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有些朋友讀了拙文《誰都能看懂、誰都能學會、誰都能操作的家居配色秘訣》,很興奮,躍躍欲試要把家裡的配色重來一遍。試過之後一下子灰了心,開始抱怨:「看上去都挺有道理的,很多高級的方案我也照著試了,但效果就是不靈!」
清亮的原案配色
其中有一個還特別吐槽了莫蘭迪色(淺豆綠)和中性色+調劑色的配色手法:「看原帖的案例都挺好看的!比如這個,很別致,亮眼又舒服的感覺!(見上圖)。可是一到我家,明明也刷的淺豆綠,怎麼感覺就是灰濛濛烏糟糟的,一點高級感也沒有了 ,成了這樣!(見下圖)」
灰濛濛的仿版配色
效果不靈,怪我咯?效果不靈需要弄清楚原因,至於原因嘛,那真是學海無涯啊……
我就問她,你學過畫畫嗎?色彩三要素——色相、純度和明度,聽說過嗎?沒聽說過,我估計大部分讀者都不是特別理解色彩三要素。大伙兒就別去網上費事兒瞎查了,專業術語太多,越查越懵,廢話也多,讀著容易睡著。而且有很多概念,網上不是從色彩學角度解釋的,是從P圖軟體的命令來給你解釋的,沒什麼基礎的同學聽著肯定就很想死,所以還是我給你們用最簡單粗暴好懂的語言科普一下吧。
■ 色相
色相,簡單來說就是這是個啥顏色,比如紅的,還是綠的、黃的,還是藍的,這叫色相。
赤橙黃綠青藍紫,彩虹所呈現的就是不同的色相
而我們從前帖子裡寫過的配色,例如粉紅色和墨綠色對比,主要對比的,其實就是「紅」和「綠」這兩個不同的色相。
這些都是這幾年比較流行的顏色,說顏色,指的就是色相
■ 純度
那麼純度呢?純度也叫飽和度。比如說一個顏色,你說不太清楚,「灰不溜秋,綠了吧唧」,或者有時候我們故意搞笑惡作劇,會說「雞屎綠」、「鳥屎黃」,其實就是色相上它主要是綠色/黃色,但是和其他顏色摻和,所以純度低。這裡拿正紅色舉個例子,從左到右,當調進了其他亂七八糟的顏色之後,它的純度就遞減。
色彩的純度從左到右依次降低
從前帖子裡寫過,不要使用兩個飽和度一樣的對比色,會很難看,比如純藍和檸檬黃。
黃和藍,色相相對,飽和度接近,沒了主次,是不是有種廉價旅館的既視感?
同樣黃和藍,換成薑黃和深灰藍,好多了。這些,講的就是純度,也叫飽和度。
兩個顏色在一起,一定要一個飽和度低,一個飽和度高,有主次,配起來才好看
寫到這兒大家可能已經發現,我們之前討論的所謂顏色對比,限於篇幅的原因,所涉及比較多的其實是色相和純度,而對於三要素另一個極為關鍵的元素「明度」,幾乎沒有涉及。今天我們就補補課,講講明度,順便解釋一下為什麼有些同學會在家居配色嘗試中屢戰屢敗。
■ 明度
明度是啥呢?顧名思義,就是色彩的明亮程度。還用剛才那個例子,從左到右,明度遞減。
說得極端一些,如果我們將前兩個要素色相還有純度忽略不計的話,明度的世界可以看成一個黑白世界,從最亮的白色,經過無數深深淺淺的灰色,到最暗的黑色。換句話說,這個例子雖然用的是紅色,但其實「紅」這個色相根本就是無所謂的,因為當我們從明度出發看待的時候,它就不再是白-粉紅-正紅-暗紅-黑,而是一個白-淺灰-中灰-深灰-黑這樣一個從亮到暗的過渡。
當然,這只是一個例子,如果現在我們把紅色換成黃色或者綠色,也是一樣的。你可以這樣想像,任何顏色,高亮狀態相當於曝光過度,就成了白色,而至暗狀態則相當於沒有光,就是黑色。而且,在純粹談論明度的時候,為了排除另外兩個要素也就是色相和純度的幹擾,我們傾向於把一切去色,也就是說,沒有所謂的紅色綠色黃色,只有深深淺淺不同的灰度,理解了這一點,才能比較好地理解下面的文章。
1. 你家好看與否,與明度之間的關係
那麼明度和好看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奧秘呢?明度,在家居配色方案中,到底起什麼作用,該如何把控?這個咱們先放一放,咱們先跑個題,聊一會兒畫畫。
從前我在業餘時間學畫,色彩習作進步特別慢,總愛糾結色相對比,效果不好,也很沮喪。有一天有個老師跟我講了一個規律。他說:「你雖然運用色相對比,但是,如果希望畫面看上去精神一點,那麼色相對比可能不夠。你的整個畫面中,還需要有純白和純黑,也就是說,要有最亮和最暗。一旦有了黑和白,再加上深深淺淺的灰色調,整個明度就拉開了。明度拉得越開,灰色調變化越豐富,視覺效果越美。很多好畫,都符合這個規律。」
我一觀察,還真的!不信我們來看幾張吧。為了專註明度,我會把原圖去色,幫助大家在觀察時排除色相和純度的幹擾。
這張提香畫的肖像,轉為黑白之後,是不是就很明顯?我們用最粗的方式來分一分。最亮的純白在哪裡?肩背處的白色衣領。然後是淺灰色的面龐和脖頸,還有桌面邊緣的反光,中灰色的衣袖和背景還有臺面,深灰色的帽子和罩袍。最暗的純黑在哪裡?在背光左肩罩袍褶子裡。如此一來,亮白——淺灰——中灰——深灰——暗黑,一下就拉開了明度,加強了縱深感。
再看一個。
維米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最亮的純白在哪兒?在珍珠耳環的反光,在白色衣領,在眼白處。接著是髮帶還有面龐的淺灰色,頭巾和袍子的中灰色,陰影的深灰色,至暗純黑在哪兒?在耳後的陰影和背景。如此明顯而細膩的明度變化,效果不好也難。
再來一個。
莫奈《草地上的午餐》,最亮的純白在哪?在地上餐巾的光斑。餐巾的暗部,女士的紗裙,男士的西服,食物和光影斑駁的樹葉,都是深深淺淺的灰色。而至暗的純黑色,在樹林深處,在左側男士衣服的暗影裡。
類似例子實在太多,不甚枚舉。
梵谷的風景畫,純白在日光下的路面,純黑在鐵門和遠處樹林,其餘都是深深淺淺的灰。畫面縱深也就是這麼拉開的。不信你把鐵門和路面遮住,一下子就差好多。
馬蒂斯這張,純白在遠處月光下房子外牆的反光,純黑在夜間室內家具和地面間的陰影裡,其餘都是深深淺淺的灰。
至於林鳳眠的仕女圖,想想看,為什麼衣領處竟要加上這樣的亮白色呢?
