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微信安全中心發布《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謠言專項治理的公告》。
公告稱,微信將成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謠言的清理專項;或將對散布疫情謠言的帳號永久封禁。
全文如下: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在全國各地持續傳播,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與此同時,各類「網傳」、「聽說」類謠言信息也不斷刺激著大家的恐慌情緒。
網絡謠言製造虛假事實,惡意傳播不實內容,不僅破壞用戶的正常使用體驗,嚴重者甚至通過散布惡性信息,擾亂社會秩序,已屬於觸犯法律行為。
微信一直致力於為用戶提供綠色、健康的網際網路生態環境,堅決並持續打擊謠言類信息:我們引進了專業的第三方闢謠機構,對平臺中的謠言進行闢謠;並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騰訊微信軟體許可及服務協議》《微信個人帳號使用規範》等相關協議規範,對違規的信息內容進行刪除處理,並視其違規程度對違規帳號進行階梯式處罰:包括但不限於對帳號或帳號功能進行限期或永久封禁處理。
為了構建更加綠色健康的微信生態環境,我們將成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謠言的清理專項,持續加強整治;同時也歡迎用戶對相關謠言進行投訴。
微信安全中心提醒:疫情面前要格外保持冷靜理性,廣大用戶應從疾控或醫療機構、權威新聞媒體了解疫情信息,相關防疫信息以省、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發布為準;不要聽信謠言,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做到不信謠不傳謠,提高警惕和識別能力。
謠言為何滋生?
說白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是國人普遍的心理,謠言本質上是在利用人們的恐慌心理和焦慮心理,鑽了專業知識不足的空子。
這個春節,從最早的武漢「神秘疾病」被確定為新型SARS,到最近兩天的「鍾南山院士被感染」、「武漢『小湯山』將停工」等消息廣泛傳播,微信(或微博)中還流傳著不少來源不明的截圖、聊天記錄等,謠言成為疫情恐慌的最大源頭,又像是一種疾病,綁定著每個人脆弱的神經,崩潰、絕望、壓抑。
其危害在於:影響大眾和政府做事的方法和處理效率,打亂計劃,消耗人力物力資源和專家精力。
此外引發公眾關注後,易造成恐慌心理,加重防控難度。如果不及時消除,對整個國民教育也產生負面影響。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說的就是這個危害的程度。
在重大疫情面前,製造謠言很容易,藉由我們強大的網絡力量,傳播將會非常迅速。因此,如何讓謠言更「短命」也是研究謠言的必要命題。
謠言生於網際網路,死於網際網路
目前。類似百度APP、微信、頭條都上線了闢謠的平臺,比如騰訊的「 較真查證平臺 」 ,微信就可以看,非常方便,你直接微信搜索 「 較真 」 就行了。
圖為:較真平臺,很多謠言被證實「偽科學」,每日更新近20條
圖為:百度APP闢謠平臺
圖為:微博闢謠平臺
病毒疫情是一場艱難的戰役,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我們能做什麼?承擔起責任,不信謠,不傳謠。
我們還可以藉助高度發達的網際網路,進行科學知識的求證,搜索權威的官方信息,及時擊碎謠言。
當然,我們最希望的是政府持續、大量地對社會提供有效信息,對疫情數字進行具體的解釋與說明,不給謠言留下滋生的溫床。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