冷清的強烈對比。現在,不斷有人提出線上和線下如何打通、那麼如何融合?據消息透露,中亞矽谷海岸產業園有著前瞻性地提出OMO商業模式創新理念,即通過在線分享商務、移動電子商務、線下商務的有效聚合,打造線上、移動、線下三位一體全時空的體驗館、全產業鏈價值鏈營銷平臺,使企業與用戶能夠通過各種載體及終端進行交易和消費。
  • 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成武漢教培行業大趨勢
    在12月4日至5日召開的第十屆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上,幾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一個新詞——「OMO教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成為教培行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也成為武漢教育培訓機構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記者施政 攝所謂OMO模式,也就是Online-Merge-Offline(線上線下融合)。OMO原本是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針對新零售提出的概念,但隨著技術的發展迅速在教培行業鋪展開來,成為行業熱點。尤其是疫情之後,有培訓機構關閉線下門店時,很多機構通過OMO轉型將業務搬到線上。在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新東方掌門人俞敏洪認為,OMO模式是教育行業的未來。
  • 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成武漢教培行業大趨勢
    2020年,疫情防控下的教培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如何順應變化開新局?在12月4日至5日召開的第十屆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上,幾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一個新詞——「OMO教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成為教培行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也成為武漢教育培訓機構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 昂立STEM OMO戰略發布會:線上線下兩翼齊飛,自由切換
    近日,昂立STEM OMO新產品發布會隆重舉辦,宣布全面升級OMO(Online-Merge-Offline,既線上線下相融合)戰略。會議明確「兩翼齊飛,自由切換」的戰略方向,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閉環,為學員提供高品質、全場景、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 如何打造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新零售模式?
    ,2012年CCTV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語驚四座。當時在場的中國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趁機和馬雲立下一個賭局:如果2022年中國的電子商務佔零售的份額不到50%,他將輸給王健林1個億,反之王健林將輸給馬雲1個億。轉眼四年,中國零售的現狀如何,未來又該如何發展?
  • 推廣線上線下融合新零售
    為培育壯大「網際網路++」消費新模式,搭建對接平臺,推動實體商業與電商、新媒體等合作,推廣線上線下融合新零售,6月16日,市商務局舉辦全市實體商業電商直播交流分享會。劉淵與參訓人員分享了多個當下熱門的短視頻營銷案例,共同探討電商直播背後的流量經濟以及潛藏的巨大經濟效益,深入淺出地對實體商業如何藉助電商直播等方式促進企業發展進行講解和剖析。對助力全市實體商業發展新零售,拓展線上銷售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這次交流分享會中,一些成功的電商案例讓我記憶深刻。」
  • 傳統零售業「線上線下全融合」 高科技元素為行業賦能
    中國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整個新生代人口不斷崛起之後,這些「新生代們」已經成為主流的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思維決定了他們的消費行為。隨著整個新生代的人口紅利不斷疊加,他們的購物思維以及購物行為已經在顛覆和影響整個零售行業的格局以及零售的模式。線上線下互融共通是未來的一個趨勢,並且是不可逆轉的。
  • OMO時代,線下實體如何把場景玩出彩?
    電商巨鱷落錘線下實體,品牌商超上線觸網,短短一年時間,傳統零售業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全民一起嗨的「盒馬鮮生」、「無界零售」,還是火爆異常的「超級物種」、「蘇鮮生」,這種炸場式的「線上線下融合」,向我們發出最強信號:OMO時代已來!
  • 新零售是線上線下真正融合的開始
    面對新零售線上線下巨頭在做什麼?當前形勢下,線上線下正在加速融合,線上零售巨頭和線下零售巨頭通過聯盟形成優勢互補,推動零售業資源優化配置。2014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與銀泰商業集團共同宣布,阿里巴巴集團將以53.7億元港幣對銀泰商業進行戰略投資。
  • 全渠道融合,甜啦啦制定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戰略
    越來越多品牌也就意識到全產業鏈發展的重要性,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複合經營模式逐漸興起,或將成為茶飲行業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 聚焦顧客核心需求,深入了解用戶群體 2020年上半年,中國現制茶飲市場規模已達626億元。
  • 線上線下大融合 服裝企業加速O2O布局
    在零售環境低迷的情況下,如何維持增長,突破天花板?事實上,傳統服裝品牌、電商平臺以及淘品牌們都在思考和積極探索。行業細分,渠道融合,一個新的無法迴避的趨勢就是線上線下大融合。  阿里+銀泰線上線下融合12月9日,阿里集團和銀泰商業聯合宣布,銀泰接下來將實施「銀泰天貓貨」,支持阿里線上品牌落地銀泰門店,首批籤約的淘品牌包括茵曼、阿卡、戴維貝拉、七格格、艾娜騎士和瑪瑪綈等。同時天貓將推進「天貓銀泰貨」,加快銀泰線下品牌商品上線銷售。
  • 銀泰網開線下體驗店 線上線下融合設想
    (圖為銀泰網位於湖濱銀泰二期的實體體驗店)  據悉,銀泰網線下名品店所有貨品全部為獨家買斷、旗下專業買手採購自義大利、瑞士、日本、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最新當季熱款;同時,店內還提供Ipad線上選購服務,實現線上線下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