發現並驗證了這個規律之後,我可真是如獲至寶。後來,我的色彩習作開始突飛猛進。再後來,我工作了,當了景觀建築師,設計花園的時候,老師的教導還是會經常在腦海中閃回。
我遇到過很多預算有限,又希望能迅速提升自己家花園景觀效果的客人,一般我會建議他們把花園的原木色籬笆漆成黑色。
客人一聽到「黑色」都很猶豫,怕不好看,其實只是不明白明度對比的道理。如果把花園去色,看作黑白世界,那麼所有的花草樹木(不管原本是綠色的、還是開花彩色的、或是秋天的黃葉枯枝),在這個黑白世界中,都是灰色的,這些深深淺淺的灰色,如果缺乏至暗的黑色和高亮的白色,明度就無法拉開,窩成一團,很難好看。尤其是,大部分人只能擁有一個相對比較小而緊湊的花園,在較為窄小的空間,這點就尤其明顯。可是,一旦加入至暗的黑和高亮的白,一切都變了。
來看一個案例:▼
花壇面積,其實只有那麼窄窄的一條。至於種了什麼植物,外行根本是看不出來的,只是綠色一片罷了
但是,當後方的原木色籬笆被漆成黑色,前景中又擺放了白色戶外太陽椅之後,這個原本只有灰色的畫面,一下子有了黑——灰——白三個層次,縱深感瞬間拉大,秒變好看
再看一個:
一片灰濛濛之中,加入黑色背景牆、座椅和花壇圍籬,再加上白色桌面,是不是也一下子拉開了縱深,秒變好看?
明白了什麼是明度,和明度與好看之間的奧秘之後,現在我們再以「明度」為切入點,回頭去看剛剛的那兩個例子,你發現規律了麼?
這個案例之所以會被吐槽,是因為整個畫面全是灰色,無法拉開縱深,加上毛茸茸的質地,一派沒精打採的氣氛。有些同學可能還沒有反應過來,會很懵,覺得:「明明是豆綠色,怎麼是灰色了呢?」我這裡再強調一次,當我們以明度為切入觀察畫面的時候,是去色的,這樣做是為了將色彩的另外兩大要素(即色相與純度)的幹擾忽略不計。那麼當我們討論明度的時候,一切彩色,無論是豆綠粉紅薑黃深藍,都不再是彩色,而是去色之後的一抹灰色,它們色相和純度的差別已經不重要了,換句話說,它們的差別,已經不再是豆綠粉紅薑黃深藍的差別,而是淺灰中灰和深灰的差別。而這裡,灰色調過於接近,明度缺乏變化。下面接著看,同樣是豆綠色,範例卻完全是另一個面貌的,為什麼呢?
因為黑色的畫鏡線、黑色牆裙、頂部的留白、白色天花板和靠墊,將整個畫面的明度完全拉開了,分成了由亮白到淺灰,到中灰,到深灰,再到暗黑的層次,既雅致,又顯得特別精神。說到這裡,都該明白了吧?
其實家具配色中也是一樣道理。明度對比運用得法,拉得越開,其中深淺的分別越鮮明,越多,越細膩,效果就越好。而反過來,明度中的「灰色調」越接近,區分越少,效果越不理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討論哪些顏色好看或者說高級,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有些同學,不要學動物農場的樣子,「所有顏色一律高級,但是一些顏色比另一些更高級。」應該說,哪個顏色也不比其他顏色更高級,無非是看你怎麼去運用它們,而運用需要理解其中規律,掌握一定方法。
下一篇,我將講一下具體方法,敬請期待~
伽羅生活 Jalo Home
提供有營養有乾貨的原創家居文章,
教你用合理的價格買到中高端家居產品,
努力提升國人的家居審美
伽羅生活,中產階級的家居生活指南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
伽羅生活(ID:jalohome)