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字,大情懷
——省防疫物資保障組派駐企業第四聯合工作小組工作紀實
新湖南客戶端3月4日訊(通訊員 盤盛南)一個小微企業,當疫情來臨時,生產設備從3臺增加到60臺,員工從30人增加到300人,口罩日產量從1000個增加到75000個,只不過短短6天時間。這條上升的數字曲線,凝聚著政府的責任、企業的擔當、民眾的力量。
為重點保障醫用防護口罩和醫用防護服的生產供應,根據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防疫物資保障組安排,成立4個聯合工作組,派駐重點聯繫企業。省工信廳彭濤、省紀委監委方新、省衛健委羅志強、省藥監局羅元旭被抽調組成第四小組,派駐到位於長沙縣的湖南新金輻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與企業所在地的黃興會展經濟區管委會以及市縣發改、工信部門共同幫助企業擴能擴產,重點指導疫情期間醫用防護口罩生產。
(派駐聯合工作組與當地管委會、社區及生產企業相關人員)
短暫的見面碰頭會上,四位同志直奔主題:我們的任務就是幫助解決企業生產中的具體難題,儘快滿足疫情防護物資的迫切需求。
防疫轉產怎麼辦? 3臺縫紉機先開工
新金輻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有口罩生產基礎但無生產現狀的公司,之前雖能生產普通口罩,但一直未投產。雖有生產經營資質,但證照已到期。面對抗疫物資緊缺的形勢,著手援產醫用防護口罩。省、市藥監部門開通綠色通道,精減審批程序,邊預備生產邊辦理證照審核手續。「第一次到廠裡,車間只有孤零零的3臺縫紉機。」黃興會展經濟區管委會主任張輝說。與時間賽跑,與疫情賽跑。等,是沒有結果的。2月4日,三臺縫紉機先開工了。
設備不足怎麼辦?60臺設備的接力
(員工24小時三班倒趕工口罩生產)
光靠這幾臺機子、10多個縫紉工三班倒,是無法提高口罩產能的。在「一罩難求」的特殊時期,臨時採購大量自動化生產線也很難。為了找設備,派駐組組長省工信廳彭濤帶著長沙縣工信局曾科琳,與外省好幾家單位、企業反覆聯繫,磨破嘴皮,最終在江蘇、廣東等省工信同行的協助下,為企業先後搶訂了60臺半自動化生產設備。
首批從常州敲定的18臺設備,運到南京機場都很困難。大家緊急與當地交通等部門協調,最終設備從機場高速運送到位。進了園區,可設備進不了廠房。管委會主任張輝設法調來叉車,從午夜搬到凌晨天亮,才將這些設備寶貝似的安頓下來。
與此同時,派駐組成員羅志強通過與外省一些生產避孕藥具的廠家聯繫,獲得無償資助80套無塵潔淨服也已準備就緒。
原料不足怎麼辦? 自掏腰包湊了10萬元材料費
沒有原材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此前因新金輻並未生產口罩,原材料儲備不足。而熔噴布作為口罩生產的核心材料,價格已水漲船高。當通過朋友渠道得知某地或有少量熔噴布的信息時,管委會主任張輝二話不說,和另外兩名同事自掏腰包湊了10萬元,從常德緊急購買了1噸熔噴布,連夜運送到長沙,順利保障了企業的持續投產。而就在一周後,熔噴布的市場價格漲至20萬、30萬甚至40萬元。一噸熔噴布可以生產90萬—100萬隻防護口罩,這既解決了原料緊缺的燃眉之急,又為企業節約了生產成本。
突發的疫情,使口罩上下遊原料供應不足。熔噴布出現「一布難求」,還有耳帶、鼻梁夾、包裝袋……在聯合工作組的工作群裡,每天既有日產能的報表分析,還有原材料供應的各種信息,以及應急徵用的調配方案。看似工藝簡單的口罩,每一種原料的爭取得來並不簡單。
人員不足怎麼辦?廣泛發動300多群眾報名
(員工正在進行口罩壓片處理)
聯合工作組進駐新金輻之初,一線生產員工僅20多人,臨時招工成為一大難題。為解決用人荒問題,工作組協助當地政府,組織人員在企業附近的村、社區進行宣傳發動。長沙縣屬於全國百強縣,當地大多居民家庭經濟條件不錯,但聽到是為抗疫一線生產口罩而急需用人時,紛紛加入到報名隊伍中,有的居民是開著小汽車來公司的。
「經過宣傳發動,有三四百村民到現場報名。」派駐組成員、省紀委監委方新介紹。經過篩選,僅用兩天就招到270餘人,一線員工由30人增加到300人,三班24小時連軸轉。
隨著人手增加和增配生產設備的安裝調試完成,新金輻擰緊發條,火力全開投入生產,醫用防護口罩的單日產量從開始的1千隻迅速提升到7.5萬隻。
解析時間太長怎麼辦?連續兩個通宵施工建成強制解析室
一隻口罩生產出來後,還要經過環氧乙烷滅菌。滅菌之後,口罩上會有環氧乙烷殘留,不但刺激呼吸道,還有致癌物,必須通過解析方式使殘留的環氧乙烷釋放,經檢測達到安全含量標準才能出廠使用。而這個消毒解析的流程需要14天。
為了提高供應效率,在派駐組成員省藥監局羅元旭指導下,由管委會安排工人連續2個通宵施工,建成了強制解析室,將自然解析改為物理解析,使解析時間由14天縮短為2天,大大加快了口罩出廠速度。
羅元旭還要求提高口罩出廠的檢測標準,將主要指標環氧乙烷的殘留量應不超過 10μg/g提高到不超過 3μg/g。為確保質量安全,工作組要求企業送樣到外省的第三方機構進行檢測,全部質量達標,一些主要指標處於領先水平。
企業發展有擔憂怎麼辦?匯集四方合力的堅守
(聯合工作組與企業碰頭交流生產情況)
作為省衛健委的派駐組員,羅志強的主要任務就是對企業生產的合格產品進行統一採購、入庫,銜接好貨物運送與資金撥付。從車間出來打包裝箱到進消毒櫃,從解析室出來到搬運上車,一隻口罩都不能飛了!每天車間生產多少,什麼時候裝貨,什麼時候送達,聯合工作組4個人都要籤字確認。省衛健委與企業籤訂了供需合同,對合同期內生產的所有醫用防護口罩進行兜底統購,讓企業吃定心丸。
此外,聯合工作組與各級各部門、單位銜接,為企業做好各項保障。優化園區管理與企業周邊環境,與長沙銀行籤訂300萬元貸款協議緩解資金周轉壓力,將企業納入全縣工業發展規劃布局,解決企業生存發展後顧之憂。1頭牛、3隻羊、5頭豬、400斤蘿蔔白菜……就連幾百員工的一日四餐(含夜宵),在疫時都得通盤考慮。「這是一個吃百家飯的企業」,管委會書記何典這樣回顧防疫期間與新金輻一路走過的經歷。
前方抗疫一線緊,後方生產一線忙。當前,第四聯合派駐工作組仍然堅守企業車間,在抗疫後方為疫情防控不斷輸送「糧草」。隨著園區眾多企業復工復產,他們繼續幫扶指導肩負特殊使命的企業生產,打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
[責編:曾璇]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