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OCD)是常見的精神疾病,以強迫觀念、強迫行為或強迫衝動等強迫症狀為主要表現。強迫症患者反覆出現同樣的想法或行為,明知不合理或過分的,但難以控制和擺脫,需要順從不合理的想法或行為,完成後可減輕痛苦。一般分為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或動作。
有關治療強迫症的方法,就目前而言,認知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是治療強迫症的一線治療,多用於初始治療。專家指出,針對不同類型患者,需要有相應的應對原則,即使是同一種療法。當然,其他可用手段也很多樣,需要患者和治療者慎重選擇。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除了藥物治療外,治療強迫症的方法都有哪些?
行為療法
治療強迫症的行為療法,又稱行為治療,是根據學習心理學的理論和心理學實驗方法確立的原則,對患者進行反覆訓練達到矯正適應不良行為的一類心理治療。它是基於現代行為科學的一種非常通用的新型心理治療方法,其可用手段主要包括滿灌或衝擊療法、陽性強化療法、陰性強化療法、發洩療法、系統脫敏療法、厭惡療法、逆轉意圖療法、模枋療法和生物反饋療法等。可能看到行為療法所包含的內容,患者開始犯暈了,但正是這一療法涵蓋的手段足夠廣泛,其才能適應不同患者的需求,儘快幫助恢復健康。
家庭心理幹預
這一有關治療強迫症的方法,專家介紹說,比較適合青少年強迫症患者應用。有關研究表明,青少年強迫症患者父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在軀體化、強迫、人際關係、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特病性症狀等方面明顯高於國內正常人。而父母的這些表現均不利於患者疾病康復,不利於其消除病態觀念和行為,有時反而強化其行為和觀念。所以家庭心理幹預對於這種情況下出現的強迫症是十分必要的。治療者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要多接觸患者的家屬。同樣對他們做好心理健康宣教。使患者父母對子女強迫症發病的病因、病程、治療、護理和預防有較清醒的認識,解除他們因對疾病不了解而產生的疑慮恐懼、煩躁、抑鬱等不良情緒。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對於處在恢復期的強迫症患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表明,這一心理護理方法能全面提升即將回歸正常生活的強迫症患者的生活質量,可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樹立自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促使患者自覺克服病態心理,消除顧慮,保持樂觀情緒,以利早日康復。
認知領悟療法
這一有關治療強迫症的方法又被稱為中國精神分析法,它主要是通過解釋使強迫症患者改變認識,得到領悟,進而使症狀減輕或消失的一種心理療法。其主要治療過程為,治療者與患者展開直接會面交談,在交談中了解求助者的經歷,和求助者一起分析症狀的性質,挖掘病症產生的根源,談話後求助者寫出對諮詢師解釋的意見以及對自己的感悟並提出問題。此後,心理諮詢師可針對患者的疑問在與求助者會見中與其共同討論和解答,直到他完全理解、有新的認識為止。當然,這種認識上的提高,不僅僅是知識上的豐富,而是心理和感情上的轉變。
催眠療法
利用催眠療法來治療強迫症,這一治療建議是由相關心理專家提出的。雖然透過催眠法患者看到的內容到底是主觀或是客觀沒有人能回答,但是其對於現在狀況的投射卻是不容否定。
據有關專家指出,催眠與夢其實都是潛意識的投射。雖然許多問題原本在意識層面就可以解決,但是當時因為壓抑等種種原因沒有圓滿解決,於是它們會進入到潛意識,在潛意識中左右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最終導致疾病。
通過催眠法,治療者能夠找到影響患者不合理行為表現的關鍵所在,並在關鍵處幫助當事人改變,讓患者將原有的不正確的自主判斷、自主感覺、自主意識進行改變和扭轉。這一過程為正確思維架構的創建提供了機會,所以也就能夠為治癒強迫症創造機會。
專家還補充說,催眠療法這種強迫症的治療手段對一般的強迫症狀都有一定的效果,特別是對反覆檢查型強追症患者作用更是明顯。如果在進行催眠治療的過程中配合藥物的合理服用,效果更佳。
文字 | 諮詢師洪
圖片 | 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